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基本笔画书写口诀

更新时间:2024-02-20 22:13: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汉字的基本笔画的书写-------------------------------------------------书写

基本笔画口诀歌

坐姿:

头要正,身挺直,两臂分开讲姿势,

三个一,脚肩齐。边写本子边前移

执笔方法:

执笔方法并不难,指实掌虚是关健,

母食中指卡笔杆,笔杆斜靠弧口边。

点画:

写点画,要多练,上边尖,下边圆,

由轻到重点直线,点画总是斜着站。

横画:

学写横,不能平,左低右高收笔停。

长横短横不一样,长稍平,短上仰。基本用力都一样。

竖画:

写竖画,仔细分,有垂露,有悬针

用力垂直向下伸,垂露圆,悬针尖,竖画都是画直线

撇画

写撇画,都一样,长短弯斜要适当

收笔都要撇出尖,仔细观察才好看

捺画

学写捺,不用怕,倾斜下沉右下滑

有平捺,有斜捺,应用角度有变化

折画

写折画,很简单,转折处,棱角显

每一笔,走直线,直线转折是关键

提画

写提画,右上挑,慢慢用力逐渐小

提直提尖提直线,长短斜平把握好

勾画没有口诀 掌握勾与竖画之间是45度角。

汉字的基本笔画的书写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一、横

横的书写要领是:起笔重——行笔轻——收笔重。

详细讲解:起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二、竖

详细讲解: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三、撇

详细讲解: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大半部分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

四、捺

详细讲解: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

五、点

详细讲解: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 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

六、竖弯

详细讲解:竖弯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七、竖弯钩

详细讲解:竖弯钩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

八、横折

详细讲解:折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

九、横折弯钩

详细讲解:横折弯钩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

针对性书写 要领指导

一、引导学生熟记汉字字形,为书写训练打好基础

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是密不可分的,熟记字形是写好汉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识字教学阶段或书写训练前,教师应根据每个要求会写的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熟记汉字的字形。只有熟记了字形,才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在临写练习时看一笔、写一笔的“搬字过纸”的不良现象,养成写整体字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范例,认识汉字的间架结构

人教版低年级语文的写字教学编排吸收了我国传统的书法教学经验,把写字教学与田字格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田字格中先观察分析范例,进而练习描红、临写。因而,低年级的写字教学自始至终都必须充分利用好田字格,发挥田字格在写好汉字方面的桥梁作用。首先,在一年级上册语文的写字教学伊始,应该让学生认识田字格,并知道田字格可以帮助写好第一个汉字。其次,在动笔练习前,要指导学生仔细的观察、分析田字格中的书写范例,初步熟悉汉字的笔画形态和间架结构。如一年级下册《两个小狮子》中的“苦”字,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艹”在田字格上半格;“古”的“一”在横中线上,“|”在竖中线上,两笔的交叉点正好在横中线与竖中线的交叉点上,“口”在田字格的下半格。

三、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示范,感知汉字书写要领

低年级处于写字教学的起始阶段,书写能力还比较弱。在写字教学中,教师的书写示范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教师在田字格中的书写示范和对汉字书写要领的适当讲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笔画形态、间架结构的认识,感知汉字的书写要领。如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中的“年”字,教师在示范时,应着重讲清楚:“年”字的短撇应写在田字格的左上格;第一、二横写在上半格,写得短一些,短竖写在第二、三横之间,末横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并写得长一些,三横的间距要均匀;长竖写在竖中线上,写得长一点。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汉字的特点启发学生善于与此前已学会写的汉字(如偏旁、部首、结构相同的字)作比较,通过举一反三,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感知汉字的书写要领。

四、引导学生练习描红和临写,逐步掌握汉字书写要领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无论是临写还是创作,都特别强调“意在笔前”。即在下笔前,先对临写或创作对象作一个整体构思,在心中形成一个大概的临写或创作要领。经过熟记字形、观察书写范例和书写示范,学生对汉字的书写方法已有了比较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描红练习,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把这些感性认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这个“意”,即初步掌握汉字的书写要领。有了这个基础再指导学生练习临写,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在临写训练中出现的随意性、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书写训练的效果。在临写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随时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通过教师提示、小组互评或学生自评等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地将临写结果与范例进行对照,发现其中的不足,并不断地改进临写练习。这样,学生就能逐步熟练地掌握汉字的书写要领,形成书写技能。

总之,识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渗透汉字书写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书写技能和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发现美、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等多方面有机统一的过程。一句话,切切实实地重视学生的书写训练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二:汉字基本笔画书写技巧

汉字基本笔画书写技巧

一、横的写法

在各种基本笔画中,横画应用最多。横在一个字中起着横梁的作用。在楷书中,横画写得好坏,关系到字的骨力。特别是长横,一定要写得平稳、劲健、厚重、灵动。切不可写的死气沉沉,呆如木棍。横有长横及短横之分。

1、长横

长横的写法为:下笔顿笔,由重到轻,再由轻到重,向右行笔,最后回锋收笔。书写长横时,心里可默念口诀:“重——轻——重——回锋”。长横在每个字中都是主要笔画。一定要认真写好。

长横的形态是两边粗,中间细,中间略微有向上的弧度,看上去好似一条拱形的大桥。书写时略向上倾斜,倾斜幅度为3度——5度之间。如:“一”字。

2、短横

短横又叫“左尖横”。写法为起笔轻,由轻到重,向右行笔,最后回锋收笔。写短横时心里要默念口诀:“轻——重——回锋”。

短横的形态是左边尖,右边圆。笔画平而不弯,略带些斜势,如:“二、三”等字。注意短横有时也需要写长一些。

二、竖的写法

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必须写得挺拔坚劲。竖不直,则字不正。竖有上尖竖、垂露竖、悬针竖及短竖之分。

1、上尖竖

上尖竖的写法是:起笔轻,由轻到重,向下行笔,最后回锋收笔。写上尖竖时默念口诀:“轻——重——回锋”。

上尖竖的形态是:上边尖,下边圆,有时需要向左或向右略微倾斜。如:“工、王”等字。

2、垂露竖

垂露竖的写法是: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回锋收笔。口诀:“顿笔——行笔——回锋”。垂露竖多以主要笔画出现在字中,要认真练好。

垂露竖的样子就象一根草棍上附着一滴水珠,又象一个人立正的样子,胸腰挺起,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切不可左斜右歪,更不能弯腰曲背。如:“土、干”等字。

3、悬针竖

写法为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向下逐渐提笔收笔。口诀:“顿笔——行笔——收笔”。悬针竖多为主笔,要认真练好。悬针竖如同一根尖朝下竖立的钢针。写时要注意力到笔尖,要写得锋利劲健,切不可至尾处飘曲而出。如:“十、丰”等字。

4、短竖

短竖的起笔与垂露、悬针竖基本相同,只是向下行笔至尽端有横托住,所以自然提笔离纸即可。口诀:“顿笔——行笔——收笔”。一般情况下,短竖与垂露竖可通用。如:“上、正”等字。

三、撇的写法

撇的写法特别多。按方向分有平撇、斜撇(斜撇又分短撇与长撇)、竖撇等;按用笔来分,有回锋撇、兰叶撇、弯头撇等。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这里先介绍平撇、短撇、长撇、竖撇。

1、平撇

平撇写法为下笔顿笔,然后向左方(略向下)撇出。平撇多出现在竖或竖弯钩的上面。口诀:“顿笔——撇出”。如:“千、壬”等字。

2、短撇

短撇的形态和用笔与平撇相同,只有取势的斜度变为向左下方出锋。短撇一般在短横的左面。如:“牛、生、”等字。

平撇、短撇都形如鸟嘴啄食,行笔迅速有力,似宝剑出锋,干净利落,尖锐有力。

3、长撇

长撇的写法是下笔顿笔,向左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提笔收笔。口诀:“顿笔——行笔——撇出”。长撇多为主笔,要认真练好。长撇如大象的牙齿般坚实有力。长撇的行笔角度是随着字形的变化而变化的。行笔时要略带弯度,力送尾端。如:“左、在”等字。

4、竖撇

竖撇的写法为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向左下方撇出。口诀:“顿笔——行笔——撇出”。

竖撇的形态是上边直,下边弯,先竖后撇,上部取直陡之势,行笔至全画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方成弧形撇出。如:“井、升”等字。

四、提的写法

提又称“挑”。提的书写要快捷有力,不能拖泥带水。特别要防止提写成对号形或打弯无力。提又分平提及斜提。

1、平提(右尖横、平挑)

平提也叫“右尖横”或“平挑”。写法是下笔顿笔然后向右方挑出。口诀:“顿笔——挑出”。

平提的形状象一把锋利的短剑。一般来说工字旁、王字旁、提土旁等最下面的提都用平提。如:“址、圳”等字。

2、斜提(斜挑)

斜提也叫“斜挑”。写法与平提基本一致,只是取势方向为向右上方挑出,形状好似犀牛角冲上天。斜提一般用在提手旁或牛字旁当中。如:“牡、牲”等字。

五、点的写法

楷书中的点丰富多采,变化无穷。有侧点、垂点、横点、竖点、撇点、挑点等。点的面积虽小,形态各异,但都如人的眼睛,精光四射,顾盼生情,如能写好,则最为传神。因此,点要写的浑厚有力,神采飞扬,起笔收笔不能头尾不分,随意拖抹。

1、侧点(右点)

侧点又称“右点”。写法为由轻到重,向右下方顿笔,最后回锋收笔。口诀:“轻——重——回锋”。

侧点的形状是头尖、背鼓、尾圆、腹收。既象掰开的一瓣蒜,又象一粒苹果核。在点当中,侧点的应用是最多的,所以一定要把侧点练好。如“下、斗”等字。

2、垂点(左点)

垂点也叫“左点”。写法是由轻到重向左下顿笔,略带弯度,最后回锋收笔。口诀“轻——重——回锋”。垂点多用在竖心旁或宝盖头,有时需向左或向右倾斜。

垂点的形状是上面尖,下面圆。形似一滴下落的水珠。如:“忏、州”等字。

3、其它点

篇三:基本笔画口诀

一、横的写法

在各种基本笔画中,横画应用最多。横在一个字中起着横梁的作用。在楷书中,横画写得好坏,关系到字的骨力。特别是长横,一定要写得平稳、劲健、厚重、灵动。切不可写的死气沉沉,呆如木棍。横有长横及短横之分。

1、长横

长横的写法为:下笔顿笔,由重到轻,再由轻到重,向右行笔,最后回锋收笔。书写长横时,心里可默念口诀:“重——轻——重——回锋”。长横在每个字中都是主要笔画。一定要认真写好。

长横的形态是两边粗,中间细,中间略微有向上的弧度,看上去好似一条拱形的大桥。书写时略向上倾斜,倾斜幅度为3度——5度之间。如:“一”字。

2、短横

短横又叫“左尖横”。写法为起笔轻,由轻到重,向右行笔,最后回锋收笔。写短横时心里要默念口诀:“轻——重——回锋”。

短横的形态是左边尖,右边圆。笔画平而不弯,略带些斜势,如:“二、三”等字。注意短横有时也需要写长一些。

二、竖的写法

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必须写得挺拔坚劲。竖不直,则字不正。竖有上尖竖、垂露竖、悬针竖及短竖之分。

1、上尖竖

上尖竖的写法是:起笔轻,由轻到重,向下行笔,最后回锋收笔。写上尖竖时默念口诀:“轻——重——回锋”。

上尖竖的形态是:上边尖,下边圆,有时需要向左或向右略微倾斜。如:“工、王”等字。

2、垂露竖

垂露竖的写法是: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回锋收笔。口诀:“顿笔——行笔——回锋”。垂露竖多以主要笔画出现在字中,要认真练好。

垂露竖的样子就象一根草棍上附着一滴水珠,又象一个人立正的样子,胸腰挺起,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切不可左斜右歪,更不能弯腰曲背。如:“土、干”等字。

3、悬针竖

写法为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向下逐渐提笔收笔。口诀:“顿笔——行笔——收笔”。悬针竖多为主笔,要认真练好。

悬针竖如同一根尖朝下竖立的钢针。写时要注意力到笔尖,要写得锋利劲健,切不可至尾处飘曲而出。如:“十、丰”等字。

4、短竖

短竖的起笔与垂露、悬针竖基本相同,只是向下行笔至尽端有横托住,所以自然提笔离纸即可。口诀:“顿笔——行笔——收笔”。一般情况下,短竖与垂露竖可通用。如:“上、正”等字。

三、撇的写法

撇的写法特别多。按方向分有平撇、斜撇(斜撇又分短撇与长撇)、竖撇等;按用笔来分,有回锋撇、兰叶撇、弯头撇等。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这里先介绍平撇、短撇、长撇、竖撇。

1、平撇

平撇写法为下笔顿笔,然后向左方(略向下)撇出。平撇多出现在竖或竖弯钩的上面。口诀:“顿笔——撇出”。如:“千、壬”等字。

2、短撇

短撇的形态和用笔与平撇相同,只有取势的斜度变为向左下方出锋。短撇一般在短横的左面。如:“牛、生、”等字。

平撇、短撇都形如鸟嘴啄食,行笔迅速有力,似宝剑出锋,干净利落,尖锐有力。

3、长撇

长撇的写法是下笔顿笔,向左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提笔收笔。口诀:“顿笔——行笔——撇出”。长撇多为主笔,要认真练好。

长撇如大象的牙齿般坚实有力。长撇的行笔角度是随着字形的变化而变化的。行笔时要略带弯度,力送尾端。如:“左、在”等字。

4、竖撇

竖撇的写法为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向左下方撇出。口诀:“顿笔——行笔——撇出”。

竖撇的形态是上边直,下边弯,先竖后撇,上部取直陡之势,行笔至全画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方成弧形撇出。如:“井、升”等字。

四、提的写法

提又称“挑”。提的书写要快捷有力,不能拖泥带水。特别要防止提写成对号形或打弯无力。提又分平提及斜提。

1、平提(右尖横、平挑)

平提也叫“右尖横”或“平挑”。写法是下笔顿笔然后向右方挑出。口诀:“顿笔——挑出”。

平提的形状象一把锋利的短剑。一般来说工字旁、王字旁、提土旁等最下面的提都用平提。如:“址、圳”等字。

2、斜提(斜挑)

斜提也叫“斜挑”。写法与平提基本一致,只是取势方向为向右上方挑出,形状好似犀牛角冲上天。斜提一般用在提手旁或牛字旁当中。如:“牡、牲”等字。

五、点的写法

楷书中的点丰富多采,变化无穷。有侧点、垂点、横点、竖点、撇点、挑点等。点的面积虽小,形态各异,但都如人的眼睛,精光四射,顾盼生情,如能写好,则最为传神。因此,点要写的浑厚有力,神采飞扬,起笔收笔不能头尾不分,随意拖抹。

1、侧点(右点)

侧点又称“右点”。写法为由轻到重,向右下方顿笔,最后回锋收笔。口诀:“轻——重——回锋”。

侧点的形状是头尖、背鼓、尾圆、腹收。既象掰开的一瓣蒜,又象一粒苹果核。在点当中,侧点的应用是最多的,所以一定要把侧点练好。如“下、斗”等字。

2、垂点(左点)

垂点也叫“左点”。写法是由轻到重向左下顿笔,略带弯度,最后回锋收笔。口诀“轻——重——回锋”。垂点多用在竖心旁或宝盖头,有时需向左或向右倾斜。

垂点的形状是上面尖,下面圆。形似一滴下落的水珠。如:“忏、州”等字。

3、其它点

(1)、横点实际上是短横的缩写,如:“非、耳”等字。

(2)、撇点即短撇的缩写,如:“平、半”等字。

(3)、竖点为短竖的缩写,如:“主、立”等字。

(4)、挑点即斜提的缩写,如:“汁、江”等字。

以上这些点只要掌握了相应笔画的写法,相应的点也就能写好了。因此,在这里就不重复介绍其写法了。

六、捺的写法

捺是汉字里的主要笔画。撇和捺好比字的两翼,要左右呼应相称。捺角要如刀一般锐利有力。整个捺画要有起伏变化。因捺画在字中都以主笔出现,要进行重点练习。

1、斜捺

起笔轻,由轻到重向右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重按,最后向右提笔收笔。口诀:“轻——重按——捺出”。

注意斜捺不是一波三折,而是从左上到右下略带弯度。捺脚要像人脚站在地上一样稳而有力。为了能让学生正确掌握斜捺的写法,可借助硬币(如:1角、5角、1元等)进行书写练习。如写完的捺和硬币的边缘大至吻合,这个捺写得就比较正确。如:“人、大”等字。

2、曲头捺

起笔略重,由重到轻,再由轻到重一波三折向右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重按,最后向右提笔收笔。口诀:“略重——轻——重按——捺出”。

曲头捺的形态犹如一把大刀,要写得舒展开阔,锐利有力。如:“入、八”等字。

3、平捺

平捺的写法同曲头捺完全一样,只是行笔方向不同,应向右行笔,略向下倾斜,同时注意要有一波三折的形态,不能平直,要如水波起伏之状。如:“之、乏”等字。

4、反捺(长点)

反捺也叫“长点”。反捺的写法与侧点一样,也可以说是在侧点的基础上变长。如:“头、不”等字。

七、钩的写法

钩画是承接别的笔画来写的。如何与其他笔画有机组合是写好钩画的关键。凡钩都要短小精悍,形态如鹰嘴一样尖锐有力。如果写得过大,势必软弱无力,其形态必然不美观。写钩时,力量要集中在笔的尖端,笔尖停顿一下,然后势如用脚踢球,迅猛地一脚踢出去,这样写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xp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