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县扶贫工作调查与思考(修改中)

更新时间:2023-10-02 04: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县农村扶贫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我县地处五岭北麓,潇水源头,是湖南省的南大门。是一个林农参半的全国重点林业县之。2001年以来,特别是2002年我县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围后,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力度逐年加强,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县山大沟深、居住分散、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群众文化素质又普遍较低,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需要全县各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开创农村扶贫工作新局面。本文就当前XXX县农村扶贫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措施和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2008年,通过扶贫开发,全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开发来势看好,群众生活水平和农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一)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

1、以村党支部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党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各扶贫驻村工作组进队后,绝大部分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的目标要求,选准选好村支部书记,配齐配强村支两

1

委干部,切实加强驻点村的党支部建设。据调查,2008年,在我县的扶贫村中共调整村支部书记4名、支委6名,大部分村支部书记、支委因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通过教育、培养,给予了留任,村支部组成人员的巩固率达到92%。共有20个国家干部、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副支书或支书助理,大大增强了村党支部活力和力量。

2、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据调查,08年我县扶贫驻点村共发展党员40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65人,确定村级后备干部86名;共培训村党员干部450余人次,驻点村支书、主任参训率达100%;共建成远教站点11个,农村干部群众获取外界信息、受到相关教育培训的“平台”得到完善。

3、其他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得到加强。据调查,我县扶贫驻村工作组在2008年都通过采取村民依法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委会。38个驻点村中,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有15名,连任23名。同时,村妇代会、团支部、治保、民兵等其他村级组织建设也得到了建立健全。

(二)以“完善基础、发展产业、提升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产业开发切实增加了群众收入。据调查,2008年,我县投入资金65万元,着力扶持和发展富民强县产业。大路铺镇大屋地、下王村,桥头铺镇下蒋村,白芒营镇大塘背、白饭洞村,河路口镇尖山村,涛圩镇风尾村、界牌乡鸭头源村、东田镇庶姑坝等村种植优质柑桔(玫瑰香柑、纽荷尔脐橙)2500亩;林区开发种植了楠竹2000亩。扶贫贷款在支持我县产业开发中起到

2

了引导作用,扶贫项目贴息贷款150万元,重点支持兰下“六月香”瑶山雪梨基地建设;到户贴息扶贫贷款460万元,重点引导、支持我县食用菌产业开发和1000亩种桑养蚕试种推广。

2、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据统计,2008年来,已完成通达工程项目14个,计 66.1公里(其中水泥路硬化58.6 公里),维修村道125公里;新修三面光水渠25千米,河堤2.5公里,维修山塘5座,增加旱涝保收面积260亩;解决了450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1350户的用电难问题;新建学校1所、村活动中心2处。

3、扶贫培训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2008年,县委党校、县职业中专、县艺术职业学校为授课基地,整村推进村的贫困人口为重点培训对象,共举办农村种、养大户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3期,培训人数4100人次。相关产业的现场培训,邀请柑桔专家对2008年春种植优质柑桔(玫瑰香柑、纽荷尔脐橙)的农户定期进行技术跟踪服务现场指导,对种植村的种植户分别进行了3次600人次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1500余份,组织种植大户外出现场参观180人次。全县共有809人参加了省、市、县劳动力转移培训。

二、存在问题

(一)因灾返贫情况严峻。

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我县境内林业资源遭到巨大破坏,广大林农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林业因灾直接损失达27.3亿元,间接损失无法估量。这次灾害毁林快,但恢复周期却很长,如桉树、松树、杉树至少分别需要8年、

3

15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全县贫困人口由灾前的1.4万户人骤然增加到3.1万户。

(二)村级组织建设薄弱。

少数村存在“两委”班子涣散、软弱,缺乏为民办事能力;有的班子成员思想陈旧,年龄偏大,大局意识较差、法制观念淡薄、安于现状,引领发展的能力较弱;有些村存在家族、宗族影响村级班子建设现象;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干部后继乏人;少数村干部存在以权谋私、以势压人、打击报复现象等。

(三)贫困底子厚,扶贫难度大。

我县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90%以上分布在高寒山区、森林过伐区、水库水淹区及石灰岩干旱区,这些地方生存环境恶劣,脱贫难度相当大;农村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等项目资金缺口巨大;要根本消除群众“等、靠、要”思想尚需时日。

(四)技能培训规模太小。

我县农村还有10余万贫困人口,应该加大对他们的技能培训,这有助于他们早日脱贫。可是2008年全县累计培训群众不到5000人。这不论是与10万人的培训任务相比、与每年近2万人的劳务输出的需要相比还是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都是杯水车薪!照这样的速度要想把10万贫困群众培训一遍,短期内是完成不了的。若要把所有农村人口都培训一遍就更是遥遥无期了。

(五)部分困难群众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他们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观念也比较落后,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比较困难,懒惰思想,等、靠、要依赖思想在一定程

4

度上还存在,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难度。

(六)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辖22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519个村(居)委会。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贫困人口还有 万,占农村总人数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脱贫步伐比较缓慢。部分已脱贫的群众由于所处村组生产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返贫率也较高。通过对已建成的扶贫重点村建设的投入情况调查表明,建设一个重点村平均投入达269万元至500万元以上,而上级拨付的专项扶贫资金仅有25—30万元,加之尚未启动建设的重点村均属高寒边远的特困村,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就要更多一些,因此资金问题非常突出。

三、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农村扶贫工作新局面。 农村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联系在一起,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进一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拓展工作思路,努力开创农村扶贫工作新局面。

(一)针对我县因灾返贫严峻情况,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增加农民收入。

1、要大力调整农林业结构。把有地方优势的产业产品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巩固和建好二个产业带。一是在林区要巩固好以厚朴为主的10万亩木本药材产业和建设好以楠竹为主的10万亩竹子产业带,对因灾损毁的进行全面的恢复;二是在农区建立以“六月香”雪梨、石门香柑为主的10万亩优质水果产业带。

5

在国道和省道两旁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的优质水果基地。

2、要加强引导,搞好服务。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积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林业内部结构,为农民调整结构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大力扶持能人、重点大户和专业村组,充分发挥重点大户和专业村组在种、养、加、销中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农林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化进程,逐渐形成一批一乡一品或几乡一品的专业乡、村。

(二)针对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情况,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打好扶贫基础。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由于种种原因,我县党建工作的底子较为薄弱,突出表现为村级班子“懒、散、软、老”与后继缺人的问题,这一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将难以发挥好。解决这个问题,应以促发展、带队伍、育后干为目标,以目标责任考核和激励机制为措施,一方面选派优秀党员到后进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力争通过二、三年时间,真正实现“强基固本”目标。另一方面强化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并每年择优重奖一批先进村党支部和村干部,切实增强基层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紧紧围绕建设“班子好、机制好、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2、改进乡镇服务方式。在建立服务型政府、实现突破发展的过程中,乡干部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呢?我县大部分乡镇村落分布比较分散,边远的林区农户距乡政府最远距离达10公里以上,这就在客观上增加了为民服务的难度,因此要充

6

实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一是健全服务制度。完善干部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业绩考核制等核心制度,印制和公开站所办事指南和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效率,方便群众办事。二是完善服务机制。精心组织和深化“五进村”(政策、法律、科技、文化、卫生进村)、四到户(技术提供到户、示范指导到户、物资扶持到户、问题解决到户)活动,力求实效。三是创新服务方式。为方便群众办事,实行乡机关站所守侯式、村两委集中办公制和干部上门服务制,前移服务窗口,深化党建工作。

(三)针对技能培训规模小问题,实施科教扶贫,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努力提高群众素质。积极发挥县委党校、职业中专、乡镇农校、农函大的作用,加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拓展培训种类,力争为每个贫困户培养一个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的“明白人”。除了技能培训还必须加强文化、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群众素质,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知识保障。不断加强对群众的培训增强其发展生产的能力;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增强其就业优势。同时引进一些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品种进行种植示范推广。通过实施科教扶贫,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自我脱贫能力。

(四)针对贫困底子厚,群众依赖思想重的总是,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群众是扶贫工作的受益者,也是扶贫工作的主体,群众投资建设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进程和效

7

果。因此在农村扶贫工作中首先应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变政府的“要我干”为群众的“我要干”,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在村级扶贫开发规划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参与选择扶贫开发的项目,以及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监督,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其次,在帮扶中要着重扶项目、送科技、帮就业,增强贫困户的自身“造血”能力。要做好特困户的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和帮助其在发展生产中找出路,寻找有利条件,积极发展生产,早日发家致富。

(五)针对扶贫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拓宽筹资渠道,增加扶贫投入。

1、积极向上争取。要加快XXX脱贫致富步伐,除了自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外,更需要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对XXX的扶持力度,帮助XXX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富裕。近几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县、国扶县、湘西地区开发县这三块金牌优势,加大向上级争取资金、项目的力度,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和项目,为加快XXX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2、广泛招商引资。广泛招商引资是推动XXX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条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把优势资源、优惠政策向外推介,吸引更多的外资投资XXX,为XXX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加大对XXX宣传的力度,树立XXX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坚决打击坑害、蒙骗外商的行为,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引资环境创造条件。通过招

8

商引进县外资金,加大对贫困地方的投入。

3、开展社会扶贫。组织县直单位继续驻村帮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一是要进一步发挥妇联和民政部门在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二是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以及各界人士等参与扶贫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并把他们的好做法、好典型,宣传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为扶贫工作做贡献。三是要在学校和社会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逐渐形成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的良好风气,使农村扶贫工作的道路更宽广。

4、动员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始终坚持群众投入为主,上级扶持为辅的原则,积极动员群众筹资投劳。同时要进一步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每年组织部分乡镇村干部到沿海或附近有影响的县、市参观学习,学习他们脱贫致富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帮助贫困农户开拓视野,转变思想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动员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动内力,苦干实干,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引导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致富。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s5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