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同步练习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12 08: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建议用时 4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的数字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回答1~2题。

实际用时 满分 100分 实际得分

1.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固结成岩作用 B.②—风化作用

C.③—变质作用 D.④—侵蚀作用

2.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B.花岗岩 C.大理岩 D.砂岩

读图,回答3~5题。

3.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4.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 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 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5.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

①裂谷 ②海岭 ③山系 ④海沟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所示的区域,应是( ) A.冲积平原 B.河谷平原 C.流域 D.低地 7.形成该区域的作用,主要是( ) A.地质作用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流水作用

8.图中字母N表示的地理事象是( ) A.分水岭 B.山脊 C.刃脊 D.等高线

读图,回答9~10题。

A.花岗岩、玄武岩、砾岩、页岩、石灰岩 B.石灰岩、页岩、砾岩、玄武岩、花岗岩 C.石灰岩、页岩、花岗岩、玄武岩、砾岩 D.砾岩、花岗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 10.M岩石为( )

A.花岗岩 B.煤炭 C.板岩 D.大理岩

9.图中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到新的顺序依次是( )

下图是某地区地表形态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M地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盆地 C.地垒 D.地堑

12.引起该地区地表形态演变最主要的外部营力 是( )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波浪

13.阶段Ⅱ中,R地常见的地貌类型是( ) A.冰斗 B.风蚀蘑菇 C.海蚀崖 D.瀑布陡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4题17分,15题18分,共35分) 14.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 ,乙 , a、b 。(3分)

(2)该地地壳受到了 方向力的作用,属于 力(拉张力或挤压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 运动和 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 运动。 (3分)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 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 。(4分)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 地;原因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 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 地,原因是 。(7分)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速度。

材料二 某河流三个河床沉积断面图。

(1)材料一显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外力作用。对于粒径为0.001~0.01毫米的河床物质,流水作用则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外力作用,河流流速在100厘米/秒时对粒径大于10毫米的河床物质基本上没有________作用。(6分)

(2)对比材料一、二,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________。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_______河段,B对应________河段,C对应________河段。(4分) (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________现象越明显。(6分)

(4)下列现象不能用材料一图示原理解释的是( ) (2分)

A.上海港航道淤塞

B.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 C.莱茵河上游的“V”型谷 D.尼罗河河口三角洲

答案与解析

1.A 2.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固结成岩作用,②为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③为重熔再生作用,④为冷却凝固作用。

3.B 4.D 5.A 解析:②表示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地表开始隆起;③表示板块张裂处扩大,地壳变薄,岩浆上升明显;①表示岩层断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图中表示的现象发生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张裂处的板块高度相当,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应该同为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图中所示现象如果是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如果是两个大洋板块张裂则形成海沟。 6.C 7.D 8.A 解析:图中所示是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这样的区域称为流域。冲积平原一般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谷平原是分布在河道周围的宽阔的平地。从图中看出,流域的各种地形单元都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N是流域的分界线,图中流域的界线是山地,分水岭是该流域的分界线。

9.C 10.D 解析:沉积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是:下层岩层老,上层岩层新,故岩层的新老排列为:石灰岩、页岩、砾岩;从图中又可以看出,砾岩内无侵入岩,故花岗岩和玄武岩形成的年代更早。M岩石在花岗岩与石灰岩之间,是由石灰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

11.D 12.B 13.B 解析:11.由图中M处的地表形态来看,应是谷地,故排除C选项,B选项描述的是地表形态而非地质构造,故也不正确;从图中地层剖面分析,该处地层没有发生明显的弯曲变形,但M谷地两侧的坡面坡度较大,故推测其应为断层活动引起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12.分析该地区地表形态演变的最主要的外部营力,应从该处的整体环境特征入手。此题中,对该地环境暗示最为明显的是图中的盐湖,盐湖形成的地区应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气候较干燥的地区,由此得知该地区应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这样的地区外力作用应以风力作用为主。 13.根据上题的推理可知该地区的外力作用主要为风力作用,题中所给四个选项中,冰斗为冰蚀地貌,海蚀崖为海蚀地貌,瀑布陡崖为流水侵蚀地貌,B选项中的地貌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 14.(1)背斜 向斜 断层

(2)南北 挤压 水平 升降 水平

(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 外力沉积 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褶皱,地面隆起或凹陷,接受外力侵蚀,以后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

(4)甲 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 乙 甲 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 解析:(1)(2)要求据图判断,经过读图可以知道甲地岩层向上凸起,应为背斜构造;乙地岩层下凹,应为向斜构造。a、b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应为断层。且由图示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进行

分析可知,该地地壳受到了来自南北方向的水平挤压力的作用,导致岩层发生了南北方向的水平移动,形成东西走向的弯曲变形。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类,其中水平运动起着主导作用。(3)又由图分析:甲构造属于背斜,顶部岩层因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风化、侵蚀;褶皱构造上面又形成了新的地层,说明该地地壳后来发生了下降运动,形成了沉积环境,为外力沉积提供了基础,据此易得出正确答案。(4)甲地属于背斜构造,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成为修建隧道的选择地点。反之,乙地为向斜构造,岩层下凹缺少支撑功能,稳定性差,且地下水沿岩层向隧道内渗流,导致隧道潮湿,不能修建隧道。另外,甲地为背斜,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

15.(1)侵蚀 搬运 沉积 搬运 沉积 搬运 (2)B>A>C 中游 上游 下游 (3)侵蚀 搬运 沉积 (4)B

解析:从图中看出,河床物质颗粒很小的胶泥类物质抗侵蚀能力比泥类物质强,而且粒径在0.001到0.01之间的物质,尽管流速很小时,也不发生沉积现象,而粒径较大的物质,一旦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由搬运现象转为沉积现象,由此可判断材料二中的三个断面中A为中游,B为上游,C为下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wm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