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6:12:1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 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

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

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 年 月在 召开。

(2) 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人民团体代表等这说明了 ;

(3)大会的内容: ①制定《共同纲领》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共同纲领》性质:起了 作用, ②大会选举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大会确定了 、 、 、 。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 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标志着 革命取得胜利;②标志着中国人民 时代已结束③中国人民是国家主人 (6) 年 月西藏以 方式解放的。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为首的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

【探究展示】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页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你能讲述有关的史实吗?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①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除此之外,该次会议还作出了哪些重要决定?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哪首歌曲为国歌,为什么?

③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哪些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要点。

准 备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政治协 时间 国际意义 时间和意义 商会议 过程 国内意义

【反馈检测】

1.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刘少奇 4.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共同纲领》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

6.今年(201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 ) A.30周年 B.40周年 C.50周年 D.59周年

7、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反思】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1、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

2、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时间、目的和结果; 3、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其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学习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学习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国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境____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____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____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____、____,___年___月,以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侵略者。

(2)抗美援朝过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发扬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像誓死坚守上甘岭的钢七连,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的____,为不暴露部队潜伏目标而宁愿被烈火吞噬的____等等。

(3)___年__月,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签署停战协定,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探究展示】

史料分析:

材料1: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2:朝鲜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军参谋长联席主席布莱德雷

请回答:

(1)材料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举出典型代表。

(2)哪些事件证明美国人选错了“战争对手”和“地点”?

(3)“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劳师袭远,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有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课堂小结】 原因

时间: 司令员: 抗美援朝 经过:五战五捷 结果:

意义:提高了 巩固了

【反馈检测】

1、.抗美援朝发生在( )

A.1950年6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6月 D.1951年10月 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英雄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刘伯承 D.彭德怀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什么战争中的一首战歌

A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美援朝 D解放战争 4、1950年10月以 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A朱德 B彭德怀 C贺龙 D刘伯承 5 、朝鲜战争中中国军民,五战五捷,并将美军赶回 附近

A汉城 B副山 C金边 D“三八线” 6 、黄继光是什么战役中的战斗英雄

A上党战役 B辽沈战役 C上甘岭战役 D淮海战役 7 、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雷锋 D赵尚志 8 、 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哪一个军队

A解放军 B八路军 C红军 D志愿军

【反思】

第三课 土地改革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 3、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习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1、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___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_______,实行农民的_____。到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制度,_____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_____,成为_____的主人。这使_____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_____,_____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探究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子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九万八千多个,修堤坝二万二千多座,修沟渠四千多公里,受益田地七百五十万亩。辽宁全县二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

(1)依据材料所述,说说土地改革的意义。

(2)解放后,土地改革以哪一年颁布的什么法为指导

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们现在农村施行的是什么政策吗?他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为党和政府为 “三农”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吗?

【课堂小结】 土地高度集中 土地改革 历史意义

农民无地 颁布《土地改革法》

时间 阻碍农村经济 基本内容 废除、巩固、解放、准备 和社会发展

【反馈检测】

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宪法》 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底 D.1953年 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反思】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了解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目标】1、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召开了第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的作用。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

【学习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1、时间与目的:__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建设成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______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_____的宪法。

【探究展示】

(1)阅读教材18页左边毛泽东的话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说明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取得那些成就,起到什么作用? (2)“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 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2)同一时期,在工业、交通运输业上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课堂小结】 编制一张《“一五”计划主要成就表》。

【反馈检测】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D.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 )

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员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D.大庆油田建成

5、今年我们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 D1950年~1954年

6、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绘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宏伟蓝图这里的“一桥飞架”指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宜昌长江大桥 D黄浦大桥

7、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 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解放前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8、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 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反思】

第五课 三大改造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学习目标】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

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 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展示】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 用框架形式总结本课

【反馈检测】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 A、租赁 B、借用 C、赎买 D、没收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 )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恢复国民经济 (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

A、互助组 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 D、公私合营 【反思】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学习目标】1、 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2、 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

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中共八大:时间:_________年

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逐步满足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______________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总路线:时间 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 _________。 严重失误

内容:“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在工农业上的表现: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大炼钢铁), 标志:高指标、瞎指挥、_________和“_________”。后果:1958年到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两弹元勋 、县委书记______、还有好人好事和为人民服务的典型 等。

【探究展示】

1、 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形势如何? 2、中共八大后的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列举出这一时期的模范人物。 3、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这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发)?

【拓展延伸】

大跃进时期有许多口号如“没有万斤思想,就没有万斤收获,没有万斤指标,就没有万斤措施”;“只要想的到就能做得到”。你认为这些“豪言壮语”有道理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失误原因、表现、后果→建设成就 工业成就、英雄模范

【反馈检测】

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 )

A三大改造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十年文革时期 ⑵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⑶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 ) 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C苏联撕毁合同 D急于求成

【反思】

第七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学习目标】1、 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经过、两个反革命集团及其灭亡的标志。“二月逆流”。

2、 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有一定好转原因和文化的革命发动的

原因,认识它的发生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学习重点】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危害、“二月逆流” 【学习难点】认识文化的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危害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文化大革命开始标志: 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__________,对所谓的__________、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错误的斗争。 “一月风暴”:1967年1月,由_______、姚文元策划,上海造反派头头______夺取上海市的党政领导权,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的“一月风暴”,很快形成“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出现了 、工厂停工“ ”的动乱局面。 文化大革命结束标志:

1976年, 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四五运动”

1976年清明节,群众自发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粉碎“四人帮”

1976年10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探究展示】

1、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

2、思考既然老一辈革命家反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为什么错误在当时得不到纠正呢?

3、你怎样看待“二月逆流”?(为什么要打上引号?)

4、十年“文革”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它给我们留下哪些教训和启示?

【课堂小结】

文化大革命

结束 : 年 标志 原因: 发动: 年 标志

【反馈检测】

1、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

A、要打击一批老干部 B、为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C、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D、巩固自身地位 2、 所谓“二月逆流”是( )

A四人帮篡党夺权的活动 B老革命家对’文革”的抵 C林彪集团的武装叛变 D群众对”文革”的抗争 3、 “四五”运动斗争的矛头直指( )

A、周恩来 B、林彪 C、毛泽东 D、“四人帮” 4、“文化大革命”是指( )

A、发生在中国文化领域的一场革命 B、席卷中国各个领域的一场社会变革

C、一场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D、中国历史上成绩与问题并存的革命 【反思】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目标】

1、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2、 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3、 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 ”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

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 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探究展示】

1、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吗? 2、比较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不同之处(从时间、内容、意义、结果)四个方面。

【拓展延伸】

为什么两个“凡是”是错误的?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①1980年②成果③意义)

【反馈检测】

1、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B阶级斗争上来

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 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3、 文革结束后,导致我国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原因( ) A修正主义B自由主义 C“两个凡是”D坚持社会主义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 年颁布的第四部《 》。 5、1980年,党中央为 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反思】

第九课 改革开放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知道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深圳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知道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民经济特区|沿海对外

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 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

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 制,随后农

村逐步实行。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首先在广东的 、珠海 和福建

的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 - -内地,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 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探究展示】

1.阅读教材42页内容,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如何进行的?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

3.阅读教材45页,说出对内改革在城市改革的情况

【课堂小结】

请你试着评价一下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反馈检测】

1.1980年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上海 ③ 广州 ④汕头 ⑤ 珠海 ⑥厦门

2.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3.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 )

①资金 ②先进科学技术 ③企业管理经验 ④思想意识形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①农业 ②国有企业 ③建立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 ③②① D.①③②

3.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它就是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5.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 ④内地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反思】

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重要内容。

2.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期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的

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他解决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中设计师的敬爱之情。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学习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关于 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 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7年中共 通过党章,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探究展示】 1、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课堂小结】

大会名称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召开时间

主要内容

【当堂检测】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中国共产党第三大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4.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 ) A.资产阶级自由化 B.姓资姓无的问题 C.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D.姓资姓社的问题

3.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邓小平阐明了 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 步走的战略部署。

4.邓小平南方讲话情调,特区姓 不姓 ;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 才是硬道理。这次讲话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

5.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江泽民做出了《 》 的报告。

这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

【反思】

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

2.通过对教材中吉付出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

能力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极少,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制度,我国共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自治区。 2.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 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 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旧社会,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新中国建立后,实行 的政策。 2.中央提出实施 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探究展示】

1、通过阅读教材,说说我国对待少数民族问题采取了哪些政策,取得了那些成就? 2.讨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

多民族 5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充满快乐 一律平等、相互尊重,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

【当堂检测】

1.“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 )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共同繁荣 D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2. 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 )

A. 西藏 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 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D宁夏回族自治区 3.孔繁森是( )

A.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 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 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 【反思】

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

第十二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2.通过会议学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大家初步的历史

归纳能力。

3.通过港澳的回归,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

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港澳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 ”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 制度。 “一国两制”是新时期 的指导思想。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 年7月1日,中 两国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1999年 月 日,中 两国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探究展示】 1、 回顾中国近代史,想一想香港是怎样逐步被英国占领的?香港是何时回归的?从香港的失去到回归,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结合教材63页活动与探究中的材料,谈谈“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像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的?

【课堂小结】

【反馈检测】

1.“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A.香港;1997.7.1 B.澳门;1997.7.1

C.香港;1999.12.20 D.澳门;1999.12.20

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针对哪一地区提出的?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3.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生当伟洗 死家大雪攸作转国 ( ① ) 关主折耻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978年 1997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 ② )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③ )

A.①开天辟地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③澳门回归

B.①伟大转折 ②遵义会议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①开天辟地 ②遵义会议 ③香港回归

D.①开天辟地 ②长征开始 ③“十五大”召开

4.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我们用这一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一国两制”的基本内不容包括( )

A.“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反思】

第十三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状况。 【学习目标】

1、 简述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的内容。 2、 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原因、重大意义。 3、 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 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在 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 、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探究展示】

1、找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

2.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并用史实说明其重大意义。。

3、找出什么是“汪辜会谈”,会谈有什么意义。

4、思考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

【课堂小结】

简述你本节课学过的知识

【反馈检测】

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战争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三不政策” 2.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3.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 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 B.“九二共识”后 C.“汪辜会谈”后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后

4.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A.民间交往 B.两岸“三通” C.台湾分裂势力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

【反思】

第十四课 钢铁长城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为例,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制造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国产化、空军现代化、导弹部队建立、导弹部队的装备。

2、运用教材图片、收集资料、说明人民空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装

备。

3、 感受国防力量的壮大,,增强国防观念,增强为国防贡献力量的责任

感。

【学习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

【学习难点】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 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 、 、 舰队 。 (2)、找出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建设分别取得哪些成就? (3)、人民空军在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空军刚诞生后,在 战争中取得辉煌成就。 (4)、人民空军在早期、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哪些发展? (5)、1966年,我国组建 部队。 (6)、我国导弹部队不断壮大,陆续装备了 、 、 、 核武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 任务。 ,我国组建导弹部队。

【探究展示】

1、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2.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

3、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思考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堂小结】

简述你本节课学过的知识

【反馈检测】

1.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2.关于中国空军建设,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军刚诞生,即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 B.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即走上国产化的道路 C.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 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空军已拥有飞机三千架

3.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我国开始组建导弹部队是在

A.1949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66年

4.我国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A.核反击 B.核攻击 C.核威胁 D.核追击 【反思】

第十五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学习目标】1、 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 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3、 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

理 ,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学习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1.1953年底, 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 、互不侵犯、 、平等互惠、 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

【探究展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

2.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4、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

【课堂小结】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

家共同解决。

【反馈检测】

1.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 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2.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科教兴国战略 3.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1953年 B.1955年 C.1971年 D.1972年 4.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 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万隆会议上 D. 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

【反思】

D.平等互惠 ) ) ( ) ( (

第十六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学习目标】1、 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 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分析能力,

认识到新中国国力的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尼克松访华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 年10月25日,第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案,恢复 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的席位。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 年1月1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 , 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 ,简称APEC。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 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 举行。

【探究展示】

1、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2.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 3、结合教材第80页第一段小字部分,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4、分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

【课堂小结】

【反馈检测】

1.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2.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3.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事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上海APEC会议的召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反思】

第十七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计划的制定。

【学习目标】1、掌握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杰出科学家的事迹;

2、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3、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事迹,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

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学习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 【学习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两弹一星”

1.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2.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 二、籼型杂交水稻

1. 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 ”。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

【探究展示】

1、原子弹杀伤力极强,中国为什么还要研制并拥有它?对此,你如何看待?

2.本课提到的邓稼先、袁隆平等杰出科学家,他们具备哪些优秀品质?谈谈你如何看待。

【课堂小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归纳本课科技成果

【当堂检测】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年。

A、1964年 B、1966年 C、1970年 D、1978年

2、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汪道涵 3、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神州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风云一号 D、长征一号

4、2001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贡献是( ) A、较早把数学研究应用到生产领域B、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C、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D、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2.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A.1964年 B.1970年 C.1999年 D.2000年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右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位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焦裕禄 5、按时间先后顺序归纳本课科技成果

【反思】

第十七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863计划的制定,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863计划和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

2、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紧迫性; 3、探究计算机网络给青少年网民带来的影响;

【学习重点】863计划的制定

【学习难点】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1.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 时代,以 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2.网络是一把 ,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探究展示】

1、中国现在的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钱去发展高新科技的研究?

2.找几个高科技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

3、你对互联网了解多少?请举例说明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4、863计划当时得到哪位领导人批示?涉及我国哪8大领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我国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课堂小结】

863计划:形成、领域、成果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概况、正负面影响

【反馈检测】

1、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项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称之为:( ) A、科教兴国计划B、863计划 C、星球大战计划 D、尤里卡计划 2、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是在:( )

A、19世纪末 B、20世纪初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3、我国科学家建议中共中央要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的发展的真正目的是:

(1)想出人头地(2)想表明他们有远见(3)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4)受历史使命感的驱使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 A、(1)(2)B、(1)(3)C、(2)(4)D、(3)(4)

4、到2001年,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000多万人,青少年占:( A、60%以上 B、70%以上 C、80%以上 D、90%以上

【反思】

)第十九、二十课 教育文艺和体育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学习目标】掌握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及取得的成就;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归纳掌握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体育的发展情况;分析我国文学艺术、体育蓬勃发展的原因;

【学习重点】党后政府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及成就;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学习难点】深入理解和领会《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事例、合作探究、总结成就

【自主学习】

1.______年,全国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______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新中国诞生后,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________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_______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________制 度,大力开展______运动。

【探究展示】

1、简答: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在什么时间?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2.为什么建国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迅速?

3、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

建国以后的教育成就: 建国以后的文艺成就: 建国以后的体育成就:

【反馈检测】

1、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基础教育 D、小学教育 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 A、863计划 B、希望工程 C、科教兴国 D、科技兴国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1)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高等教育迅速发展(4)制定了《863计划》

4、教育部启动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工作,开始于20世纪: A、80年代 B、90年代 C、70年代 D、2001年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6年 6、下列长篇小说中,描写改革开放后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的是 :( ) A、《红岩》 B、《青春之歌》 C、《暴风骤雨》 D、《平凡的世界》 7、下列作品中获矛盾文学奖的有(1)《班主任》(2)《李自成》 (3)《许茂和他的女儿》(4)《冬天里的春天》( ) A、(1)(2)(3)B、(1)(2)(4)C、(1)(3)(4)D、(2)(3)(4) 8、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是射击运动员:( ) A、容国团 B、许海峰 C、邓亚萍 D、李宁

【反思】

第二十一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导学案

张旭

【课标要求】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

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事例、合作探究、体会变化

【自主学习】

1.改革开放前,人们服饰 ,营养严重不足,居住条件差,出行不方便。改革开放后,服装 ,食物丰富,居住条件改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改革开放后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我国 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探究展示】

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2.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东西? 3、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

4、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课堂小结】

人们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变化: 衣

改革:就业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反馈检测】

1、我国人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末D、2010年前后 2、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3、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 D、医疗保险制度

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 ) A、社会统筹 B、职工单位 C、个人 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l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