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技师考试大纲、时间及条件

更新时间:2023-10-03 17: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此材料由徐医人(小小)整理,如需其他这方面的资

料或问题(如考试时间)可发emial To:

xiaoxiao051585@163.com

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

MRI技师专业考试大纲

(含CT技师、普通X线诊断技术部分)

(2009年版)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人 才 交 流 服 务 中 心

说 明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文)精神,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自2004年开始分别组织对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统一考试。

为使应试者了解考试范围,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大纲》,作为应试者备考的依据。

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

MRI技师专业考试大纲

DSA/CT/MR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1.1磁共振成像的起源及定义 1.2磁共振成像特点及局限性 掌 熟 了 握 悉 解 1.概述 ∨ ∨ 2.1原子核的自旋 第1章 2.原子核共振特性 2.2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的自旋变化 2.3核磁共振现象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3.1弛豫过程 3.核磁弛豫 础 3.2核磁共振信号 4.1 MRI的数据采集方法 4.磁共振成像的空4.2 MRI断层平面信号的空间编码 间定位 4.3 MR图像重建理论 1.1脉冲序列的概念 1.脉冲序列的基本1.1脉冲序列的构成 概念 1.1脉冲序列的基本参数 2.1自旋回波脉冲序列(SE) 2.自旋脉冲回波序2.2 T1加权像 列 2.3 T2加权像 2.4质子密度加权像N(H)加权像 ∨ ∨ ∨ ∨ ∨ ∨ ∨ ∨ ∨ ∨ ∨ ∨ ∨ ∨ ∨ 第2章 射频脉冲与脉冲序列 3.1反转恢复脉冲序列的理论基础 3.反转恢复脉冲序3.2快速反转恢复脉冲序列(FIR) 列 3.3短TI反转恢复脉冲序列 3.4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脉冲序列(FLAIR) ∨ ∨ ∨ ∨ 4.1梯度回波脉冲序列(GRE)的基础理∨ 论 4.2稳态梯度回波脉冲序列(FISP) ∨ 4.梯度回波脉冲序4.3扰相位梯度回波脉冲序列(FLASH) ∨ 列 4.4快速梯度回波脉冲序列∨ (Turbo-FLASH) 4.5 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脉冲序列(MP∨ -FGRE) 5.1 RARE技术的概念 ∨ 5.2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 ∨ 5.快速自旋回波脉5.3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冲序列(FSE) 序列 5.4螺旋桨技术或刀锋技术技术 ∨ 6.1K空间轨迹 6.2 EPI的概念 6.回波平面成像脉6.3 EPI序列的分类 冲序列(EPI) 6.4反转恢复EPI序列 6.5 PRESTO序列 7.GRASE序列 8.1 并行采集技术 8. 磁共振成像特殊8.2 脂肪抑制技术 技术 8.3 磁化传递技术 8.4 化学位移成像 1.引言 2.1磁体系统的组成 2.2磁体的性能指标 2.3 MRI设备磁体类型 2.磁体系统 2.4 MRI超导型磁体性能及其相关性 2.5磁屏蔽 2.6匀场及匀场线圈 3.1梯度系统和梯度磁场的组成 3.梯度系统 3.2梯度磁场性能指标 3.3梯度磁场的作用 4.1射频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第3章 4.2射频脉冲 磁共振成像4.3射频线圈 系统的组成 4.射频系统 4.4射频脉冲发射单元 4.5射频脉冲接收单元 4.6射频屏蔽 5.1信号采集 5.2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系统 5.信号采集、图像5.3主控计算机及图像显示系统 重建系统及主控计5.4图像显示 算机 5.5主控计算机中的软件 5.6 高级影像后处理工作站 6. MRI设备的平台6.1 HD平台技术 6.2 TIM平台技术 技术 5.1配电系统 7. 软硬件平台技术 5.2 照明系统 5.3 氦压缩机及水冷系统 5.4 安全和监测设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SA/CT/MR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1.1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 1.2空间分辨率 1.3信号噪声比 1.4对比噪声比 1.5均匀度 2.1概述 2.2TR对图像对比度的影响 2.3TE对图像对比度的影响 2.4TI对图像对比度的影响 2.5翻转角对图像对比度的影响 2.6增强用对比剂对图像对比度的影响 3.1装备伪影 3.2运动伪影 3.3金属异物伪影 4.1层数 4.2层厚 4.3层面系数 4.4层间距 4.5接收带宽 4.6扫描野(FOV) 4.7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方向 4.8矩阵 4.9信号平均次数 4.10预饱和技术 4.11门控技术 4.12重复时间(TR) 4.13回波时间(TE) 4.14反转时间(TI) 4.15翻转角 4.16回波次数 4.17回波链 4.18流动补偿技术 4.19呼吸补偿技术 4.20扫描时间 1.1温度效应 1.2磁流体动力学效应 1.3中枢神经系统效应 2.1射频能量的特殊吸收率 2.2射频场对体温的影响 掌 熟 了 握 悉 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及其影响因素 2.图像对比度 3.磁共振成像的伪影 第4章 磁共振的成像质量及其控制 4.磁共振成像技术参数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1.静磁场的生物效应 第5章 磁共振成像系统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2.射频场的生物效应 3.梯度场的生物效应 3.1感应电流与周围神经刺激效应 3.2心血管效应 3.3磁致光幻视 3.4梯度场安全标准 3.5梯度噪声 4.磁场对环境的影响

5. 环境对磁场的影响 6.磁共振成像的安全性 1.人体正常组织的MR信号特点 第6章 磁共振成像技术临床应用概论 2.人体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 3.磁共振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4.磁共振检查前的准备 5.1静干扰 5.2动干扰 6.1铁磁性物质 6.2体内置入物 6.3梯度场噪声 6.4孕妇的MRI检查 6.5幽闭恐惧症 1.1水 1.2脂肪与骨髓 1.3肌肉 1.4骨骼 1.5淋巴 1.6气体 2.1水肿 2.2出血 2.3梗塞 2.4坏死 2.5钙化 2.6囊变 3.1适应证 3.2禁忌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心电触发及门控技术 5.磁共振的特殊成5.2脉搏触发技术 像技术及其应用 5.3呼吸门控技术 5.4脂肪抑制技术 1.1根据细胞内、外分布分类 1.磁共振对比剂 1.2根据磁敏感性的不同分类 的分类 1.3根据对比剂特异性的不同分类 2.1顺磁性对比剂的增强机制 2.磁共振对比剂的 2.2超顺磁性对比剂和铁磁性对比剂的增增强机制 强机制 第7章 磁3.1传统磁共振对比剂 共振成像3.主要磁共振对比3.2新型造影剂的研发 剂简述 对比剂 4.磁共振对比剂的4.1 MRI对比剂的毒理学 副反应及临床应用4.2安全性与副反应 安全性 5.Gd-DTPA的使用方5.1Gd-DTPA的使用方法 5.2 Gd-DTPA的临床应用 法和临床应用

∨ ∨ ∨ ∨ ∨ ∨ ∨ ∨ ∨ ∨ ∨ DSA/CT/MR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1.1颅脑的MR正常解剖 1.2颅脑常规扫描技术 1.3颅脑常见病变的特殊检查要求 2.1鞍区及鞍旁MR正常解剖 2.2垂体常规扫描技术 2.3垂体区常见病变的特殊检查要求 3.1眼眶的MR正常解剖 3.眼眶MR成像技术 3.2眼眶常规扫描技术 3.3眼眶常见病变的特殊检查要求 4.颞颌关节MR成像4.1颞颌关节的MR正常解剖 技术 第8章 5.耳部MR成像技术 4.2颞颌关节常规扫描技术 5.1耳部的MR正常解剖 掌 熟 了 握 悉 解 1.颅脑部MR成像技术 2.脑垂体MR成像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5.2耳部常规扫描技术 ∨ 磁共振成6.鼻咽部MR成像技6.1鼻咽部的MR正常解剖 6.2鼻咽部常规扫描技术 ∨ 像技术临术 7.1口咽部MR正常解剖 床应用各 7.口咽部、颅颈部7.2口咽部、颅颈部常规扫描技术 论 MR成像技术 7.3口咽部、颅颈部常见病变的特殊检查要求 8.1喉部MR正常解剖 8.喉部MR成像技术 8.2喉部常规扫描技术 8.3喉部常见病变的特殊检查要求 9.1腰椎、脊髓及椎间盘的MR正常解剖∨ 9.腰胝椎、腰髓MR9.2 腰胝椎、腰髓常规扫描技术 ∨ 成像技术 9.3腰胝椎、腰髓常见病变的特殊检查要∨ 求 10.1胸椎的MR正常解剖 10.胸椎、胸髓MR10.2 胸椎、胸髓的MR成像技术 成像技术 求 ∨ ∨ 10.3 胸椎、胸髓常见病变的特殊检查要∨ 11.1颈椎的MR正常解剖 ∨ 11.颈椎、颈髓MR11.2 颈椎、颈髓常规扫描技术 ∨ 成像技术 11.3 颈椎、颈髓常见病变的特殊检查要∨ 求 12.1胸部的MR正常解剖 ∨ 12.胸部MR成像技12.2胸部常规扫描技术 ∨术 12.3胸部常见病变的特殊检查要求 ∨ 13.1心脏MR正常解剖 13.心脏、大血管MR13.2心脏、大血管常规扫描技术 成像技术 13.3心脏、心血管的特殊检查要求 14.1乳腺MR正常解剖 14.乳腺MR成像技14.2乳腺常规扫描技术 术 14.3乳腺扫描的特殊检查技术 8.14.4乳腺动态增强成像技术 15.1肝、胆、脾MR正常解剖 15.肝、胆、脾MR15.2肝、胆、脾常规扫描技术 成像技术 15.3肝、胆、脾常见病变的特殊检查要求 16.1胰腺的MR正常解剖 16.胰腺MR成像技16.2胰腺常规扫描技术 术 16.3胰腺扫描特殊检查要求 17.肾脏MR成像技17.1肾脏的MR正常解剖 术 17.2肾脏常规扫描技术 18.肾上腺MR成像18.1肾上腺MR正常解剖 技术 18.2肾上腺常规扫描技术 19.1胆道系统的MR正常解剖 19.磁共振胰胆管成19.2成像原理 像技术 19.3 MRCP扫描技术 20.1泌尿系MR正常解剖 20.磁共振尿路成像20.2 MRU成像原理 技术 20.3 MRU扫描技术 21.前列腺MR成像21.1男性盆腔的MR正常解剖 技术 21.2前列腺常规扫描技术 22.女性盆腔MR成22.1女性盆腔的MR正常解剖 像技术 22.2女性盆腔常规扫描技术 23.髋关节MR成像23.1髋关节常规扫描技术 技术 24.膝关节MR成像24.1 膝关节常规扫描技术 技术 25.肩关节MR成像25.1肩关节常规扫描技术 技术 26 腕关节MR成像技26.1腕关节常规扫描技术 术 27踝关节MR成像技27.1 踝关节常规扫描技术 术 28.1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的适应证及其扫描要求 28.多时相动态增强28.2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的步骤 扫描技术 28.3各部位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血流的基本类型 2.表现为低信号的血流 第9章 磁共振流体成像技术 3.表现为高信号的血流 4.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基本原理 5.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6.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1.磁共振扩散加权及扩散张量成像 第10章 磁共振成像新技术 2.MR灌注加权成像2.1对比剂首次通过法灌注加权成像 技术 3.1 BOLD效应 3.2基于BOLD效应fMRI的基本原理 3.脑功能成像 3.3 基于BOLD效应fMRI的优缺点 3.4基于BOLD效应fMRI任务设计的基本知识 1.1血流的MR信号特点 1.2血流的常见形式 2.1流空效应 2.2扫描层面内质子群位置移动造成的信号衰减 2.3层流流速差别造成的失相位 2.4层流引起分子旋转造成的失相位 2.5湍流 2.6预饱和技术 3.1流入增强效应 3.2舒张期假门控现象 3.3流速非常缓慢的血流 3.4偶回波效应 3.5梯度回波序列 3.6利用超短TR和TE的稳态进动梯度回波序列 3.7利用对比剂和超短TR和TE的梯度回波T1WI序列 3.8影响血管内信号强度的因素 4.1时间飞跃法 MRA(TOF) 4.2相位对比MRA(PC) 4.3 CE-MRA 5.1二维TOFMRA的技术 5.2三维TOF MRA的技术 5.3 PC法MPA技术 5.4 CE-MRA技术 5.4三维CE-MRA技术 5.5其它MRA成像技术 6.1 TOF MRA的临床应用 6.2 PC法MRA与CE-MRA的临床应用 1.1磁共振扩散的基本概念 1.2 DWI的原理 1.3 常用的DWI序列 1.4 DWI的技术要点 1.5扩散系数和表观扩散系数 1.6 DWI的临床应用 1.7 全身DWI技术 1.8扩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磁共振波谱技术 5.磁敏感加权成像 6.磁共振弹性成像 4.1 MRS的基本原理 4.2 MRS的谱线 4.3 MRS的特点 4.4在体MRS空间定位技术 4.5 MRS的临床应用 5.1与SWI相关的组织磁敏感性特点 5.2 SWI序列的采集处理及参数设置 5.3 SWI的临床应用研究简介 6.1概述 6.2 MRE基本原理 6.3 MRE技术目前的临床研究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7.1概述 7. K空间螺旋桨采7.2 PROPELLER 技术的提出 集成像技术 7.3 PROPELLER 技术的基本原理 7.4 PROPELLER 技术的临床应用 8.1概述 8.2分子影像学的概念 8.3 分子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8.4 分子探针 8.5分子影像学技术 8.6小结与展望 8.分子影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5w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