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途径

更新时间:2023-08-15 04:37: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途径

[ 2009-5-25 21:25:00 | By: Babyづangel ]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而角色游戏又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活动。由于它具有独特的综合功能,是幼儿园其它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因而也是幼儿园广为开展的一项活动。它能使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从而培养其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而自主性对于幼儿来说是其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个性品质。因此,我们应合理地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利用角色游戏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其发展。

但是,在目前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游戏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也影响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如老师在指导游戏过程中缺乏目的性和对游戏的正确认识,让幼儿按老师设计的主题、内容、角色进行,使用老师选择的玩具,按教师的意图进行游戏;游戏时教师不敢放手让幼儿自由活动,忽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角游戏中似乎是玩得好、有内容、有主题、有情节,其实幼儿的灵活性、主动性已被老师设计的游戏所束缚,幼儿只是在机械地按程序“扮演各种角色”…… 结果,幼儿在游戏中得到的快乐感大大减少,其自主性也得不到发展,达不到教育的作用。

如何克服以往在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中遵循“三定”(即教师定主题、定角色、定道具)的传统模式,利用角色游戏这个载体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呢?

我认为,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正确地看待角色游戏。 在以往的角色游戏中,教师往往以成人的眼光、指导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游戏,急切地希望孩子在每一次游戏中都有发展,有所

提高,从而导致了教师主导的成分较多,而幼儿自主的成分较少。因此,教师要有正确的观念来看待角色游戏,才能更好地指导游戏。而要有正确的观念,最根本的是要充分认识到游戏的特点,这是更新观念的前提。

游戏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1、游戏是主动自愿的非强制性活动。游戏得以引入幼儿生活是出于幼儿本身内心的需要,是幼儿参与成人生活欲望的一种满足,完全是幼儿主动、自愿进行的活动。2、游戏是自由、松散的活动。只有游戏者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游戏中,游戏的目的才能被实现,因此游戏强调游戏者的参与性,强调游戏者的自主性。同时游戏没有严格的规则,并且往往伴随着快乐和愉悦,整体气氛是自由、松散的,能够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民主、宽松的气氛。3、游戏是虚构的,具有较强的易变性。游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社会生活的模拟,但它本质上是虚构的,这种虚构使得游戏可以根据游戏者的意愿进行改变。游戏者主导游戏的进行,对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进行扩展和丰富,从而使游戏具有易变性。

从游戏的特点中,我们知道:只有经过幼儿自由选择的游戏才能真正成为受孩子喜爱的、并能对其产生巨大教育价值的儿童游戏。反之,由教师支配控制的就不是幼儿的游戏,而已是变了样的“游戏”。

角色游戏作为一种自主游戏,它同样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行使成人权利、享有成人自由的满足感,其天性自然流露,自主性也得以充分发挥,真正体现了游戏的本质功能,这也正是角色游戏最根本的价值所在。

因此,在认识了游戏的本质基础上,教师要以正确的观念来看待幼儿的角色游戏,充分尊重并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激发幼儿的主体能动性,保证幼儿自主性在角色游戏中良好的发展。

其次,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在游戏中给幼儿更多自由的空间。

(一)给幼儿自主收集材料的权利。

每每开展各种游戏前,我们教师都会花很大的精力在材料的收集和环境的布置上,但为何不给幼儿点空间,让他们去思考觉得需要用到些什么材料,并去主动收集呢?如我们在大班阶段开展的“迷你大头贴”的游戏前,鼓励幼儿一起来为这个区域收集材料,那可以收集些什么材料呢?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的经验,给出了各种答案。随后孩子们纷纷带来了材料,有自己拍的大头贴(各种表情、姿势)、有拍照需要的道具(眼镜、发夹、梳子、镜子等等)。孩子们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也乐此不彼,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主动思考游戏所需要材料的过程中,其原有的生活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也加强了幼儿思考的独立性、逻辑性,并且利用孩子自主收集的材料,使孩子们在资源上得到了共享,更激发了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二)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材料。

玩具是开展游戏的前提和保障,没有了玩具和材料的游戏,正如“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是无论如何也开展不了的。游戏材料本身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而适宜的玩具和材料能够较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游戏的深入开展。因此,在游戏前,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游戏水平,结合教育意图,精心考虑提供幼儿什么样的、多少数量的玩具和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游戏的需要。玩具和材料的充分准备给游戏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但要更好的展现这一物质保障的功能,在游戏开始时,教师还应注意要给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的空间,而千万不能是一人一份的“配给制”。在游戏中,我们把收集的玩具和材料,以及半成品等等都展示出来,合理地分布在各游戏区中,使幼儿都能看到、拿到,在这么多有趣的材料的吸引下,孩子游戏的欲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能自由地选择玩具、材料来开展游戏。例如,在“希望之城”的游戏中,我们提供了各种形状、大小、质地的盒子,以及大大小小的几何板、玩具等,有序地展示在区域中,孩子能很方便的拿取自己想要的材料。他们有的利用盒子搭建了小区中的楼房,高高低低、形式多样;有的则用

盒子、玩具等为小区增添了动物园,使居住在小区内的人们,能很方便的观看到动物的表演。孩子们根据需要自由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合作力、创造力等,孩子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让幼儿自由确定主题。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合作协商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地提高,尤其是中大班的孩子,他们已有了一定地决策能力,我们更应该鼓励他们自由的进行游戏主题的确立,这对其协商能力、表达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我们利用插牌的形式,让幼儿自主的选择想玩的游戏,当孩子知道了一些与自己玩相同游戏的同伴后,教师就可引导孩子在游戏开展前,一起商量如何开展今天的游戏,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我想玩什么”,然后商量“怎么玩”“玩些什么”等等。教师是一根引导线,通过提问、启示帮助他们定下主题,还可鼓励孩子进一步地扩展主题,丰富游戏的内容。比如,有的幼儿想玩“娃娃家”游戏,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宝宝生日快到了,该怎样帮她过生日呢?宝宝不舒服了,是怎么回事呢?等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想法被积极地调动起来,思考的空间变大了,思维也活跃了,自然而然地其自主性也得到了培养。

(四)让幼儿自由分配角色。

给予幼儿自由分配角色的权利,即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扮演角色,能够使幼儿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的情境中去,以主体形式存在,真正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分配角色可在游戏前和游戏刚开始时进行。由于我们采用插牌的方式,因此,在游戏前,教师引导幼儿确立游戏主题的同时,即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的分配,同游戏区域的幼儿一起进行商讨、分配,产生矛盾也有较为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自己解决。而在游戏中,也往往会遇到因角色分配所引起的矛盾。这时候,教师不要过于心急而帮幼儿定好角色,也因给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解决。如采用竞争、猜拳等方式。有次,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小明月和轩轩为争小老师的角色而吵得不可开交,待我了解了情况

后,一旁的璐璐小朋友则想出来一个办法,即跑步看谁先到终点为胜就可以当小老师。这个方法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矛盾也随即解决了。放手让孩子去做,相信孩子的能力,这是我在这件事中最深刻的体会。

(五)减少控制,在游戏中让幼儿自由表现。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快乐自主的实践活动。要体现快乐和自主,就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出于其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自主地进行的,才能使幼儿从中获得愉悦。因此,为使游戏活动更为完善,教师在游戏的展开中必须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只能是给予建议,不能控制或支配幼儿。如果幼儿的游戏只是按着老师的意图来进行,过度重视游戏的教育性,而忽视幼儿身心的愉悦感,那就丧失了游戏的真正意义。幼儿获得的自由度越大,那他们的自主性就发挥得越好,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愿望,减少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控制以及不必要的干预,让幼儿自由的表现和体验。

但是,由于幼儿水平能力有限,教师适当适时的指导也是不可货缺的。要善于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对象,最好以间接指导的方式进行,即以游戏中的身份进入,自然而然地帮助孩子丰富游戏的情节,推动游戏的发展。例如在开展“易初爱莲超市”的游戏中,扮演“制作糖果”的工作人员生产完较多的“糖果”后不知如何处理。而老师则在这时扮演一个顾客的角色,问幼儿这些糖果是否要穿上漂亮的衣服,然后再拿到商店中卖?于是,幼儿受启发后,有的幼儿开始包装“糖果”,有的则把包装好的“糖果”送到超市的“糖果柜”中发售,游戏的情节顺利地开展下去,孩子们玩的兴致勃勃。

(六)讲评中多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

游戏结束之后的讲评环节,是帮助幼儿总结交流游戏情况,以提高游戏质量,发展游戏情节的重要环节。在讲评中,虽然老师起着主要的讲评作用,但是孩子的想法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每个孩子都亲自参与了游戏,他们都乐于也迫切地将自己在游戏中的情绪、体验等告诉大家。因此,在讲评中教师也要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不能一味地让幼儿被动地倾听,这样孩子参与讲评的积极性不

高,讲评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孩子的“说”并不是漫无目的表达, 他是在老师所设的“线”下有争对性的表达,教师再有争对性的进 行评价,即所说的是围绕教师的指导要点,保证了讲评的质量,对 幼儿的语言表达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教师要使用适当的言行来指导幼儿游戏,以保证幼 儿游戏的权利,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 与方式,使幼儿的自主性在角色游戏中得到更好地培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o5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