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宕昌县城区中心敬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4-05-27 13: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宕昌县城区中心敬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一、项目名称:宕昌县城区中心敬老院。 二、项目场址:宕昌县旧城坝西巷道选址新建 三、项目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1496.82平方米。

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宕昌县城区中心敬老院1#、2#综合楼” 固定资产投资194.59万元人民币。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179.6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5.99万元,工程预备费8.98万元。

五、项目建设单位:宕昌县民政局 六、建设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单位

第二节 编制依据

1、编制“宕昌县城区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2、宕昌县建设局2009年3月2日审批的“宕昌县城区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

3、甘肃省财政厅、民政厅、甘财社[2007]88号文件通知 关于《宕昌县城区中心敬老院项目规划》的报告。

4、宕昌县人民政府[2004]4月10日关于宕昌县民政局有关问题的汇报同意修建城区中心敬老院的意见和有关问题的县长办公会议纪要。

5、宕昌县民政局编制的《城区中心敬老院新建项目选址建议书》。 5、由陇南博通建筑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 “宕昌县城区中心敬老院重建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

6、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文《投资项目可行性指南(试用版)》

9、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其它有关文件证明等

第三节 研究范围

受建设单位委托,陇南博通建筑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评价人员赴现场和社会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组织座谈,在广泛征集信息、查阅相关资料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工程设计方案,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及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文《投

资项目可行性指南(试用版)》的要求,进行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本报告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主要是: 一、 项目建设的背景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 市场需求预测 四、 拟建规模

五、 建设用地及相关配套条件 六、 工程设计方案

七、 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防护 八、 节能

九、 机构设置、劳动定员 十、 项目实施计划及工程招投标 十一、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十二、 费用效果分析 十三、 社会效益评价 十四、 风险分析 十五、 结论与建议

第四节 项目简介

一、 敬老院(home for the aged),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

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

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农村乡镇普遍办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有兴办敬老院的。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条件的敬老院还接收享受退休金待遇的自费老人。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许多地区还为优抚对象的孤老兴办光荣院,吸收符合条件的对象入院。敬老院贯彻集体事业集体办的原则,入院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丧葬费等的供给,均由集体承担,统筹解决。贫困地区的敬老院,集体组织供给有困难的,由国家给予补助。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养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敬老院经常组织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适合老人特点的文娱体育活动。有的乡镇把敬老院办成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为乡、镇社区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务。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快敬老院建设的指示精神,精心组织、多方筹资、建管并举,扎实推进敬老院建设, 投入建设资金180万元,占地面积1682平方米,房屋39间,拥有床位78张,能供养“五保”老人78人;“五保”老人供养率达到70%以上;敬老院的办公、住房、厨房、餐厅、会议室、娱乐活动室、洗浴室等设施完备;五保老人房间里,桌凳、衣柜、电扇、暖气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院内实施了绿化、硬化、美化、亮化,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热心老年工作、文化知识高、工作能力强。制定了《院民公约》、《院长职责》、《服务员职责》、

《财务管理制度》、《伙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敬老院工作的监督管理;敬老院办公经费足额发放,娱乐设施齐全,卫生整洁有序,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衣被定期拆洗、更新,让“五保”老人留得下、住得好。

宕昌县城区中心敬老院按多功能、高品位、花园式的建院目标,成为老年人颐养天年的理想场所,成为环境优雅、功能齐全的“老人乐园”。辖4个社区3个行政村,总面积约 余平方公里,社会总人口50000人。敬老院座落在旧城坝,交通便捷,环境清静优雅。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始终把建一流敬老院作为一项爱心工程来抓,以营造良好环境,实现老有所乐为宗旨,以人为本,艰苦创业,大力发展多种生产经营,不等不靠、积极创收,以院养院,实现了敬老院和谐健康发展。

一、建制度 全面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加大软硬件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实现人性化管理。一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制管院。在广泛征求供养对象基础上,制定了院长责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院务公开制、食堂管理制、财务、卫生、医疗、文化娱乐等一系列制度,而且定期组织院民学习讨论,促使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并做到上墙公示,接受院民监督。二是强化院务管理委员会作用。为确保院内规范有序运作,实行民主管理,文明

办院,选举4人组建了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敬老院日常事务管理及重大事项决定,同时负有监督院长及管理人员工作职能。并定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三是加强服务人员素质教育。坚持把提高服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服务能力放在首位。平时组织学习业务知识,解决实际困难。针对院内老人热点、难点问题,经常展开讨论,商量对策,在学习探讨中提高服务能力。为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增强责任感与自觉性,对照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定期考核,并同个人利益挂钩。 二、优服务 全力营造温馨和谐环境

为改善五保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我办敬老院始终把服务工作放在首位。一是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添置了桌椅、新棉被、电风扇等生活用具,改建和装修了破旧房屋,二是竭力服务老人生活起居。千方百计满足老人的愿望,全力做好老人服务工作。根据老人特点,在食谱方面做到晕素搭配,营养丰富;在每个房间设两张床带一个贮藏室,床上用品专人定期换洗;对患有疾病的老人,专门安排人送饭菜;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危老人,不厌其烦,精心伺候;对每位老人过生日,为他们准备好鸡蛋和长寿面。每逢中国传统佳节,都为老人准备传统小吃等等这些生活细事,就是要让每位老人都能过得称心、舒心,安享晚年。三是注重老人康复工作。专门建立了老人健康档案,详细记录老人的身体状况、亲属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

三、强帮扶 致力形成尊老敬老氛围

为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敬老院工作良好局面,促进敬老院健康发展,我们积极争取,努力实现敬老院与社会的互动。在办民政所、妇联、团委等部门的协助下,充分利用镇广播台、有线电视和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尊老爱幼美德,营造共助氛围,收到了显著效果。几年来,每逢节日县民政局、办事处、学校、商联、残联、地税、社区等单位门都送来关爱之心,而且一些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前来慰问老人;平时中小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种植花木;医院医护人员经常为老人体检、宣传健康知识,开展咨询服务;学校学生和民间艺术团多次来慰问演出;镇政府在镇财政相当紧张状况下,每年还千方百计挤出资金投入建设和改造。我镇敬老院的社会帮扶机制逐步趋于完善。

这些年来,我办敬老院建设快速发展,敬老事业不断上新水平。虽然我办敬老院的工作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乡镇比,我们仍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创新机制,突出特色,把我办敬老院建成美好和谐的老人家园,不断为推进社会福利事业而努力!

第五节 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概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中国经济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勘察设计单位的技术优势与人才优势,持工程咨询、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建设监理甲级资格证书。在市政、建筑、电力、水利水电、公路、铁路、通信等领域,发挥技术密集、设备先进、专业齐全、经验丰富的综合优势,为中外客户提供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

第六节 可行性研究初步结论

实施“宕昌县城区中心敬老院”将为全县社会福利事业建设,

全力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全县敬老院等福利事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改善五保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项目建设积极可行,建议该项目建设积极筹划,尽

快付诸实施。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

第一节 区域概况

宕昌县位于甘肃南部、陇南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部分的交错地带,县城距省会兰州市340公里,距铁路站点—陇海线西站197公里。修建的南渝铁路,哈达铺35公里。全县总面积3331公里,有耕地45万亩,其中山地40万亩,川地5万亩,荒山荒地2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9.7%。全县辖6镇19乡334个行政村,有一个藏族乡。总人口29.8万

人,其中农业人口27.6万人,农民人均收入1290元。是典型的农业县,也是 国列贫困先之一。

全县共有“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的 无依无靠五保对像3820名,其中,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入院集中供养的孤寡人员有1860人,目前集中供养126名,占“五保”总人数的3.3%。

近年来,在陇南市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宕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县社会福利事业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着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全县敬老院等福利事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宕昌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地方财政非常困难,福利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宕昌县应保“五保”对象人数多,现有的十三所农村敬老院已远远不能满足“五保”老人的需要,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要求,已严重影响着社会福利事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制约着宕昌县福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更好的改善“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保证其健康快乐生活,县人民政府根据宕昌县福利事业现状及长远规划,计划在县城新建一所集收养、收治、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敬老院,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收养宕昌县城区“无法定瞻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计划将其建设成为一所设施齐全、功能显著、环境优美

的示范型社会福利事业窗口单位。使城区敬老院成为宕昌县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多,站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又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从2000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医成为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236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同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宕昌县也和全国一样老龄化为10%以上,新建城区敬老院也是结局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宕昌县委、政府也提出“和谐”的要求。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建城区敬老院,将潍城区弱势老人提供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不仅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

幸福,也为困难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使其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里生活,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建设规模及内容

宕昌县城区中心敬老院是宕昌县人民政府委托县民政局管理的一所集收养、收治、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综合式福利事业窗口单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两栋公寓楼、锅炉房、医疗办公设施、污水处理系统及园林绿化等。设计床位78张。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序号 工程名称 工程规模(平方米) 备注 1 公寓楼: 1498平方米 2 食堂 3 洗衣房 4 锅炉房 5 浴室 6 配电室

7 污水处理室 300平方米 8 泵房 60平方米 9 绿化工程 10801平方米 1.5主要设计标准及规范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GBJ13—86室内给水设计规范(1997年版)

GBJ14—8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97年版) GBJ140—9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1997年版) GB50052—95共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4—95低村配电设计规范

GB50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38979—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JGJ40—87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试行) GB50176—9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占地面积:1740平方米(2.6亩) 总建面积:1500平方米 道路面积:234平方米 容积率:0.17 建筑密度:29% 绿化率:50% 用水量:20m3/h 用电量:1327.4KW 4总建筑面积 M2 7238 5绿化面积 M2 10801

6绿地率 % 50 容积率 % 0.17 第二章 总面积布置 2.1选址

宕昌县城区中心敬老院处于交通便利的旧城坝开发区,环境静谧,距公用供(排)水,电等基础设施较近的位置,且国有划拨土地,利于扩大规模。选址所在地土质良好,便于建设园林化的生活环境。目前是该项目最为理想的拟建地址。 项目区有关气象资料: 年平均气温5.3℃ 极端最高气温 31.7℃ 极端最低气温 -27.9℃ 年平均降雨量 434.7mm 日最大降雨量 68.1mm 全年主导风向 西风 年平均风速 2.3米/秒 冻土深度 115cm 地震烈度9度 2.2总平面布置 2.2.1总平面布置原则

(1)结合选址现状,合理布局;

(2)根据城区中心敬老院的功能特点,按功能分区;

(3)满足工作生活需求,尽量缩短电力、供(排)水管线,降低成本;

(4)满足消防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设计规范,节约能源; (5)合理进行绿化建设,以达到减少污染,美化环境的目的。 (6)适当预留建设用地,确保福利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

2.2.2 总平面布置 2.3竖向规划

(1)与平面布置协调,为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高程用地; (2)满足道路及管线敷设对高程的要求;

(3)合理确定工程的竖向标高,使土方工程量最小; (4)满足各区间的便利联系; (5)保护生态环境。 2.3.2竖向布置

项目区的场地科学设计,确保汇集的雨水顺畅流入县城排水管网。场地地形控制标高,土方工程量和外侧道路标高要求.注重加强项目区环境美化、绿化。

第五章 拟建规模

第六章 建设用地及相关配套条件

第一节 建设用地概况

一、建设场址

二、建设用地

第二节 建设条件

一、市政工程设施情况 1、供水 2、供电 3、供热 4、通信

本项目地处宕昌县城西北郊,这里交通便利,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电话、移动通讯网络均已覆盖项目拟建地,能够满足项目未来使用的通信需求。

二、气象、地貌、水文地质情况 1、气象

宕昌县属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平均无霜期183天,平均日照期为1842小时 ,年均降水量为533毫米。多集中在6~9月份,最大积雪12㎝,最大冻土深度:0.6m。年光照时数为1433.7小时,以4~8月份为光照充分时段。年平均风速为1.7米/秒,最大风速21米/秒,多东风。 2、地貌

宕昌县地处甘肃南部、陇南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岷山

山系与西秦岭延伸部分的交错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

属梁峁沟壑区,地表起伏平缓,土质肥沃,东南属岭南山林区,峰峦叠

障,山岭陡峻。境内平均海拔1692米。

三、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结构特征及描述

素填土侧(Q4ml):灰黄色,以粉质粘土团块为主,稍湿,含白云母碎片,少量植物根须、腐殖质、黑色粉质粘土团块、风化岩碎屑及石英颗粒等,该层土质不均匀,力学性质差,厚度约0.60~1.80m。角砾层(Q4al+pl):杂色,稍湿~饱和,中密,磨圆程度差,呈次棱角状,分选性差,级配良好;骨架成份以变质岩、花岗岩为主,微风化~中等风化,其空隙主要由中、粗砂及少量粉质粘土填充,局部含碎石,最大粒径120㎜,一般粒径4.8~8.0㎜,粒径小于0.0075的细粒土含量约占土重的4.6%~36.3%,随深度增加粒径逐渐变大。

2、水文地质条件

有地下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不具弱腐蚀性,稳定地下水位埋深2.75~3.05m。角砾层为主要含水层,地下水层属松散沉积物浅部的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向河流排泄。

四、抗震设防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实施条件,为该项目的预期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七章 工程设计方案

第一节 建筑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规划,按照省、

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具体工作安排,现结合学校受灾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二、灾后重建的目标和原则 三、建筑规划设计理念:

1、强调“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总体设计力求达到城市环境,校区建设,师生关系三者之间和谐融洽。

2、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尊重学校历史,着眼学校未来,设计贯彻落实“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的指示精神。

3、力求“以人为本”,打造良好育人环境空间,精心安排校区布局,全面整合教育资源,打下良好校区环境空间,建筑整体布局,功能综合配套的坚石基础。

4、尊重城市规划,顺应城市发展,贯彻“阳光、鲜花、碧水”的

城市健康绿色生态的核心价值,并将之运用于建筑规划设计之中。

四、建筑规划设计构思:

1、合理利用现状地形,力求做到“校区分为台地布局,台地作为平地设计”的总体布局,以达到既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又最大限度拓展师生户外学习活动空间。

2、坚持有机组织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大分区,力求达到功能合理,分区清楚,联系方便,互不干扰的建筑规划设计目标。

3、连接不同高程台地,组织不同功能建筑,降低道路坡度,以支状路网统一全局。

4、强调学校历史文化氛围,坚持学校传统文化精神,注重校园前区学校主入口,利用地形,打造全新主题景观带引领师生登高而望远,向上竟攀登。

5、强调校区自身建筑文化理念,以入口景墙诠释“百年树木、十年树人”的育人之道。

6、坚持校区中心广场发散轴线与城市道路控制轴线的有机结合。 7、建筑造型设计强调楼梯间的运用和入口的处理以及色彩的搭配。

8、力求校区环境空间设计立体化,校区建筑造型设计现代化,

校区功能组织设计有机化。

五、总平面规划设计: 1、场地概况简述:

天水卫生学校新址用地呈不规则四边形,南侧为32米宽的城市道路,基地西侧为其本农田,东面为精表厂的家属区。整个基地北高南低。坡地自然地形坡度较大,且坡度变化较大,需因地制宜做出场地规划设计。

2、校区功能组团布局:

校区分为教学区组团,运动区组团和生活区组团,三大功能组团,教学区为静态区组团,教学区规划于校区中部,便于开展学习活动。运动区为动态区组团,且规划于校区最东北部,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开展。生活区为混合区组团,布局于校区西北位置,便于生活管理和配套布局。而组团区间布置绿化带起到噪声隔离的作用。教学组团位于校区最南面,便于对内对外交流,减少对整个校区的干扰。

通过中心的控制轴线既是视觉轴线,又是空间轴线。

学校校区前区作为动态区而言,是一个人流、车流交叉的密集区,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换来校区的安静和城市的秩序。

3、校区场地空间组织:

校区场地空间地势高差变化较大,因地制宜地作出场地空间组织安排是一大重要课题。

场地现状高程大大高于相临的城市道路高程,因此,所有区域均为设计挖方区进行土石方工程设计。

本次规划设计结合功能分区,总共有四个分台高程区域,另外在基地西侧设计了护坡,而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地方为连接区域

校区内连接高程的主要道路采用支状路网结构进行不同高程的连接,在保证达到满足坡度要求的道路基础上尽可能提升台地的高程,以减少土石方工程。而作为城市干道连接区而言,保证校区场地的贯通则更为重要。

4、校区交通组织:

校区的交通分为车行和人行两个系统。 ⑴、校区车行交通组织:

车行系统主要车行道路以绕弯沟通方式呈环岛形状与城市干道车行道路连接,并与校区次要台地车行道路相连。校区次要台地车行道路尽量以环状方式自成一体,不能成环的则设计有回车场。

停车场设置在主入口旁,以减少车辆对校区内教学和生活的干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rg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