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会考冲A

更新时间:2023-03-08 07:21:3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高班专用版)

首先:

熟悉中国政区图:省份、长江、黄河大体流经线路 、重要山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南岭 熟悉世界政区图:各大洲的方位、洋流和气候在世界图上的分布。能在世界图上画洋流,在世界图上判断典

型气候: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地中海、温带海洋性气候

其次:留心平日里的与地理相关的新闻,发现地理考点。

再次:浏览背诵以下内容,在理解有问题的地方做记号,开学找老师梳理。

人口

1.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是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区分时注意资料和图片中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大

小3%和1%)

2.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还没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世界人口增长处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阶段;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目前已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整体看是经济因素最重要(工业化、城市化、资源开发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不同,可以是生态环境(气候、自然灾害、土地、水源、地形等)、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等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 ...........4.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最大容量。 .....5.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有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6.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①、资源(成正比);②、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③、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④对外开放程度(交通状况)。

城市 1.城市的功能区主要有 、 、 。商业区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工业区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高级住宅区分布在城市的外缘与高坡;低级住宅区分布在内城、工业区附近。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界线,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主要有 、 、 。影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

3.城市服务是指广义的服务,如教育、医疗、商品买卖等产品及服务。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4.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大城市服务范围覆盖小城市),成六边形。 5.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6.城市化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加。

7.世界城市化进程分为三阶段,依次是 、 、 。初期阶段水平低,速度慢,各类功能用地混杂,没有明确功能分异。加速阶段速度快,出现环境和社会问题,郊区城市化。后期水平高,速度缓(或停滞),逆城市化,空洞化。

8.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早 ,水平高 (70%左右),目前速度 缓 ,出现逆城市化。原因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发展中国家起步 ,水平 (70%左右),目前速度 ,出现郊区城市化,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原因是人口增长;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9.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不利方面(即问题)是(1) 使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变化,A破坏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B工业废渣、废水,使土地质量下降;C道路和设施影响水循环,水质、水量发生变化;D废气和建筑影响气温、降水、光照等发生**变化。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出现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的污染源—工业

1

废气、交通工具尾气、生活燃料烟尘,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水污染的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等;噪声污染的污染源—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等。垃圾污染的污染源---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3)交通拥挤(4)就业困难,失业增多(5)社会治安,教育、医疗等问题

有利方面: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 ,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合理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10.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

①控制人口(或者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职能); ②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③植树种草,加强绿化,建设生态城市; ④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等等

农业

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区位因素是综合作用,某一为主,发展变化,不同地区有差异) 自然条件

①气候:位于**气候区,热量**,降水**,水热(或者光)组合条件**(或者昼夜温差**,日照**); ②地形:位于**地形区,地势**; ③土壤:**土,土壤肥沃; ④水源:**河(湖或积雪融水),水源充足; ⑤生物:物种繁多(草类茂盛) 社会经济条件

①靠近位于**工业区(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②**铁路、公路、河,交通便利; ③地广人稀(或者人口稠密); ④科技(机械化、冷藏、保鲜等)水平高,农业基础条件好; ⑤**政策,资金充足 ⑥其他,读材料

2.典型地区农业影响因素: 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黄河水源;河西走廊---祁连山积雪融水;横断山区立体农业---地形;拉萨雅鲁藏布江谷地---光照;乳畜业---市场 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分布:①季风水田农业②商品谷物农业③热带迁移农业④种植园农业⑤大牧场放牧业⑥游

牧业⑦乳畜业⑧混合农业⑨园艺业 4.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现代农业-----大规模,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专业化水平高; 传统农业-----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自给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是 机械化水平 低、 商品率 低、 科技水平 低、 水利工程量 大、小 农经营 。 5.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有利:(见前面农业区位因素)

不利:自然条件-----某一要素欠缺(如降水少,光照不足,热量不足,土壤贫瘠,地势崎岖等);要素组合不好

(如高温少雨,水少地多);自然灾害频繁等。

社会经济条件-----与发达地区相比在各要素(技术、管理、信息等)上的欠缺。

6.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合理活动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单纯谋求短时间内农业的高产 ①不合理开垦------荒漠化、沙尘暴(美国30年代的黑风暴)、水土流失(黑土冲刷和黑土肥力降低、黄土高原轮荒)、自然植被的变化(热带雨林过度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破坏), 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次生盐碱化(华北平原) ③不合理的施肥和农药----土壤板结,农业污染

④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

⑤过度水产养殖和农业退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如水华。等等 (2)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可以改善自然环境。 7.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和途径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开放、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A.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优势,发展**业;

B.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用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2

C.发展生态农业;

D.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 E.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现代化

工业

1从经济利益看,工厂选择优势条件的地方,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2.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临近**工业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集等);②交通便利(有**铁路、公路、**河流水运、高速公路、航空港等);③劳动力充足;④技术力量雄厚(高等院校、科研结构等)⑤政府、政策⑥信息⑦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产业基础等。 自然条件-----①自然资源(能源)②水源③土地④环境等 各因素是综合作用,以某一(或几)为主(导向型工业)。 3.不同导向型工业

原料-----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等

市场-----啤酒、家具制造业等 动力-----电解铝工业等

劳动力---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等 技术----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 4.从环境效益看企业布局

污染类型 水 区位选择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①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②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③季风区应设置在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卫生防护带 工业部门 印染厂、造纸厂、 电镀厂、皮革厂 化工厂、炼油厂 水泥厂、酿造厂 发电厂、钢铁厂 空气 固体废弃物 噪声 5.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工业小区、区、带、城市等) 6.工业联系类型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投入—产出);空间利用上的关系(劳动力,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

信息联系

7.工业集聚意义: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量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8.主要工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发展特点 (1)传统工业区(鲁尔区为例): 形成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便捷的水陆交通;水源充足;离铁矿区较近;广阔的消费市场;市场体制健全等(区

位因素分析)

发展特点---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普遍面临原料和能量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的问题 .......治理措施----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减少高污染、高耗材、高耗能的企业;增加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延

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清洁生产),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科技,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优化环境(控制“三废”排放,达标排放,净化处理,废物再生资源化,植树造林),完善交通。

(2)新兴工业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为例):

形成条件---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廉价劳动力;交通运输方便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国内经济高度开放;政

府大力支持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

发展特点-----中小企业为主(规模);轻工业为主(部门),生产高度专业化(专业),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分布),生产过程分散;集中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等。

3

对我们工业发展借鉴----加强专业化生产,加强分工协作;建立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3)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为例)

形成条件---全世界的人才高地(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交通便捷(有航空港和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

越,环境优美,地中海气候气候宜人,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国际市场。

发展特点------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重大);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周

期较短;研究开发费用所占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

对我们借鉴---加大研究开发费用投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重;建立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完善市场化制度

和法规;整治环境,完善交通、通信信息网络等。

9.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的):自然环境-----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资源短缺等 社会环境----地理景观变化(如城市代替乡村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变化等

地域联系方式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邮政与通信;商业贸易

邮电通信。邮电通信分为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 邮政通信的业务---传递信函包裹、办理汇兑,兼营金融业务、代理业务。

2.交通运输的方式 铁路 公路 航空 管道 运量大,价格低。短途成本高 机动灵活。“门到门”。受天气影响 运费高,速度快 连续性好,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 河运、海运 运量大,速度慢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有块状、带状、分散式等。

(2)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历

史上水运为主,我国南方城市沿河道伸展;现在运输方式多,城市形态更加多、更加灵活的变化。 (3)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4.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地区 密度 原因

地势起伏,运输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 山区 小 商业网很难伸展到哪里

平原 大 地形平坦,运输线路多,运输方式多样,商品流通易建立和发展

5.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是市场最优(分布在城市几何中心)、交通最优(分布在市区环路边缘和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路口)。原因有大量的人流、物流集散中转。

人地关系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采集渔猎时代----崇拜自然-----改造微弱,环境制约较强---人与环境保持原始平衡关系-----生产力低下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耕作、灌溉技术(土地)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局部到全球-------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科学技术突进 后工业文明-----追求人地协调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类型和原因

4

①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产速度; ②环境污染-------人为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容纳和清除),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人为原因-----①人口压力;②人类活动不合理,尤其是资源不合理利用(A过度索取 B过度排放C不合理工

程等) ;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自然原因-----也有。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和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相互联系制约。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 5.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

(2)合理安排人类活动,采用循环经济等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工业上途径——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不是末端整治;经济效益---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综合利用;环境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污染来源,良性循环);②、农业上途径——生态农业

(3)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和支持度。 6.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中国为例)

人口压力;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发展的重任。为了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别无选择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区域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有的区域有明确的边界,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等。

3.特征:层次性(即等级)、差异性

(一般来说,等级越高,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整体性、可变性

地理信息技术

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2.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概念----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对地表物体(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tu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