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妨欲扬先抑 Microsoft Word 文档

更新时间:2024-06-03 08: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不妨“欲扬先抑”

一、 孩子的健康很重要。

健康的身体是生活和工作的前提,人生的价值像一个数,它由“1”和若干个“0”组成,身体是“1”,其他的如工作、学习、生活等都是“0”,只有确保了健康的身体,后面的“0”才有意义。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同时还包括心理健康,在这里我们先来说说身体健康。众所周知,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最离不开的是这两件事——饮食和锻炼。学校里正在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就是希望从锻炼的角度来提高孩子的健康,而每一位家长则更多的可以从饮食方面加以注意。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就是告诉我们,生病和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满足口腹之欲未必就是健康饮食,所以并不是把高蛋白、高脂肪的东西一股脑儿给孩子吃就是为他好,就是爱他。健康饮食养孩子要三分饥和寒,身体健康讲究平衡,过犹不及。

在如今的儿童当中,偏食、挑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久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六大城市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5.7%的中小学生曾经因为家里做的菜不好吃,就少吃或不吃。参与此次调查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赵霞认为,儿童偏食、挑食的根源在家庭,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受父母饮食偏好的影响。如果父母自己挑剔食物,或在孩子面前说这种食物不好吃,那种食物味道不好,孩子就会受到直接影响。第二、父母过于迁就和纵容孩子。有些父母生怕孩子营养不够,对孩子的饮食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孩子的口味越来越偏,专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吃。第三、不愉快的进食经历。如果以前吃某种食物后肚子痛或生病,或者在愉快的环境下被迫吃了某种食物,都会令孩子对这种食物产生抗拒的心理。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许多“421”结构的家庭,由于过于疼爱孩子,而给小孩喂食,甚至是喂一口小孩就走了去干别的事了,大人为了能让孩子多吃一口饭,就要边喂边追,这样的习惯有的直到上小学。孩子会觉得就像做游戏,吃饭是被追上的一种惩罚,而逃脱就可以免于吃饭,于是,无形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思想,吃饭是很没有意思的。再加上有些孩子到点不吃饭,但是在饭前饭后却要吃下许多零食。自然,零食是好吃的,但是我们知道零食毕竟不是正餐,它不可能给我们提供全方位的营养,所以对身体多有不益。也有一些家长 在带孩子参加一些宴会的时候,总是鼓励他们“喜欢吃的就多吃点”,而且

这种言论很能得到餐桌上其他人员的附和,因为溺爱孩子是我们很多人的共性。殊不知反之就是不喜欢的就少吃点,很不喜欢的就可以别吃,这也是在纵容孩子挑食、偏食,久而久之,就一定会转化成厌食。 据说日本的一家动物园里,一个常年喂养猴子的人,不是将食物好好地摆在那儿,而是费尽心思,将食物放在一个树洞里,猴子很难吃到。正因为吃不到,猴子反而想尽了办法要去吃。猴子整天为吃而琢磨,后来终于学会了用树枝把东西从树洞里够出来。别人都很奇怪,对养猴子的人说,你不该如此喂养猴子。养猴子的人却说,这种食物是很没有胃口的。平时,你真给猴子摆在跟前,它连看都懒得看,它也根本不会去吃。你只有用这种办法去喂它,让它很费劲地够着吃,它才会去吃。养猴子的人,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一个真理:不能“好好”喂养他们的动物。或说不管怎样,得让它们有点费劲,学会去够东西。只有努力够到的东西,才是好东西。营养为后天之本,营养摄入不足的孩子体质虚弱,平时多病;而多病的孩子胃口更差,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纠正孩子偏食、厌食的最好方法首先是要正确地爱孩子,要确立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在此我讲几点原则,因为方法是因人而异的,而原则是共通的:第一、好东西要分享,我们的孩子往往体会不到爱,原因是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太多、太滥了,于是爱就变得廉价了;第二、饥饿是有食欲的前提,只有饥饿才是永远产生进食欲望的法宝,所谓“饥不择食”就是这个道理;第三、营养过剩也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当今社会营养过剩比营养不良更普遍。

二、学习的态度很重要。

态度决定一切。许多学困生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厌学和厌食一样,我们可以从家庭教育中找到蛛丝马迹。

首先是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些学生为父母而学,在家长的高期望里压迫掉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其次,学业负担过重,也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老师家长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和学习任务,以致学生完全不能承受,他们很反感老师和家长这样“无理”地对待自已,于是越来越对学习感到厌倦。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是悠闲、快乐的双休日,可他们却要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因此,找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找到矫正的路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走出困惑,重树信心,变“厌学”为“乐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治疗厌食的方法,同样可以治疗厌学,学习中一样需要“饥饿疗法”,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学习资源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却拥有非常强烈的学习愿望的原因,当然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现在给孩子创造了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以后,学生的学习动机纷纷减弱的原因。 每到复习,家长就会给孩子布臵做复习试卷,学校里,教师也准备了一系列复习用卷。可是,家长在布臵孩子做这些作业时,总是困难重重,往往只能善始,而无法善终。在学校,老师为了通过练习卷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结果也让学生疲惫不堪。学生皱着眉头从教师手里领过一张张复习练习卷,用疲劳的心理去对付作业,结果自然是既无效率,又无效果。著名作家笛福说:“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我想改编一句:疲劳的心理比疲劳本身还要劳累一万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所使用的练习卷改变了发放的方法,我是让学生做好前一张来换取后一次的练习卷,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拿到试卷的学生个个喜笑颜开,因为他比别人先拿到,这是一种奖励,以往愁眉不展拿试卷的情形从此绝迹。

三、孩子的习惯很重要。

所谓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历代教育家都对习惯培养给予重望。及时完成工作的习惯,没有养成坏习惯的习惯。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最令家长头疼的是孩子有了打游戏机的习惯。网上充满新、奇、特吸引青少年的内容和自由自在的空间,这些都远比单调乏味的课本知识、课堂上课和在家自学,对学生有更大更多的吸引力。青少年正

处于心理生理急剧变化发展的动荡不稳定时期,而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事物的影响,改变原有的学习和生活的方向和秩序。习惯成自然,上网终成瘾。

网瘾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家庭问题和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就一味地指责孩子,使孩子长期学习压力过大而心力交瘁、丧失自信,而轻松自由的网络环境却是他们释放压力、找回自信的场所。有些家长管理孩子过严过细过多,或粗暴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往往会在玩网络游戏聊天中,即找到了自己的自由、自信和尊严,更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成人感。二、应试教育问题或学校教育缺失或不当:研究表明,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和学校教育模式只适合于少数会考试的学生,多数学生找不到学习的乐趣、成就和归属,有的甚至完全被应试教育抛弃,学校老师只对哪些升学有望的学生花功夫。这是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上网较多的主要原因。

许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上网成瘾以后,往往显得没有很好的办法,一味禁止,结果越是围追堵截,孩子上网的欲望却越强烈,家庭冲突也越明显,最终形成水火之势,这对戒除孩子网瘾是非常不利的。教育有时候像治水一样,要多疏导,用筑高堤坝的方法来治水,只能堵一时。我以为我们不妨也反其道行之,不如正大光明允许孩子在家上网打游戏,让他们非常容易就打到游戏机,这样要比偷偷摸摸打一次的瘾小一些,也许这样一来孩子反而更容易摆脱网瘾。当然,还可以来得更猛烈些,我们的家长既然可以让小孩厌食、厌学,其实,也一定可以让孩子厌网。每当你看到小孩在打一种游戏时,如果我们对其所打游戏提出一个很高的要求,让孩子在非常大的压力下完成游戏,并且一旦失败就给予很大的惩罚,我想孩子多半会“见网色变”,不要说戒除网瘾很容易,甚至可以让他们见到电脑就头疼。反之,孩子的学习如果也像上网打游戏一样轻松、刺激,并经常有一些奖励,那么又有哪个孩子会厌学呢?

总之,孩子的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甚至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兴盛,我们断不可马虎了事,但是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否则就可能“南辕北辙”“欲速不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6e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