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炮掘工作面作业规程

更新时间:2024-06-01 01: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第一节 概 述 ...................................................................................................................................1 第二节 编写依据 ...................................................................................................................................1 第二章 位置及地质情况 .................................................................................................................................2

第一节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 ...........................................................................................................2 第二节 煤(岩)赋存特征 .....................................................................................................................2 第三节 地质构造 .....................................................................................................................................3 第四节 水文地质及其它 .........................................................................................................................3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3

第一节 巷道布置 ...................................................................................................................................3 第二节 矿压观测 ...................................................................................................................................3 第三节 支护设计 ...................................................................................................................................4 第四节 支护工艺 ...................................................................................................................................5 第四章 施工工艺 ...........................................................................................................................................8

第一节 施工方法 ...................................................................................................................................8 第二节 凿岩方式及爆破作业 ...............................................................................................................9 第三节 运输 ...........................................................................................................................................12 第四节 管线 .........................................................................................................................................12 第五章 生产系统 .........................................................................................................................................13

第一节 通 风 .................................................................................................................................13 第二节 压 风 .................................................................................................................................16 第三节 瓦斯防治 .................................................................................................................................17 第四节 综合防尘 .................................................................................................................................19 第五节 压风自救 .................................................................................................................................21 第六节 供水施救 .................................................................................................................................22 第七节 防灭火 .....................................................................................................................................23 第八节 安全监控 .................................................................................................................................24 第九节 人员定位 .................................................................................................................................28 第十节 供 电 .................................................................................................................................29 第十一节 排 水 .............................................................................................................................32 第十二节 通信和信号 .........................................................................................................................32 第六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3

第一节 劳动组织及各工种人员配备 .................................................................................................33 第二节 循环作业及技术经济指标 .......................................................................................................34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35

第一节 开工前的准备的安全技术措施 .............................................................................................35 第二节 刮板机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40 第三节 刮板机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41 第四节 刮板机延长安全技术措施 .....................................................................................................43 第五节 刮板机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44 第六节 锚网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45

1

第七节 通风日常管理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48 第八节 工作面供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50 第九节 工作面防尘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50 第十节 工作面电气设备检修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51 第十一节 工作面供电设备安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53 第十二节 材料运输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54 第十三节 巷道离层观测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55 第十四节 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56 第十五节 前探梁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60 第十六节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措施 .......................................................................................................61 第十七节 供水施救系统基本要求 .....................................................................................................62 第十八节 工具、设备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63 第十九节 顶板管理措施 .......................................................................................................................66 第二十节 杜绝内因外因火灾管理措施 .............................................................................................68 第二十一节 防治水 .............................................................................................................................69 第二十二节 锚索机操作任务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70 第二十三节 锚索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72 第二十四节 电气焊作业相关规定 .......................................................................................................73 (摘自《能源公司井下电气焊作业管理办法》): .................................................................................73 第二十五节 矿井停电应急预案 .........................................................................................................77 第二十六节 工程质量管理 .....................................................................................................................79 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81

第一节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方法 .....................................................................................................81 第二节 各种灾害的自救、互救及组织抢救 .....................................................................................83 第三节 事故处理措施 .........................................................................................................................84 第四节 避灾路线 .................................................................................................................................87

2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概 述

1、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皮带上山。

2、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掘进目的是为形成东翼各工作面的生产系统,满足东翼三个水平(+469m水平、+443m水平、+418m水平)的出煤。

3、巷道设计施工长度:皮带上山设计工程量127.84米,坡度为+12°,主要以煤巷为主,从+418m东翼B2巷开口处至+446m回风通道。

4、服务年限:永久

5、开工时间:本工程预计2015 年 11月 25 日;预计竣工时间2016 年1月 25 日。

第二节 编写依据

1.经过审批的设计

本工作面所掘巷道施工的依据是区安全改造《采区煤仓及皮带上山施工图》进行编制的。

2.地质说明书

本工作面所掘巷道地质资料的依据是《区地质说明书》。 3.参考资料

(1)《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及有关规定; (2)《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511-2010); (3)《煤矿井巷工程验收规范》(GB50213-2010); (4)《钢筋砼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及部颁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或地方标准、规范;各种技术规范、规程、规定等。

(6)发[2009]90号文件《井巷工程管理规定汇编》

(7)发[2009]329号文件《生产矿井工程施工队伍管理办法》 (8)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手册》 (9)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10)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

1

第二章 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

表一 井上下对照关系

水平名称 地面标高(m) 地面位置 +418m水平 +790m-+775m 掘进范围周边及上部无采空区。 采区名称 工作面标高(m) +418m 皮带上山开口位置自主斜井中心线以西平面距离200m处,掘进沿煤层B2煤层顶井下位置及采掘板掘进。开口底板标高为+419.43m,落点标高为+446m。 皮带上山下方为实体煤情况 层。 走向长(m) 倾斜长(m) 127.84 巷道掘断面(㎡) 10.93 第二节 煤(岩)赋存特征

表二 煤层特征

煤层结构(m) 煤层总厚度(m) 19 简单 B2煤层平均厚度16.3m,工作面范围内无大的影响扩巷的煤厚变化及煤层走煤层情况描述 向变化,B2煤层煤质破碎,易垮落,煤质牌号为弱粘煤,可采指数1.00。 煤层倾角(°) 82°-86°

表三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名称 老 顶 直接顶 伪 顶 伪 底 岩石名称 粉砂岩 碳质泥岩 碳质页岩 厚度(m) 55.8 0.2 1 岩性特征 坚硬稳定 破碎、不稳定 较软 2

直接底 粉砂岩 5.8 坚硬稳定

第三节 地质构造

B2煤层位于八道湾向斜南翼,为一单斜构造。煤层走向自西向东53o-55o,呈一略

向北突出的弧形。煤层倾向西北,倾角82o-86o。根据东翼+469mB2巷掘进情况来看,在掘进范围内地质结构比较简单,无断层,无大的褶曲,但局部存在小的褶曲变化,煤层顶板局部破碎,易垮落。煤层中含1-3层夹矸,夹矸岩性为炭质泥岩及炭质页岩。

第四节 水文地质及其它

该煤层水源的补给主要为地表水和大气降水,水通过煤层裂隙渗入到巷道中。由于+418皮带上山掘进范围周边及上部无采空区,预计掘进范围内无大的水害威胁,为向西+12°的上山施工。不在需要另行安装排水管路,掘进工作面可以挖临时水沟。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 巷道布置

1、巷道布置

皮带上山开口位于+418m石门与东翼B2巷交叉点处,设计皮带上山长度127.84m。在新副斜井井筒下穿过,此巷道顶板距新副斜井法线距离为16.209米,同时掘进至新主斜井井筒上方,底板距新主斜井顶板垂直为9.523米。附属工程主要由皮带上山加强段、驱动部平台段及躲避硐室。具体情况根据矿统一安排进行调整。

第二节 矿压观测

1、观测对象:皮带上山的顶板离层量及两帮移近量。

2、观测内容:根据的有关规定要求,该巷道要进行顶板离层监测、两帮移近量监测以确定围岩稳定性。

3

1、机电设备严格采用防爆及安全火花型;

2、局部通风机、装岩机和煤风钻都要采用综合保护装置; 3、移动式和手持式电器设备必须使用专用的不燃性橡胶电缆; 4、照明、通讯、信号和控制专用导线必须用橡套电缆;

5、在东翼+495m石门料场及东翼+418m石门备存红砖、沙子、黄土、干粉灭火器等灭火器材。

6、井下油脂存放地点必须设置灭火器材。

7、入井严格执行“三禁”制度,井下严禁明火作业。

8、电器电缆必须符合隔爆阻燃要求,遇电器电缆着火,先断电,后可用沙子、黄土、灭火器直接灭火。

9、巷道浮煤浮矸及时清理干净,高冒地点及时充填或锚喷,防止自燃。一旦发现浮煤、高冒裸煤自燃,先断电并移出电器设备,用水直接灭火。

10、灭火过程中必须有通风、安监人员或救护队员的监测监护,检查有害气体和风向、风量的变化,并立即汇报生产指挥中心。

11、如遇火势大,无法直接灭火或短时间内无法控制时,所有人员必须佩戴自救器,沿火灾、有害气体灾害的避灾路线撤离,同时报告矿领导制定措施处理。

12、遇火灾时,应视火灾的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电气设备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在切断电源之前,只准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灭火过程中,在通风、安监人员的监护下进行,并指定专职瓦检员检查有害气体和风向、风量的变化,采取防止人员中毒的措施,同时立即汇报生产指挥中心。如果控制不住火势,所有人员应戴上自救器,沿火灾、气体灾害的避灾路线撤离。

13、工作面如需动电氧焊,必须严格执行电氧焊制度。

14、皮带上山掘进工作面防灭火系统的布置图后附:地面消防水池→地表供水管路→+418m东翼运输石门→皮带上山

第八节 安全监控

安全监控系统能时时监测该区域气体变化、局部通风机运转等情况,及时发现通风系统漏洞,防止瓦斯集聚、超限、爆炸事故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该区域必须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24

1、干线设计

主干线从地面中心站干线驱动器→新副斜井→+418m水平井底车场→东翼+418水平石门→东翼+495m至418m水平下山及443m上山掘进巷。

此工作面设计掘进长度130m,需要监控线150m,接线盒2个。 监控干线型号:MHYV,规格:2*3.3+2*0.95;接线盒型号:JHH-4。 2、工作面设备布置及要求

2.1利用现有的东翼+400水平集中联络巷监控设备。

2.2 在双风机双电源处设置局部通风机设备开停传感器四台(主1、主2、备1、备2)。当主风机故障或切换到备用风机时,与其联锁的被控开关断电闭锁,只有当主风机恢复正常通风后才能自动解锁人工回复供电。

2.3 在工作面迎头小于5m混合风流处设置甲烷传感器一台。 2.4 在回风巷道距石门10-15m处设置甲烷传感器一台。

2.5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支护良好、风流稳定(风筒另一侧)、无淋水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如遇巷道顶板淋水,甲烷传感器必须加装防淋水装置。 2.6甲烷传感器的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 安装地点 报警浓度 断电浓度 复电浓度 工作面 ≥1.00%CH4 ≥1.00%CH4 <1.00%CH4 回风 ≥1.00%CH4 ≥1.00%CH4 <1.00%CH4 2.7 断电范围: 断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2.8具备故障闭锁功能,具备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风电闭锁的全部功能; 2.9电缆悬挂方式: 悬挂在巷道北侧电缆钩上部第一个位置。 2.10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必须接地。 3、管理与维护

3.1安全监测工必须24h值班,每天检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电缆的运行情况。使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地面中心站值班员。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先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须在8h内将两种仪器调准。

25

3.2井下使用的分站、传感器、断电控制器及电缆等由所在区域的区队长、班组长负责使用和管理。对需要经常移动的传感器、断电控制器及电缆等,由班组长负责按规定移动,严禁擅自停用。

3.3使用中的传感器应经常擦拭,清除外表积尘,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洒水淋湿;维护、移动传感器应避免摔打碰撞。

3.4安装在掘进机上的机载断电仪,由司机负责监护,并应经常检查清扫,每天使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先以读数最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立即通知安全监测工,在8h内将两种仪器调准。 3.5传感器经过调校检测误差仍超过规定值时,必须立即更换;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在更换和故障处理期间必须采用人工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填写故障记录。 3.6甲烷传感器经大于4%CH4的甲烷冲击后,应及时进行调校或更换。

3.7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电源线和控制线在改线或拆除时,必须与安全监控管理部门共同处理。检修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需要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时,必须经矿主要负责人或主要技术负责人同意,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3.8下井管理人员发现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应立即通知安全监控部门进行处理。

3.9甲烷传感器每隔7天必须使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按要求调校一次。

3.10为保证甲烷超限断电和停风断电功能准确可靠,每隔7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进行测试。

4、工作区域发生瓦斯超限报警、断电时的应急措施

4.1当班监控值班员和当班调度员发现工作面气体超限时,调度员应及时和井下工作面人员取得联系,通知井下工作面带班领导或现场工作人员(安检员、瓦检员):工作面作业人员必须立即撤离工作面到安全地带待命。现场安检员(或现场带班领导)负责检查监督人员撤离情况,上报生产指挥中心。

4.2井下工作面作业人员发现工作面甲烷气体超限时或安全监控系统甲烷传感器监测到甲烷气体超限发出声光报警并工作面断电时,应及时向现场带班领导汇报,人员必须立即撤离工作面到安全地带。现场带班领导(安检员、瓦检员)应主动积极向调度室汇报现场情况,等待调度室命令。工作面严禁强行送电!

26

4.3当班监控值班员利用人员定位系统负责清点工作面人数。 4.4当班调度员及时向矿总值班领导和总工程师汇报,接受指示。

4.5调度员及时通知该区域瓦检员检查工作面甲烷浓度,根据领导指示或现场实际情况通知通风队值班人员:气体超限地点、时间和浓度,及时处理。

4.6通风队值班人员接到生产指挥中心通知后,应立刻组织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查明原因,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处理。通风队要把气体超限原因和处理方案、结果及时上报生产指挥中心。

4.7调度员及监控值班员根据上报情况,把气体超限原因和处理方案、结果及时上报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及公司总工办。

4.8调度员接到通风队值班人员的处理结果汇报及工作面气体恢复正常后,根据实际情况,确认工作面甲烷浓度降到《作业规程》规定以下时,方可通知井下工作面带班领导: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电工送电,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恢复生产。

4.9调度员及监控值班员必须认真记录甲烷超限浓度、时间、地点、超限原因、处理方案及结果,条理清晰,备案。并汇报当天矿总值班领导及总工程师。 4.10本安办要把本次气体超限当成事故追查处理。 5、工作区域发生安全监控故障时的安全措施

5.1发生安全监控设备故障时,严谨解除安全监控系统的故障闭锁功能进行生产作业。 5.2发生安全监控设备故障时,调度及时通知相关部位瓦检员等人员加大瓦斯检查的力度,瓦检员对故障影响区域内的瓦斯检查次数,并及时汇报。

5.3矿井安全监测系统故障排除后,对其完好状况要立即进行确认,尤其要对断电功能及断电范围进行确认,确保无差错。

5.4矿调度全面指挥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故障的排除,协调处理相关事宜。 6、附:安全监控系统设备配备表:系统型号:KJ352

序号 1 安干线扩展器 2 3 4

设备名称 隔爆兼本 规格型号 KJ352-U 生产厂家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单位 台 台 台 台 数量 1 1 1 2 区域控制器 断电器 甲烷传感器 KJ352-F KDG5/36 GJC4 27

5 6 7 8 9 局扇开停传感器 干线电缆 传感器电缆 接线盒 馈电装置 KGT9-E MHYV MHYV JHH4 宜兴 天津万博 天津万博 北京 台 M M 个 套 4 300 20 3 1 7、附: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布置图

第九节 人员定位

1、通讯线路设计

1.1主干线从地面中心站→副斜井→+556m水平井底车场→东翼+556水平上山→东翼+556充电硐室→+495通风立井→东翼418下山→400水平石门。 2、设备布置及要求

2.1此工作面设计安装读卡器一台。 2.2安装位置:

掘进巷道距石门50m处;

2.3读卡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支护良好、无淋水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如遇巷道顶板淋水,必须加装防淋水装置。

2.4井下使用的读卡器及电缆等由所在区域的区队长、班组长负责使用和管理。严禁擅自停用。

2.5使用中的读卡器应经常擦拭,清除外表积尘,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洒水淋湿;维护、移动传感器应避免摔打碰撞。

2.6读卡器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通知生产指挥中心处理。 2.7电缆悬挂在巷道电缆钩上方第二个位置上。

3、附:东翼+400m至433水平上山工作面人员定位系统图

序号 1 2 设备名称 读卡器 通信电缆 规格型号 MHYV 生产厂家 北京 天津万博 单位 台 M 数量 1 300 28

3 接线盒 JHH4 北京 个 3

一、供电方案

第十节 供 电

皮带上山设计掘进总长度为127.84米,巷道采用炮掘,工作面煤由刮板机→东翼+418m石门皮带机→东翼+495-东翼+418轨道下山皮带机→东翼+495m石门皮带机→+495mB6煤层巷皮带机→暗斜井联巷刮板机进入主运系统运输至地面。配电点安设在东翼+418m石门,供电电源由东翼集中联络大巷皮带机QBZ-400馈电馈出,工作面局扇风机采用2*11KW对旋式风机,主机电源由+469m专用智能馈电开关QBZ-200馈电馈出,供至东翼+418m车场配电点双风机组合开关上,全长500m,付机电源由+469m专用智能馈电开关QBZ-400馈电馈出供至东翼+418m车场配电点双风机组合开关上,全长150m,同时加装风电闭锁保护装置,实行“双风机”、“双电源”且能够自动切换。

二、工作面负荷容量统计

表九

名 称 刮板输送机 湿式喷浆机 功率kw 55 7.5 数量 1 1 名 称 局扇 功率kw 2*11 数量 2 工作面总装机容量为84.5KW,工作面最大同时运行负荷为84.5KW。 三、电气设备的选用

井下电气设备的选用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4条,454条、455条的规定,该工作面选用的电气设备为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低压馈电开关选用KBZ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该开关具有过载、短路、漏电、欠压、风电闭锁保护功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低压开关选用QBZ 系列的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该起动器具有过载、短路、漏电保护功能,具有分断能力强,寿命高等特点,适合频繁操作的煤矿机械设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风机专用开关选用QBZ-4*120矿用隔爆真空电磁起动器风机专用组合开关,该起动器具有过载、短路、漏电、欠压、保护功能,并具有自动切换功能。

2、电气设备配套表

表十 序号

开关型号 数量 所控设备 29

序号 开关型号 数量 所控设备

1 2 3 合计 KBZ-400 QBZ-120 QBZ -80 1 1 1 总馈电 刮板输送机 喷浆机开关 4 5 5台 ZBZ—2.5 QBZ-4*80 1 1 照明信号 局部通风机 3、设备具体安装位置如下:

(1)在+418m副井井底车场配电点处安装1台风机专用开关。 (2)在+418m副井石门配电点处安装1台馈电开关、1台照明综保。 在工作面安装刮板输送机1部、喷浆机1台。 四、电动机负荷电缆选择计算

根据电缆的正常工作负荷电流应等于或小于电缆允许持续电流的原则,来选择各电气设备的供电电缆。

1、局扇风机 功率:2*11KW 工作电流计算:

PIg=3*V1*COS?=22/1.732*1.14*0.95≈12.9A 式中:V1—电网额定电压1.14kv;

所以电缆选择MY 3*6+1*2.5矿用橡套阻燃电缆,电压等级1140/660V,长度500米。 2、刮板机输送机 功率:55KW 工作电流计算:

PIg=3*V1*COS?=55/1.732*1.14*0.95≈32.3A 式中:V1—电网额定电压1.14kv;

所以电缆选择MY 3*16+1*10矿用橡套阻燃电缆,电压等级1140/660V,长度30米。 3、喷浆机 功率:7.5KW 工作电流计算:

PIg=3*V1*COS?=7.5/1.732*1.14*0.95≈4.4A 式中:V1—电网额定电压1.14kv;

30

所以电缆选择MY 3*6+1*4矿用橡套阻燃电缆,电压等级1140/660V,长度60米。 五、过电流保护的整定 1、刮板输送机开关整定:

开关QBZ-120的整定计算 Pe=55KW Ue=1140V Ie=37.2A (1)过负荷保护: Iz=40A (2)短路保护 Id=320A

(3)根据开关特性,过负荷整定为:40A 短路整定为320A 2.喷浆机机开关整定:

开关QBZ-80的整定计算 Pe=7.5KW Ue=1140V Ie=5.1A (1)过负荷保护: Iz=7A (2)短路保护 Id=56A

(4)根据开关特性,过负荷整定为:7A 短路整定为56A 3、工作面用电设备组合开关的整定:

开关KBZ-400的整定计算 Pe=6/2.5KW Ue=1140V Iz=47A

(1)过负荷保护: Iz=47A (2)短路保护 Id=376A

(3)根据开关特性,过负荷整定为:47A 短路整定为376A 2、局部通风机开关的整定:

开关QBZ-2*80的整定计算 Pe=2*11KW Ue=1140V Ie=2*11A (1)过流保护: Iz=10A

31

(2)短路保护 Id=80A

(5)(3)根据开关特性,过负荷整定为:10A 短路整定为80A 附:皮带上山掘进工作面供电系统图

第十一节 排 水

防治水措施:

1、为了保证工作面的正常掘进,掘进至未查明断层时,应对断层裂隙水进行超前探放。 2、断层破碎带煤岩层松散,裂隙发育,导水通道良好,断层裂隙水易涌入工作面,过断层前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掘进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发现淋水增大时应进行探放水,水文地质异常应及时向生产指挥中心汇报,确保安全生产。

3、做好工作面疏排水工作,配置合理完善的防排水设备。 4、排水系统

工作面→东翼+418m石门→+418m—+495m皮带上山→+495m西翼石门→+495mB2联络巷→+495m东翼石门→+495水仓→+556m水仓→地面

第十二节 通信和信号

一、通信 1、通讯线路设计

主通讯电缆(50#)从地面→主斜井→+495m水平石门(50#)→东翼+495B6运输巷→西一+495m水平石门(10#)→东翼+418m水平下山→东翼+400m水平石门。

此工作面设计掘进长度150m,需要电话线160m。 2、电话机配置2部

2.1 距掘进工作面迎头30~50m处,设置本安电话机一部。 2.2 在东翼+400石门设置本安电话机一部。 3、安装与维护

3.1电话机应设置在电话箱内,应固定在巷道帮壁或固定在设备控制操作台上。顶板支护良好、无淋水的位置。如遇巷道顶板淋水,必须加装防淋水装置。 并安装、维护、使用方便。

3.2使用中的电话机应经常擦拭,清除外表积尘,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洒水淋湿;移动

32

电话机应避免摔打碰撞。

3.3 如遇电话机通话故障,请及时通知生产指挥中心,尽快维修。 4、电缆悬挂

电缆悬挂在巷道电缆钩上方第三个位置上。 5、附:东翼+400m至+443m工作面通讯系统图

序号 1 2 3 设备名称 本安电话机 通讯线电缆 接线盒 规格型号 华容防爆 MHYV JHH4 生产厂家 北京 天津万博 北京 单位 台 M 个 数量 1 300 3

二、信号

在掘进工作面配电点均设置1台型号为Z*B-2.5的信号综保,主要负责工作面和刮板机头、机尾之间设置联络信号,信号装置采用隔爆型信号及通讯装置。信号规定:一停,二开,乱点为事故点。岗位工不准离岗,严禁无人运行。

第六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 劳动组织及各工种人员配备

一 、作业方式、劳动组合、劳动力配备、出勤率

采用“滚班制”式工作制度,信号工、绞车工、瓦检员、电钳工采用“三八制”作业方式。共需作业人员平均37人,其中队长1人。

2、劳动组织分工表

工种 班长 放炮员 钳电工 出碴工 打眼工、支护工 工 作 内 容 负责当班的安全生产、质量,确保完成生产任务 负责领送炸药、雷管,装药、放炮及火工品的清退 负责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电缆吊挂 负责出货、材料运送或拌料 负责迎头打眼,安全设施的使用、支护巷道 3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rs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