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学实习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4-04-25 04: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树 木 学 实 习 指 导 书

(林学、游憩、水保和草业等专业适用)

北京林业大学树木学教研室

2004年修订

1

目录

一、实习目的-----------------------------------------------------------------------------------1 二、标本的采集和制作-----------------------------------------------------------------------1

(一)、采集前的准备工作----------------------------------------------------------------------------1

(二)、采集----------------------------------------------------------------------------------------------2 (三)、标本的压制-------------------------------------------------------------------------------------3

(四)、标本成装----------------------------------------------------------------------------------------5

三、标本鉴定-----------------------------------------------------------------------------------6 四、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6 五、自身防护知识-----------------------------------------------------------------------------7 六、实习成绩-----------------------------------------------------------------------------------7 七、专题调查-----------------------------------------------------------------------------------7 主要参考书--------------------------------------------------------------------------------------8 实习地自然地理概况简介--------------------------------------------------------------------9 北京市小龙门地区(包括百花山)维管植物名录-------------------------------------11

2

树木学野外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更好地复习、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大自然接触,也可使学生更多地认识五彩斑斓的植物世界,更加热爱大自然,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课堂上的知识与实践初步结合起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有关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也使同学们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学习和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工具书,掌握华北中高山林区200种植物的识别特征、分布特点和生态习性,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各树种间的生物关系,学会野外植物调查的方法及有关工序,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腊叶标本的制作要经过采集、压制、干燥、上台纸等几道工序。它是最古老也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一)、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1. 收集有关采集地点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文献资料,并整理成文。特别要注意准备与采集地点有关的地方植物志或植物检索表。

2. 工具和仪器

标本夹:两块45×30 cm的方格板,夹上附有背带或绳索(图1)。

图1 常用森林植物学实习用具

吸水纸:用吸水性很强的草纸或旧报纸折叠成与标本夹同大或略小,3~5张一叠。 采集袋:现在常用普通的塑料带代替原来使用的采集箱。 枝剪:木本植物只能采集枝条(图1)。

花铲或丁字小镐:用于挖草本植物的根(图1)。

标签:用卡片纸或其他硬纸截成3×2 cm的纸片,一端打眼穿线。

3

记录本:日记本大小,通常每册200页,印好项目,供野外填写。野外采集时应记录植物的产地、生境(如林地、草地、山坡或路边、田边等)

其他:海拔仪、手持罗盘、牛皮纸袋、瓦楞纸(有条件)、乳胶、卷尺、测绳、围尺、测高器、解剖镜(公用)、手持放大镜、照相机和防雨设备等。 (二)、采集

1. 采集时间:应在植物的花果期采集。在一年中应在花果最多的季节采集,一般春秋

季节是采集的黄金季节。鉴于野外实习时的时间限制,可能看不到有些植物的开花和结实情况,而一份完整的植物标本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各种器官齐全,如缺乏哪一部分,应选择适当的季节及时补采。就一天而言,采集的时间最好在上午露水消失以后。

2. 采集地点和路线:选择采集标本的路线应具代表性。宜选植物种类较丰富的路线和

地点,并注意往返路线不要重复,以保证在同样时间、同样人为条件下采集到最多的标本。由于不同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或相同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因而,对不同环境中的植物都应尽力予以采集。

3. 应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且有花或有果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

4. 一般情况下,每种至少要采集3至5份标本,编为同一号,便于日后进行比较研究,

或将来作为付号标本用于交换。

5. 如果是雌雄异株或杂性异株,则应分别从各类植株上采集。 6. 寄生植物要附有寄主标本。

7. 对成年树,最好采集中上部的典型枝条。如果遇到同一植物的枝条(叶)外形有两

种类型,如柘树有的没刺,有的有刺;又如银杏有长短枝之分,则两种类型都要采集。

8. 对草本植物要采到全株,一定要连根挖出,保持完整(诸如百合科植物的鳞茎等也

要挖出)。如果植株过大,则应折成“N”字形。

9. 采下的标本要立即挂上标签,上写采集人和采集号(用铅笔写!)。

10. 在标本编号后,同时要作好野帐记录(用铅笔写!),包括采集日期、地点、海拔、

生境、性状等各项。采集地点要尽量详细,要让他人据此可以采到此种,对标本本身难以反映的植株高度、质地、花果色泽等,尤其需要填写清楚(此项工作也可在标本集中压制时记录,但诸如花色、分布海拔、伴生植物、分布频度等内容最好当时填写,以免过后忘记)。如果植物有脱落的果实或种子等器官,则应装入小纸袋中,

4

并与枝叶标本编相同的号。 11. 必要时对植物拍照并编号。

12. 有些植物有毒,在采集时注意不要随便乱尝,以免中毒或过敏。

13. 采集时要注意保护植物资源,不能恣意破坏,禁止掠夺性的采集,对珍稀濒危植物

更要如此。对于木本植物的枝条,大小掌握在40厘米、宽25厘米范围内。 14. 标本采集后,先作简单的修整,并放入塑料袋内,待合适的时间集中压制。 附蕨类植物采集注意事项:

1. 除桫椤等少数种类外,大多数蕨类植物没有地上茎,只有着生于地下的根状茎,属于草本类植物。在采集蕨类植物时,要注意连同根状茎一同挖出,且不能破坏根状茎上面的鳞片或毛等附属物。

2. 同种子植物一样,蕨类植物的繁殖器官是孢子囊,在鉴定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采集时,要采集带有孢子囊的叶片,否则在鉴定时十分困难,甚至不能到科。 3. 有些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二型叶,即有营养叶和生殖叶之分,且它们的形状也往往不同。对这类蕨类植物,营养叶和生殖叶都要采集,且编相同的号码。

4. 大多数蕨类植物的叶片较大,在采集时要注意至少有一个完整的叶片。另外,叶柄上的附属物的多少、性状等在种的鉴定时非常重要,在采集时,要用镐头或铲子连同根状茎一同挖出,尽量不用手拔,以免破坏附属物而影响以后的鉴定结果。 (三)、标本的压制

标本压制的目的,在于避免叶片的卷皱和幼嫩器官的过分收缩,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吸除新鲜标本所含的水分,使其形态和颜色尽快固定,不可采用晾晒和烘干的办法。 1. 对于肉质多汁的植物,如景天科植物,压制前最好处理一下(用沸水煮),然后在按

一般方法压制。

2. 标本个体的大小,以能放入标本纸内宜于压制为妥。较大的草本,要经过一或几次“之”

字形折曲。若一个复叶太大,可留着顶端小叶剪掉总叶轴一侧的小叶片,叶轴也可折曲但不能剪短。有刺植物垫上厚纸轻压。

3. 标本应铺平展开,将枝叶理顺,再选1-2片翻压。如标本太小,可将几个同号的标本

压在一张标本纸上。若枝叶过密可适当疏去一些,但要留下明显的痕迹。经过修整,使之不但形状好看,并能显出花果及其顺序排列的性状及方式。

4. 具球茎的草本,有的在标本夹中继续生长,可在开水中浸10分钟或用5%酒精溶液浸

5

泡1-2天杀死再压。

5. 压制时以不压坏花冠子房等幼嫩器官为宜。过松不易压平也不易吸去水分。

瓦楞纸

架子

吸水纸

加热灯

图2 植物标本压制示意图

I 将植物铺展在两层吸水纸和两成瓦楞纸中;II 将捆紧的标本夹放在架子上,用100w的加热灯加热烤干;III 放置易脱落种子、果实、叶片、花等纸袋折叠过程;IV 装订标本的用具;V 完整的植物蜡叶标本。

6. 在采集标本的当天,应及时整理,注意将枝叶梳理,换上干燥的标本纸压制。然后放

在通风、透光、温暖的地方,在最初两、三天要早晚两次换纸,以后每天可换纸一次。换下的湿纸要随即晾干或烤干。如有条件,以瓦楞纸压制标本,方法是:标本夹底层先放一张瓦楞纸,在上面平铺一张吸水纸或报纸(大小不能超过瓦楞纸),将标本铺展其上,再在其上铺上一层吸水纸,再放上一张瓦楞纸,如此压制到一定厚度(小于50cm),将标本夹用绳捆实,置于一架子上,用吹风机或加热灯(电炉)烤干,用这种方法压制一个晚上就能压好植物标本(图2)。标本烤干后,及时换压到普通标本夹上,保存好标本,等待鉴定和制作。注意:在放置标本夹时,注意加热灯与标本夹的

6

距离,防止在烤干时引起标本纸着火,引起火灾!

7. 在整理新采的标本时,可将容易干燥的和不易干燥的,体积较大的和枝叶平整的标本

分别压制。

8. 对常绿带球果的裸子植物标本如油松可用较厚的吸水纸轻压,在球果突起处垫上厚

纸。

9. 花部可用滤纸片衬托轻压,最好是液浸。

10. 拿出标本,如能挺直不弯时,表示已经压制成功,但应选留保住原色的为合格标本。 (四)、标本成装

上台纸:标本全干后,可以放在白台纸上:标准台纸长约40厘米、宽约29厘米。一般无定格,但过小了,做出的标本不美观。将已干燥的标本放到白色台纸上的适中位置,然后用纸条粘定,或用线固定,用较有韧性的纸条穿孔固定也可(图3)。之后,将野外记录贴在左上角,上面应有采集地点和环境、采集日期和采集者等信息。标本台纸的右下角则贴鉴定标签(图4),上面应有科名、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称。

标本做好后,要进行消毒,以防病虫害。原先多用氯化汞消毒,方法是用消毒液浸一下,用毛刷子给标本刷上消毒液即可。现在一般是在超低温冰箱中冷冻消毒,既安全,又方便。

腊叶标本的保存:腊叶

挂号标签 采集纪录

野外记录

植物标本

标本

采集标签

标本应于干燥通风的专用标

鉴定标签鉴定标签

本室和密闭性能良好的标本橱中保存。标本橱内要设分多层多格,每层分放干燥剂

与樟脑丸,适时更换,并定时用低温冰柜冷冻杀虫,保持室内干燥,以达防霉防虫的目的。标本橱的每格内存放的标本份数不宜太多,以免压坏。珍贵标本,还可在台纸上顶边粘贴与台纸等大的透明硫酸纸或塑料薄膜作盖纸,或将标本置于专门的透明袋内,以免磨损,以利

图3 植物腊叶标本样本

7

更好地保存。

三、标本鉴定

工具书是植物鉴定的钥匙。学习和掌握工具书的使用,是树木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植物标本馆 植物鉴定标签 采集号 采集地点 中 名 别 名 学 名 科 名 采集者 采集时间 鉴定人 鉴定时间 图4 植物鉴定标签

对未知名称且无花无果的树种,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判断该种所属的科,或根据地方植物志上的枝叶检索表查出其名称,再对照有关植物志或树木志上该种的描述及所附插图,判断名称是否正确。

对有花、果的未知树种,首先应解剖其花、果的结构,再使用植物志开始部分的分科检索表,查出该种所属的科名,最后定种名。

对已知中名或拉丁名的树种,利用植物志或树木志后面所附的中名或拉丁名索引,查出该种所在的页码,进而对照科、属、种的特征描述,判断该名称是否正确。

四、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指导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实习目的,要求帮助学生端正实习中的学习态度。

2. 实习即为实地演习,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同学们要多问、多看、多记、多动手、多思考问题。

3. 遵守纪律,遵守时间,时刻注意安全,不单独行动,保证实习的安全和效果,一切行动以大局为重,包括实习内容、作息时间的调整等。 4. 每天外业回来及时整理压制的标本,整理好采集记录。

5. 强调实习是一重要的学习环节,因此,每个同学都必须认真参与。实习回来后,要积极进行标本的归类整理。最后的实习报告,应当是一份小组集体劳动的成果。整理名录时,应与工具书核对好所属的科、属名称及拉丁学名。

8

五、自身防护知识

1. 蝮蛇:生活于地面、岩石、草丛或灌木丛中,不上树。凶猛,混合毒。

预防——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一步三看,工作状态一定要打绑腿;行走时用长棍敲打草丛;尽量不接触地面,休息时不随意坐到石头、树根等处。

处理——冷静处理:结扎(10~15分钟松一下);处理伤口;服药和敷药;及时联系送医院。

2. “失足”:注意脚下、“活石”,工作只在山谷内,不随便爬山。 3. 雷击:雷雨天不打伞。

4. 毒虫——毒蜂、毒蝎等:防虫药,遇到马蜂追时不要跑,要就地卧倒,用衣服等盖住

头部。

5. 迷路:尽量原路返回、岔路处做标记、沿着山沟下走、找公路村庄、节能节水。 6. 野兽:野猪、狼、豹子、豹猫等。遇到时要冷静,不跑,可用光或火等。

六、实习成绩

成绩评定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1、实习报告水平 25%

该部分内容的成绩依据:A. 实习报告格式——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路线、研究数据、研究结果、分析讨论、建议。B. 实习报告水平——内容的创意性、方法的合理性、数据的科学性、结果的客观性、分析的深度等方面。C. 相关知识点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2、物种识别能力 45%

考察生物物种鉴定能力和技能、参考书的运用、形态学术语运用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3、标本数量与制作质量20%

考察野外和室内生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技能。并要求各小组的生物标本满足实习的要求。

4、个人实习表现 10%

考察每位学生在野外实习中的具体表现:积极性、集体性、关爱和学校荣誉、出勤情况和野外生存和吃苦能力等。

七、专题调查

专题调查是在踏查的基础上,针对某一类物种或某种现象进行的具有一定研究性质的实习内容。实习小组根据在踏查过程中发现的事物、现象和自己的兴趣、特长经过讨论后提出一些专题调查的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中选定要进一步观察研究的专题题目,并确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有计划地进行观察、搜集材料,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1、标准地调查

9

①、标准地的选择:标准地设置的位置和数量是根据调查的要求和目的而定。一个标准地不能跨两个林分,同一类型的标准地应尽可能有3次以上的重复。

②、标准地的大小:森林调查中确定样地的大小(面积)实质上就是划分总体单元。总体单元越大,各单元之间的变动越小。当单元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变动系数趋于稳定。我国历年来的经验证明:在一般情况下采用0.06 hm2(20m×30m)的样地,在林分变化较大时用0.1 hm2,幼龄林用0.01 hm2较为适当。并要保证主要寄主树不少于100株,不够时需适当扩大取样面积。

③、标准地的测量:用罗盘仪测角度,用皮尺或测绳量测水平距离,然后计算标准地的面积,林地坡度大于5o 时,应将量测的斜距,根据坡度换算成水平距离。标准地境界量测的闭合差一般不超过标准地各边总长度的1/200~1/500。

④、标准地的调查:标准地设立后,记载林分因子和立地条件,并按常规方法调查。 A 乔木层:主要树种的比例(如9栓皮栎+0.8侧柏);树平均高度;树平均粗度(一般以胸高的树干直径为准);树龄(根据已伐树干年龄估计);覆盖度(遮光度)可将有林处与露天处作对比(例如覆盖度为60%)。

B 下木层:主要树木、覆盖度。 C 灌木:主要树种、覆盖度。 D 草坡:主要种类、高度及覆盖度。

E 地被:活地被:苔藓、菌类及蕨类等;死地被:枯枝落叶层。 2、专题调查设计应注意:

①、选题在短期内完成:由于外业时间有限,因此在选题时应充分考虑题目难度、内容规模,尽量控制和压缩工作量;

②、题目的意义;

③、制订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包括提纲、观察方法、用具、指标、分工等); ④、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调整方案,使之更合理、易于操作。

主要参考书

1. 何士元等. 1984. 北京植物志(上下册).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 郑万钧主编. 1983~2004. 中国树木志(1~4卷).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972.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北京: 科学出版社 4. 华北树木志编委会. 1983. 华北树木志.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5. 孙立元,任宪威. 1997. 河北树木志.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6. 关雪莲、王丽. 2002. 植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wg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