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06 23: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四川高考)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

咨询答案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是一场灾祸 难以回答 1990(%) 23 26 18 12 21 1997(%) 23 26 19 16 16 2004(%) 30 27 16 14 13 2006(%) 30 30 16 10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表格信息。四次调查中,俄罗斯人在五个方面的咨询答案各有不同,排除②。从调查表来看,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经济影响的不到1/3,排除④。故B项符合题意。

2.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最合适的主题是( )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 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答案 A

解析 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从而排除D项;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

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C两项,并再次否定D项。

3.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材料表明( ) A.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 B.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 C.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 D.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苏联政府比较重视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以调动其积极性。

4.(2014·海南高考)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取很少,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后,故D项错误。

5.(2014·安徽高考)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罗斯福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

局法案,本身是加强对企业的干预而不是放弃干预,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仍然是国有公司,B项错误;这一法案的实施不是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是加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错误;材料信息“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体现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6.“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杰拉尔德·约翰逊之所以这样高度评价罗斯福,从经济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 )

A.他带领美国人民消除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B.开创了新的经济模式,使美国经济先于其他国家恢复发展起来 C.使美国在经济危机期间大发横财

D.他带领美国人民为其他国家提供援助,加强了对世界经济的垄断 答案 B

解析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社会经济较早地恢复和发展起来。A项错在“消除了经济危机”;C、D两项不符合史实。

7.有西方媒体认为,在战后几十年林林总总“蓝图式”的国际设计中,作为成功的典范,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短,而付出的代价要低的多,它必将作为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它”是指( ) A.经济互助委员会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 D

解析 题目的大意是美国在二战后设计了一个计划,以较低的代价,在短期内维护了世界和平,避免了革命局面。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经济在战后迅速恢复,避免了革命的威胁。A项是苏联设立的机构;B、C两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D项正确。

8.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曾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 A.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信息,说明世界政治格局逐渐发生变化,实质上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故答案为B。

B.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

9.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初苏共中央文件指出:“近年来农业增长的速度减慢了,这给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这些是农业落后的基本原因。”这表明苏共中央( ) A.正确揭示了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B.决定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强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扩大市场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关键信息“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说明当时苏共中央继续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C项正确。A项错在“正确揭示”;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勃列日涅夫时期,大力发展军事工业;D项不符合题干材料。

10.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加斯·塞隆纳说:“公司??不再被一群易于识别的人拥有,而是被数量庞大,可能是数以百万的人拥有,每个人只持有很少的股份,因此对公众公司或者这种体制而言,面临的挑战是,谁来约束公司的老板。”加斯·塞隆纳所评论的是( ) A.工业革命时代小企业规模扩大 B.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C.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体制调整 D.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股票分散化的趋势,即“人民资本主义”,它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表现之一。

11.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美国对“共同市场”所持态度( ) A.表明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其霸权服务 B.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

C.意味着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D.有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的信息分析判断,自由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而美国是其中的主导者,可见美国希望把欧洲一体化视为为其霸权服务的工具,故A项正确。

12.针对全球化浪潮中的疑问:“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世界里为什么美国像是水中之鱼?”有学者这样回应:“美国是一条非常大的鱼,在全球化的水中轻松

地游着,居于支配地位。”这表明( )

A.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美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无所不能 B.在全球化浪潮中,美国在综合实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C.在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D.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超级大国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美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美国是一条非常大的鱼,在全球化的水中轻松地游着,居于支配地位”说明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二战以来的美国对世界局势的走向具有较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是经常的而不是自由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突出表现为自由制度、代表性政府、自由选举、保证公民的言论信仰自由以及不受政治压迫。而另一种生活方式以凌驾于多数人之上的少数人的意志为基础。它依赖于恐怖和压迫,控制出版自由,安排好的选举,以及对人的自由的控制。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帮助自由民族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命运。——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想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对记者的谈话 (1)依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的外交原则。杜鲁门当政时期是如何实施这些原则的?(9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的说法?说明理由。(7分)

(3)材料三对哪个国家提出批评?“旧的思想模式”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案 (1)原则:推行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支持“自由国家”和“自由人民”;倡导在各种国际力量中做出选择。

推行: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扶持成立联邦德国。

(2)第一种观点:同意。因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三足鼎立,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中国地位上升,第三世界、欧共体、日本等的政治影响增强,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因为新的国际格局以势力均衡为基础,苏联、美国仍是超级大国,对世界具有较大影响力;中国、欧共体、日本等任何一方都难与他们匹敌,两极对立的格局并

没有被打破。

(3)指美国。含义是视对方为对手,加以遏制和围堵(或冷战思维)。

解析 第(1)题,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保证公民的言论信仰自由以及不受政治压迫”等归纳。第二小问,结合二战后初期杜鲁门时期的史实回答。第(2)题,第一小问,可以言之有理答之有据。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寻找史实证明。第(3)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分析,应是美国。第二小问,结合“冷战”时期美国霸权主义的特点回答。

14.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7分)

问题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父母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所占比例高达41.6%。截至2011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 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2)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8分)

问题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右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

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5分)

答案 (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等。意义: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3)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

解析 第(1)问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材料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中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在当时采取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消费能力,缓解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意义。第(2)问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材可以了解到,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滞胀”现象,被迫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通过材料可以分析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有必要进行改革。第(3)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福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民众和政府都应从长计议,依据本国实际厉行改革,缓解政府经济负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g7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