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24 17: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培养个性,让学生自主发展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之我见

摘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本文主要围绕“创设人文育人环境,让学生凸现个性;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改造不良的个性;教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实施个案教育,开发个性潜能”等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培养 个性 自主发展

近几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专家都提出要关注掉队的孩子,教育超级大国美国在2002年初实施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法案,它强调了教育的普遍性,要让每一个孩子都不掉队。我国在1996年也提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此可见,关注掉队孩子,全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

“掉队孩子”是指那些道德、能力、个性等方面较差,跟不上社会步伐的孩子。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掉队呢?是不是因为成绩差,智力偏低呢? 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

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报告指出,造成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不是学习成绩问题,而是心理压力过大,自我调节能力差。调查还显示自杀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明显落后其他孩子。由此可见,智力高低、成绩好坏并不是决定学生掉队的主要原因,而个性心理品质才是决定学生掉队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必须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但我们传统的教育则按一定的社会准则与目标去规范学生,把他们纳入条条框框中,要学生绝对服从老师权威,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创造力的发挥。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学生的个性不应是自我封闭、墨守成规的。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放飞他们的梦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呢?

一、创设人文育人环境,让学生凸现个性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教师为学生创设人文育人环境,就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人文性,实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发展为本,以对学生终身负责为本。人文环境包括影响学生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纵观学生以往的生活,大多单调、机械,平庸乏味,他们在题海里挣扎、在作业上爬坡,个性品格受到压抑和忽视,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显现人文气息。尊重学生个性心理的教育环境,是挖掘学生创造意识的最重要的客观环境。教育实践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个性的凸现影响极大,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民主作风。此外,教师还要努力创建良好的班级生态环境,使之同学互敬互爱、互谅互助,每个学生都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这样,学生处于一个心理安全、

1

自由、乐于表现自我的环境,其好奇心、新奇感、自发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保护,性格乐观豁达,就会不怕别人小看,不怕别人耻笑、批评、攻击,敢于批判性地说“不”,敢为他人所不为,勇于捍卫和实践自己独特的想法,标新立异,凸现个性。

在这个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里,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并且他们会沿着自己既定的目标一直走下去。

二、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改造不良的个性

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改造不良的个性。首先,应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勇敢、谦虚、聪明,哪些是光荣的,哪些是可耻的,哪些不利自己的成长,哪样做会出现什么恶果,应向哪些人学习。其次,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比如引导学生正确地比较,如跟同学比,跟过去的“我”比,自己心目中的“我”跟他人心目中的“我”比,跟先进人物比,比聪明、比学习、比自理、比为集体作贡献等等。最后,引导学生自评,并让学生懂得评价要合符实际情况。比如对自己充满信心,采取肯定态度的是自信;评价超出实际水平,盲目自信的是自负;评价低于实际水平,对自己采取否定态度的是自卑。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自负、自卑、妒忌、偏见、自私等的害处。如自负的人常以为自己聪明,但实际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自卑的人行动畏首畏尾,本来可以做得很好的事,却不去敢做。

学生只有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才能接纳别人的意见,更好地改造自己,发扬自己的长处,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道德认识,但意志薄弱,尤其是独生子女,怕苦怕难怕烦,依赖性明显。他们往

2

往在外界的诱惑和内部物质需要的冲动下,做出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或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或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屈从别人的观点,或固执己见,盲目拒绝他人的劝告,优柔寡断等。这些诸如懒惰、怯懦、缺乏毅力、进取心不足等消极的个性都是造成孩子掉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自主教育,教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也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自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首先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引导他们确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进行目标激励,激发情感,磨练意志。教师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班级主人意识,使他们以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班级意志调节自己的行动。另外,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相近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使他们的特长得到施展,聪明才智得到表现。其次,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教育实践。由于中学生缺乏理性认识,教师应用直接、生动的明理方式,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感悟教育意义。再次,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恰当的肯定、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积极的个性得到培养。

我曾教过的一个叫王洪灿的男孩子,在家比较娇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家长的苦口婆心对他来讲收效甚微。有一次他违反课堂纪律,课后我与他进行了一番长谈,发现他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评价,很清楚自己存在的不足,也有意改正,但未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为此,我和他制定了一个转变计划。开始,他只要有一点进步,我就在

3

班里大力表扬,用这种鼓励帮助他克服散漫,建立自信心,从而达到了自我锻炼意志,自我进取,自我教育的目的。几周下来,他由以前每堂课都受到批评逐渐转变成不少老师都夸他有进步。

四、实施个案教育,开发个性潜能

“没有哪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可爱,学生相对于教师,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个案教育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美、欣赏美、培植美的过程。”朱小曼教授指出,班主任管理的最大效率是活生生的人性的展开??如果班主任的水准越高,他班上的个性就会越来越丰富地展开。可见,张扬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案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个案教育是以个案研究为基础和前提,以教育原则为规范,采取针对性教育手段,并具有与之相对应的保障内容,使教育研究、常规工作、教师管理融为一体,实施全面、和谐、生动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素质的操作体系。个案教育就是发现学生有不同的差异,并尊重和承认这种差异,然后针对这种差异,采取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作为研究的个案。通过观察学生各种活动,观察学生特殊现象与特殊对象,利用课堂信息反馈,参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等进行心灵交换;通过学生在校作品与生活背景的分析,通过个别谈话,联系家长、比较与测验等方式,掌握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班级实际作出个案教育的策略、措施。对学生的“犯错”、“越轨”要细细分析,找出其“犯错”、“越轨”中的闪光点作充分肯定,激发其好奇心、好胜心和求知欲。在管理中避免用过多的清规戒律束缚学生,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个案教育中,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张扬。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是个性化教学的表现,是教育的捷径。教师要树立“为多元智能而教”的教育观,鉴别并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领域。我们要创造展示和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领域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学生将从事智能优势领域活动

4

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组合存在,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创造人生的辉煌。

实践证明,只有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才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当然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深入研究,不断地探索,让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地成长。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让每个孩子与祖国同行,用强健的体魄去迎接美好人生,是我们教育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邢永富 主编. 现代教育思想.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 麦志强,潘海燕 主编. 班主任工作创新.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走进新课堂.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行涛,郭东岐 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季正泉 主编.中小学个案教育研究.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组合存在,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创造人生的辉煌。

实践证明,只有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才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当然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深入研究,不断地探索,让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地成长。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让每个孩子与祖国同行,用强健的体魄去迎接美好人生,是我们教育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邢永富 主编. 现代教育思想.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 麦志强,潘海燕 主编. 班主任工作创新.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走进新课堂.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行涛,郭东岐 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季正泉 主编.中小学个案教育研究.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bp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