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村场镇环境卫生情况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09 23: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市农村场镇环境卫生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场镇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节点,其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也逐步成为改变农村场镇对外形象的重要工作之一。而目前,我市场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还处于较落后状态,各区县环境卫生水平参差不齐,城镇化速度加快与环境卫生水平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与我市全国首个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的地位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作出的“314”总体部署要求极不协调。

为探索我市爱国卫生运动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作中的新路子,我办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农村场镇环境卫生调研活动,并深入分析了现行农村场镇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开展以“城乡清洁工程”为依托的解决办法和政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调研范围、方式及主要内容

本次调研由市爱卫办组织开展,共涉及20个区县的40个场镇,既有条件相对较好的市级中心镇,又涵盖了地理位臵偏远,经济欠发达的贫困镇。其中检查市级卫生镇11个、区县级卫生镇13个,一般场镇16个,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调研主要采取现场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着重从爱国卫生工作开展情况、环境卫生组织管理情况、清扫保洁机制、经费投入情况,基层存在的困难等方面,重点

1

查看与场镇环境卫生面貌最直接关联的区县至场镇的公路沿线卫生、场镇主要街道容貌、农贸市场卫生、公共厕所卫生、场镇垃圾收集清运共五个方面情况,了解目前我市农村场镇卫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我市农村场镇卫生的基本情况

通过现场走访,调研组对40个场镇整体环境卫生面貌进行了评估,并按照《重庆市卫生镇标准》的相关规定对场镇进行评估。其中“优”4个占10%,“良”5个占12.5%,“中”4个占10%,“较差”21个占52.5%,“差”6个占15%,中等水平以下的场镇已占到检查总数的77.5%。而在五个检查项目中,农贸市场卫生、场镇主要街道容貌和场镇垃圾收集清运三个方面存在问题最严重、最普遍。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次调研中包括市级卫生镇11个,占总检查镇数量的27.5%,而实际全市市级卫生镇占总乡镇数的比例仅为5.76%,用两个数字对比说明,全市场镇卫生状况差的现状比现场调研反映出来的状况更加严峻。

通过座谈,调研组着重对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了解。目前我市农村场镇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在少数主城区,场镇环境卫生与城区卫生一道被纳入城市管理的范畴当中,市政环卫部门对场镇环境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对镇政府进行检查考核,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二是在绝大多数区县,农村场镇卫生无主管部门,市政环卫

2

部门工作未涉及农村场镇,各场镇用于环境卫生的投入全部由镇财政独立承担,具体由镇政府内设的城管办公室或村镇管理所负责管理。在调研中第一种管理模式仅占10%,且均处于主城区中,绝大多数场镇卫生还处于管理“空白”的状态,没有固定经费,没有固定人员、没有完善的制度。各区县爱卫办承担了部分场镇卫生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以开展卫生镇创建活动和爱卫月场镇卫生集中整治入手,对场镇卫生进行管理,但由于卫生镇创建实行自愿申报制,爱卫月也存在时间限制,加之其余成员单位较少的参与,因此对场镇卫生的管理显得力度不足,尤其是日常管理。正因为现存的这种管理模式,加之乡镇政府工作千头万绪,因此我们在调研时发现,乡镇领导对此项工作不重视、不了解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通过问卷调查,调研组着重对资金投入,清扫保洁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在资金投入方面,镇财政的投入是资金的最主要来源,占总投入的90%以上(其中能够征收的清洁费仅占支出的30%左右,缺口很大),被调研40个乡镇在环境卫生工作方面(包括硬件投入、清扫保洁经费、专项整治经费等)年平均投入12.3万,其中最高的年投入60余万,最低的仅2.5万,且大部分场镇的年投入均在10万以下。在清扫保洁队伍建设方面,平均每个场镇有固定清洁工人6.6人。

3

调研情况表明:我市农村场镇卫生工作从资金投入、领导重视、管理制度和镇容镇貌来看,我市农村场镇环境卫生状况十分堪忧,必需进行有效的改革和整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卫生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将场镇卫生的改善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只重视经济指标的发展,忽略人居环境的打造。再加之镇政府其他工作繁重,并且此项工作没有进行自上而下的检查考核,从而导致乡镇对环境卫生不够重视、工作力度不大,实际效果较差。

二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绝大部分区县没有负责场镇卫生的直接管理部门,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主要依靠镇政府自行管理,因此各乡镇的管理模式千变万化,有的归城管办公室管理,有的归村镇管理所管理,有的归建设管理所管理,没有统一规范的技术和管理体系。

三是长效机制不健全。调研发现,大部分场镇的环境卫生管理仅建立了几项基本的清扫制度,在长效管理的机制建设上显得非常薄弱。比如对清扫保洁人员的考核、对业主负责制市场的管理、对群众反映卫生问题的处理等机制均未建立。

(二)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位

4

目前,城区市政建设均由区县财政投入,而场镇除了部分主要道路由区县财政拨款建设之外,其余一切基础设施建设均由乡镇财政自行负担。由于乡镇财政本身较困难,即便收取清洁费较好的场镇,缺口依然很大,因此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投入,显得力不从心,从而造成了场镇基础环境卫生硬件投入的严重缺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事关场镇容貌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位。如果皮箱、路灯、人行道板、下水道等数量严重不足,甚至有的场镇根本没有,即使有破损率也相当严重。

二是没有规范的垃圾收集系统,垃圾桶、垃圾圈数量很少,仍有部分场镇生活垃圾不能做到日产日清,场口道路两侧,公共场所等成为垃圾堆积地,场镇生活垃圾污染严重,有的乡镇虽设有简易的垃圾填埋场,但设臵不合理,管理不规范,有的填埋场甚至污染下流水域。

三是公厕建设不足,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本次调研中32%的农村场镇公厕未经无害化处理,有8%的场镇还没有公厕,这直接导致粪便排入水体,严重污染水源,在大力提倡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场镇公厕的状况极不符合时宜。

四是大部分场镇总体建筑规划滞后,场镇新房建筑缺乏统一规划,零星分散,建房与道路、排水、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极不配套,影响后续建设与发展。

(三)健康教育未开展,居民素质有待提高

5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度的加快,原农业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的人口显著增加,相对老的场镇居民,这部分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较差,高空抛物、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损害公共环卫设施等不卫生文明行为在部分居民当中还时有发生。开展健康教育是改变群众不良卫生习惯的有效办法,而调研发现,各场镇在健康教育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一方面绝大部分场镇没有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即使建立也未根据季节变换更换内容;另一方面开展健康教育的文件、资料缺乏,实效性差,且乡镇卫生院作为当地卫生健康的权威部门,宣传、教育和指导作用发挥得不够。

四、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意见

按照市政府领导近年来对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指示,以及本次调研活动得到的反馈结果,我们认为:必须尽早对我市城乡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大规模、持续性的整治活动,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长效管理措施,根据全国各先进省市的工作经验,市文明委“千万市民文明行动”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开展城乡统筹发展试点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以城镇卫生整治工作为重点的“城乡清洁工程”将是这项整治工作的最好载体。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将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重庆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全面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创造卫生环境、弘扬健康文化、倡导卫生行为、有效预

6

防控制疾病为总体目标,全面开创我市城乡环境卫生工作新局面,最终实现逐步形成稳定的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长效管理机制,城乡居民身边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与区域间的卫生文明差距逐步缩小,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卫生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的工作目标。

我们计划“城乡清洁工程”将用5年时间分3个时期实施。分别是调研筹备期(2007年),主要任务是:摸清存在的问题、制定整体实施规划,确定委员部门职责,做好前期宣传;基础建设期(2008-2010年),主要任务是:按照规划要求,集中对场镇的最基本硬件设施进行建设,全面开展容貌秩序的整治工作,加大对城乡清洁工程的宣传报道力度;巩固发展期(2011年),总结前阶段先进的整治经验,推广好的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体系,最终在全市形成管理体制健全,经费投入保障的新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模式。

“城乡清洁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强化政府及爱卫会成员部门的管理职能,采取分工合作,各尽其责的办法,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要成立重庆市“城乡清洁工程”协调机构,市人民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市人民政府分管秘书长和市爱卫办、市市政委主要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市政府督察室及爱卫会各相关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组成。各部门各施其责,爱卫部门要负责工程的规划制定、各委员部门的协调、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与评估;宣传部门要配合整个

7

工程的进展情况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市规划、市政、建设部门要做好场镇环境卫生的发展规划与指导实施,依法行使城乡容貌秩序管理工作;环保部门要做好垃圾、污水的处理工作;财政部门要研究对策,逐步加大场镇环卫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并纳入财政预算。

重庆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一日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o6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