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更新时间:2023-05-01 00: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的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比较我们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要付出巨大努力。

从我们出生的一刻起,我们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因为我们只能报农村户口,而你是城市户口。如果我长大了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我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非要到农村来?农村不是很好吗?空气新鲜,又不像城市这么拥挤。”可是农村没有好的医疗条件,前年SARS好像让大家一夜之间发现农村医疗体系竟然如此落后,物质供应也不丰富,因为农民挣的钱少,贵一点的东西就买不起,所以商贩也不会进太多货。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中买的起等离子电视的农民毕竟是个别现象,绝大部分农民还在为基本的生存而奋斗,于是我要进城,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你生下来就拥有的大城市户口。

考上大学是我跳出农门的唯一机会。我要刻苦学习,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我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我这个佼佼者心里不知道是喜是忧。激烈的竞争让我不敢疏忽,除了学习功课,我无暇顾及业余爱好,学校也没有这些发展个人特长的课程。进入高中的第一天校长就告诉我这三年只有一个目标----高考。于是我披星戴月,早上五点就起床,晚上11点睡觉,就连中秋节的晚上,我还在路灯下背政治题。

而你的升学压力要小得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功课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个人爱好,去读课外读物,去球场挥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蓝天白云。如果你不想那么辛苦去参加高考,只要成绩不是太差,你在高三时会有机会获得保送名额,就算成绩很差,也会被“扫”进一所本地三流大学,而那所三流大学我可能也要烤很多分数才能进去,按地区分配的名额中留给上海本地的名额太多了。

我们的考卷一样,我们的分数线却不一样,但是我们都获得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所交学费是一样的。每人6000元四年下来光花学费就要万元,在加上住宿费每人每年1500元,还有书本教材费每年4000元(只吃学校食堂),四年总共5万元。2003年上海某大学以“新建的松江校区环境优良”为由将学费提高到10000元,这就意味着仅学费就要4万元,再加上其他费用,总共万元。万元对于一个上海市的家庭来说也许算不上沉重的负担,可是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这简直是一辈子的积蓄。我的家乡在东部沿海开放省份,是一个农业大省,相比西部内陆省份还算比较好,但一年辛苦劳作也剩不了几个钱。以供养两个孩子四口之家为例,除去各种日常必需开支,一个家庭每年最多积蓄3000元,那么万元上大学的费用意味着22年的积蓄!前提是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能生大病,而且另一个孩子无论学习成绩多么优秀,都必须剥夺他上大学的权利,因为家庭只能提供这么多钱。我属于比较幸运的,东拼西凑加上助学贷款终于交齐了第一年的学费,看着那些握着录取通知书却愁苦不堪,全家几近绝望的同学,我心中真的不是滋味。教育产业化的大学招收的不仅是优秀的同学,而且要有富裕的家长。

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在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养分了!我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假期打工挣点生活费,我实在不忍心多拿父母的一分钱,那每一分钱都是

一颗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挣来的血汗钱啊!

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我发现与我的同学相比真的是土的掉渣。我不会作画,不会揍乐器,不认识港台明星,没看过武侠小说,不认得MP3,为了弄明白营销管理课上讲的“仓储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麦德隆”好奇的看了一天,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丰富的商品。

我没摸过计算机,为此我花了半年时间泡在学校机房里学习你在中学里就学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我的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我的发音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听不懂,这也不能怪我,我们家乡没有外教,老师自己都读不准,怎么可能教会学生如何发音?基础没打好,我只能再花一年的时间矫正自己的发音。我真的羡慕大城市里的同学多才多艺,知识面那么广,而我只会读书,我的学生时代只有学习,考试,升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我才能来到你们中间,才能与你们一起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个目标。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学的嘲笑,可以几个星期不吃一点荤菜,可以周六周日全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可以在周末自习回来的路上羡慕的看着校园舞厅里成双成对的男女,可以在寂寞无聊的深夜在操场上一圈圈的奔跑。我想有一天我毕业,能在这个大城市争一份工资的时候,我会和你这个生长在都市里同龄的人一样-----做一个上海市民,而我的父母也会为我骄傲,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

终于毕业了,在上海工作难找,回到家乡更没有什么就业机会。能幸运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只有每月两千元左右的工资,也许你会认为这点钱够你零花的了,可是对我来说我还要租房,还要交水,电,煤气,电话费,还要还助学贷款,还要给家里寄点钱让弟妹继续读书,剩下的钱只剩我每顿吃盖烧饭,我还不能跟你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如今我在上海读完了硕士,现在有一份年薪七八万的工作。我奋斗了18年,现在终于可以跟你在一起喝咖啡了!我已经融进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了,与周围的白领朋友没有什么差别。可是我无法忘记奋斗历程中的那些艰苦岁月,无法忘记那些曾经的同学和他们永远无法实现的夙愿。于是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上面的文字,这些是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平民子弟奋斗历程的写照。每每看到正在同命运抗争的学子,我的心里中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写这篇文章不是怨天尤人,这个世界公平是相对的,这并不可怕,但是对公平视而不见是非常可怕的。我在上海读硕士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一个维达纸业的营销案例,我的一位当时有三年工作经验,现任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人事行政经理的同学,提出一个方案:应该让维达纸业开发高档面巾纸产品推向9亿农民。我惊讶于她提出这个方案的勇气,当时我问她是否知道农民兄弟吃过饭后是如何处理面部油污,她疑惑的看着我,我用手背在两嘴角抹了两下,对如此不雅的动作她投以鄙夷的神色。

在一次宏观经济学课上,我的另一位同学大肆批判下岗工人和辍学务工务农少年:“大部分是由他们自己不努力,年轻时候不学一门专长,所以现在下岗!那些学生可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嘛!据说有很多学生一个暑假就能赚几千元,学费还用愁吗?”我的这位同学太不了解贫困地区的农村了。

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的同龄人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的行为将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些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和很久以前吃过苦现在已经淡忘的人,关注社会下层,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社会的责任感主流我们的头脑。

我花了十八年时间才能和你在一起喝咖啡。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公平的但是埋怨

没有任何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e9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