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18 03: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2014年菏泽中考语文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近几年菏泽市课程改革实践的实际。试题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力求既有利于选拔优秀学生,又给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体现了我市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健康、富有活力的发展方向。

一、试卷的特点

试题既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运用及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三维目标,对学生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应具备的语文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其中语文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考查的重点。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定性。

1.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沟通课堂内外。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6—7分),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对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淡化了对知识的识记要求,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语言运用试题材料的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连,这些题结合生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把语文课程资源与生活对接,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积累与运用”单独设题,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提醒大家淡化知识并非不要知识、忽视基础,而是不要死记硬背知识,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

2.文言文阅读重课内阅读考查 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考查。

3.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

选文是完整文章,注重考查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发展。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品味具体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根据提供语言材料筛选信息和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等内容,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理解、感悟、筛选、鉴赏、思辩、评价等能力

4.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自由发挥。

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基本没有审题障碍,选材范围宽阔,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对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二、试卷的结构

试卷满分为120分,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古诗文部分(30分),第二部分为现代文部分(40分),第三部份是作文。(50分)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下面按试卷的四个大题分析考试情况。

【一】、古诗文

该大题30分,分四道题,共11个小题。

第(一)是经典诗文积累:分为3个小题,共12分,

1、补写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4分)这道题是对律诗的中间四句补写,相比往年的默写整首绝句,难度有所降低,但所要补写的四句诗中易错字比较多,学生容易眼高手低。如圃字

2、依据课文填空。这道题是对学生文言文背诵程度的考查,所要填写的几句话,全部来自于文言文,而且内容面广,有谈学习读书的《孔孟论学习》,有历史事件的《曹刿论战》,还有写景的《桃花源记》《记承天寺夜游》。而且这里面易错字较多。

3、根据提示默写。这道题一改前两年的全部来自于课本,而是扩大凡是《课标》中要求的都有可能。而且这道题很好的结合了今天的时政,体现了语文的时代性。同时引导我们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我们要向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学习源于生活,体现了大语文观。给我们很好的引领作用。

第(二)是诗歌的鉴赏:分为两个小题,共4分

4、本题考查的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能找出诗中所写景物是什么,并能区分是近还是远。本题的难度不大,只要学生能够认真读懂全诗,就能做出本题。

5、本题两问,第一问是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上的理解,并能够用自已的语言表达出来,既有诗的内容,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很好的遵循了语文的三维目标。第二问是情感,由前面第一问的内容,自然上升到情感,体现了语文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题是课内文言文:分为3个小题,共8分 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考查。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试题均取材于课内,这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在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方面给教学以积极的导向。由于课内选文有限,要出新是有一定难度的。今年的文言文阅读《周处》,篇幅短小,阅读量不大,涵盖了文言文阅读常见的考点。主要考查文言基础的掌握与文章内容理解两个方面。

6题,解释加点的字。四个词都是理解容易出错的,这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别,这些词语的考查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今词的异同,词类活用。

7题,翻译语句。对这个句子翻译难度不大,考查学生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

8题考查的是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这是对课文学习的迁移,要学生学会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理解文章主旨。考生对全文主旨及做人启。同时也对学生的基本素养进行了考查,能不能恰当的运用生活中的成语、俗语。

第(四)题:是课外文言文:分为3个小题,共6分

今年的课外文言文部分虽有变化,但还是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出题的,考题本着课外即课内的原则,虽然文本内容变了,但所有题目都是课内知识点的考查。

但是今年的课外文言文部分与往年相比也有了变化,往年都时与课内的比较阅读,两篇文章或在内容上,或在情感上,或在写法、技巧上都有相同之处。学生在答题时可以沿着由课内到课外的思路进行,进行合理的解读。相对比较容易。而今年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篇文章,增加了难度。要说相同处,只有两文都是先记事后议论,都给我们一个道理

9、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10、考查的是词的意思,这些都是课内学习过的

11、考查的是文章的主旨,得出的道理。是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性考查。

【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三篇阅读,共13人小题,(从12—24)共40分 (一)阅读《百合花》回答12—14题

在《课标》中提到“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这三道题就分别考查对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品味,对作品中感人形象的概况。以及作品中什么是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二) 阅读议论文《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回答15—19题

在《课标》中提到“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根据这一指导,所设计的题目有以下几个方面:

15考查的是论点为什么要提出,出现了什么现象。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16、考查的是学生能不能很好的读懂文本,准确解读文中的一些指示代词。

17、考查了学生以文本中语言的理解,品味。要学生从句式的修辞的角度赏析语言。 18考查了议论文部分内容间的结构。

19题,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谈谈自已对一句话的理解、感受。《课标》中提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样对一句话也是这样。紧扣《课标》。

(三)阅读散文《感悟七贤庄》回答20—24题

这是对一篇散文的阅读的考查,对于散文我们重点是要抓住它的特点——形散神聚。还有就是它的情线索、情感。

20考查了学生写字、识字的能力,我们的《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所以本题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21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也是考查了学生的概括、总结的能力

22考查的的学生对散文语言的品味、赏析。这也是散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语文的学习最终还是语言的学习。

23考查了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品味。及其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还是对语言的考查,同时考查了散文的结构作用。

24、这是一道仿写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今后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三年的初中学习如何训练、提高阅读能力,应有一个科学的周密的、有序的计划。

2.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文章阅读,掌握系统的文体知识和阅读的方法。 3.强化对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概括能力的训练。

4.要让学生了解文章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知识,如;联想想像、对比反衬、烘托渲染、象征比喻、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5.赏析句子、品味语言等是阅读试题中较难的题目,要教会学生从修辞手法、语言效果、刻画形象、表达作者或人物情感等角度去赏析。

6.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典型题目答题方法、答题格式。

【三】、作文:

25题:写作(50分)题目: 小人物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对于这篇命题作文我的理解是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自由发挥。

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基本没有审题障碍,选材范围宽阔,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对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三、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几点建议

1.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统一起来。一定要把两性有机融合,从人文内容切入激活工具的应用,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切入负载的人文内容。

2.给足学生品读文本的时间,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3注重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是最好的、最自觉的、最能动的学习;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理解感悟中培养兴趣;习惯是养成的)。

4.加强对学生进行分析应变能力、辨别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5.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透彻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明确知识教学的目的,准确地把握知识教学的分寸。

6.教学中要强调语言、语文常识及古诗文的积累,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加强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kr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