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课时作业必修20807157

更新时间:2023-10-24 17: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选择题

1.(2016年江西赣州一模)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及其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 B.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C.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遗传

D.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3.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4.下列与生物遗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代后,子代中隐性性状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8

B.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让F1黑斑蛇自由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可据此判断蛇斑的显隐性

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表明,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B分开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B与b的分开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时

D.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杂交时需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5.纯合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F1全为黑色短毛兔,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欲判定F2中的某一黑色长毛兔是不是纯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

A.长毛兔 B.短毛兔 C.黑色兔 D.褐色兔

6.(2015年辽宁抚顺模拟)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在一块农田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A和a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且A对a为完全显性),假定每株玉米结的子粒数目相同,收获的玉米种下去,具有A表现型和a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 )

A.1∶4 B.5∶11 C.1∶2 D.7∶9

7.南瓜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57130146)

1

A.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B.由过程③可知白色是显性性状 C.F2中黄花与白花的比例是5∶3 D.F1与F2中白花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8.(2016年福州调研)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E、e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57130147) 组别 亲本组合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甲组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乙组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丙组 有蜡粉植株自交 无蜡粉∶有蜡粉=1∶3 A.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 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C.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 D.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

9.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导学号 57130148)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10.(2016年河南郑州一模)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57130149)

A.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B.F1自交后,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 C.F1形成配子时,产生了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的机会相等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1.某两性花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用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后代数量足够多),以鉴别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

(1)完善下列实验设计: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填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 第二步:紫花植株×红花植株。

(2)实验结果预测:

①若第一步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植株为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若未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若第二步后代全为紫花,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后代全部为红花或出现红花,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L

12.(2015年江苏南京模拟)在某种安哥拉兔中,长毛(由基因H控制)与短毛(由基因S

H控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生物育种基地利用纯种安哥拉兔进行如下杂

2

交实验,产生了大量的F1与F2个体,统计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 (♂)长毛×短毛(♀) 雄兔 全为长毛 F1 雌兔 全为短毛

实验二 F1雌雄个体交配 雄兔 长毛∶短毛=3∶1 F2 雌兔 长毛∶短毛=1∶3 (1)实验结果表明: LS

①控制安哥拉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H、H)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②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中短毛雌兔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规定短毛为隐性性状,需要进行测交实验以验证上述有关推测,既可让F1长毛雄兔与多只纯种短毛雌兔杂交,也可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预期后者测交子代雌兔、雄兔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选择题

1.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下列各种杂交组合的所有后代中,与双亲具有相同表现型的是( )

A.BbSs×bbss B.BbSs×bbSs C.BbSS×BBSs D.BBSs×bbss

2.体色是划分鲤鱼品种并检验其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鲤鱼品种的体色不同,这是由鱼体鳞片和皮肤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及其数量分布差异所致。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自交得F2,结果如表所示。 F2中性状的分离情况 取样地点 取样总数 黑鲤 红鲤 黑鲤∶红鲤 1号池 1699 1592 107 14.88∶1 2号池 62 58 4 14.50∶1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57130150) A.鲤鱼体色中黑色为显性性状

B.据表中F2的结果,可推断体色至少应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 C.控制体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F2的黑鲤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约占3/16

3. 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4.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双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逐代自交3次,在F3中显性纯合子(AABB)与隐性纯合子(aabb)之比为( )

A.1∶1 B.2∶1 C.3∶1 D.4∶1

5.决定小鼠毛色为黑色(B)和褐色(b)、无白斑(S)和有白斑(s)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

A.1/16 B.3/16 C.7/16 D.9/16 6.在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下,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2∶3∶1,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导学号 57130151)

A.1∶3 B.3∶1 C.2∶1∶1 D.1∶1

7.(2016年甘肃一模)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B.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1/3 C.子代共有6种表现型

D.子代的红花植株中,R的基因频率为1/3

8.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

4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黑光×白粗→25黑粗

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9.(2016年河南郑州一模)某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去掉花瓣,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 )

A.24∶8∶3∶1 B.25∶5∶5∶1 C.15∶5∶3∶1 D.9∶3∶3∶1

10.(2016年安徽蚌埠二模)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联系图,有些联系是错误的,其中全为错误联系的选项是( )(导学号 57130152)

A.①⑤⑧ B.①③④ C.⑦⑧ D.⑤⑧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1.(2014年天津卷)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导学号 57130153)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果蝇M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________和__________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

eEE

(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Y和bbVVrrXX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 F1 雌性∶雄性 灰身∶黑身 长翅∶残翅 细眼∶粗眼 红眼∶白眼 1/2有眼 1∶1 3∶1 3∶1 3∶1 3∶1 1/2无眼 1∶1 3∶1 3∶1 / / ①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________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②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亲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有两株植物,一株开紫花(甲株),一株开黄花(乙株),这两株植株杂交后代为F1,F1自交后代为F2,有人对这两株植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如果受一对基因控制用A和a表示,如果受两对基因控制用B和b表示,以此类推) 子代表现型 实验 亲本 紫花 红花 橙花 黄花 组别 植株 植株 植株 植株 一 甲株 乙株 + - - - 二 F1株 乙株 + + + + 三 F1株 F1株 + + + + 四 F2红花植株 乙株 - + - + 五 F2橙花植株 乙株 注:“+”表示后代出现的表现型,“-”表示后代未出现的表现型 (1)通过第一组实验可知,表现型______对______为显性。

(2)通过第______实验可知,花色至少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的控制,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第三组实验中,子代表现型紫花植株∶红花植株∶橙花植株∶黄花植株为__________,第五组实验,后代可能会出现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F2中的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黄花植株的概率是__________,如果让F2

中的红花植株与F2中的橙花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s9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