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护用品配置要求

更新时间:2023-03-08 08:38:0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选择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为防止粉尘、化学毒物的伤害,不少人使用普通的纱布口罩,但专家指出,这种口罩往往没有防护效果,既不能防尘,也不能防毒,而应有针对性的选择防尘口罩或防毒口罩、面具。

据专家介绍,防尘口罩可以有效地阻滞各种粉尘、烟或雾等颗粒较大的有害物质,过滤净化作用强。同时应选择通气性好、阻力小、佩带适合的口罩。防尘口罩使用一段时间后,因粉尘阻塞滤料孔隙,增加吸气阻力,需及时更换滤料或将滤料处理后再用。

在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应使用带滤盒或滤罐的全面罩或半面罩的防毒口罩或面具。这种口罩或面具的滤盒或滤罐中均装有活性炭或其他用于净化有害物质的化学滤料。使用时应检查面罩的气密性,确认呼吸器性能良好。使用过程中如觉得吸气困难或闻到异味渗入就应更换滤盒或滤罐,或更换其中的滤料或滤纸。禁止使用过期、失效的滤盒或滤罐。呼吸器防护器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清洁和消毒,注意日常维护、保养,阀片损害应立即更换。

另外,劳动者作业时要养成戴手套的习惯,一般情况下,多数工种可使用棉纱手套。但苯、正己烷以及有机溶剂可从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导致中毒,此时应使用塑胶或橡胶手套;有些工种

或工艺需接触和处理腐蚀性化学危险品,则需使用防酸、防碱手套;进行气割、焊接作业则需使用高温防燃手套;从事高压电器设备操作、使用电锤等电动工具需使用绝缘手套。

此外,某些油漆、染料、溶剂或胶粘剂会引起职业性皮肤病或过敏反应,此时可使用一些护肤的防护膏、膜,经常接触酸、碱等水溶液的工种,可用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制成的胶状液涂擦保护皮肤。

合理选用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根据作业中接触有害因素的种类,合理选用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一、化学性物质类

1.刺激性气体:应穿戴耐腐蚀的工作服、手套、眼镜、胶鞋和防毒口罩、半面罩、全面罩。

2.窒息性气体:应佩带送风式防毒面具和呼吸器 3.酸、碱或强氧化剂:应佩戴橡胶手套、袖套、围裙、胶靴和防护眼镜。

4.金属(如铅等)的烟、雾、尘等物质:应佩带符合要求的防尘口罩

二、粉尘类物质

1.敞开或有局部除尘装置的作业场所:应佩带防尘口罩,尽量选用与使用者脸型贴合的产品

2.狭小或密闭空间:应使用送风头盔等供气型产品。

三、物理因素

1、高温作业:辐射热环境中应穿白帆布工作服;露天作业者应戴遮阳帽。

2、存在噪声的作业场所:应佩带耳塞、耳罩、头盔等防噪声用品。

3、紫外线或电焊弧光:应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 四、放射性物质

使用γ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场所或近距离X射线下操作的工作人员,应配置个人剂量报警仪,佩戴个人剂量仪;需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有铅防护手套、铅防护衣、铅眼睛、铅围脖、铅帽等。 五、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减少各类物质进入人体: 1、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饮水或进食,防止有害物质经口进入人体;

2、离开工作场所或饭前,要更衣,仔细洗手或淋浴,防止有害物质进入社会和家庭;

3、工作人员的皮肤暴露部位有伤口时,应包扎处理好,避免放射性污染和其他有毒物质经伤口进入人体。

个人防护设备的选用和管理常识

个体防护装备是保证安全生产、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维护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个体防护装备与其他安全生产防护装备和设施相辅相成,互相匹配,共同的发挥作用。个体防护装备既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又是最后一道防线,它贯穿于安全生产的整个过程。

在我国《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规中,有关于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执行。

对防护装备既需要按照防所要求恰当地选择并正确使用,还需要经常注意清洁、保养,及时维修,以保证防护装备的效能充分发挥。

1 防护帽和防护鞋

防护帽用于防止重物意外坠落或飞击损伤头部,要求质地坚韧而轻便,可用金属、压缩皮革、布质胶木、特制塑料、藤和柳条等制成。防护鞋有防酸碱及化学溶液的橡胶长统靴;防烫伤的厚胶底高帮反皮(或帆布)鞋;防重物坠压伤足的鞋,鞋头装有钢片等垫衬。

2 防护眼镜和面罩

总的要求是:框架应坚固,重量轻,且能调节或适应于各种脸型;抗腐蚀,对皮肤不刺激、不易污染;视野宽阔;镜片无杂质,不造成模糊或拆光;其结构便于清洁。

2.1防护眼镜

防护眼镜根据防护作用分成以下几种:(1)防化学溶液者,镜框遮边上有通风小孔,孔上有盖。(2)防粉尘、烟或气体者,其镜框遮边上无需通风孔,要求遮边与皮肤严密接触,由于密不通风,故戴用时间不能太久。(3)防电磁波(紫外线、红外线、极强的可见光线以及微波等)辐射影响者,其镜片可分为两类:一类在玻片上涂光亮的铬、镍、银等金属薄膜、借其反射作用而达到防护目的;防护微波辐射也可用铜丝制作。另一类为带有色泽的滤光镜片,利用其选择吸收作用而产生防护效果,如绿色玻璃能吸收红光和蓝光;若同时存在波长短的紫外线以至波长长的红外线时,则不能依靠色泽的选择吸收作用,需在玻璃成分中加入一定量的化学物质,以对需要滤除的光线进行吸收,如氧化铁、氧化亚铁、铅、锰、氧化铜、铈、铬可以吸收较多的紫外线,氧化亚铁还能吸收较多的红外线。如防护电焊时发生的紫外线,则应注意电焊所用的电流越强,要求镜片越厚且色泽越深。(4)防止重物打击的眼镜,要求镜片及镜架特别坚固,受击时镜片不致脱落、破碎(仅具裂纹),镜框周围遮边要圆滑,不致划破皮

肤,框上有较大的通风孔。(5)防金属或砂石等飞末碎屑者,其镜框遮边上的通风孔要小。

2.2 防护面罩

防护面罩按其用途,可分为:(1)防化学性固体屑末以及化学液体飞溅入眼和损伤面部者,常用有机玻璃制造,因其轻便、视野大。但不能用有机玻璃防辐射,因有机玻璃本身属黑体,辐射系数达0.93。遇辐射热后,内表面温度迅速升高,戴者感热,而且面罩易变形。(2)防护电焊光线对眼及面部损伤者,其防护镜片已在防电磁波辐射的眼镜中述及,其面罩材料常用纤维硬纸板制作,质轻,能遮光、隔热,且有电绝缘性。有手持及头戴两种。(3)防辐射热者,根据其制作材料可分为多种,性能和效果也各不相同。用铁纱制者,能遮挡大部分辐射热,且在空气中散热。若能镀镍或铬,或用铜纱制造,还可增加反射防热作用。此类面罩的缺点为妨碍视线。(4)以铝箔贴于石棉纤维硬纸板者,其镜片的选择可参见上述防护眼镜要求,由于铝箔的辐射系数为0.04,能充分反射辐射热,且内表面为石棉,故罩后温度接近空气温度。

3 防噪声耳塞、耳罩和帽盔

对耳塞总的要求为:紧塞而不刺激、压迫和擦破耳道。对耳罩和帽盔要求其紧贴两耳而无压迫感觉。

耳塞为插入外耳道的一种栓塞,有多种形式,最简单的可用棉花团蘸凡士林后塞入。耳塞通常用橡胶或塑料制成,其内端呈球形或圆锥状,有中空也有实芯者。市售模压制成者具备几种大小型号供选用。也有用特殊橡胶制备者,即在常温下,以胶体状橡胶直接注入使用者耳内,稍待片刻,凝成弹性体的耳塞,该耳塞可完全吻合使用者的耳道。最简便者为一塑制圆柱体,富有弹性且柔软,用时捏紧塞入耳道。耳塞都可使高频噪声衰减许多。

耳罩常以橡皮或塑料制成杯碗形状,罩盖于双耳,两杯碗间连以富有弹性头带,使紧夹于头部。有些耳罩内还另罩有吸音材料或多孔性圆片,以加强消除噪声。耳罩能罩住部分乳突骨及头颅骨,有助于降低部分经骨传导而到达内耳的噪声。

帽盔,如飞行员所戴者,能覆盖大部分头骨,以防强烈的噪声经骨传导而达内耳,两侧耳部常垫衬吸声材料,以加强防噪声效果。

对耳塞、耳罩、帽盔的选用,应考虑作业环境中噪声的强度和性质,以及各种产品所具有衰减噪声的性能,如对稳态噪声,其强度在110dB(A)以下,且其频率大多为中频(1000~3000Hz),单用耳塞或耳罩即可;如噪声过强,即使为低频(低于1000Hz),也应并用耳塞和耳罩或戴帽盔。

4 呼吸防护器

主要有防护口罩和防护面具。按其作用原理和结构可分为净化(过滤)式和供气(隔离)式两大类。总的要求是:口罩、面具能紧贴面部,吸入与呼出通路分开并且阻力要小,呼出阀和其他构件不泄漏,视野宽,在低温条件下镜片不结雾、霜,面罩与面部间空隙不超过150ml。

4.1 净化式防护器

净化式的防护器要求能将含有有害物质的空气加以净化供呼吸用,但不适于在空气中含有害物质浓度极高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7%的情况下使用。(1)机械过滤式,能防护各种粉尘、烟和雾等的口罩,净化效率视所用滤料的性能而异,要求能滤除5μm以下的可吸入粉尘。(2)化学过滤式,即为防毒口罩或面具。口罩实际上是个药盒;对皮肤及眼具有刺激性的物质则用面具,它由一个薄橡皮制成面罩,按上一段短蛇管,管尾连接药罐,或者在面罩上直接连一个或两个小药盒。药罐或药盒中盛有供净化有害物质用的药品,视防护对象而异,如净化有机化合物蒸气用活性炭,净化酸性气体用钠石灰,净化氨用硫酸铜以及净化汞的含碘活性炭等。上述净化药品大多为8~14目大小的颗粒状物质。

4.2 供气式防护器

供气式的防护器,戴者呼吸所需空气系另行供给。按供气方式分为:(1)自携式,主要用于矿山意外事故时供救护人员佩戴,或在密不通风而有害物质浓度极高又缺氧的环境中使用。其结构由一个面罩接连一段短蛇管,管尾接供气调节阀,阀另端接供气罐,使用者将罐背在背上或置于前胸。罐有两种,一种罐内盛压缩氧气(或空气);另一种罐内盛储过氧化物及触媒,借呼出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

(2)外界输入式,根据用途、结构和组成可分为蛇管面具和送气口罩及头盔。蛇管面具适用范围与上述自携式同,由面罩连接一段蛇管,管尾固接于皮腰带上的供气阀,阀另端所接蛇管终端,连以油水尘屑分离器,器后接输气的鼓风机或压缩空气机;本类面具中连接输气源的蛇管长度为:用手摇鼓风者不超过50m,用压缩空气者可达100~200m。送气口罩和头盔,供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高而操作岗位移动距离不大的作业者使用;它用一个口罩或一个能罩住整个头部及肩的特殊头盖,通过橡皮管固接于皮腰带上的供气阀,阀连接设在附近的输气管路上。

5 防护服装

5.1 防辐射及高温防护服装

这种防护服装分为铝箔服和制冷防热服两种。铝箔服系以铝箔贴在织物上而成,辐射系数仅0.04。该服配有涂金属膜反射镜

片的帽盔、手套和靴。为适应各种作业需要,也有铝箔反射衣、围裙、袖套和脚盖等。

5.2 冷却防护服

冷却防热服国外有两类。一类系用长型旋风管制冷,压缩空气沿切线方向进入近管端的一点,使其在管内螺旋、膨胀而冷却,冷空气即进入衣服,小部分未冷却的空气则排出,该管系于皮腰带上,可将空气降低4~10℃。另一类用液体制冷剂密封于有散热片的容器中,待容器冷至深冻,以电池驱动的风扇将空气吹经散热片予以冷却,并使进入防热服内循环。还有,用一个闭路系统,以制冷液体流经防热服内相当精巧的细管分布网,成为冷却防热服。

5.3 防尘、防酸碱服

由于现今合成纤维品种多,衣料可按能耐受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能加以选择,但织物应致密以防渗透。服式应将领口、袖口及裤脚束紧,并加以暗钮,以防尘、液侵入。

5.4防微波服

用化学镀银的棉织物或镀铜镍的化纤织物制成,利用银或铜镍的反射而起防护作用,其屏蔽效果则随微波波长而有所差异。

6 防护手套和防护膏、膜

防护手套由耐酸碱、化学溶液、油脂、多种有机溶剂等各种橡胶制成,根据作业情况选用。如戴手套受到阻碍时,可事先在手臂上涂防护膏、膜。对有机化合物(各种溶剂、油、漆和染料等)可用干酪素防护膏,其配制是将300g干酷素隔夜浸泡在850ml温水中,次晨移置于60℃左右的水浴中,滴加25%浓氨水10ml至干酪素和水中,边加边搅拌,待干酪素完全溶解呈糊膏状,添加300ml甘油并搅拌,然后将盛瓶移出水浴,再加95%酒精850ml,搅拌即成。使用时用手蘸少许,轻轻涂于手上,甩动手数次,使其干即可。洗脱时仅需用温水肥皂。本品在夏季需冷藏。对酸碱等水溶液可用由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制成的胶状膜液,涂敷后即干,形成防护膜。洗脱时需用乙酸乙酯等溶剂。

7 个体防护装备的管理

为使个体防护装备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必须加强管理。 (1)防护装备的选择: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性能符合要求的装备,绝不能错用或将就使用,特别是不能以净化式呼吸防护器随意代替供气式呼吸防护器,以免发生事故。

(2)使用人员的教育和训练:对使用个体防护装备者应加强教育,使之充分了解使用的目的和意义,认真使用。对于结构和使用方法较为复杂的装备如呼吸防护器,进行反复训练,使使用者能迅速正确地戴上、卸下和使用,逐渐习惯呼吸防护器和阻

力;又如用于紧急救灾时的呼吸防护器,要定期严格检查,并妥善地存放在可能发生事故的邻近地点,便于及时取用;对内盛过氧化物的供气罐,要教育使用者不能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下使用。

(3)维护保养:妥善的维护保养不但可延长用品的使用期限,更重要的是能保证用品的防护效用。如对有机玻璃面罩应避免划痕变毛;铁纱面罩应放置于干燥处以防生锈;铝箔服和面罩应保持表面洁净,不致减弱反射防热作用,耳塞、口罩、面具用后应以肥皂清水洗净并以药液消毒,晾干;净化呼吸器的滤料要定期处理和更换,药罐在不用时,应将通路封塞,以防失效;用于防止皮肤受污染及经皮肤被吸收的防毒工作服,用后应立即集中洗涤等。

(4)装备的发放:车间应建立个人防护装备发放站或设专人负责管理,其职责为发放清洁有效的防。

总之,选择合适的产品特别重要,专业品牌产品是首选。大家可以去北京奥德姆、索福特这类公司网站查查自己所需产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12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