现代汉语2-2(天津师大中文系课件)

更新时间:2023-09-19 19:26: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汉语语法特点: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的语法手段来显示语法关系。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指两个: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生成性、递归性

抽象性: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归纳出来的;具体词、短语、句子无限,规则都有限

稳固性:语法的抽象性决定了语法的稳固性;语法与人的社会生活没有直接联系 汉语把语序和虚词用作重要的语法手段

民族性:每种语言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生成性:根据有限规则生成无限的词和句子 “组合关系”(句法) “聚合关系”(词类)

递归性:在语法单位组合过程中,数量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反复运用,造出结构复杂的句子。一个句法组合从理论上说可以不断扩展,卡度无限,如“定+中心语”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词类的划分: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 词类的形态可分为两种:其一指构型形态,例如重叠;其二指构词形态,例如加词缀

名词的语法特征:不能做补语;不能加副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型

动词的语法特征;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表示动态;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形容词不带宾语;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形状程度的加深或示众,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很” 1 能否带宾语 2 能否受“很”修饰 3 重叠方式和意义 动词 绝大多数能 多数不能 AA式、ABAB式表示东两手或时量少 形容词 不能 多数能 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适中 4 概括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活动 表示性质、状态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能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不能单独做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或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 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代词的语法特征:☆“我们”是排除式,“咱们”是包括式 疑问代词有任指和虚指两种引申用法,不表疑问:任指表示任何人或事物,说明在所说的氛围内没有例外;虚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者不想说出的

虚词:共同特点:一是附属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

词的兼类和活用:

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即在甲场合里有甲类词的功能,在乙场合里有乙类词的功能,不是说在同一场合里有甲乙丙类的功能。兼类词一定要声音相同,词义有联系,意义无关或失去了联系的词不是兼类词,而是同音词。

1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宾语是动词分类的主要依据:

1名宾动词:敲、砍、摇、打扫、修理、收割、采购等 2 谓宾动词可细分三种:

A 打算、估计、计划、认为、主张、准备、省得等。(直谓宾动词) B 给以、加以、予以、致以、进行等。(准谓宾动词或形式动词) C 开始、失悔、痛感、意味着、有助于等(真准谓宾动词) 3 名谓宾动词可细分为三种:

A指出、看见、说、表明、抱怨、埋怨等。(名真谓宾动词) B 得到、有、作等。(名准谓宾动词)

C 想象、保证、陈赞、担心、赞成、反对等。(名真准谓宾动词)

补语:

一 补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别:

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形状的程度 1 结果补语:

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例如“他放跑了罪犯”,是因“放”而“跑”了。结果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和动词短语。结果补语前头不用助词“得”。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并不都是指向它的中心语,有的是指向主语或宾语。 2 程度补语:

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多”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中心语主要是性质形容词,也可能用某些能前加“很”的动词。程度补语本身没有否定形式。 3 情态补语:

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常用助词“得”。1

情态补语的作用有两种:有的用作描写,用状态形容词或谓词性短语;有的用作评价,只用性质形容词。这两种补语的语义分别表示施事、受事、或动作的某种状态。补语前有时用“个、得个”,例如“雨下个不停! 他说个没完!”。用“个”字,中心语后面有可能加上“了”。用“得”字的补语在一定的语境里可以省去。 4 趋向补语:

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都用趋向动词充当。

动态助词“了”一般加在补语后面、宾语前面;有时候“了”加在补语之前,这是句子不会出现宾语。此外,趋向动词作补语,有时有引申义,例如“笑起来”的“起来”表示开始,“笑下去”的“下去”表示继续,这种用法的趋向动词已经虚化了。 5 数量补语:

有一种是动量补语,用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另外一种是时量补语,用表时间的量词和加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充当,或用“数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也就是时量、时段;或者表示动作实现以后所经历的整段时间。

补语一般不用名词性成分充当,或名词性成分一般不能做补语。时量补语可以自成一类。 6 实地补语(介词补语):

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时间。 7 可能补语:

这种补语有动词、形容词充当。可能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有无可能进行。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

独立语:句子里德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成分的特殊成分叫做独立语。

单句:

单句是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型是根据结构分出来的类。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

主谓句: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从谓语的构成看,它可以分成: 1 动词谓语句: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

2形容词谓语句: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 3 名词谓语句: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谓语句。 4 关于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

(1)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受事||施事——动作

2

(2)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局的语义关系:施事||受事——动作 (3)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 (4)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制成分

(5)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

“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把”字句的四个特点:

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至少也要用动词的重叠式。

“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 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没有处置性的动词比较少见

“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源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应用条件:

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跟“把”字句里的动词差不多。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如果只用一个双音动词,前面就要有能源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

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就不能说“一本书被他撕破了”,要加“那、这” 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hp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