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

更新时间:2023-03-08 09:50:1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法(一)

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

一、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二、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1.名词:1、人事名词:如,人 学生 鲁迅 《离骚》 政治 文化

2、时间名词:如,春天 上午 星期天 母亲节 刚才 3、处所名词:如,上海 中国 远处 周围 里屋 郊区 4、方位名词:如,上 下 左 右 前 里 外 旁 内 东 西 判断方法:

1、能受数量词修饰。两个城市 一些学生 一点儿水 2、不受副词“不”修饰。

名词的语法功能:经常作主语、宾语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歌 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 孩子纯朴的敬礼 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 里,看到,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动词: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 看 说 进行 开始

2、心理活动动词 如,想 爱 恨 怕 希望 喜欢 担心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 叫 让 派 请求 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 会 可以 愿 肯 敢 要 应 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

5、趋向动词 如,来 去 上 进 出 回 过 开 上来 起来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 “为”等。

练习:把下列常用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朗读 扩大 喜欢 能够 应该 进去 调查 担心 希望 出 现 发生 反对 愿意 起来 回去 保卫 消逝 认识

表动作、

行为 朗读 调查 反对 保卫 表存在、

变化 扩大 出现 发生 消逝 表心理

活动 喜欢 担心 希望 认识 表可能、

意愿 能够 应该 愿意 表趋向 进去 起来 回去 动词的判断方法:

1、不能受“很” 修饰(除能愿和心理活动动词外) 2、标志: “着”“了”“过”

3、用带趋向动词或重叠的方式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趋向等。 动词的语法功能:

1、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2、大部分能带宾语 名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B.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C.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 升。 3.形容词:

1、一般形容词:能充当谓、定等多种句子成分。 如,大 小 快 慢 好 坏 清楚 干净 漂亮 绿油油 2、非谓语形容词:不能充当谓语。如,男 正 副 金 银 中等 恶性 彩色 万能 唯一 人造 单方面

判断方法:1、一般能用程度副词“很”等修饰(少数本身就表示程度“雪白、完美”等)

2、大多可以按AA或AABB的方式重叠。 如,小小(的) 高高大大 语法功能: 能修饰名词,充当定语,能作谓语。

练习:把下列常用形容词分别填入下表。 长 短 优秀 迅速 愉快 伟大 高尚 慌张 粗 细 干净 漂亮 急躁 高大 缓慢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4.数词:

有基数 序数 分数 小数 倍数 概数等。

B.如,一 二 三 两 十 千 半 零 第一 初四 三分之一 零点三 三十左右 上万 五六百 五成 一倍 C.语法功能: 经常和量词组成数量词。 5.量词:1、物量词:表人或事物的单位。

如,个 位 根 本 片 双 串 寸 公里 两 斤 平方 吨 点儿 些 2、动量词:表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 回 遍 下 遭 番 语法功能: 主要同数词组成数量词。

练习: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量词。 一( )拖拉机 一( )设备 一( )戏

一( )货 一( )井 一( )泉水 一( )急流 一( )鸟 一( )斜月 一( )明月 一( )新月 一( )残月 一( )头发 一( )山楂 一( )甘蔗

一( )舞蹈 一( )春水 一( )药 一( )清水 一( )机枪 一( )店 代词:1、人称代词:对人或事物起称代作用。 如,你我他它(们)自己 人家 大家 咱 您

2、指示代词:对人物或情况起指示或区别的作用。

如,这 那 这儿 那么 这样 那样这里 那里 这么些 那会儿 每 各 某 另 一切 其他

3、疑问代词:对人物或情况起询问的作用。 如,谁 什么 哪 多会儿 哪里 几 多 多少 怎么

语法功能: 可以代替名、动、形 、数和副,还可代替短语和句子。

请把下面文字中的代词找出来。 “是谁?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亲?”多少次我问自己。

当我为这个世界的黑暗和痛苦发出第一声哭喊时,父亲就像山那边 每一天升腾的那轮红红亮亮的太阳,点亮了我的整个世界。就在那一刻,父亲把自己铸成了我永恒的向往。

语法(二)

1.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表程度 很 更 太 极 顶 十分 非常 至少 起码 略 2、表范围 都 总 共 净 只 仅仅 光 单单 一概 统统 3、表时间 已 曾 刚 才 早已 正 将 便 常 一向 从来 4、表频率 又 再 再三 还 屡次 重新

5、表状态 大力 大肆 亲自 特意 连忙 悄悄 匆匆 公然 6、表语气 难道 究竟 简直 可 却 幸而 也许 其实 索性 7、表肯定、否定 必 必须 准 的确 不 没 未 勿 别 语法功能:1、修饰动、形,不修饰名词。2、都能作状语。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副词找出来。 雅颂中也 很有一些挺出色的篇 章,一般说来艺术价值的确 极其不如国风。小雅中偶尔有一些士大夫大肆抱怨或讽刺王室的诗,但他们毕竟缺少人民所受的切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缺乏深度。

2.介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组成“介词短语”作附加成分。 1、表时间:在 于 自 自从 从 当 由 趁 随着 到 2、表处所:从 打 朝 向 在 沿着 顺着 3、表排除:除 除了

4、表对象、范围: 对于 和 跟 同 与 替 将 把 关于 被 5、表方式、手段: 按照 依 依照 根据 以 凭 本着 用 6、表目的、原因:为 为了 为着 因 由

语法功能:介词不单用,只能与名、代词组成介宾短语。 介宾短语主要作状语。用法:

⑴必须保持介词短语的完整性。除了“被”、“给”有时可以不带介词宾语之外,其他介词都必须同名词等构成介词短语,才能用在句子里。 下面是错误的用例:

这个狼孩是四年前布隆迪的一些村民发现的。发现时,他全身赤裸,身体大部分长着毛,四肢爬行、跳跃。(“四肢爬行”不合汉语语法,因为除表时间、

地点的名词以外,具体名词一般是不做状语的,“四肢”前缺少介词“用”。 例2:据对冬小麦主要产区六十个气象台站的统计资料,有四十一个台站出现了五十年代有记录以来同期的最高或次高气温记录。(“据”一直管到“统计资料”,“对”没着落,应删掉。如保留“对”,就应当改为“据对??六十个气象台站进行统计的资料”,让“对”同“??台站”组成介宾短语。)

⑵介词同宾语必须能互相配合,不能产生搭配不当的问题。 ④事情发生后,党支部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教育。 ⑤有的国家用雷达改为射电望远镜观测太阳射电。

⑶介词必须在上下文中起积极作用,如果起消极作用或可有可无,就应该删去。 例1:他紧紧抓住所能利用的一切时间,继续进行关于多级火箭的研究。 例2: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出身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例3: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替换领域里的空白。

(4) “在”主要用来表示时间、处所、方位、范围、条件、状况等。“在”经常同方位名词配合组成“在??上”“在??下”“在??中”的短语。 A“在??上”表示方位时,要注意避免歧义,如“在飞机上写字”“他在水中做实验”等。

“在??上” 的误用

例1:灵渠的开凿,在统一南岭和开发南岭上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例2:我国国内卫星通讯网的建立,在四化建设上有重要的作用。 (“在”均应改为“对”,并删去“上”) B“在??中”主要也是用来表示处所、方位。 例1: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

例2: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战士们正在奋勇杀敌。 C“在??下”的用法更复杂,用得也最为混乱。

“在??情况(条件)下”中的情况条件等名词不能随便省去。 ⑤在我军的被迫反击下,敌人仓皇逃走。

⑥在相同的视角下,卫星拍摄一张照片所覆盖的地面面积,是航空摄影的几千倍。

(⑤的“下”前应加上“的情况”,⑥应改做“在视角相同的情况(条件)”下。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介词找出来。 我们从《离骚》中看到了屈原深沉的忧患意识:他对于民族故国一往情深,因之而喜,因之而悲。他为了自己的祖国忍辱负重含悲苦行。

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怎么区别?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

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如: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拿我开玩笑。 他手里拿着一本书。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用来连接词语、分句或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词。 1、连接词或短语:和 跟 同 与 及 以及

2、连接分句:不但 不论 因为 由于 宁可 不过 否则 可见 于是 3、连接词、句子:并 并且 而 以及 或者 或是 语法特点:

1、连接分句的连词,常成对使用,或跟某些 词配合使用。 如,尚且?何况? 只有?才?

2、连词只有关联作用,没有修饰作用,不作句子成分。 “和、跟、与、同”连词与介词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如:我和弟弟都喜欢语文。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如:我将努力和弟弟改变对立关系。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连词找出来。 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虽然没有详尽、具体的描写,但从孔子和其它人的对话中,却生动地显现出了孔子及其一些弟子的形象。 3助词:附着在词语或句子上面,表附加意义的词。不能单独使用。 1、结构助词:的 地 得 所 似的 A、作为某种结构的标志。

“的”是定中结构的标志。如,我的书 “地”是状中结构的标志。 如:慢慢地走

“得”是中补结构的标志。如,跑得很快 洗得干净 B、组成跟所附的词语功能不同的新短语。

“的”附在实词后形成名词性短语。如,红的 个儿高的 想的 “所”附在动词前形成名词性短语。如,所见 所闻 所述 “似的”附在词后形成形容词短语。如,飞似的 木头似的 2、动态助词:着 了 过

3、语气助词:吗 吧 呢 了 的 啊 哇 嘛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助词找出来。 看过《三国演义》吧。垓下英雄(我们所熟悉的项羽)之穷途末路,则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啊。文章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怎能不让人振奋、启人深思

4.叹词:表示感叹或应答呼唤的词呢? 1、表感叹:啊 呀 呸 嗬 哎呀 哟 哼 2、表应答呼唤:喂 哦 唔 语法特点:

1、独立性最强,能单独成句;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叹词找出来。 “ 哎呀,你丢钱啦!” “唔,是叫我吗?” “嘿,不是你还有谁呀。傻帽! “哦!谢谢!” 2、可充当句子成分;如,他哎哟哎哟地叫。(作状语) 5.拟声词: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如:啪 丁当 哗啦 轰隆窿 噼里啪啦叽里咕噜 咣 语法特点:单独成句或单独充当独立成分。

6.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1、名、动兼类:工作 编辑 发明 病 关系2、名、形兼类:标准 困难 科学 意外 民主3、动、形兼类:开阔 严肃 坚定 温暖 孤立 如:把住质量关(动) 开了一朵花(名词)

把书拿来(介) 花了很多钱。(动 ) 拿把菜刀来(量) 成了一个大花脸。(形) ☆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

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判断句中词语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

8.你自个儿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

“ 哎呀,你丢钱啦!” “唔,是叫我吗?” “嘿,不是你还有谁呀。傻帽! “哦!谢谢!” 2、可充当句子成分;如,他哎哟哎哟地叫。(作状语) 5.拟声词: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如:啪 丁当 哗啦 轰隆窿 噼里啪啦叽里咕噜 咣 语法特点:单独成句或单独充当独立成分。

6.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1、名、动兼类:工作 编辑 发明 病 关系2、名、形兼类:标准 困难 科学 意外 民主3、动、形兼类:开阔 严肃 坚定 温暖 孤立 如:把住质量关(动) 开了一朵花(名词)

把书拿来(介) 花了很多钱。(动 ) 拿把菜刀来(量) 成了一个大花脸。(形) ☆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

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判断句中词语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

8.你自个儿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q0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