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份党员学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08 08:19:5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年1月份党员学习资料

2011年经济大势展望

20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其复杂,自然灾害异常严重,各种重大挑战十分严峻。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结构逐步优化、价格总体稳定、民生继续改善的良好态势,稳增长、调结构取得成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在新的一年中,我国经济发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会比较突出。除了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问题。

经济运行五大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价格上涨的压力加大。2010年9月份以来,价格上涨的幅度加快。不同于2004年由粮食减产引发的物价上涨,也不同于2007年至2008年由我国经济过热引发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和猪肉价格上涨,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多种因素在推动,既有主要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市场流动性宽松,粮食、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产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也有国内货币存量规模较大,对价格的影响逐步释放,通货膨胀预期较高,投机炒作较为严重;既有蔬

1

菜等部分农产品供应偏紧带来的价格上涨,还有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明显上升。这些因素都是推动当前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原因。 二是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稳定增收的压力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农业科技水平总体不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面积还在减少,在种粮和其他作物之间结构调整的余地缩小,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总体不高,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面临多种因素的制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扩大农民需求有很多困难。

三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难度加大。房地产市场既关系经济增长,又关系改善民生,影响因素极其复杂。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尚未到位,住房价格在高位徘徊后近期又出现上涨苗头。如果调控力度过大,可能影响房地产投资进而导致经济减速;如果措施力度不足,在世界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可能带来新一轮房价上涨,造成房地产调控前功尽弃,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运行面临很大困难。

四是拓展外需的难度加大。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复苏动力不强。为转移国内矛盾,一些发达国家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我频频施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加大,汇率问题和与之相伴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都可能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并将加大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的难度,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2

五是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加大。在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我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铁矿石、铜等重要资源性产品的对外依存度更高。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规模很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增大。

总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同时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动加深,这使得我们下一步发展面临的环境仍很复杂,任务仍很艰巨。 2011年宏观政策取向解析

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1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就是要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促改革、惠民生。 稳增长,就是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没有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经济结构性问题难以调整,改革也难以推进。这就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

3

时,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调结构,就是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控通胀,就是要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把物价稳定在合理和居民可承受的水平上。稳定物价必须综合施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管理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完善收储制度,搞好进出口调节,保障供应;加强价格监管,遏制过度投机。

促改革,就是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推进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和资源税改革。

4

惠民生,就是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今年要开工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 2011年经济走向预测

考虑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假定2011年财政赤字保持1000亿元左右的水平,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6%左右,新增贷款规模保持7万亿元左右,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规模大于2010年。在这一国际经济环境和政策假设下,我国经济可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长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与2010年大体相当,国际收支状况有所好转。

投资高位回落。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大批“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会集中开工,加上前两年大规模建设的项目投资增长惯性较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仍然较大,政府主导的基础

5

设施、民生工程等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同时,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民间投资等政策也有利于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规模的有利条件较多。但部分传统制造业产能较大,商品性房地产可能出现观望徘徊而放缓投资进度,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到规范性要求的约束等因素将影响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20%左右,比2010年回落4个百分点。

消费基本稳定。2011年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近年来就业形势和工资水平提高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我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但房价、物价上涨对部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较大负面影响,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出现效应递减现象,预计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实际增长15%左右,与2010年持平。

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发达国家高失业率使居民消费增长疲弱,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明显增多;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也会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我国将不断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能源原材料进口,扩大高档消费品的进口,改善贸易平衡状况。 从翘尾影响和新涨价因素两个方面测算来看,物价涨幅处于温和状态。其中,新涨价包括各种因素引发的市场自发性涨价和国家对部

6

分管制商品和服务的主动调价。从市场自发涨价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的预测,2011年国际市场石油、矿产品、农产品等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上涨10%左右,由于我国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工资成本上升,进口初级产品价格将大部分传导到下游制造业,输入性通胀加上国内粮食、肉类、蔬菜、服务等价格的上涨,2011年市场自发性涨价将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个百分点以上。从理顺国家管制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看,如果把资源税改革从新疆推行到全国,按资源税率5%计算可推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7个百分点。若理顺煤电、天然气等价格,可推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8个百分点以上。初步预计,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望控制在4%左右。(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祝宝良)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lx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