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然资源 4000

更新时间:2023-09-01 20: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西自然资源

水文资源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33万千瓦,为全国前8位,其中红水河年平均水量为1300亿立方米,为黄河的2.8倍,是我国三大水电建设基地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广西境内河流众多中,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37条,其中流域面积101至300平方公里的河流341条,301至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35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9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河溪涧,不可胜数。广西的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14公里。

水资源的分布:

广西是一个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盆地,河流大都顺地势从西北流向东南,干流横贯于中,支流分布两侧,形成以梧州为出口的树技状水系。广西的河流,分属西江水系、长江水系和独流入海三个系统:

西江水系。广西的河流绝大部分属西江水系,在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937条河流中,流入西江水系的共有784条,占百分之83.6%。这些河流,除49条汇入贺江流经广东省封开县而注入西江外,其余735条均经梧州流入西江,进珠江而出南海。西江水系在广西的流域面积为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广西总面积的85%,年平均总水量为1499亿立方米。梧州是一个总控制站,它控制的流域面积为32.09万多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总水量为2199亿立方米。最大达3469亿立方米,最小为1024亿立方米。

长江水系。有河流30条,流域面积7300平方公里,占3.5%,年平均总水量约93亿立方米。长江水系以湘江和资江较大。

独流入海系统。广西南部单独流入北部湾海域的河流有123条,流域面积23000平方公里,占13.1%,平均总水量约258亿立方米。独流入海的河流以南流江最大,钦江次之,茅岭江再次之。

广西河流以西江水系最大。西江的主源是南盘江,它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南流到开远附近,折向东流,沿黔桂边界流至贵州省册亨县的蔗香,与源出贵州省威宁县西山的北盘江会合。两江相汇后称红水河。红水河向东南流至象州县的石龙三江口,纳北来的柳江,称黔江。黔江向东南流,切穿大瑶山,形成著名的大藤峡,流至桂平,有郁江来汇,称浔江,至梧州会桂江,始称西江。梧州为广西境内西江水系的总出口。 广西地表径流十分丰富,年径流总量①达184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7.2%(广西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5%)。

总的说来,广西的地表径流分布比较均匀,但仍有地区差异,如岩溶区(石山区)地表径流比非岩溶区(上山区)要少,岩溶峰丛洼地的地表径流则更少。然而,岩溶区的地下径流却很发达。 在岩溶区,雨水或其他天然水沿着地面的孔隙、裂隙渗入地下,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在石灰岩裂隙中运动,对裂隙不断进行溶蚀改造,使其具有相当规模的管道水流。这种在岩溶管道中运动着的地下水,人们称为地下河(暗河或伏流)。广西石灰岩层厚质纯,分布连片,地下河得到广泛发育。广西枯水流量在0.1立方米/秒以上,长度超过10公里的地下河共有248条。地下河的分布遍及全区,以南宁、河地两地区最多。最大的地下河在凤山县,叫坡心地下河,枯水流量4.2立方米/秒;其次为都安县地苏地下河,河长57.8公里,有支流11条,补给面积达1080平方公里,枯水流量为4.1立方米/秒。

矿产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南疆,地处北纬20”54’(斜阳岛)——26"20’,东经104“29’——112“04’。南北宽约610公里,东西长约750公里,总面积236,275平方公里。面积在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中居第九。 广西的地形届东南丘陵(也称江南丘陵)的一部分,

广西自然资源

有时又把广西、广东合称为“两广丘陵”。就广西的地形而言,又有 “广西盆地”之称。 广西四周多被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地势较高。东北属南岭山地,苗儿山、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岭和萌渚岭,平行排列,岭谷相间,海拔1,500至1,800百米,不少山峰在2,000米上下。南部被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和大青山、公母山所包统, 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是海拔八百米左右的桂西岩溶高原,高原之上的六韶山主峰高达1,681米。西北属云贵高原的边缘山地,主要有金钟山、青龙山和东风岭,海拔1,000至1,500米,1,800米以上的山峰也不少。北部为凤凰山、九万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和天平山所盘踞,海拔1,500米左右。中部(弧形山除外)地势较低,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因此,广西略成一周高中低的盆地。广西盆地边缘“缺口”甚多,北部和东北部的缺口(如湘桂低谷和萧贺谷地),成为北方冷空气入侵广西的主要 通道;而南部和东南部的缺口(如九洲江谷地和西江谷地),则为南方暖湿气流的进入提供了重要的途径。盆地内部因受中部弧形山脉的分隔,可分为几个部分;弧形山脉内线,以柳州为中心,称挂中盆地;弧形山脉外线,按右江、郁江和浔江的分布,依次为右江盆地、南宁盆地、郁江平原和浔江平原。

在广西盆地内部,出现了大盆地套小盆地的奇异景象,盆地中部的弧形山脉,仿佛象“玉盆”中的一只“金钩”(大虾)。整个盆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因此,广西境内的河流多沿着地势的倾斜面由西北向东南流注。

广西的大山,大致形成三个大弧,自北而南,一弧套一弧:桂北的大南山、天平山和九万山构成第一大弧(北弧);桂中的驾桥岭、大瑶山和都阳山、大明山构成第二大弧(中弧);桂南的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和六韶山、大青山、公母山构成第三大弧(南弧)。桂中的弧形山脉,即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命名的“广西弧”,它表现得最明显、最完整,成为广西山脉的骨干,其他山脉均环绕着它而展布。在三个大弧之间有两个低地:介于北弧和中弧之间的是挂中盆地,位于中弧和南弧之间的是右江——郁江——浔江平原。这样的山文结构,对广西水系的发育以及水源、降雨、热量的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布局。

广西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已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占全国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45.7%。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64种;居全国第一的12种;居全国第2-6位的25种。广西铝土矿探明储量6.8亿吨,远景储量超10亿吨,且矿藏分布集中、矿石质量佳、易开采,是我国唯一可直接采用纯拜尔法生产优质砂状氧化铝的基地;锰矿保有储量2.28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39%;锡、锑、铟保有储量分别占全国的28%、33%和32%;铟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1/3.广西非金属矿产也十分丰富。石灰岩分布广泛,储量大、质地好,高岭土、滑石、膨润土等非金属矿储量均居全国前列,可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水泥基地。

农业资源

广西是国内水、土、热资源配合较好的地区之一,物产丰富多样,主要盛产南亚热带水果、蔬菜、甘蔗、麻类作物、桑蚕、药用作物、香料作物、松脂、桐油、三黄鸡、奶水牛、水产品等农产品。目前,全区水果栽培面积1700多万亩,名列全国前茅,主产柑、橙、柚、香蕉、荔枝、龙眼、芒果等;蔬菜种植以秋冬蔬菜为主,面积达1500多万亩。广西是世界10大产糖区之一,甘蔗种植面积900万亩左右,单产和糖份均达到巴西等著名产糖国先进水平。全区共有草山草坡9700万亩,可利用面积70%以上,年产鲜草1.6亿吨以上。广西水牛奶别具特色,现有水牛400多万头,占全国水牛总数的1/5.适宜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1300多万亩,对虾、罗非鱼、珍珠、牡蛎等优势和特色产品在海内外占有较大份额。广西是全国最大的松香、松节油产区,松香产量约占全国一半,栲胶、八角、茴油、肉桂等均排全国第

广西自然资源

一,产量占全国的50%-90%。此外,广西有中草药4623种,在全国排第2位,其中少数民族用药1021种,主要有田七、玉桂、罗汉果、砂仁、绞股蓝等。

动植物资源

广西野生植物的物种及珍稀种类众多。己发现野生植物8354种,居中国第3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122种,占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数的31.6%,居中国第2位。金花茶、银杉、桫椤、擎天树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中草药物种4623种,居中国第2位。全自治区森林面积98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33%。广西己发现的陆栖脊椎野生动物有929种(亚种),约占中国总数的43.3%。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149种,占中国总数的44.5%。

海洋资源

广西沿海滩涂面积1005平方公里;20米水深以内的浅海面积6488平方公里。北部湾的浮游生物十分丰富,浮游植物2000个/立方米,浮游动物150毫克/立方米,底栖生物143克/立方米,是高生物量的海区,也是中国著名热带渔场。鱼类资源有500多种,虾蟹类220多种。浅海有主要经济鱼类50多种、经济虾类10多种。盛产驰名中外的合浦珍珠。沿海一带拥有10.8万亩的红树林,居全国第2位。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海岸带拥有大量的钛、石英砂、磷钇矿等矿产。北海市西南附近的浅海海域有一定的石油、天然气等储量。沿海地区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海洋能,主要是潮汐能和波浪能,其中潮汐能开发条件良好,年发电量可达10.8亿千瓦时。

广西南临北部湾。北部湾是南海西北部一个天然的半封闭海湾,面积为12.93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8米,最大水深100米。环北部湾地区包括广西南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以及越南北部,这片海域区位优越、资源丰富。

(一)海洋资源的特点

(1)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潜力大。广西除与广东、海南、越南等共同拥有北部湾及南海海域空间资源外,广西自身拥有的浅海和滩涂共7,500平方公里。目前,这些资源的利用率相当低,发展海洋产业大有可为。

(2)港湾众多,具备了建设大西南“门户”的港口条件。广西曲折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港湾水道使广西沿海有天然港群之称。据初步估计,可建120个以上的万吨级深水泊位,开发后年吞吐量可达1.4亿吨的能力。

(3)具有近热带的海洋生物资源。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中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分布于沿海滩涂的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40%左右。分布于浅海附近,处于中国成礁珊瑚分布带北部边缘的珊瑚礁,作为重要的热带海洋生态系,具有极大的生态和科研价值。

(4)海底矿产及其他海洋资源潜力很大。已探明具有海底油气资源,此外,海水化学资源和海洋能源也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旅游资源

广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已开发的景区、景点有400多处。其中列为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3个、旅游度假区1个、历史文物保护单位7处、森林公园1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1处、旅游度假区9个、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20处。最著名的是桂林到阳朔的百里漓江风景区,集岩溶风景之大成,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称,为全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广西旅游资源独具

广西自然资源

特色。重点可归纳为五大旅游景区:一是以桂林国际旅游城市为领衔品牌,包括堪称世界一绝的桂林市喀斯特地貌和周边县的丹霞地貌的山水资源,以灵渠、龙胜梯田及桂海碑林、桂林愚自乐园等为代表的历史人文资源,以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民俗资源,以及桂林两江四湖、桂林乐满地、阳朔西街和遇龙河-月亮山等为代表的休闲旅游资源在内的大桂林国际旅游度假区。二是包括桂平西山、贺州姑婆山、玉石林、梧州白云山、陆川温泉、大桂山森林资源、容县真武阁等在内的桂东历史文化名胜自然生态旅游区。三是以金秀大瑶山、宜州刘三姐故乡为领衔品牌的金秀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四是以百色大天坑群为领衔品牌的世界第一大天坑群-百色大天坑群旅游区。五是以北海银滩、德天跨国大瀑布为领衔品种的北部湾滨海旅游和跨国边关风情旅游区。(编辑:何静文)

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nb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