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被侵略

更新时间:2023-10-20 17: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当代中国文化的被侵略现象

杨国春 (四川师范大学 工学院)

1、辉煌的中国文化史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历史的发展总会对文化有着一定的冲击,文化也正是在这种冲击中不断发展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着连续的,悠久的文化的国度。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没有能够得以延续。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的悠久文化也没有得以延续至今。古印度文明,也经历过文化侵略,自己纯正的古国文化已经不再保留的那么完好,也在岁月中被各国文化加以渲染,基本已经失其本真。唯有中国文明,黄河文明,一直延续至今,不断发展,不断长大,形成了一种纯正的中华文明。中国文化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文化,是在是历史中不断积淀而形成的优秀文化。

中国文化发展至今,一直面临着其他文化的入侵,但是,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是没有动摇过的。

2、文化的是根本

关于文化的定义,这是一个很难定义的名词。我想是因为它太大,太广,太重要,所以人们几乎不能达成一直的对文化的定义。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是根本,是事物发展的风向标。它从无到有,有了之后就逐步发展,逐步壮大,逐步变得重要,逐步成为根本。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认识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增强国家实力的保证。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3、中国文化面临的被侵略

新世纪,随着经济的腾飞,科技的加速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一步步加大。全球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全球化也伴随而至。

文化全球化同经济全球化一样,是一种世界发展的趋势,因为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更加容易,文化之间的交流因而产生,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需要人们认同自己的文化,就像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当人们认可了美国的快餐文化之后,人们才会接受美国的快餐食品、 所以有些老年人不喜欢国外的快餐,而更喜欢中国的传统饮食。

文化为经济打头阵,经济为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文化的全球化是经济扩张的必然,只有认同一种文化,才会消费这种文化下面的产品,才会为这个文化下的人制造利润、

文化又是一个特定地区一种价值观世界观的表现,为了减少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误会,误解,增加信息的流动,人们也有必要增加不同文化体下的文化交流,这样一种趋势造成了全球文化的传播,我们可能只知道某个国家的一个品牌一种习惯,但是我们对这个国家地区的了解就从这个突破口开始。

每个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都会不遗余力的推广自身文化,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也就是大势所趋了 ,谁若是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据先机优势,谁就能掌握未来商业战争的主动权。

文化本来是一个地区的软件的综合,但是,当人们认可这样一个观念集合时候,人们便不会有排斥感,更利于和谐相处,共同交流。

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无法阻止文化的全球化,无法避免外来文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世界各国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略。文化全球化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应该是在尊重和保持文化个性基础上对人类文化其性的发扬和推广,是在保持差异性前提下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是文化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双向互动。但是,在现实的发展中,文化全球化是一个矛盾丛生的文化学趋势,其中的核心矛盾是文化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矛盾。而这个核心问题在现实展开过程中衍生出两种文化战略;一是文化主权战略;二是文化霸权战略。全球化固然为中国大众文化带来诸多有利因素,但同时也带来巨大在压力;一是受到外来大众文化的强烈冲击;二是在实现国际化发展方面所遭遇的西方文化标准的阻力。

在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中,从前是以一种抵制的态度面对这样的现象,这也是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的必然冲突。过去,我们对推崇西方文化的人冠以“崇洋媚外”的头衔。这实质上是大众对外来文化的一种抵触,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甘心“崇洋媚外”。文化的地域性终被打破,全球化的大融合才是发展的必然。然而悲剧的是,这种西方文化的来势太过凶猛,太过迅速,使得很多的中国人没有时间去思考这种文化的优缺点,这种文化的真

正价值。在这种潮流中,新一代的中国人还没有来得及吮吸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优秀文化,就匆匆加入全球化的大趋势中。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作为后盾,新一代的中国人难免要吮吸他国文化,使得世界文化在中国蔓延,以至于在表面上覆盖中国文化。特别强调的是中国文化深厚的根基决定了这种文化侵略只是表象,若要达到真正的文化侵略,并将中国文化吞没,这种结果只是建立在中国人一直麻木的接受西方文化而彻底的丢掉本土文化,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是不可能的。中国文化延续上千年,绝不是偶然的,有着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来自于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与博大性。

当然国人对文化侵略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这种文化的融合,由于国人的盲目取舍,由于最求经济利益而对文化入侵的忽视而变得成为了一种文化侵略。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例如,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的被冷落问题。近几年西方节日不断在中国的土地上受到国人的欢迎,可以看到,在圣诞节,在平安夜,在情人节,这些西方节日来临的时候,在我们的土地上有着浓烈的节日气氛。我们会发现很多人是很乐意过这种节日的。然而,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却备受冷落。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优秀的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每一个节日都有着传统的文化蕴含,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为什么却依然不受国人青睐,这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可以看到,在西方节日的时候,商家总是大力弘扬西方文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各种节日商品在西方节日时能够大卖,原因也是对文化的宣传使得人们接受了这种文化。这里也体现了文化的重要性。可见,经济全球化伴随的文化入侵的确对我们的本土文化构成了较大的冲击。

4、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

我们是无法阻止世界文化的大融合趋势,更没有必要抵触世界文化。弘扬中国文化,把优秀的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才是解决文化入侵的关键。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文化建设提到与政治、经济建设同等的高度。只有在文化建设的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才可能使得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大国地位不可撼动,使得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湮没在世界文化之中。

先进文化是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离开传承讲创新,只会陷入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发展民族文化就会失去根基。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在文化建设上所取得的成果是我们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石。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的态度和方针是: 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今天,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建设先进文化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将民族精神纳入文化建设的范畴,同时又以文化建设的成果丰富着民族精神。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坚持吸纳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我们战胜外来文化的侵袭,永葆文化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文化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加大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上下几千的优秀文化不

断发展,不断变得丰富,它是不会随朝代的更迭而断代,而是更加丰富。当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文化在全球化的冲击中必须具有名族性,必须具有先进性。

参考文献:

1 徐学庆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基本经[J].中州学刊.2011.9(5):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ta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