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宿迁历史模拟试题 文档

更新时间:2024-04-09 23: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宿迁市、徐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 D.人才选拔由中央下放到地方 2.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 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3.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

4.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5.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认为,“中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强敌,处境大非昔比,不仅不再是独一无二的神州,甚至存亡系予旦夕。”近代中国与西洋的对抗一直处于劣势,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之外,优势还在于

①制度先进 ②技术领先 ③资源优势 ④国民素质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了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两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 7.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这从实质上反映了

A.张謇创办的企业带有官办性质 B.实业家利用政府权力提高商业竞争力

C.民族企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特 D.政府干预影响了民族企业的健康成长

8.1906年广州出版的《赏奇画报》??其征订广告,就是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手拿“赏奇画报出世”的旗子作宣传。粤东烟草公司出品的伟人香烟,其封面也画上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蒋建国《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这段材料从实质上说明了

A.广州区域消费文化的成熟 B.消费促进了沿海经济繁荣 C.广告是商品促销重要手段 D.国人生活习俗受西风影响 9.下表是1957—196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构成比例表。对表中所示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1957 1958 1959 1960 占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43.3 34.3 25.1 21.8 轻工业总产值 31.2 30.5 31.1 26.1 重工业总产值 25.5 35.2 43.8 52.1 ①“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②经济建设“左”倾错误严重

③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 ④“八大”主要任务基本完成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利

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的发表

A.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 B.结束中美间敌对状态 C.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 D.推动中国重返联合国

11.下表为1978年—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

其变化原因是 经济成分 全面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其他非公有制经济 1978年 77.6% 22.4% 几乎为0 1987年 59.7% 34.6% 5.6%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A.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 B.经济体制改革推动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计划经济体制废除

12.外电评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说:“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是因为这

次会议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计划

C.重申了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3.苏格拉底受审时所作的申辩:“雅典人啊,不要以为我现在是在为我自己申

辩,我是在为你们而辩??因为你们要杀死我的话,就很难再找到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反映了苏格拉底

A.崇尚理性的生活观念 B.好奇多思的智慧特征 C.探究事物的创新精神 D.怀疑现实的批判意识 14.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致引起酒

瓶爆炸。”“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他评价的可能是

A.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建立 B.法国民主共和制的胜利 C.德国宪法和议会下的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5.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

无休止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可能是

A.联合国的作用愈益凸显 B.两极格局已经解体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16.2012年11月21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正式发布竞选纲领,提出要

修改“和平宪法”,赋予日本集体自卫权,将自卫队提升为国防军,并大幅扩充军事预算,扩充自卫队人员和军事装备。安倍晋三的竞选纲领实质是 A.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B.全面复活日本军国主义 C.提供亚太的安全保障 D.否定反法西斯战争成果 17.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

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18.1933年3月,罗斯福制定了以保全人力和自然资源为目标的“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计划。它吸收18至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防火、防洪、筑路等工作,每月工资30美元。美国政府这一计划旨在 A.保护自然资源 B.确保自由企业制度 C.实行以工代赈 D.推行福利国家政策 19.康德曾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

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 A.人身自由 B.推翻专制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 20.1982年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荣获诺贝尔文学奖,30年后中国作家莫言以相同风格的作品登上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两人作品的共同风格是

A.穿梭想象与真实 B.展示思辨与逻辑 C.直面社会与生活 D.崇尚理性与科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其中21、22题各13分,23题14分,24、25

题各10分,共60分。

21.(13分)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奢侈浪费则多遭到批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初民居尚简朴,三间五架式甚狭小。服布素,老者穿紫花布长衫,戴平头巾。少者出游于市,见一华衣者,人怪而哗之。

——(明)嘉靖《江阴县志》

材料二 二三十年间,富贵家出金帛,制服饰器具,列笙歌鼓吹,招至十余人为队,搬演传奇;好事者竞为淫丽之词,转相唱和;一郡城之内,衣食于此者,不知几千人矣。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靡相高,虽逾制犯禁,不知忌也。

——(明)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三 英国史家指出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的18世纪中叶前,??社会经济与思想观念上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包括奢侈品的普及、流行时尚的大兴,社会仿效的作用、奢侈观念的变迁等等。他们声称第一个“消费社会”在英国诞生'而需求将带动大量生产,这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铺好了路。??晚明的情形说明了英国所发生的消费社会现象,并不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早在一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如果把消费社会的诞生,视为工业革命的起源,那么中国不也应当更有条件、更早就发生了工业革命?

——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社会风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

(2)概括材料三英国史家的观点,说明巫仁恕与英国史家观点的不同。(3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消费与生产两者关系的认识。(4分)

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意外国公使驻京的消息传来,清廷大员一片怒斥,认为撼动国体,“从来外夷臣服中国”,来华朝贡均不许久留,允许外国公使驻京是“不修臣节”。咸丰皇帝则又强调外国公使驻京是只准暂住,而且“一切跪拜礼节,悉尊中国制度,不得携带眷属”;如果英、法两国以条约为依据一定坚持其公使常驻北京,则他们“必须更易中国衣冠”。

——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材料二 “和戎”,实际上就是维和——维持和局,这就是近代封建统治者推行的外交战略。??从奕诉、李鸿章、郭嵩焘到左宗棠、王韬等人差不多都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新特点,即他们不以夺取中国土地为目标,也无意推翻清王朝政权,??由于这个战略是在正确地分析了中外关系新特点之后提出的,为西方列强所能接受,也为中国统治阶级中的主流人物所能容纳,故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得以推行。

——陈显泗《儒家思想在中国近代外交战略实施中的成与败》

材料三 “居大国地位,内心有小国之忧虑”,这是中国国际地位的真实写照。??《联合国宪章》的讨论中,针对其他大国的傲慢和偏见,中国代表广大中小国家提出了反对殖民主义传统、以公正平等的原则重建世界新秩序的建议;保障会员国的政治独立及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犯、依正义和国际法原则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等。中国的立场和行为反映了弱小国家在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体系中改变自己命运的努力。

——杨丹伟、陈一平《国际化进程中的民国外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外冲突的实质并分析其根源。(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晚清封疆大吏的“和戎”外交主张能为最高统治者接受的

主要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居大国地位”源自哪一战争的胜利?

为何会出现“居大国地位,内心有小国之忧虑”?(3分)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障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障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障碍在逐步消退。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引起形式多样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经济危机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催化剂。新贸易保护主义则主要是以非关税壁垒为保护措施,它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具有形式合理、措施隐蔽等特征,是对多边贸易规则进行规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较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已从单纯的贸易领域扩大到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保护、就业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社会、政冶领域。以下是近年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情况表: 年份 技术性贸易壁垒 2007 1211件 2008 1532件 2009 1890件 ——摘编自杨励、韩倩倩《经济全球化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三 WTO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管理国际贸易规则的经济组织,也是接受国家最多,管理范围最广、体系最完善和执行力最强的国际经济组织,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根据WTO的统计,2008—2010年世界贸易增长情况为:

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 贸易额(10亿美元) 2010年 15237.6 3663.8 2008年 15 13 年增产率(%) 2009年 -22 -12 2010年 22 8 2005—2010年平均 8 8 ——来源于WTO秘书处(2011年4月7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相关因素。

二战以来国际社会为促进贸易自由化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2)据材料二,说明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及表现。(6分)

(3)据材料三,说明世界贸易组织对当前世界贸易发展的积极影响。(1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关系的认识。(2分)

宿迁市、徐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11 B 2 D 12 D 3 A 13 A 4 C 14 D 5 D 15 B 6 D 16 D 7 D 17 C 8 D 18 C 9 B 19 C 10 C 20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其中21、22题各13分,23题14分,24、25

题各10分,共60分。 21.(13分)

(1)材料一崇尚简朴,材料二追求奢华,风气糜烂。(2分)商品经济的发展,

城市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进步;(任答2点得2分)消费观念的变化。(2分)

(2)经济与思想观点的变化导致英国成为消费社会,消费社会又为英国工业革

命的到来奠定基础。(2分)

不同:巫仁恕不赞成把消费社会的诞生作为工业革命的起源。(1分) (3)生产发展有利于消费,健康的消费促进生产发展,过度消费会引发经济危

机和资源浪费。(4分)

22.(13分)

(1)中国传统的朝贡外交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冲突。(2分)闭关锁国政策

下形成的虚骄自大心态。(2分)

(2)列强不以夺取中国土地为目标,也无意推翻现政权;这一外交政策能为列

强所接受;在主流人物中通过没有阻力;一定程度上维护国家利益(言之成理者同样赋分)。(任答三点得6分)

(3)抗日战争。(1分)中国国力较弱;国际霸权主义存在。(2分)

23.(14分)

(1)交通不便,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2分)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2分)

(2)原因:经济危机;全球发展不平衡;国家利益驱使。(任答两点得4分)

表现: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2分)

(3)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体系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2分) (4)认识:贸易保护主义短期内不会消失,但自由贸易仍是世界经济发展主流。(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o6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