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doc

更新时间:2024-04-30 19: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综合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化很大 ③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④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图为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据图完成2~3题。

2.2001年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都提高了用水价格,其主要目的是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国家税收 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3.6个城市中,径流量比较稳定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反映某地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A.降水量 B.蒸发量 C.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5、海水淡化可以扩大淡水来源,目前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是( )

A.中国 B.美国 C.埃及 D.沙特阿拉伯

6、我国下列资源居世界首位的是

A.土地资源总量 B.水资源总量 C.人工林保存面积 D.铜矿资源

7、对非可再生的资源来说,“开源”的最好办法是( )

A.限制利用 B.寻找新资源 C.禁止开采 D.综合利用 8、下图中横线部分是指

A.煤炭 B.水能 C.石油 D.沼气

9、每年冬春季节,沙尘暴是肆虐我国北方的一大公害,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一大环境问

题.沙尘暴肆虐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①加速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②污染空气,使大气质量下降 ③增加大气中的凝结核数量,因多雨而形成水灾 ④诱发眼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⑤易发生交通事故、高空坠物等次生灾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下列有关我国淡水供需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

B.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 C.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

D.内流河区虽然降水少,但因地广人稀、需水量不多,而不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下图是“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反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不合理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我国耕地占土地资源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 B.山区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D.城市建筑、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13.我国增产粮食切实可行的主要途径有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大力开垦草原、沼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上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据此完成14~16题。 14.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的特点是

A.极易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数量是有限的 D.再生能力差 15.“生态脚印”说明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 D.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16.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发展速度快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 C.资源消耗量大

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17、下列关于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B.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大,只有21%

C.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D.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也约占1/3。 18、下列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正确的是

①安徽省大力开发海洋能 ②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沼气 ③内蒙古发展风力发电 ④青藏地区开发太阳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我国一些地区要“退耕还牧”或“退耕还林”的原因是( )

A.种粮食价格太低,效益不如种草和种树 B.生活提高了,人们需要更多的林产品和畜产品 C.生活提高了,要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闲、旅游场所

D.这些地方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须用种草、种树的方法加以改善 下图是美国马奇蒂博士对世界一次能源替代趋势的研究结果。读图完成20~21题。

20.一次能源M1和M2分别是 ( )

A.石油和水能 B.煤炭和石油 C.石油和煤炭 D.煤炭和水能 21.天然气将成为21世纪初期世界主要能源,相对与M1、M2,主要因为天然气( ) A.分布广,储量大 B.开采、运输、使用的技术难度不大 C.是可再生能源 D.基本上不污染环境

目前,我国石油储备一期四个基地(浙江镇海、浙江舟山、青岛黄岛、辽宁大连)已基本建成。正积极推进石油储备二期基地建设,据此回答22—23题。 22.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①确保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 ③加快石油加工产业链的发展 A.①②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③接近消费市场

B.②③

( )

②平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 ④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 C.③④

②国防安全的需要 ④石油工业发达的城市

D.①④

( )

23.首批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如下表)。回答24—25题。

农业用地构成(%)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方案 A B C 农耕地 44.1 18.1 10.1 苹果园 2.4 11.6 19.6 12.9 36.8 36.8 40.5 33.4 33.4 0.1 0.1 0.1 方案 A B C 侵蚀量比100 64 50 径流量比100 52 40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3~857 50 48 8年以后 57 88 112 林地 草地 菜地 24.关于三种方案的选择,正确的是( )

A.选择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B.选择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选择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D.选择C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2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较(%) 较(%) 年内 A.山西 B.江西 C.广西 D.广东

三、非选择题

2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日本能源安全情况(1973~2000年度)。

材料三: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日本如果能够争到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低到65%。,

(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进口依赖率(%) 石油消费比重(%) 进口中东石油占进口石油比重(%) 1973年 89.4 77.4 79 2000年 81.0 53.0 82

(2)材料三是针对日本的什么能源安全问题而作出的努力?

(3)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安全情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再生资源利用率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每年大约有价值900亿元的家电、塑料、纸张、建筑垃圾等废旧物资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利用,且严重污染了环境。

材料二 日本每年产生6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的85%得到回收,较好的防止了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商品—使用—回收—再生—商品”的良性循环。

(1)据统计,中国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只有20%左右,而约80%被填埋焚烧。简要说明这种利用方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结合我国国情和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谈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措施

2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略图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2)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到水资源紧张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________带,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③是对地球上广义水资源的表述,④是对狭义水资源的表述,二者与提

干设问不符合。

2、A 解析:价格杠杆是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

3、B 解析:伦敦、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小,径流量比较稳定。

4、D 5、D 6、C 7、B 8、B 解析:按能量来源分类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按性质属于可再生的能源,按利用状况属于常规能源。

9、D 10、B 11、B 12、B 13、D 解析:第11题,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

断减少的首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盲目开垦荒地、草地,追求耕地面积的扩大导致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灌溉方式也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城市化进程加快,使非农建设用地不断占用耕地。第12题,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12%,所以山地多,平原少,决定了耕地比重小。第13题,我国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比重已很少;大力开垦草原、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14 、C 15、D 16、D 17、B

18、C 解析:安徽省属于内陆省份,开发海洋能不现实,故①错误;黑龙江省是我

国最靠北的省份,气温低的月份比较多,影响沼气的开发,故②错误。③④符合自然资源开发的因地制宜的原则。

19、D 20、B 21、C 22、A 23、D 24、D 25、 A 三、非选择题

26(1)天然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

(2)石油来源单一化(或石油来源过分依赖中东)。

(3)能源结构要多元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分析图表、理论联系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天然气比石油更清洁,是一种更有前途的能源。从材料二中可看出,日本石油进口严重依赖中东,由于中东局势不稳,对日本国内经济有很大影响,故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以改变石油来源过分依赖中东的状况。中国现已为石油进口大国,所以要吸取日本的某些经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等级。

271)以垃圾填埋方式处理的塑料,会在降解过程中释放出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及土壤;以

焚烧方式处理塑料,造成大气污染。

(2)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环境意识;加大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等。

28、(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 (3)水污染严重

(4)过渡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和利用存在的地区差异。解答本题可从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并结合我国的水资源国情进行。

以下是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③是对地球上广义水资源的表述,④是对狭义水资源的表述,二者与提

干设问不符合。

2、A 解析:价格杠杆是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

3、B 解析:伦敦、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小,径流量比较稳定。

4、D 5、D 6、C 7、B 8、B 解析:按能量来源分类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按性质属于可再生的能源,按利用状况属于常规能源。

9、D 10、B 11、B 12、B 13、D 解析:第11题,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

断减少的首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盲目开垦荒地、草地,追求耕地面积的扩大导致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灌溉方式也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城市化进程加快,使非农建设用地不断占用耕地。第12题,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12%,所以山地多,平原少,决定了耕地比重小。第13题,我国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比重已很少;大力开垦草原、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14 、C 15、D 16、D 17、B

18、C 解析:安徽省属于内陆省份,开发海洋能不现实,故①错误;黑龙江省是我

国最靠北的省份,气温低的月份比较多,影响沼气的开发,故②错误。③④符合自然资源开发的因地制宜的原则。

19、D 20、B 21、C 22、A 23、D 24、D 25、 A 三、非选择题

26(1)天然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

(2)石油来源单一化(或石油来源过分依赖中东)。

(3)能源结构要多元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分析图表、理论联系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天然气比石油更清洁,是一种更有前途的能源。从材料二中可看出,日本石油进口严重依赖中东,由于中东局势不稳,对日本国内经济有很大影响,故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以改变石油来源过分依赖中东的状况。中国现已为石油进口大国,所以要吸取日本的某些经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等级。

271)以垃圾填埋方式处理的塑料,会在降解过程中释放出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及土壤;以

焚烧方式处理塑料,造成大气污染。

(2)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环境意识;加大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等。

28、(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 (3)水污染严重

(4)过渡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和利用存在的地区差异。解答本题可从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并结合我国的水资源国情进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4l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