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赵光农场历史陈列馆陈展大纲

更新时间:2024-05-09 04: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黑龙江省赵光农场历史陈列馆

陈展大纲

(一)、前言(283字);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承载新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史的土地。祖国高纬度的东北角是她所在的方位,苍茫的三江平原是她宽阔的胸怀,雄浑的小兴安岭是她不屈的脊梁。赵光农场,一片豪迈的土地。60多年前,军号响,红旗扬,千古荒原建起了新中国第一个国营机械农场。三代赵光农垦人前赴后继,披荆斩棘,化严寒为春雨,变亘古荒原为辉煌的大粮仓。这里锦绣般的耕地铺向天边,装备着科技最前沿的金戈铁马奔驰在希望的田野上,装满谷粮的幢幢银塔耸立云端。色彩缤纷错落有致的座座城镇,如童话般矗立在田头、林间、湖畔。这里曾是昔日亘古不变的原野,今日却成为了北大荒最为富饶的聚宝盆。 序厅

形象墙:喷绘背景

主题文字:黑龙江省赵光农场场史陈列馆 主题雕塑 “前进中的赵光农场”

第一部分 英雄热土 赵光精神永放光芒(197字)

这是一片英雄的热土,半个世纪前,赵光同志为民族解放事业在这里工作过、战斗过,最终热血洒在了这片黑土地上。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通北人民为纪念赵光烈士特先后将通北地区更名为赵光区,把赵光牺牲的通北车站改为赵光车站,将我们最早的国营农场之一的通北机械农场改名为国营赵光农场。

赵光精神始终如明灯指引着各个时期的赵光人民励精图治、奋勇前

进,这不仅是赵光人民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中国人民的精神食粮。

1. 赵光地区的地理位置

2. 赵光地区的概况与历史沿革(自然风貌、自然资源、原住民情况等)图片与文物相结合 3. 赵光烈士事迹

4. 抗日战争时期的冰趟子战斗(情景复原或多媒体动画演示)

第二部分 铸剑为犁 唤醒千古荒原(358字)

赵光农场的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气势恢宏的史诗。1947年,当解放战争的炮火还在燃烧的时候,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和创办国有农垦企业积累经验,延安干部周光亚同志,领着战友进入了嫩北铁路上一个叫通北的小站旁,他们在当年日本开拓团遗弃的一座四面漏风的房框安顿下来。很快,这里成为了“东北政委会通北机械农场”所在地。第二年春天,这片封冻许久的大地终于翻了身。他们的故事,后来由《人民日报》特派员记者,著名作家李准创作拍成电影《老兵新传》。

作家聂绀弩在《北大荒歌》这样感叹:“不有天神下界,匠星临凡,天精地力,鬼斧神工,何能稍改其面庞!”现在看来,让千古荒原旧貌换新颜的下界“天神”就是化剑为犁、解甲归田的军人,还有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和用圣火燃烧自己的热血青年,而临凡的“巨星”就是以周光亚为代表的第一代农场缔造者。

1、 荒原上的第一缕炊烟

农垦先驱 周光亚

[场景复原;当年的办公室] 踏荒建点 群英荟萃

2、 激情燃烧的岁月

开荒比赛

集体转业(纪念章) 3.文献类:

通北农场建场三年总结----1950年12月6日在建场三周年庆祝会上的报告(周光亚)

第三部分 机械化 为农业现代化安上引擎(182字)

从建场之初,只有一台从冰河中打捞出来的日本拓荒团废弃的“火犁”和十二台苏联产的“纳齐”牌拖拉机,到今天世界最先进的美国迪尔农业机械驰骋在广袤的田野上,进行航化作业的农用飞机翱翔在天际之间。

千百年来,淳朴的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就此终结。今天的赵光农场喜看麦田千层浪,高品质示范田中黄灿灿的玉米惹人喜爱。现在,玉米亩产突破千斤,粮食生产再创辉煌。

1.机械化示范(微缩景观,首次见到拖拉机) 奔向北大荒(油画) 喜获丰收(半景画) 2.农业现代化

世界最先进的农业机械(多媒体演示) 3.航化作业(多媒体演示)

4.多媒体演示或情景复原: 祖国年轻的女拖拉机手们 5.全国种粮大户

6.赵光农场垦区所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多媒体演示)

第四部分 农业工业化 向大农业进军(138字)

在加速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同时,赵光农场还不遗余力的加快农区工业化建设的进程。现在,赵光农场垦区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速冻蔬菜、有机食品、乳品、油脂、优质面粉、马铃薯淀粉、山珍系列、高档花卉苗木种植为主的工业化生产加工体系,其产品出口数十个国家或地区,并有多种产品荣获名牌产品的称号。

1. 绿色食品

2. 发展中的养殖业

奶牛(赵光现代化奶牛养殖场) 特种养殖:

特色养殖动物标本以及良种畜牧动物标本。 3. 垦区优质粮食品牌

4. 粮食工厂的产业化与粮食深加工

5. 文献: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七五”规划,加快翻两番步伐----- 赵光农场“七五”规划

(草案)

第五部分 农场城镇化 享受有尊严的生活

(一)、单元综述(252字);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已经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场产业化区的赵光农场,又开始了农场城镇化的进军。他们要让职工住进比城市条件好、环境佳的城镇,垦区职工的子女也可以接受到与城市同等的良好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科教文卫事业蒸蒸日上。处处优势也吸引更多的农民兄弟住进这个家园,成为他们共创伟业的同事。

几经风雨,几度春秋,赵光农场走进了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人人都有劳动的权利,都有为自己祖国尽力的机会,人人都可以享受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几代中国人奋斗的目标,在这片广大而曾经荒凉的土地上得以实现。

1新城建设 多媒体演示

2文教卫生

最好的建筑 学校/医院:

小学生上语音课

无影灯下的手术 活动中心幸福的老人 3骄人业绩

第六部分 百花齐放的文化建设(120字)

赵光农场紧抓文化发展新机遇,建设文化新高地,通过打造垦荒文化、军旅文化、地域文化,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里是《老兵新传》的故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的文化资源得到了深层次的挖掘与发挥。文化建设、旅游事业近年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1.《老兵新传》露天电影播放的情景复原

2.《草原上的拖拉机》的老报纸或复制品(1950年8月11日 《人民日报》2版 人民日报特派记者 田流撰写)

3.新时期赵光农垦区的新文化建设

4.管区内各种文化中心的建设历程

5.方兴未艾的旅游事业

6.忆秦娥. 垦荒(农场职工所作的诗词) 作者:通北农场作业科长陈世高,1949年填词

第七部分 亲切的关怀 各时期领导的视察(159字)

历史像车轮在飞转,时光像江河在流淌,我们的赵光农场已经走过了整整六十五年的艰苦历程,这六十五年是多么的不寻常。六十五个春夏秋冬,六十五度雨雪风霜,六十五年开山劈岭,六十五年起伏沿宕。赵光农场如一颗播撒在北国沃土中的种子,在党和国家如阳光雨露般的亲切关怀和精心哺育下, 在风雨洗礼和浴火涅槃中孕育成长、走向成熟、走向辉煌。

1、各时期主要领导 历届领导

2、各行业先优模代表(证书、照片)

3、先进集体

农场历来获奖情况(证书) 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奖状证书

4、朱德来到通北农场[用硅胶像表现][场景复原]

5、领导名人题字(题词)[实物或仿制品]

6、名人来访(照片)

7、对黑土地的回馈[铸铜书]

结束语(338字)

《老兵新传》故乡的赵光农场如一朵奇葩在北疆闪烁着绚丽的光彩,那是上天给予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的伟大拓荒者的最高奖赏,更是数以百万计解甲归田重上战场专业军人,热情如火大有作为的内地支边青年和城市知识青年以青春与生命为代价铸就的丰碑和奇观。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的农业现代化曙光,就在这片荒原上闪现,千百年饱经苦难的中国农民的小康梦,终于在这片土地上实现。

创业艰辛,伟业辉煌,三代赵光农垦人在共和国历史上写下了史诗,献给祖国不仅是一个安稳天下的粮仓,还有一种永世长存的精神,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对垦区发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新号令。赵光农垦人将继续发扬优良的农垦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在这片英雄的热土上书写出更加浓墨重彩的新华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ub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