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水利工程实验》(二)报告表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17:48:5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姓 名: 报名编号: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 业:

实验名称:土的压缩试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土的压缩实验得到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即压缩曲线e~p 曲线并以此计算土的压缩系数a1-2判断土的压缩性为土的沉降变形计算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1、计算公式

(1)试样初始孔隙比:e0=(1+w0)GSρW/ ρ0 -1

(2)各级压力下试样固结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ei=e0 - (1+e0)/h0*Δhi (3)土的压缩系数:a1-2 =(e1 – e2)/(p 2 - p1) = - Δe/Δp (4)土的压缩模量: Es1-2=(1+e0)/a1-2

三、实验内容:

1、实验仪器、设备: 支架、变形量测、固结容器、加压设备

2、实验数据及结果

施加压力等级kPa 50 100 200 400 施加压力后百分表读数 5.658 5.288 5.009 4.727

3、实验成果整理 试样初始高度H0= 20mm 试样天然重度γ=18.7kN/m3 土粒比重Gs=2.7 试样天然含水率w0=25% 试样初始孔隙比e0=0.769 百分表初始读数h0=7.887 试验所加的各级压力(kPa)p 各级荷载下固结变形稳定后百分表读数(mm)hi 总变形量(mm) hi?=h0 -hi 仪器变形量(mm) Δi 校正后土样变形量(mm) ?Δi=h0 -hi -Δi Δhi= h i-各级荷载下的孔隙比 ei 土的压缩系数(MPa-1) a1-2 土的压缩模量(MPa) Es1-2 50 5.658 2.229 0.122 2.107 0.583 100 5.288 2.599 0.220 2.379 0.559 0.2 200 5.009 2.878 0.275 2.603 0.539 400 4.727 4.727 0.357 2.803 0.521 8.845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根据实验结果,该土的压缩类别如何?

土的压缩系数为0.2,按土的压缩性分数规定,该为中压缩性土..

实验名称: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1、分析梁的破坏特征,根据梁的裂缝开展判断梁的破坏形态;2、观察裂缝开展,记录梁受力和变形过程,画出茶载挠度曲线;3、根据每级荷载下应变片的应变值分析应变沿截面高度是否成线性;4、测定梁开裂

荷载和破坏荷载,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 二、实验基本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

(1)简支梁的截面尺寸 150*200mm

(2)简支梁的截面配筋(正截面) A6@100、2φ8、2Φ14 2.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2)钢筋强度等级HRB335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实验中每级荷载下记录的数据

荷载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kN 10 kN 20 kN 30 kN 40 Kn 50 kN 60 kN 70 kN 80 kN 90 kN 100 kN 百分表读数 左支座(f1/mm) 右支座(f2/mm) 0.96 0.9 0.86 0.82 0.78 0.74 0.7 0.67 0.64 0.6 0.57 4.99 4.90 4.83 4.75 4.68 4.61 4.56 4.52 4.48 4.43 4.39 40KN 138.3KN 跨中(f3/mm) 5.14 5.48 5.85 6.27 6.66 7.11 7.53 8.02 8.5 9.06 9.65 挠度/mm 0 2.575 0.43 0.47 0.455 0.505 0.455 0.535 0.52 0.6 0.625 起裂荷载(kN) 破坏荷载(kN) 注:起裂荷载为裂缝开始出现裂缝时所加荷载的数值。

第2部分:每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荷载 10 kN 20 kN 30 kN 40 kN 50 kN 60 kN 70 kN 80 kN 90 kN 100 kN 应变值 测点4读数 38 99 258 445 561 696 843 952 1068 1187 测点5读数 50 168 376 760 1095 1425 1760 2021 2305 2598 测点6读数 38 109 300 497 652 832 1022 1156 1306 1457 测点7读数 88 174 310 440 570 731 842 957 1046 1170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根据试验梁材料的实测强度及几何尺寸,计算得到该梁正截面能承受最大荷载为90.2kN,与实验实测值相比相差多少?

fy?300N/mm2fc?14.3N/mm2?1?1 最大荷载C30混凝土,,,HRB335钢筋, 环境取为一类,保护层厚度取为20mm。界限的相对受压区为??0.55,取

?s?45mm,

h0=200-45=155mm,M=1.0×14.3×150×155×0.55×(1-0.5×0.55)

=132.574KN·m 破坏荷载为138.3KN,因此实测值略大于计算值。

实验名称:静定桁架实验

一、实验目的:1.掌握杆件应力—应变关系与桁架的受力特点。2.对桁架节点位移、支座沉降和杆件内力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处理分析,掌握静力非破坏实验实验基本过程。3.结合实际工程,对桁架工作性能作出分析与评定。 二、实验数据记录: 桁架数据表格

外径(mm) 22 内径(mm) 20 截面积(mm) 69.54 杆长度(mm) 500 线密度 (kg/m) 0.51 弹性模量(Mpa) 2.06*105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记录试验微应变值和下弦杆百分表的读数,并完成表格

荷载(N) 500 1000 1500 2000 1000 0 上弦杆 1点 -34 -68 -100 -133 -61 0 2点 -36 -72 -106 -142 -70 0 均值 -35 -70 -103 -137.5 -68.5 0 力 -475.3 -950.6 -1398.7 1点 27 53 78 2点 26 51 76 102 50 0 腹杆 均值 26.5 52 77 103 50.5 0 力 359.9 706.2 1045.7 1391.9 685.8 0 1点 18 34 52 69 35 0 下弦杆 2点 19 37 55 73 37 0 均值 18.5 35.5 53.5 71 36 0 力 251.2 482.1 726.5 964.2 488.9 0 -1867.3 104 -930.2 0 51 0

第2部分:记录试验微应变值和下弦杆百分表的读数,并完成表格

荷载 (N) 500 1000 1500 2000 挠度测量 表① 0 0 0 0 累计 0 0 0 0 表② 0.075 0145 0.220 0.285 累计 0.075 0.145 0.220 0.285 表③ 0.125 0.253 0.377 0.502 累计 0.125 0.253 0.377 0.502 表④ 0 0 0 0 累计 0 0 0 0 下弦杆 ② 0.075 0.145 0.220 0.285 ③ 0.125 0.253 0.377 0.502

1000 0 0 0 0 0 0.142 0.001 0.142 0.001 0.251 0.002 0.251 0.002 0 0 0 0 0.142 0.001 0.251 0.002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 将第一部分中内力结果与桁架理论值对比,分析其误差产生的原因? 由于理论计算的数值均略大于实测值,可能的原因如下:实际的桁架结点由于约束的情况受实验影响较大,并非都为理想的铰接点,因此部分结点可以传递弯矩,而实际的桁架轴线也未必都通过铰的中心,且荷载和支座反力的作用位置也可能有所偏差,所以实际的内力值要与理论值有误差。

2. 通过试验总结出桁架上、下弦杆与腹杆受力特点,若将实验桁架腹杆反向布置,对比一下两者优劣。

当承受竖向向下荷载时,上弦受压,下弦、腹杆受拉。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得出,反向布置之后,腹杆由之前的受拉变为受压,但是受力的大小不变。据此为避免压杆失稳,实验中布置的桁架形式更优越,受力更合理,更能发挥材料的作用。

实验名称:水利工程底流消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底流消能原理及其类型。2、校核消能措施的几何尺寸。3、了解辅助消能工的作用。 二、实验数据 1、 已知数据

(1)实验槽宽B = 10 cm (2)消力坎实测高度= 1.9 cm 2、实测数据 将实测数据填入表1 表1

上游水深 流量计 (cm) 读数 (m/h) 3收缩断面水深 (cm) 槽底 高程 15.22 水面 高程 16.20 消力坎上水头 下游 (cm) 水面高程坎顶高程 (槽底高程+坎高) 17.12 水面 高程 20.14 19.25 (cm) 槽底 高程 水面 高程 28.44 4.52 15.22 三、消力坎的高度计算(写出详细过程)

Q=流量计读数×1000/3.6=4.52×1000/3.6=1255.56(cm3/s) 计算单宽流量qc?Q/B=1255.56/10=125.56(cm2/s)

?qc计算消力坎水头H10????m2g?s?=3.57(cm) m为折线型实用堰的流量系数,一???23般取m?0.42;?s是消能墙的淹没系数,自由出流取1.0 计算E=P+H=上游水深=13.22 9.93+H=13.22 H=3.29 计算流速系数?

??1?0.0155P/H=1-0.0155×(9.93/3.29)=0.95 通过试算计算收缩断面水深

qc2E0?hc? 通过试算,得出 hc=0.83 222g?hc计算收缩断面共轭水深

h???hc2?8qc2???1?gh3?1??=5.82

c??23计算消力坎高度c

c??h?//jcqc22g??jhc//?2?qc????m2g?s?=1.05×5.82+125.562 /(2×980(1.05×???5.82)2 )-3.57=2.76 将计算数据填入表2 表2

上游 单宽流量 (cm/s) (cm) (cm) 125.56 13.22 4.03 实测 0.98 计算 0.83 实测 3.02 计算 3.57 实测 1.9 计算 2.76 2下游 水深 收缩断面水深 消力坎水头 消力坎高度 水深 hc(cm) H10(cm) c(cm) 四、实验结果分析及回答思考题

1、计算数据成果表中,各参数的实际测量和理论计算值是否完全相等?如有误差,请分析原因。

不相等,存在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水流的流态、各系数的选取及测量本省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sd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