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酒店业的税收筹划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8 21: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 姓名 王晶晶 探析酒店业的税收筹划 专业 财政学 学号 12022006 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主要任务: 掌握好税法及税收筹划的基本知识,结合所学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探析酒店业的税收筹划的论文写作。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析酒店业的税收筹划,锻炼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课题的具体工作内容(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 (1)查阅相关资料,并到实际部门作调研。(2)分析资料,提出观点。(3)编写论文大纲。(4)撰写论文初稿,并交由指导老师修改。(5)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3.课题完成后提交的书面材料要求(论文字数,图纸规格、数量,实物样品,外文翻译字数等):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毕业论文任务书。(3)最终所提交的论文其正文部分不少于15000字,全文不少于20000字(包括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外文翻译、附录等内容)。(4)提交20000字符左右的与自己论文题目有关的外文以及翻译资料。(5)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必须含有外文参考资料。(6)论文用纸为学院统一印制的16K纸。(7)论文体系完整,符合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生论文规范化要求。(8)书面材料能反映文章主旨,中心突出,主题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文字表达清晰、连贯、逻辑性强,重点突出。 4.主要参考文献: [1] 王羽佳. AA酒店税收筹划方案设计[D]. 内蒙古大学,2013. [2] 叶乔浩. K酒店税收筹划研究[D]. 广东工业大学,2007. [3] 苏彦曾,丽娟. 酒店财务管理中经营环节的纳税筹划[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2):245-246. [4] 陈桂华. 试论酒店用品物资采购中的税收筹划[J]. 财会研究,2013(32):199. [5] 何佳. 试论酒店业税务筹划[J]. 改革与开放,2013(4):52-53. [6] 刘宗连,罗雄. 税收筹划视角下我国税制完善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189-190. [7] 姬彦丽. 中小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规避措施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5(34):165-166. [8] 李治乾. 浅析服务业项下酒店业的营改增[J]. 智富时代,2015(2):9. [9] 周婷. 我国酒店企业税收筹划问题探讨[D]. 昆明理工大学,2011. [10] Eamon M. N. Tax planning[J]. Financial Management,2006,(7): 33-34.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要求完成日期:2016 年5 月 13日 指导教师(签名):冯茜 接受任务日期:2015 年12月 4日 学生(签名):王晶晶

摘 要

摘 要

税收筹划是企业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政府的税收政策为导向,对企业自身的涉税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为达到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而采取的税务决策行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越来越重视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的运用。全文基于税收筹划在酒店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酒店经营涉及到的主要税收法规政策运用到实际经济业务当中,利用税法客观存在的政策空间,对应酒店实际经营案例计算演绎不同筹划方案,研究降低酒店企业税收负担的过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以数字直观地表现出筹划收益,力求通过税收筹划提升酒店企业财务决策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本文结合酒店的实证调查与自身的学习经历,通过分析酒店的经营环境和涉税现状,结合新出台的营改增,对华天酒店进行了详细的税务筹划。通过本文的分析解读,帮助该酒店认清自身税收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合理的税收调整筹划,提高酒店经济效益,增强酒店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同类型酒店在进行合法筹划、增加效益方面提供一定借鉴。

关 键 词:税收筹划;节税;酒店业

I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Tax planning is that the enterprise does not violate under the premiset of the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the government's tax policy oriented, tax related activities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rrangement, take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aximization of income after taxes and take the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of tax.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enterprises as subject of independent market econom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tax planning in the enterprise. Full-text based on tax planning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otel business management. Hotel business involving the main tax laws regulation and policies are applied to the actual economic activities. The paper uses tax objectively existing policy spa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Hotel actual business case computa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different planning scheme. It studies how to reduce the hotel business tax burden by using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digital intuitively showed revenue planning, and strives to enhance the hotel enterpris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level through the tax planning.

The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hotel and my own learning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analyse the capital environment and tax related issues of the hotels, Combined with the new policy about the transition from business tax to VAT,more elaborate plans for Hua Tian hotel will be made in this passage. Tax planning helps the hotel recognize their own tax problem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is paper, and then through a reasonable tax adjustment planning, it improves the hotel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hotel in the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other same types of hotels to do legal planning, increase the benefits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KEY WORDS: Tax planning; Tax saving; hotel industry

II

目 录

目 录

1 绪论 ...................................................................................................................................... 1 1.1 文献综述 ....................................................................................................................... 2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2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3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5 1.2.1 研究内容 ................................................................................................................. 5 1.2.2 研究方法 ................................................................................................................. 5 2 税收筹划概述 ...................................................................................................................... 7 2.1 税收筹划的概念 ........................................................................................................... 7 2.2 税收筹划的分类 ........................................................................................................... 7 2.2.1 按税收筹划的主体分类,可分为自行税收筹划和委托税收筹划。 ................. 7 2.2.2 按税收筹划的期限分类,可分为短期税收筹划和长期税收筹划。 ................. 8 2.2.3 按税收筹划的区域税收管辖权分类,可以分为国内税务筹划和国际税务筹划两类。 ............................................................................................................................... 8 2.3 税收筹划的切入点 ....................................................................................................... 8 2.3.1 选择税收筹划空间大的税种为切入点。 ............................................................. 8 2.3.2 以税收优惠政策为切入点。 ................................................................................. 9 2.3.3 以纳税人构成为切入点。 ..................................................................................... 9 2.3.4 以影响应纳税额的基本因素为切入点。 ............................................................. 9 2.3.5 以不同的财务管理阶段为切入点。 ..................................................................... 9 3 酒店业的概述 .................................................................................................................... 10 3.1 酒店的含义和种类 ..................................................................................................... 10 3.2 酒店业的发展历程 ..................................................................................................... 10 3.2.1 国外酒店业的发展历程 ....................................................................................... 10 3.2.2 国内酒店业的发展历程 ....................................................................................... 11 3.3 酒店经营特征 ............................................................................................................. 12 3.3.1 客房业务 ............................................................................................................... 12 3.3.2 餐饮业务 ............................................................................................................... 12 3.3.3 娱乐和其他业务 ................................................................................................... 13 3.3.4 商场和零售店业务 ............................................................................................... 14 3.4 酒店业开展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14 4 华天酒店税收筹划现状分析 ............................................................................................ 16 4.1 华天酒店经营背景描述 ............................................................................................. 16

III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4.2 华天酒店税收筹划现状 ............................................................................................. 16 4.2.1 华天酒店涉及的主要税种 ................................................................................... 16 4.2.2 华天酒店的税收情况 ........................................................................................... 16 4.2.3 华天酒店的税负分析 ........................................................................................... 17 5 华天酒店税收筹划建议 .................................................................................................... 18 5.1 华天酒店涉税税种筹划 ............................................................................................. 18 5.1.1 营业税筹划 ........................................................................................................... 18 5.1.2 企业所得税筹划 ................................................................................................... 19 5.2 华天酒店的其他涉税事项筹划 ................................................................................. 21 5.3 华天酒店筹划方案的总体分析 ................................................................................. 21 6 华天酒店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保障条件 ........................................................................ 22 6.1 提升管理者对税收筹划认识的深度 ......................................................................... 22 6.2 加强酒店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 ..................................................................... 22 6.3 积极遵循税收筹划的原则 ......................................................................................... 23 7 结论 .................................................................................................................................... 24 致 谢 .................................................................................................................................... 25 参考文献 ................................................................................................................................ 26 外文翻译及译文 .................................................................................................................... 27

IV

1 绪论

1 绪论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酒店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己逐步确立,追求经济效益最优,竞争能力最强,酒店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酒店企业发展的目标。每个酒店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社会责任,进行依法纳税。在这样的背景下,凭借最小化经济主体税负方式来实现酒店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历史选择。税收筹划在成熟市场经济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因为它体现着市场主体行为的自主性,同时也是纳税人基于理性分析后的战略选择。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在提升自我纳税意识的同时,税务部门也需要提升自身的征管水平,从而不断提升国家的市场经济成熟度。因此,逐步构建一个井然有序的税收筹划社会将越来越受到国家以及学界的关注。本文将以华天酒店的经营现状作为背景,结合税收筹划的实际案例,在分析其特点及优势的同时,反思其问题与不足,从理论方面提出初步的解决方式。

首先,税收筹划有利于酒店企业不断达成自身财务管理的目标,最大化实现可支配的财务利益。基于税收的强制性与无偿性的特点,酒店企业支付税额的方式即为资金的净流出,在企业营业收入、投入成本、费用等项目一定的情况下,酒店企业其税后利润与其缴纳税额呈现负相关的关系。酒店企业如果能够借助税收筹划,那么企业就会再此基础上获得绝对与相对的收益。绝对收益可以减少企业在纳税方面的现金投入,空置出更多的现金来进行投资与获益,保证资金的流动性;相对收益则是指延长自身缴纳税款的周期,间接性的为资金的流动与运转争取更多的时间,获得高投资回报率的同时,使得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不断运转循环,最终形成良性的经营方式。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酒店企业也不例外,只有不断通过税收筹划来为自身争取更多的资金进行运转,才能形成对税额现金流出量的规划性控制,抓住可以使资金增值的机会,增加企业可支配资金,才能有利于酒店企业实现自身的财务目标,最终实现战略性发展。

其次,税收筹划有利于酒店企业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性经营发展。税务筹划并非一日即可实现,它需要管理者能够基于整个酒店企业的基本现状,进行长远全面的布局,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酒店企业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计划与策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突破自身的局限,实现整体的目标优化。财务会计是酒店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重要支撑,通过多元的会计处理方法,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同时,企业可以实现税收筹划。每一种会计处理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就会对自身利润、纳税额和纳税期限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酒店企业可在不违背法律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以达到减少纳税

1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额或推延纳税期的目的。同时,企业也需要不断提高财会人员业务能力,在精通相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可以灵活、正确地运用在纳税调整与计税的工作之中。

最后,税收筹划有利于缩短本土酒店企业与国际酒店企业的差距。我国酒店行业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相对于已经成熟发展的国际酒店行业,我国酒店企业对于税收筹划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成熟。税收筹划已经成为酒店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提高技术利用水平,进而提高税后收益。因此,不断提高税收筹划在酒店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地位,才能不断缩小本土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差距,进而提高整体行业的竞争力。

1.1 文献综述

1.1.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发达国家,税收筹划的发展已经渐趋成熟。从业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其人才的专业化程度来看,都有其显著的特点。酒店行业内对于税收筹划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几乎95%以上的公司都会选择聘用高级专业人才来从事企业内部的纳税筹划活动。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也开始培养专门顾问,审计师,会计师,国际金融顾问等高级专业人才,开拓自身在纳税筹划领域的咨询和代理业务。

税收筹划起源于西方国家,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后,才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渐渐成熟。作为一个可以合法增加酒店企业收益的途径,税收筹划的提出也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在上世纪30年代以后,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节税才逐渐在西方法律界赢得公众的认同。

在税收筹划合法化的历史进程中,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做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正在紧张受理中,汤姆林爵士针对此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每个人在纳税缴税中都应该有自主安排权,在遵守法律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合理筹划来获得利益应该被允许,不能强迫他多缴税。此观点一经提出便赢得了广大法律界的支持。自此,税务筹划的理论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税务专家和学者,他们基于不同的出发点,不断丰富税收筹划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其后,欧洲税务联合会的成立彰显了政府对于税收筹划的重视程度,使得整个行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得到政府机构的行政支撑,保证整个社会的税收筹划井然有序的蓬勃发展[1]。

迈克尔Michael Porter(2008)[2]从酒店企业的经营角度阐述了税收筹划的重要性。将税收筹划工作贯穿于整个酒店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可以节约自身的经营成本,充分利用各种投资机会的同时可以获得更高收益,进而不断提升酒店自身的竞争力。当然,合理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案应该具有其针对性和灵活性,权衡各方利弊,规避各方风险,确保自身财务记录不断更新的同时,从而能够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酒店企业在从事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切勿生搬硬套其他成功案例,而是要以自身的财务状况作为出

2

1 绪论

发点,进而发掘自己的潜力。

查斯Roy Rohatgi(2006)[3]从宏观层面探讨了中小酒店企业税收筹划的管理问题。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分析了中小酒店企业的在合规规划管理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作者分别从国际层面和本国层面出发,阐述了中小酒店企业在英国的税收结构。最后在文章结尾指出了本国的税收制度所存在的若干问题,为税收筹划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美国学者李格斯与梅格斯在合著的《会计学》进一步阐释了税收筹划的实质,即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人们在经营活动中应该能够自主决定与选择,近而达到能够少缴纳甚至延长缴纳税金的目标。同时,酒店企业在准备税收筹划之前,就应该拥有一个基于全局的计划安排、一个明确清晰的最终目标,统筹自身投资行为与企业经营行为,减少应纳税额。印度税务专家史林瓦斯博士在《公司税收筹划手册》中指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彼此相互关联的整体,在诸多管理活动中,纳税筹划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份量。企业要善于分析税收情况这一重要外部环境,敢于抓住机遇,善于规避风险,迎难而上,实现企业发展的自我飞跃[4]。

印度税务专家N.J雅萨斯威在《个人投资和税务筹划》中指出,个人投资也应该进行税务筹划,通过纳税人自主安排投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进而实现个人投资的税收利益最大化[5]。作者可以从纳税人的角度出发,将关注点定位于个人,为个体在投资活动中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LBFD)《国际税收词汇》中指出,税收筹划是一种安排形式,即纳税人对自我经营活动的规划、筹备方式[6]。综合以上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对于税收策划的定义还是相对统一的,即都是通过自主策划来实现应交税额的最小化,实现现金的流动与投资。

1.1.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税收筹划也逐渐起步,并具备着我国发展的本土特色。自1983年开始,我国开始深化对税务制度的改革,税务会计的研究也应运而生。自90年代后半期,税收筹划理论与实践应用理论研究渐趋公开。从数量上看,关于税收筹划的研究著作及文章逐年攀升,学者们越来越关注税收筹划的应用与实践。但是从整体来看,税收筹划还缺少系统性、综合性的论述,相关理论模型建立不够完善。同质性的内容较多,缺少建设性的发现与探讨。因此,税收筹划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还有很大的潜力值得我们去发掘。此次研究,本文选择2005年-2013年作为时间范围,结合当期的著作与期刊杂志文献,梳理有关中小酒店企业税收筹划的研究现状。

国内著名税收实务筹划专家高金平(2002)[7]从实践角度定义了税收筹划,即纳税人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前提下,对还未发生或正在进行的税务行为所做的各种合理科

3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学的安排,进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针对此定义,作者提出了纳税人要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这突出了法律法规与经济发展同步性的重要地位,防止了纳税人自主安排的盲目性。

张中秀(2001)[8]从是否合法的角度出发,指出税收筹划的三种途径,一是非违法的避税方法,二是合法的节税方法,三是税负转嫁。通过对以上三种方式的分析,凸显其各自的优劣势,最终使得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经营现状合理选择税收筹划方式,从而尽可能减少缴纳税收的金额。

蔡昌(2003)[9]在《税收筹划策略、技巧与运作》中以基本方法为着眼点,将纳税筹划的方式进行了分类,即纳税筹划分为转嫁式筹划、税率式筹划、税基式筹划、税额式筹划四种方式。

《税收筹划》是计金标(2012)[10]教授关于税收筹划的基础性书籍。该书从基础概念入手,详细介绍了税收筹划定义、特点、方法等等。此外,该书还结合实践案例,来分析与深化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而成为税收筹划业界推崇的基础性教材。

对于税收筹划的研究,我国学界主要集中于对整个宏观行业的探讨,具体细分至酒店行业的应用,也仅仅体现在大型酒店企业,中小型酒店企业的研究较为不足,还待更多学者结合行业的发展来共同探讨。

林雪(2009)[11]指出,现阶段的中小酒店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意识较为浅薄,仅仅关注于眼前的利益,追求短期经营目标。只考虑酒店企业的局部利益,忽视了酒店企业的整体利益。这种税收筹划的短期行为的观念,不利于中小酒店企业的发展,有违与税收筹划中实现酒店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解宏(2009)[12]在《企业纳税筹划与案例解读》中没有局限于纳税筹划的常态谈论,指出中小酒店企业税收筹划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分析自身经营管理特点的同时,应该着重探讨不同经营环节所采取的税收筹划方法,这些环节包括自身的融资环节、投资环节与企业经营管理环节。企业要动态的调整税收筹划方法,而非使用同一种筹划方式贯穿企业发展整个过程。

魏震(2009)[13]指出,中小酒店企业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实现税收筹划。中小酒店企业往往缺少税收筹划的人才基础,筹划人员少或不专业,将会直接导致税收筹划工作的失败。在保证拥有一定的人才基础后,企业还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同时具备筹划人员技能专业、企业会计核算能力强、财务管理水平较高、注重涉税诚信这些基础条件后,企业才能更快更好的进行税收筹划。

范强强(2010)[14]指出,我国中小酒店对于税收筹划存在着一劳永逸的理念,即以不变应万变。任何税收筹划计划都具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不调整自身的税收筹划,就会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世界是运动的,这就决定了企业

4

1 绪论

在制定自身的税收筹划时,应该明确其核心与适用性,具备了灵活性才能够及时进行调整与部署。失去了针对性的税收筹划,可能会为酒店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综上所述,税收筹划虽然在我国得到了学者的关注,但是在中小型酒店企业来说,税收筹划却还没有针对性的研究,进而难以对行业产生理论性的指导作用。因此,薄弱的研究现状需要不断改进,从而填补税收筹划在酒店企业方面的理论空白。除了进行系统性、规范性的全面研究,还需要构建出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框架,进而促进探索性起步研究的发展。相信随着中小酒店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不断增大,中小酒店企业税收筹划的研究将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税收筹划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研究方法,除了税收、财务、会计这些基础的专业支撑之外,还需要融合管理学、法律学的相关知识来共同促成目标的达成。本文在引用基本的相关理论及概念之外,还将着眼于税务筹划对于酒店行业的实际指导作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酒店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能力,彰显税收筹划对于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本论文分为七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从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着手,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读,了解酒店企业税收筹划的历史沿革。第二部分通过对税收筹划概念的界定确定本文研究的基本方向。第三部分从酒店定义开始,了解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经营管理特点。第四部分选取华天酒店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其经营管理、税收筹划现状。第五部分根据税种列举实例,研究酒店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途径,评估税收筹划的可行性。第六部分分析酒店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方案的依赖性条件,以及如何进行风险控制。论文的最后部分,将总结出酒店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供参考的可行性策略。

1.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进行分析。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阅读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了解税收筹划的研究现状,基于对整个领域的了解和认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来总结和归纳,并对文献进行分类梳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个案研究法:本文在分析的过程中选择以“华天酒店”为例,同时也查阅了相关案例,结合其税收筹划现状,分析目前所存在的不足,使得内容有理有据。

描述性研究法:本文将税收筹划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应用经济学知识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比较,定向提出

5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问题,揭示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6

2 税收筹划概述

2 税收筹划概述

2.1 税收筹划的概念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税收筹划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税收筹划的概念,相应的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描述[6]。

本人认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不违反现行税法及其它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家对于企业在经营管理、改制重组、投资理财和设立撤销等事项提供的一切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事先安排和筹划比较选择,通过节约税收成本最终达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目标。具体来说,税收筹划应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税收筹划的前提是必须遵守相关的国家税法规定。权利与义务是共存的,企业在进行合理筹划减少应纳税额的同时,也需要时刻明确经营行为的边界。超出法律范围的税收筹划,逃避税收负担是违背国家法律的行为,不但需要承受相应的违法惩罚,还会为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税收筹划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从字面上看,税收筹划就是结合自身现状,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纳税方案,进而不断减少企业自身的税收负担。但事实上,企业管理涉及面极广,税务筹划也仅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部分,税收负担最小化也并不是税收筹划的唯一目标。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在对财务管理目标负责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经营管理活动的进行。全面的衡量各方长期目标,才能确保税收筹划的实际效力。

2.2 税收筹划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税收筹划将有以下三种分类方式:

2.2.1 按税收筹划的主体分类,可分为自行税收筹划和委托税收筹划。

自行税收筹划是指由企业内部税收、财会及有关专业人员制定的为实现税收筹划目标的投资计划、经营计划或其他活动规划。委托税收筹划则是指由企业聘用注册税务师等外部专业人员,结合本企业的经营业务,策划实现尽量减轻税收负担的规划方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税收筹划方式的选择,当然两种方式的交替式使用也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实现企业内外的交流学习,更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税收筹划水平。

7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2.2 按税收筹划的期限分类,可分为短期税收筹划和长期税收筹划。

长短期的划分一般是以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为依据。短期税务筹划主指贯彻于日常经营管理和短期投资、融资活动之中,共性是为了追求少缴税进而实现降低税负。长期税收筹划主要运用于长期投资、融资决策和长期营销战略,主要追求的是其最终财务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战略目标。

2.2.3 按税收筹划的区域税收管辖权分类,可以分为国内税务筹划和国

际税务筹划两类。

国内税务筹划是在一国的税收境界下,税务筹划主体利用所在国税法规定的差异性和某些特殊条款,精心安排其经营活动、投资和融资活动等,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国际税务筹划是跨国纳税人在国际税收环境下,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异性和国际税收协定的具体条款,通过人的流动和非流动、物的流动和非流动等的策划,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规避税负,使整个集团利益最大化。基于一国的税收筹划应该具有其政治特点,相对稳定又暗含政治风险。跨国企业应该仔细研究国内、国际的税收筹划之间的差异与共性,提高自身税收筹划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定制不同的策略指导,来保证自身企业的长期性发展。

2.3 税收筹划的切入点

税收筹划是以现有税法政策为基础,充分利用其客观存在的政策空间来组织筹备的,这些空间产生于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身份及对纳税数额有所影响的其他基本要素上等。因此,税收筹划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准切入点,一般来讲是从筹划空间大的税种、税收优惠、纳税人构成等方面寻找切入点。

2.3.1 选择税收筹划空间大的税种为切入点。

从理论上来看,税收筹划可以针对一切税种,但不同税种基于自身的特性,其税收筹划的途径、方法及其收益也会产生一系列不同。在实际筹划中,应优先选择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税负弹性大的税种作为税收筹划的重点。税负弹性大意味着税收筹划拥有着更大的潜力。一般来说,税源越大的税种,其税负伸缩的弹性空间也足够大来保证税收筹划的灵活性。因此,税收筹划应该要以企业的主税种为主要切入点。另外,税种的要素的构成不同也决定着税负自身的弹性。主要包括扣除项目,税率和税收优惠。

8

2 税收筹划概述

2.3.2 以税收优惠政策为切入点。

想要进行税收筹划,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如何选择税收优惠政策,应该要把握两个方向:一是不能臆想、猜测优惠条款其适用范围或滥用税收优惠,以非法手段套用税收优惠,一旦查处,即会受到法律制裁;二是要充分研读税收优惠条款,并按法定程序进行申请,切勿因随意跳过流程失去享有税收权益的机会。

2.3.3 以纳税人构成为切入点。

对不同税种的纳税人进行分类,纳税人仅需缴纳所属税种政策规定范围内的各项税收。以纳税人混合销售行为为例,以其经营的主业进行划分,即分为全部营业额一并缴纳增值税或一并缴纳营业税两种情况。

2.3.4 以影响应纳税额的基本因素为切入点。

计税依据和税率都是影响应纳税额的基本因素。计税依据、税率和应纳税额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减低计税依据或者税率来合理有效的降低应纳税额,最终达到降低税收负担的目标。

2.3.5 以不同的财务管理阶段为切入点。

企业的财务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运营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税收筹划贯穿于每个管理过程。比如,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公司制、合伙企业、分公司还是子公司,其不同的组织形式对应的税收政策也相差甚远;在选择投资方式时,企业是全新构建还是收购亏损企业,其可享受到企业所得税中亏损弥补的优惠政策都有所不同。筹资决策阶段,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负债利息可以作为税前扣除项目,享有所得税利益,但是股息支付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从税收成本方面来考虑,债务资本比权益资本更有节税优势。

9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 酒店业的概述

3.1 酒店的含义和种类

酒店一词最早来自法语,意思是“贵族的别墅”。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酒店作为现代商务和旅游不可缺少的服务企业,不论在建筑物、设施、产品、服务还是经营管理方面都不断完善和发展。因而也获得了“城中之城”、“世界中的世界”等赞赏。现代的酒店,人们也称之为旅馆、宾馆或饭店,是以一定的建筑物和设施为依托,为客人提供住宿、餐饮、购物、休闲等服务的综合性企业。

关于酒店的分类说法众多,选择不同的划分标准就可以实现对酒店业的总结与归纳,比如通过规模、坐落地点、产权形式等。根据经营特色分类,可分为:商务酒店、长住酒店、度假酒店、会议型酒店、汽车酒店、机场酒店、休闲酒店、经济型酒店、招待所和培训中心。

3.2 酒店业的发展历程

回忆酒店业发展的历史,古代客栈只不过向旅行人提供简单的食宿,经过18世纪、19世纪、20世纪不同国家、不同事件对酒店业的影响和促进,酒店业的发展已经从英国到美国,又大力发展到亚洲、太平洋地区。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现代交通旅游业的发达,如铁路、高速公路、航运、特别是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为外出旅游、探亲、文化交流、经商等旅行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拥有3500年发展历史的酒店业也已成为商务、旅游、会展和休闲活动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全球的商贸和旅游活动不断增长,酒店的投资和兴建也不断增加,酒店规模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酒店业已成为一个庞大的行业同时越来越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用于现代酒店管理。飞速发展的世界旅游业已经成功跻身于世界最大产业之列,位居石油工业与汽车制造业之前。

3.2.1 国外酒店业的发展历程

酒店在公元11-18世纪又被称之为古代客栈,而酒店主要的服务对象也限制于传教士、信徒、信使和商人,服务范围也仅仅是较为简单的就餐与住宿。早期英国客栈始于11世纪,然后向乡间发展进而延伸到欧洲各地。1425年英国著名的天鹅客栈和黑天鹅客栈开业,至今约600余年历史。1685年英国出现了公共马车,为当时的酒店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当时在每一条马车经过的路线上,都出现了小旅馆。美国最早期的旅馆出现在17世纪初,在主要港口兴建,由私人住宅的一部分或马房、农舍等作为住宿设施,没有服务和商业色彩。17世纪中叶,酒店的设施和服务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

10

3 酒店业的概述

尤其是在欧洲大陆。当时的旅馆不仅作为食宿设施,也成为了重要的社交场所。1794年,作为美国最大旅馆的“城市旅馆”在纽约开业,凭借着其自身的规模成为了纽约著名的社交中心。

18世纪末,产业革命为现代旅游的发展注入了生机。科技发展首先引发交通工具的革命,1807年美国发明了第一艘载客轮船,自此人们更热衷于海上旅行,1814年英国出现了蒸汽机车,第一条铁路于1863年建成,火车很快博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19世纪欧洲最主要的路上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普及使得人们出行更为频繁,作为人流量较为集中的交通枢纽,例如车站和港口,自然成了旅馆优先选择的地理位置。19世纪,酒店业开始集中发展高端市场,主要服务于王室成员、富有商人等具有消费潜力的人群。1880年美国加州的克罗那多酒店开业,该酒店是美国第一家豪华的度假酒店,至此国际酒店业开始了细分市场。

19世纪欧美经济快速发展,商务活动更加频繁,交通工具不断发展和更新,从而使更多的人士参与经商和旅游。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国际酒店更多的将发展方向定位于服务商务人士,即面向普通消费者以及商务旅游者,通过提供舒适、方便、清洁、安全和实用的产品,提升自身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降低经营成本。1907年美国纽约市的伯菲勒·斯塔特勒酒店建成并开业,该酒店有300余间客房并全部带有卫生间,客房内有收音机和电话。一些服务的新理念引用至酒店服务中,包括免费为顾客提供洗衣服务,提供免费报纸、文具及盥洗用品并公开房价等。1907年以后,美国各地相续出现了规模更大和设施更现代的酒店。1947年美国的希尔顿酒店首先开始国际连锁经营。

20世纪50年代酒店进入现代酒店时期,以普通旅游者和商务顾客为主要客源,酒店功能呈多样化,除去住宿、商务、餐饮的基础服务外,还开发了会展、健身、休闲和购物这些新的服务领域,更注重特色发展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20世纪中期由于交通工具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欧美不断出现连锁经营的机场酒店和汽车酒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酒店开始细分市场及消费者,从酒店地理位置、装修风格、服务设施等方面来统一规划填补空白市场,满足目标市场需求。酒店集团化全球化通过兼并和联合方式不断扩大和发展,当今在美国,约60%的酒店属于连锁酒店。

3.2.2 国内酒店业的发展历程

迄今为止,我国酒店业已历经了三千余年的发展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旅馆服务已经开始步入发展的历程。战国时期,随着各地往来需求的增加,旅馆业渐渐开始成为社会的必要设施。大唐盛世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政治发展,使得人们纷纷外出旅游、经商,从而促进了旅馆业的普及。19世纪中期,我国沿海和长江流域的通商口岸城市发展势头猛进,于是酒店纷纷设立于租界区,较为典型的例子

11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即为1886年在天津落成的“利顺饭店”,以及1900年在北京投入使用的“北京饭店”。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制度的执行,国营招待所和宾馆也慢慢成立,服务于国际友好人士,隶属事业型单位,享有国家财政拨款和补贴。1978年以前,我国上档次酒店只有300余家,客房不足3万间。1978年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酒店业经营管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企业制进行自我管理的酒店业不再享有国家补贴,自负盈亏面对国内外同行业竞争。1988年以后酒店作为企业完全进入市场,开始学习欧美优秀酒店的管理经营,注重经营效益。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北京“建国饭店”、“长城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都是国内第一批现代新型酒店的代表性酒店。经过近年的发展,中国酒店业己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013年,全国新评星级酒店486家,截止2014年初,全国星级酒店总数达到12803家。其中,达到五星等级的酒店共计866家,四星级酒店共计2473家,三星级酒店共计6506家,二星级共计酒店2859家,一星级酒店99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我国酒店业呈现着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发展局面。

3.3 酒店经营特征

酒店在经营上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作为一个综合服务行业,酒店业又被称为“住宿接待业”,隶属于第三产业。酒店是一种商业性的机构,在为公众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多项设施的同时,辅助于相应的服务性劳动。酒店经营以服务为中心,并伴随着生产和商品流通。下文将从酒店涉及的业务方面简要介绍其经营业务的特点。

3.3.1 客房业务

客房是酒店经营的主营业务,也是酒店最基本、最主要的业务,承担着带动酒店一切经济活动的重任。客房服务能带动酒店的各种综合服务设施,给酒店增加多种多样的收益。客房出租收入在整个酒店营业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要占酒店全部收入的50%左右。客房的房间出租率高低和平均房价的变化,是酒店经营好坏的两个重要标志。加强客房收入与费用的控制和管理,对于保证全面实现酒店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客房费用由占绝大比例的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部分构成。在酒店经营过程中,主要通过保证客房出租的数量来不断降低每间客房分摊的固定费用。同时,酒店还要不断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来保证变动费用处于一个可控的状态,比如控制客房消耗品以及能源的使用;不断完善淡旺季的定价制度等。

3.3.2 餐饮业务

餐饮业也称之为饮食业,是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后完成销售的行业,

12

3 酒店业的概述

具有其独特的经营特点。从生产加工过程看,餐饮业与工业企业略有相似,从营销特点看,餐饮业类似于零售企业。不同的是,饮食业当场制作和销售,产销直接见面,既要提供商品又要提供顾客消费的场所以及就餐相应的服务,具有生产、零售和服务三种职能。有些酒店既经营自制食品,又经营外购食品。

餐饮经营在酒店经营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根据数据统计,餐饮收入占酒店营业收入的一半左右,但就其经营成本而言,餐饮的成本往往占比70%以上,高于客房、与娱乐的成本占比。能够对餐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不断提高餐饮经营效益的有效手段。餐饮经营成本,从广义上说,包括食品、饮品原材料、燃料、客用品、清洁用品、低值易耗品、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人工费用、营业税金以及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支出。从狭义上看,餐饮成本只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销售食品、饮品所支付的材料成本,其他各项均列入营业费用和资本性支出。餐饮成本控制的核心就是研究原材料成本和营业收入的制约关系,并按照标准成本法运行。其主要特点在于要根据已经制定的成本事前计划、严格规范日常的操作与管理,最终确保食品成本的可控制性,通过一系列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餐饮业务的经济效益。酒店可以通过阶梯式菜品定价、寻求采购供应合作伙伴、合理化预测需求、降低人工成本等方式来控制餐饮成本。

3.3.3 娱乐和其他业务

酒店在满足消费者基本的饮食与住宿需求外,还扩展了自身的服务范围,设立不同规模的康乐项目即是酒店业的选择方向。通过类似职能,酒店不仅可以完善现有的服务设施体系,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具有附加值的服务以供选择。这不仅是高档次酒店必备的功能,也是增加酒店收入的可靠来源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酒店娱乐设施主要包含运动、美容、游戏等方面,运动既包含台球、高尔夫,还推出健身房、游泳池等来满足爱好各异的顾客需求;男士有球类、棋牌以供选择,女士也可以在美容美发、健身中心消遣娱乐。酒店还经营包括商务中心、旅游中介、照相、洗染、修理等其他业务,部分业务除了具有服务的职能之外,还有加工生产的职能。商务服务既包括翻译、文秘的专业性服务,也包括为消费者带去便利的代售飞机票和火车票服务。为了满足商务型消费者的需求,酒店还从事服装、纺织品的洗染、洗烫、干洗服务。照相服务的项目有照相、扩印、代客冲洗和出售胶卷,出租礼服、首饰业务等有的照相部门还经营照相器材和相册零售、照相机出租和修理、代客邮寄等业务。涉及业务如此多元,对于酒店而言需要完善的管理方法,制定严谨的财务处理制度和程序,进而优化收入和成本费用。

13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3.4 商场和零售店业务

商场是高档星级酒店必不可少的经营项目。它和餐厅、康乐场所一样,是提供给客人购物、消费的一个重要场所,它不仅丰富了宾客的旅行生活,而且通过销售商品的服务活动,满足了客人购买所需物品欲望,对提高酒店的信誉和声誉起着很大的作用。其经营品种一般以传统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生活用品、高档服装为主,小型百货为辅,有些高档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是委托代销。酒店商场凭借独特的设计主题,将企业文化通过工艺和科技进行传播,借此扩大自身影响、促进贸易。酒店零售店一般通过部署富有个性的商品店、礼品店、花店、书屋丰富自身的零售业务,从规模和经营方面进行细化,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同时,可以选择自主经营或承包租赁给他人进行运营。

酒店商场和零售店经营模式与一般零售商店一样,都是以购销存业务运作的。除个别贵重商品必须单独核算外,其核算方式一般实行“售价金额核算”,按售价记录营业收入,进销差价为毛利额。商场营业收入与成本的内部控制方式包括严格执行进货验收制度、对实物划分责任人、售货和收款分开等等。

3.4 酒店业开展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与改革,酒店开展税收筹划已经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可以选择成本领先、目标聚集、差异化三者之一作为自身的战略选择。将此三种战略选择相比较就会发现,成本领先是基础的战略性选择。税收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而税收筹划的目标即为降低应纳税额,获得更多流动资金,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因此,税收筹划与成本领先的企业战略不谋而合,有效的税收筹划将增大企业可支配的财务利益,巩固企业的竞争性地位,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研究目前经营管理状况良好的酒店发现,大幅度阶段性提升业绩并不是其进一步的发展目标。这是因为业绩的大幅提升将意味着税收成本的继续增加,因此,酒店企业会更倾向于维持平稳的利润,从而减少税负。从税收筹划的角度出发,酒店企业与其将扩大的利润投入于税额的交纳,还不如将更多的资金投入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升级上,或者找寻新的投资发展方向。进一步分析,从地方政府和国家的角度,当期的税收收入虽然打折,但税源得到涵养,税收后劲强,对于税务部门来说,收入反而是有保证的。税收筹划甚至在一些在酒店管理人员心中的地位开始高于盈利方式的探讨,酒店开展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实践已经向我们证明,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税收将会直接导致结果的不同。野蛮者会选择与税收政策相抗衡,愚昧者会自以为是逃避税收,糊涂者会漏交税额,唯有智慧者会利用税务筹划,谋求企业的

14

3 酒店业的概述

生存和持续性发展。

在我国,酒店税收筹划也具有其一定的历史性意义。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纳税人依法进行税收筹划取得收益。纳税人拥有知情权、减免退税请求权、延期申报纳税和寻求救济等权利,税收征管法中已经对其进行了规定,而税法规定外多余的税收纳税人没有义务必须缴纳。从客观条件来说,避税其实是充分利用了税法本身所具有的原则性、稳定性、针对性和弹性等特征。其中,税制弹性是指税种的税负弹性、纳税人定义上的可变通性、课税金额上的可调整性、税率上的差异性及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税收筹划中的基本方法即包括对现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充分利用,税收优惠的形式较为多样,例如税额减免、税基扣除、税率降低、起征点、免征额、加速折旧等,以上形式都会发挥其对税收筹划的推动作用。此外,由于我国征管制度还不够完善、税务征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财会制度仍待改革,这一社会环境也为纳税人避税提供了可能。

15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4 华天酒店税收筹划现状分析

4.1 华天酒店经营背景描述

地理位置的选择对于酒店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湖南华天大酒店将地理位置选择于湖南省的省会城市长沙,保证交通便利的同时,还与天心阁、岳麓书院毗邻,使其独具浓郁的文化气息。酒店距火车站5分钟,距机场40分钟,酒店提供大巴免费接港龙航班;酒店周边有长沙马王堆汉墓,天心阁等景区。

在酒店的自身经营上,华天大酒店注重于多元化的发展。保证现有客房的接纳能力,提供各地风味特色餐饮服务,同时不断发掘客户的娱乐、商务、运动需求。华天会堂、商务中心的设计让客户能够在不迈出酒店的同时,合理有序的规划好自己的商业事务;大堂吧、爵士酒吧、健身房、游泳池、网球场、商场的覆盖能够让顾客在工作之余享受娱乐与运动带来的惬意;洗衣中心、娱乐中心、委托代办、外币兑换、票务中心、出租车队等综合服务设施能够为顾客的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4.2 华天酒店税收筹划现状

4.2.1 华天酒店涉及的主要税种

作为一个综合性酒店,华天酒店目前拥有餐饮、住宿等多种经营活动,相应的涉税种类也较多。根据目前所涉足的业务来看,酒店需要进行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缴纳。酒店的营业税税率有多种标准以供选择,即3%、5%、20%等,税率为5%的主营业务包括餐饮、租赁、旅游,KTV等娱乐业是20%的税率,华天酒店的值税税率是17%,长沙土地使用税标准为30元/平方米,酒店企业依据房产计税余值进行房产税的缴纳,税率为1.2%。企业可以选择按月、季度预缴所得税,年终完成汇算及清缴。酒店员工的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计征,可以由酒店代扣代缴。企业可以将除增值税外的税种直接缴纳至地税部门。酒店以企业的方式进行经营,作为股东以及经营者,保证经营业绩的稳步提升是追求利益的必然表现。

4.2.2 华天酒店的税收情况

目前华天酒店的大股东亦是经营者,酒店未单独配置办税员。通过对该酒店财务人员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关于税收筹划的认识调查,发现大多数对于税收筹划的认识还较为片面,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将税收减少到最低程度,甚至认为通过“找关系”、“打政策擦边球”或调整账面就可以实现少交税款的目的,而且认为自己作为非专业人士,与税收筹划的关联不大,经营管理与其没有必然的联系,应该交由财务部处理。而企

16

4 华天酒店税收筹划现状分析

业对外要及时与主管税务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对内要保证财务会计的业务能力强过硬,通过不断调整账目就能减少纳税。根据以上的认知,我们发现华天酒店的税收筹划工作还处于粗放式的理税阶段,整体对于税收筹划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和深刻,相应的与税收筹划有关的制度和机构也还没有建立,财务部门对各个业务部门的税务监控仍有缺失,税收筹划并没有应用于管理发展的各个环节,企业的长期发展计划中并未体现出税收筹划的重要性,尚未全面而有效的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4.2.3 华天酒店的税负分析

根据表4-1的数据发现,2011年-2013年酒店经营业绩逐年增长,税金也呈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见表4-1),但是酒店税负百分比也一直保持于7%-8.4%之间,2013年税负甚至最高的水平8.40%。2011年-2014年期间,2014年的数据较前三年呈现下降的趋势,经过分析得知是因为酒店进行装修改造,进而使得当年的税金总额与税负都明显偏低。华天酒店缴纳的税收中,营业税占的比例最高,而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排在前三位,三项税额占总税额的八成以上,见表4-1。

表4-1 华天酒店2011——2014年营业收入及税收支出情况

项目 营业收入(万元) 税金合计(含个税)(万元) 其中:营业税(万元) 企业所得税(万元) 代缴个人所得税(万元) 其他各税(万元) 税负(百分比) 2011年 5575 426 183 108 65 70 7.65% 2012年 5947 467 176 118 88 85 7.83% 2013年 6135 468 142 108 101 117 8.40% 2014年 4165 305 93 87 65 60 7.32%

数据来源:根据华天酒店2011年—2014年会计年度报表整理而得

17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5 华天酒店税收筹划建议

5.1 华天酒店涉税税种筹划

5.1.1 营业税筹划

1)1)华天酒店的营业业务

华天酒店2011年9月发生以下业务: 1 客房部取得客房收入140万元;

2 为某公司提供一间办公用房每月作价1万元,条件是该公司为酒店提供对等

价值的灯具和内装饰画,合同期半年;

3 集团公司租用酒店会议室、客房5天召开会议,租金作价3万元,酒店将其

以应上交集团公司的管理费项进行冲减;

4 餐饮部餐饮服务收入共计105万元,其中单独附设的外卖点销售烟酒、饮料

收入35万元;

5 内部非独立核算的洗衣房与客房部内部结算洗床被款8万元,此外对外提,

供洗衣服务收费1.6万元;

6 为顾客预定飞机票、火车票手续费收入1万元; 7 同期采购材料、设备等成本支出19万元。 2)2)该酒店具体业务的核算方式

(1)营改增之前,华天酒店的具体营业业务核算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如果按规定实行分账核算各项目,则: 第1项收入应按服务业一旅店业5%计算营业税。

第2项收入应视同出租房屋,按服务业一租赁业5%计算营业税。

第3项收入无法冲减管理费,其冲减的管理费应归为企业收入,按租赁业5%的税率计算营业税。

第4项餐饮收入105万元,应按服务业一饮食业的5%税率计算营业税;外卖点销售的烟酒饮料收入35万元属兼营行为,应征收增值税,不征营业税。

第5项收入中,内部非独立核算的洗衣房从酒店内部收取的洗床被款,不缴纳营业税,对外服务收取的洗衣费按服务业5%的税率计算营业税。

第6项手续费收入应按服务业一代理业5%的税率计算营业税。 第7项采购费用为成本。

该酒店本月应纳营业税=140×5%+1×5%+3×5%+105×5%+1.6×5%+1×5%=

18

5 华天酒店税收筹划建议

12.58(万元)

方案二:若企业不分别设账进行核算,根据规定从高适用税率进行计税,此时应缴纳营业税为:

(140+1+3+105+1.6+1-19)×20%=46.52(万元) (2)营改增之后,华天酒店的核算方式如下: 第1项收入应按生活服务业一餐饮住宿6%计算增值税。

第2项收入应视同出租房屋,按现代服务业一租赁服务11%计算增值税。 第3项收入无法冲减管理费,其冲减的管理费应归为企业收入,按租赁业11%的税率计算增值税。

第4项餐饮收入105万元,应按生活服务业一餐饮住宿6%税率计算增值税;外卖点销售的烟酒饮料收入35万元属兼营行为,应征收17%增值税。

第5项收入中,对外服务收取的洗衣费按服务业6%的税率计算增值税。 第6项手续费收入应按生活服务业一其他生活服务6%的税率计算增值税。 第7项采购费用为成本,应计算销项税额。

华天酒店的销项税额为:140×6%+1×11%+3×11%+105×6%+35×17%+1.6×6%+1×6%=21.246(万元)

华天酒店的进项税额为:19×17%=3.23(万元) 华天酒店的增值税为:21.246-3.23=18.016(万元)

可见,不管是按照分别核算的方法处理,还是按照新的营改增核算方法,华天酒店所缴纳税收都比按照企业所得税缴纳税收低。

5.1.2 企业所得税筹划

3)酒店工资支出的筹划

2015年,华天酒店由于经营需要拟在长沙市设立分支机构,准备招用包括酒店会计、出纳、清洁、烹饪、行李员等共计150名普通职工。由于该批岗位员工的工作均为后台服务项目,只需要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相应资质,所以设置人员结构时可以考虑招用残疾的职工,以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酒店有两套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招收非残疾人员,人均月工资为3600元,合同期限为3年;方案二:招收轻度残疾人员,人均月工资为3400元,合同期限为3年。从节税的角度出发,酒店的纳税和支出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方案一:3年工资总支出为:0.36×150×12×3=1944(万元) 抵免企业所得税:1944×25%=486(万元)

19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方案二:3年工资总支出为:0.34×150×12×3=1836(万元) 抵免企业所得税:1836×2×25%=918(万元) 减少支出额:1944-1836=108(万元) 多抵免企业所得税:918-486=432(万元) 增加企业税后利润:108+432=540(万元)

因此,酒店如果选择方案二,就能充分利用支付给残疾人的工资可以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达到了节约开支和节税的双重效果。

4)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

公司拟于2016年在长沙市投资设立一个回收期长的分支机构,预计该分支机构从2016年度至2020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20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300万元。该公司可以通过不同的企业形式进行税务筹划:方案一:设立全资子公司,使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方案二:设立分公司,使得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假设公司贷款的年利率为10%。

方案一:子公司因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作为一个纳税主体应独立承担纳税义务。那么该子公司4年纳税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第一年未弥补亏损=-200,应纳税所得额=0

第二年累计未弥补亏损=-200-100=-300,应纳税所得额=0 第三年累计未弥补亏损=150-300=-150,应纳税所得额=0

第四年累计未弥补亏损=300-150=150,应纳税所得额=150×25%=37.5 4年累计应纳税额=37.5

方案二分公司因其不具有法人资格,作为一个分支机构无法成为独立的纳税主体,只能通过与总公司合并来缴纳企业所得税。该子公司年纳税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第一年抵扣总公司企业所得税额=-200×25%=-50 第二年抵扣总公司企业所得税额=-100×25%=-25 第三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150×25%=37.5 第四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300×25%=75 4年累计应纳税额=75+37.5-25-50=37.5

通过计算对比后发现,无论是企业是以子公司还是分公司的形式,虽然表面上年累计应纳税额没有差别,但不同的是,子公司前三年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第四年只需缴纳37.5万元的企业所得税;分公司第一年少缴税50万元,第二年少缴纳25万元,第三年和第四年分别缴纳企业所得税37.5万元和75万元。这样就相当于获得了50万元的两年期无息贷款和25万元的两年期无息贷款,按照10%的贷款利率来计算,设立分支机构获得的资金收益(50+25)×110%2-50-25=15.75万元。

20

5 华天酒店税收筹划建议

5.2 华天酒店的其他涉税事项筹划

华天酒店2014年4月15日以银行存款形式投资B公司1000万元,投资金额与B公司(非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比例为70%,B公司当年获得税后净利润500万元。B公司保留盈余不分配。2015年11月,华天酒店准备将其拥有的B公司7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C公司。华天酒店有两套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直接转让的股权,转让价格为1210万元,发生税费0.7万元。方案二:先分配税后利润的30%,再转让70%的股权,转让价格为1100万元,发生税费0.6万元。

方案一: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华天酒店转让股权所得应当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在该方案下,华天酒店纳税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转让股权应纳税所得额=1210-1000-0.7=209.3 转让股权应纳所得税=209.3×25%=52.325 股权投资税后纯收益=209.3-52.325=156.975

方案二: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企业股权投资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可以免纳企业所得税。在该方案下,华天酒店纳税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股权投资股息红利所得=500×30%×70%=105 转让股权应纳税所得额=1100-1000-0.6=99.4 转让股权应纳所得税=99.4×25%=24.85

股权投资税后纯收益=105+99.4-24.85=179.55 与方案一相比减轻所得税负担=52.325-24.85=27.475

由此可见,建议酒店选择方案二。方案二充分利用了企业直接投资的股息红利所得免税的政策。

5.3 华天酒店筹划方案的总体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将华天酒店税收筹划总结如下:

1 按规定实行分账核算各项目的营业税,可起到节税的效果。

2 充分利用支付给残疾人的工资可以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约开支和节税的双重效果。

3 通过设立分公司来获得资金收益。

4 利用企业直接投资的股息红利所得免税的政策,减轻所得税负担。

通过以上的税务筹划,在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彰显财务部门的重要作用,将有利于企业近一步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1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6 华天酒店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保障条件

6.1 提升管理者对税收筹划认识的深度

作为酒店的决策者,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税法以及相关条例,更重要的是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纳税业务的培训和提高。企业无论是进行筹融资,还是经营分配,都无法忽略税收筹划的重要影响,税收筹划已经贯穿至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作为企业的一员,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各级管理者,都应该正视、了解、拥有税收筹划的意识,进而从被动变为主动去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酒店股东、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掌舵者,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端正对税收筹划的认知,打破旧有将其看作是偷税漏税的传统偏见,积极参与到财务人员的工作中,并能够基于企业经营的角度及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此促使酒店内部形成正确的认知。如果作为酒店管理者自身不重视税收筹划,那么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也会打击其积极性,使得真正具有税收筹划意识的专业人员未做出其应有的贡献,管理层参与感不强,税收筹划的制订与执行也将难以顺利进行。酒店其他餐饮、客房等业务部门虽然时时刻刻都在参与税务活动,但却都没有形成重视,这也往往导致税收筹划方案未得到全面贯彻实施,最终影响筹划的实际效果。所以提升管理者对税收筹划认识的深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6.2 加强酒店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

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作为执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比企业税务从业人员更熟悉国家的税务法规,对于相关法律的解读也将更为专业和深刻。若在对税法认识不高的地方,同时又缺乏专业性机构能够进行指导,那么酒店企业就更应该积极与税务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以此更为全面的了解现有政策。此外,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在执法中还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即在税法规定偏于原则性的领域、在税法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区间,税务人员有他特定的场合下的管理威严”[15]所以酒店应多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已经正式颁布的法律法规往往也难以囊括所有的情况,而新的法律的颁布必然要经过一定的周期的修订与最终的确立,在此期间,税收执法部门就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酒店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自身的一些活动可能会在法律的边界运作,一旦税收筹划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准确把握法律确切的界限,就会为企业带来税务风险或者违法风险。因此,酒店企业在如何把握税收筹划活动界限中,需要不断与税务机关人员进行学习与了解,掌握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特点和方法的同时,能够深化对税收政策规定的理解,从而保证应用财会知识的无误性。一

22

6 华天酒店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保障条件

个无法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管理风格的酒店企业,或者税收筹划方案无法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认可的酒店企业,想要体现应有收益就会变得极其困难。

6.3 积极遵循税收筹划的原则

酒店企业开展税收筹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包括合法性、规范性及综合利益最大化等,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只有严格遵循原则才能为酒店取得筹划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石。合法性是指税收筹划不能违反现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如果酒店企业无法准确把握税收筹划的行动边界,一旦触犯相关税法,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并承担法律责任。税收筹划在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撑整个税收筹划的顺利开展。通过评估税收筹划能够带给企业的效益,将其与税收筹划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对比,如果效益大于成本,那么税收筹划即可实施,否则就需要重新审视所做的税收筹划。酒店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对酒店整体财务管理目标负责,从整体出发,对酒店所有的经营活动进行整体筹划,全面考量。关注于降低某一税种税收负担并不意味着会使酒店总体成本下降,酒店整体收益水平的提高需要权衡各方,只有将税收负担的变化情况与酒店经营活动的变化综合起来考虑,才能保证税收筹划方案的有效性。

23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7 结论

税收筹划已经成为企业巩固经济主体地位,追求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在成熟市场经济中,税收筹划体现了市场主体行为的自主性,也是纳税人基于理性分析后的战略选择。本文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结合税收筹划的实际案例,反思其问题与不足,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本课题在实践中的意义有:首先,税收筹划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附加值。税收筹划能优化企业税收行为,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其次,通过华天酒店税收筹划的实例,为其他企业实施税务筹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最后,税收筹划能够不断规范企业的涉税行为,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研读,规避税务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也可以说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和税务机关实现“双赢”。

针对税收筹划的探讨,本文阐述还不够全面、透彻。希望此研究能为我国酒店业税收筹划制度的完善尽一些绵薄之力。随着我国酒店业的不断发展,税收筹划将会为酒店企业带来更多的实际价值。

24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III. METHODOLOGY

A. Sample Selection

The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are taken from the Thomson datastream. The sample consists of companies from nine sectors listed on Bursa Malaysia, which includes industrial products, consumer products, trading and services, properties, plant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hotel. The sample data are collected for a 14 years period from 1993 to 2006. The period for official assessment system tax regime was eight years, i.e 1993-2000. However, the sample data in 1999 were removed since the year 1999 was declared as a waiver year (tax holiday year) for all taxpayers. While, the period for the self assessment system tax regime was six years, i.e 2001 to 2006.

B. Measurement of Effective Tax Rates

This study examines corporate ETRs as a proxy of corporate tax planning. Corporate ETRs basically assesses the tax performance of firms. Thus, it is the best measure to evaluate the actual corporate tax burdens. Previous studies have used various methods for measuring corporate ETRs, where the numerator was the measure of the company?s tax liability and and the denominator was the measure of its income. As for this study, current-based ETR is used. It is defined as a ratio of current income tax expense (total income tax expense minus deferred tax expense) divided by pretax income.

C. Data Filtering and Recoding

In the process of data filtering, companies with a negative pretax income are removed from the sample because a negative income create tax saving. This tax saving will bring down the company?s ETR in different years due to the carry-forward provision provided in the tax laws. Then, data recoding is performed on the calculated ETR. In the study conducted by Rohaya et al. (2008), the ETR is recoded as follows. First, companies with negative tax expenses which produced a negative ETR were recoded as ?0?. Second, companies with an ETR above 100% i.e the companies tax expense exceeded the pretax income were recorded as ?100?. The process of data recoding is necessary since the ETR does not have any economic meaning and can distort the findings in the case when its denominator is zero or negative.

D. Empirical Model and Variable Definition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n this study uses the following general multivariate model. The ETR model estimated for current-based ETR is as follows:

ETRt = β0 + β1SIZEt + β2ROAt + β3LEVt + β4CAPINTt + β5INVINTt + β6SECTORDummyt + β7YEARDummyt + β8REGDummyt + εt

ETR refers to current-based ETR. Current-based ETR is measured as current income tax expense (income tax expense minus deferred tax expense) divided by pretax income, β0 is the intercept or constant; β1SIZE is the company size, measured as log of total sales;

30

外文翻译及译文

β2ROA is return on assets, measured as pretax income divided by total assets; β3LEV is the firm leverage, measured as total debts divided by total assets; β4CAPINT is capital intensity, measured as fixed assets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divided by total assets; β5INVINT is inventory intensity, measured as inventory divided by total assets; β6SECTORDummy is the sector dummy for industrial products, consumer products, trading and services, properties, plant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infrastructure; β7YEARDummy is the year dummy for 1993 to 2006; β8REGDummy is the tax regime dummy for official assessment system regime and self assessment system regime; ε is an error term; t is the firm-years between 1993 to 2006.

31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IV. EMPIRICAL RESULTS

A.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Univariate Analysis

Table 1 present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or statutory tax rates (STR) and current-based ETR. During official assessment system (OAS) regime, the mean for STR is 29.5%. While, the mean for current-based ETR is 24%. Further, during self assessment system (SAS) regime, the mean for STR is 28%. While, the mean for current-based ETR is 21.1%.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current-based ETR during OAS and SAS tax regimes (15.5% and 16.9% respectively) revealed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the ETR between companies in the sample. As the mean for the current-based ETR was below the mean for STR during both tax regimes, thus it is proven that the Malaysian public listed companies are involved in tax planning activities during the OAS and SAS tax regime. By looking at the divergence between current-based ETR and STR,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ivergence was greater during SAS regime, thus companies are involved in tax planning more aggressively during that time as compared to OAS regime.

Figure 1 depicts the mean of the current-based ETR for both tax regimes. Based on the chart, it revealed that the current-based ETR (24.7%) during the OAS regime was higher than the current-based ETR (21.1%) during the SAS regime. Typically, companies with higher ETR paid higher taxes than the companies with lower ETR. In addition, it indicated that companies with a much higher ETR are involved less aggressive in tax planning as compared to the companies with a much lower ETR. Hence, based on the results, it showed that companies undertook more aggressive tax planning during SAS regime than during the OAS regime due to the much lower ETR during the SAS regime. This is because of supreme utilisation of tax incentives by companies during SAS regime.

B. Regression Results

The regress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able 2. 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the current-based ETR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ize during both the OAS and SAS regimes. It indicated that larger companies faced higher income tax burdens, therefore supporting the political cost theory. The same result was observed for pool sample where in overall, there wa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current-based ETR and size at the 1% level. In addition, there wa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ent-based ETR and ROA during SAS regime at the 1% level..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indicated that more efficient and highly profitable companies faced lower tax burdens. The possible reason was that profitable companies managed to take advantage from the availability of tax incentives and other tax provisions to lower their ETR. The result for pool sample was also similar where the current-based ETR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ROA at the 1% level.

Then, the result from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urrent-based ETR was

32

外文翻译及译文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leverage during OAS and SAS regim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nies with higher leverage had lower ETR. This suggested that levered companies benefited from interest tax deductible expenses which further reduced their taxable income. The similar result was observed for pool sample where in overall, there was a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current-based ETR and leverage at the 1% level. Moreover, as revealed in the Table 4, there wa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ent-based ETR and capital intensity during OAS and SAS regimes.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revealed that the companies with a larger proportion of fixed assets tended to have lower ETRs. This was due to the tax preferences where the capital-intensive companies benefited from high capital allowance on the fixed assets which led to a lower taxable income. The result for pool sample was similar where the current-based ETR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capital intensity at the 1% level.

Lastly, the current-based ETR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ventory intensity during the SAS regime at the 5% level.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inventory-intensive companies faced higher ETR. This is because, unlike capital-intensive companies which could enjoy tax preferences, the inventory-intensive companies did not have those tax shields. Further, with respect to the result for pool sampl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ent-based ETR and inventory intensity at the 10% level.

C. Sector Analysis

Figure 2 depicts the level of current-based ETR for each sector during both tax regimes. As can be seen, the industrial products, trading and services, consumer products, plantation, technology and properties sectors reported a much lower current-based ETR during the SAS regime. Th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ompanies within those sectors were involved in more aggressive tax planning during SAS regime. Hence, it proved that various tax incentives that were offered during SAS regime have given the companies the chances to engage in more aggressive tax planning. While, the other two sectors that were construction and infrastructure sectors reported a much higher current-based ETR during the SAS regime. Thus, it revealed that the companies within the two sectors were involved in less aggressive tax planning during SAS regime. This is may be because of limited tax incentives available to them during SAS tax regime

33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V. CONCLUSIONS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Malaysian corporate tax system indeed provided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tax incentives to companies, thus encouraging the companies to engage in aggressive tax planning. Moreover, the difference in ETRs between sectors suggested that the tax incentives only benefited companies within the particular sectors. Therefore, there is an issue of non-neutrality of the corporate tax system. These findings could provide suggestions to tax authorities to undertake tax auditing and investigation to trace illegal tax planning activities. Since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sampled companies were involved in aggressive tax planning, thu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investigate the tax planning strategies undertake by companies , as well as the between ET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r3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