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更新时间:2024-04-05 08: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夏夏制作

根据老师透露找到的南京农业大学潘剑君教授主讲的考试内容,本人

倾情奉献,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同学顺利完成考试。

卷类:A(附参考答案)

一、是否题 ( 6题,每题2分 ) :

1.所有土壤剖面都必需有B层。 否 2.B层中夹着的青花瓷花瓶碎片是新生体。 否 3.示坡线是用来表示坡向的。 是 4 挖主要剖面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土壤类型。 是 5 土类的划分依据是土体构型。 否 6 土壤图的最小上图图斑面积通常是1mm×1mm 。 否 二、选择题 ( 6题,每题3分 ) :

1具有逐渐过渡特征的土壤界线,其误差应该不大于:

A 2mm B 4mm C 6mm D 8mm D

2 1/500000的土壤图的制图单元通常是:

A 土类 B 土属 C 土种 D变种 A

3 老苹果园在航片上,通常表现为哪种图型?

A 栅栏状 B 剥壳笋状 C 棋盘格状 D 墨水迹状 C

4 一山坡的某段,其等高线的间距,几乎相等,看上去平行,那么,这段坡应该是:

A 直线坡 B 凹形坡 C 凸形坡 D 有凹有凸的复杂坡 A

5 有一条计曲线标为100米,其地形图的等高距标为20米,那么,比这条计曲线高的一条计曲线应是多少米?

A 110米 B 120米 C 150米 D 200米 D

6 假设,航片为正方形,其边长是20厘米,那么这种航片的航带重叠(上下航带之间的重叠)大概是:

A 6厘米 B 10厘米 C 12厘米 D 16厘米 A

三、问答题 ( 7题,每题10分 ) : 1. 如何确定航片土壤调查的踏查路线? 答:在调查区内选择2-3条垂直穿过等高线的路线,保证使其穿过各种成土因素类型,包括地貌、成土母质、土地覆盖/利用、流域等。

2. 为什么要在航片上勾划作业面积?若用地形图做工作底图,要不要在地形图上勾划作业面积? 答:航片有相当部分的重叠,且航片具有越往边缘象点位移(误差)越大的问题。尽量在航片中央区域进行作业可以使误差尽可能地小。在每张航片的中央区域,勾划出一块,使之把每张航片的中央区域拼接起来能覆盖整个调查区且无重叠。 通常是利用与上下左右4张航片的重叠部分的中线,来围成作业面积的区域。 3. 在航片土壤调查制图中,在“野外踏查,建立判读标志”这一步骤里,主要要做哪些事情?请按先后顺序说明之。

答:选择踏查路线,图上(航片上)选择土壤剖面观测点;进行航片土壤踏查,实地选择确定土壤剖面点;挖掘土壤剖面;观测土壤剖面;采样;建立“景观-土壤-影像特征”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作为航片土壤判读的判读标志;调绘航片,填写航片上的地物名称;做群众的调查访问。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夏夏制作

4. 为什么要采集纸盒样本?怎样采集纸盒样本? 答:为了把野外的土壤剖面搬到室内来,集中在一起,进行比土评土,确定土壤工作分类。 挖掘土壤剖面 - 划分土壤发生学层次 - 在每个层次的典型部位切出一块土壤(尽量保持土壤的自然表面) - 按上下位置并按上下朝向放入纸盒中。同时,写好纸盒标签。

5. 普通黄棕壤有三个主要的成土过程。在野外实地的剖面上,用哪些证据(土壤剖面上和景观方面的)来证明确实存在这三种成土过程?

答:B层(心土层)较A层有明显粘化(粘粒积聚)-> 淋溶淀积过程;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以及表面有明显的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 -> 生物生产量大,较强烈的生物循环过程;B层有较明显的红棕、黄棕色 –> 弱富铝化过程。 6.在航片土壤调查的野外校核中,发现1/10000土壤草图上某处潮土与水稻土之间的土壤界线,在实地的误差为15米。问:这条土壤界线是否需要修正?为什么? 答:不需要。 因为,15m在1/10000图上是1.5mm,潮土和水稻土都为人为土壤,它们之间的界线为突然性过渡类型,误差可以为2mm 。

7. 请详细叙述航片土壤调查制图的工作步骤及各步骤的大体内容。

答:准备工作—队伍、计划、资料、物品的准备;勾划作业面积;制作地形底图。野外踏查—选线挖坑观测土壤剖面;采样;建立土壤判读标志(景观-土壤-影象特征三者相关性关系);调绘;比土评土,确定土壤分类。室内解译—解译土壤类型,勾划土壤界线。野外校核—校核解译结果;进行必要补查。转绘成图—(组织样品化验);草图转绘;清绘;着色;整饰;面积量算;土壤调查制图报告编写。

卷类:B(附参考答案)

一、是否题 ( 6题,每题2分 ) :

1.挖检查剖面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土壤界线。 否

2.在有地形起伏的航片上,航片边缘的误差比中心大。 是

3.土壤剖面的光面,是用于观察颜色的。 是

4 B层中的砖块是侵入体。 是

5 B层中的铁锰锈斑是新生体。 是

6在比土评土中,通常会在塝地与冲地之间划出1条分界线。在这条线的下侧,所有土壤都是地带性土壤。 否

二、选择题 ( 6题,每题3分 ) : 1没有分选性和磨圆度的成土母质是:

A 冲积物 B 洪积物 C 湖积物 D 残积物 D

2 航片土壤调查的野外校核的路线,通常选取:

A 1-2条 B 2-3条 C 4-5条左右 D 10条左右 A

3 石质土的土体构型为:

A A-C B A-(B)-C A-B-C D A-P-W-G A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夏夏制作

4水泥电线杆在航片上的本影,绝大多数表现为:

A 灰白色圆点 B 灰白色短线 C 黑暗的圆点 D 黑暗的短线 B

5 通常,用土种作为制图单元的成图比例尺是:

A 1/1万 B 1/10万 C 1/50万 D 1/100万 A

6 在一自然的山坡上,有一土壤剖面表现为 A-D 型,那该山坡的组成物质最可能是:

A 花岗岩 B 石英-长石砂岩 C 下蜀黄土物质 D 石灰岩 D

三、问答题 ( 7题,每题10分 ) :

1. 为什么要进行比土评土?试述比土评土的操作步骤。

确定土壤调查的土壤工作分类系统。 从地貌及其地形部位入手,根据成土因素和土壤属性,用“层层剥笋”的方法,对土壤纸盒特别是发生层(土体构型)进行比对。

2. 为什么航片判读要在作业面积内进行?怎样正确勾划航片的作业面积?

航片有很大的重叠,且影像有越往边缘位移越大的问题。 在每张航片的中央区域,勾划出一块,使之把每张航片的中央区域拼接起来能覆盖整个调查区且无重叠。

3. 进行土壤调查,为什么要重视收集资料?

答:通过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可以使我们的土壤调查:加快进度(尽量引用前人的成果,避免重复劳动);少走弯路(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工作深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4. 土壤图土壤界线精度是怎么要求的?在土壤调查中如何运用土壤界线精度的概念?

变化突然,<2mm;变化明显,<4mm;变化逐渐,<8mm。

指导土壤界线落定的误差要求;用来指导检验土壤图的界限是否符合精度要求。 5. 有哪些办法可以尽量减小航片作底图导致的误差?并说理之。 勾划作业面积—航片的中央部分误差较小,勾划作业面积可将误差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

转绘—转绘是把航片影象调整到无误差的正射投影的地形图上去,依此可以消除航片由中心投影造成的误差。

6.通常,在一残丘上,土层厚薄变化、土壤质地粗细变化与地形部位有关。请说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规律,并说明造成这种相关性规律的原因。 丘顶—土层薄—土壤质地粗;丘麓—土层厚—土壤质地细粘。

丘顶,坡度大,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丘麓,坡度缓,植被好,水土流失轻微,土、水在此处积聚。

7. 在航片土壤调查制图中,在“野外踏查,建立判读标志”这一步骤里,主要要做哪些事情?请按先后顺序说明之。

答:选择踏查路线,图上(航片上)选择土壤剖面观测点;进行航片土壤踏查,实地选择确定土壤剖面点;挖掘土壤剖面;观测土壤剖面;采样;建立“景观-土壤-影像特征”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作为航片土壤判读的判读标志;调绘航片,填写航片上的地物名称;做群众的调查访问;比土评土,确定土壤工作分类。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夏夏制作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1.目前我国土壤调查的技术处于何种水平?(D)

A. 以地形图为主的野外实测调查; B. 应用航片进行野外调查;

C. 应用卫星遥感新技术进行野外调查; D.以上三种并存。

2. 土壤调查按精度要求可以分为: (C)

A. 大比例尺的调查与小比例尺的调查; B. 大范围的调查与小范围的调查; C. 概查与详查; D.以上三种都不对。

3. 在土壤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中,需要收集调查区域的工作底图,它主要

应包括:(D)

A. 地形图; B. 航片、卫片; C. 土地利用现状图; D.地形图、航片、卫片

4. 土壤资源调查准备工作中,要制定技术规程,以下哪一个不是技术规程

的内容:(B)

A. 评价任务的性质、规模、精度; B. 组织专业队伍;

C. 参评的项目、指标及数量界限,以及这些技术指标的技术性规定;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夏夏制作

D.拟订工作时间、日程及安排以及经费的预算。

5.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过程中,以下通常确定评价单元的方法中错误的

是:C

A. 以土壤类型作为土壤评级单元; B. 以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作为土壤评级单元; C. 以土地的行政单元地块作为土壤评级单元;

D.结合地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进行叠置分析,以相似的“地貌—土壤—土地利用”的地块组成土壤评级单元; 6. 对于小比例尺土壤工作分类系统,确定土壤制图单元时,应选用:A

A. 土类或亚类; B. 土属; C. 土种; D.变种。

7. 比土评土,确定土壤工作分类中的土种,主要依据:D

A. 相同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质的属性; B. 附加成土过程; C. 地方性因素; D.土体构型。 8. 航空像片是地面的:A

A. 中心投影; B. 正射投影; C. 等角投影; D.等锥投影。

9. 航片目视解译时,哪一些可以作为解译标志?D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夏夏制作

A. 形状、大小; B. 色调、阴影;

C. 图型、纹理及相关特征; D.以上A、B、C均可。

10. 对同一个地区的干湿不同的土壤航空影像或不同季节拍摄的航片,潮湿的土壤比干燥的土壤呈现的颜色:B A. 较浅; B. 较深; C. 无变化; D.无法判别。

11. 室内判读、勾绘图斑的原则:D A. 从大到小、由粗到细;

B. 从全面到局部、从易到难、从已知(样块)到未知区域; C. 先勾绘出各种图斑的界线,再判读填图。 D.以上A、B、C全选

12. 土地资源评价,按评价的目的,可以分为:A

A.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B.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C. 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D. 农业用地评价、林业用地评价、城镇用地评价等。 13. 土地资源具有以下基本特性:A A. 生产性、多用性、可更新性等; B. 肥力特性; C. 不可再生性;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夏夏制作

D.经济特性。

14. “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由近地面气候、岩石、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土壤、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受人类长期影响的不断发展的自然综合体”,它是对哪一个概念的最好表述:D A. 资源; B. 生态系统; C. 土壤; D.土地。

15. 土壤分类方法对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来说是很重要的。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有一个被命名为“弱钙 粘化 正常 干旱土”,请你判断这是:B

A. 土类; B. 亚类; C. 土纲; D.土种。

16. 以下不属于土壤质量的指标是: (D) A. 土壤物理特性; B. 土壤化学特性; C. 土壤生物特性; D.土壤经济特性。

17. 土壤资源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包括: (D) A. 目标层; B. 准则层; C. 指标层;

D.以上A、B、C全选。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夏夏制作

18. 建立综合评价指数的数学模型有:( D )

A. 指数合法; B. 指数乘积法; C. 模糊综合评价法; D.以上全选。

19. 土地资源评价中确定权重应用的数学方法有:(E)

A. 主成分分析法; B. 层次分析法;

C.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D.专家打分—特尔菲综合评定法。 E. 以上全选

20.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3S”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土地资源的快

速调查与动态监测,请问这里哪一个不是“3S”所指: ( B )

A. GIS; B. ES; C. RS; D.GPS。

21.目前限制我国土壤信息系统网络化发展的最关键的问题,你认为是: ( C )

C.数据共享;

综合报告和土壤类型图;土壤评级图;23.野外土壤资源调查时,使用土钻(螺旋钻)的目的是:(A)

A. 为了检查土壤制图的边界; B. 为了取土样以带回室内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夏夏制作

C. 以上A、B都不对; D.以上A、B全对。

24.结合航片进行土壤资源调查时,野外踏查路线的选取原则是:D

A. 在调查区周围的边界线;

B. 选调查区最远的两端点之间的连线; C. 选调查区最近的两端点之间的连线;

D.路线最短,经过尽可能多的的地貌单元、植被类型、土壤类型。 25.地形图是地面的:B

A. 中心投影; B. 正射投影; C. 等角投影; D.等锥投影。

26.大片正在生长的菜地,在航片上一般多呈现--------:C

A. 圆形斑块; B. 条状; C. 栅栏状; D.颗粒状。

二、是非题:

1. 土壤资源评价是以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属性为主,综合环境和

生产条件等,评定土壤质量,即评定农林牧业利用的适宜性与限制性、生产潜力和利用措施,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土壤的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 Y ) 2. 主成分分析法是把一些错综复杂的成分,归结为数量较少的几个综合成

分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当缺乏大量观测资料,计算土地基本产量比较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夏夏制作

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项目的权重。 ( Y )

3.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对于小面积的选用小比例尺,中等面积的选用中

比例尺,大面积的选用大比例尺。 ( N ) 4.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鉴定,

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以及利用潜力。 ( Y ) 5. 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依据在于其土壤肥力。 (N) 6. 土壤与土地两者实质上是一回事。(N)

7. 土壤质量是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的综合量度,是土壤维

持生产力、环境净化能力以及保障动植物健康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现代土壤学的发展前沿和研究核心。 (Y) 8. 土地资源评价按评价的任务分为:农业耕地、经果园地评价、林地评价、

牧地评价、城镇用地评价、旅游地评价、荒地评价、废弃地评价、自然保护区评价、海涂资源评价等。 (N) 9. 土宜是指土壤对利用类型所需要的土壤条件能给予满足或适应的能力。

(Y) 10.卫星遥感土壤调查主要应用于大比例尺的土壤调查。(N)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kx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