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与美育

更新时间:2023-10-15 01: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浓墨重彩写真知

——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体现美育之我见

安化县柘溪镇中学 梁秋英

[摘 要] 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文教学与美育关系密切: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从写作对象上感受美;在写作过程中展现美;从写作结果上欣赏美,从而提高作文水平。美是生活!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美育 感受 欣赏 艺术 生活

美是生活,生活即美。

美寓于生活之中,它在于人们去发现,正如黑格尔说:“生活无处不存在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徜徉于自然山水之中,仰望高山峻岭,俯瞰奔腾的江河时;当我们月夜漫步,品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雅韵时;当我们观赏各种美术作品,欣赏美妙的音乐时,都叫我们心旷神怡。山峦的形,明月的光,绘画的色彩线条,音乐的旋律节奏,还有生活中人情美、语言美,每一个灿烂的微笑,每一次温情的相助,每一篇饱含挚情感的佳作……这些都是美。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该怎样体现美育呢? 一、要学生从写作对象上感受美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学生的观察认识的对象,这就要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去发现美。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途径,

1

使学生获得美感:

1.投入大自然,感受自然美

过去传统的作文课上,老师往往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题目,如《我最熟悉的一个人》、《最难忘的一件事》等等,然后让有着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内心世界的学生生吞活剥地硬套题目,作文自然是千篇一律,让人读来味同嚼蜡,不忍卒读,这当然是失败的作文教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在上作文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尽量破除“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强化活动的作用,引导他们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让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有兴趣,积极去观察、思考、分析、感悟。使学生懂得写作的美感来源于观察,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情感的积累。首先让学生们投入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那种自然的美、恬静的美。有一次,我对学生以《春游》为题进行了一次写作训练,为了让学生们占有一定的写作材料,我带领学生登上远山去春游。同学们一路欢声笑语,爬上了山的顶峰,登高远眺,漫山遍野,灌木丛生,春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乌瞰大地,村镇星罗棋布,稻田一层层,青翠碧绿,远处高楼大厦比比皆是,祖国的大好山河,如此多娇地展现在眼前。一时间,学生们忘记了登山的疲劳,不在意饥饿与口渴,一个个不禁豪情满怀,联想的触角大大延伸。此时,在大自然中,学生们的耳、眼、心获得了真切的美的感受。因为大自然中集结了一切神奇美妙的东西,它的壮美秀丽将对学生的身心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既深化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

2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美,用自己的新鲜语言来描写赞叹宇宙之间的一切美。回校后,学生们都写出了一篇篇文笔流畅,内容丰富的作品。 当然,在写作教学中,要捕捉大自然的美,除了有计划的活动以外,有时,在即兴的情景中,往往有独特的素材,会使学生产生写作的灵感。比如,雨后初晴的彩虹,冬天的第一场雪,都是我们指导学生作文的即兴素材。有—次正当我们在上语文课时,突然下雪了,我看到学生们被迫装着在认真地听课,可此时此刻,他们确实会激动不已,会为之兴奋,想一睹为快。于是,我就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自由地观看;他们欢呼雀跃,一涌而出,有的在看漫天飞舞的雪花,有的在有手把雪花捧在手心,让它慢慢融化,有的在听雪花夹着雨点落下的声音,有的在用心欣赏这大自然的绝妙之景。学生习作关于雪的文章,其中有一篇佳作《冬的哭泣》发表在《初中生》杂志上。

2.深入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美

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各种因素,不仅像网一样构成了人的生活环境,而且像空气一样包围着人,无处不在。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美广泛地存在着,哪里有人的生活,有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哪里就能显示出人的创造力量,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从而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平时接触的人们,周围发生的事情,教育家徐特立先生历来主张,作文要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并把“作文要与生

3

活联系”的要求列入作文教学两大原则之一。他曾要求命题必须尽右能涉及到学生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参加过的活动,接触过的人,体验过的感情。只有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会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而且愿意写,乐意写,才会有效地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写得具体、真实、生动。例如,每年的三月份,在学校积极开展学雷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投身社会生活,教育学生乐于助人,从身边平凡的小事做起。学生们自觉地打扫公共场所的卫生,关心照顾孤寡老人,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蔚然成风。有一次我班上一女生,黄艳艳因家里遭受了火灾,眼看着她面临着失学的危险,可当同学们知道一情况后,大家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把平时积攒下来的零用钱,一分一角地投进了“爱心”箱。该女生看到这一幕幕情景,手捧师生们捐的钱和物,激动得流出了眼泪,她克服了家庭的困难,又毅然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道安心学习。通过这些事情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使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类的语言美、人情美和心灵美。而在每年的五月四日,我又带领学生去参观附近的烈士墓或柘溪水电站,让学生们了解英模人物的那种宽广情怀,宏愿大志的美好情操,也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生产活动的伟大,革命斗争的壮丽。并且,由于他们是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中学生,为了开阔他们的视野,我还利用休息时间带领他们参观布局合理,干净整齐,鸟语花香的城市,或者去观察热闹的市场,街上的夜景等等,在参观之前,给学生列出参观提纲,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有意识,有重点地发

4

现材料,感受多彩多姿的生活场景。这样不仅使他们感受到了充满乡土气味的农村美,而且使他们深深感受到城市的环境美;在节假日我让学生去参观科技成果展览以及历史博物馆,或自制手工作品等等,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发明的喜悦,历史悠久的自豪,人类的智慧勤劳,叫条件好的学生还把外出拍下的照片、录相带和同学一起分享,给同学们介绍他们的所见所感所想,每学期都开展班会,交流生活,这样有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激发了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事事皆材料,生活处处存在美,自然地使学生们进入人生的审美境界,可以直观地接受高尚情感的洗礼。从而使他们获得美感。 3.学习领会作品,感受艺术美

典范的名文佳作对学生的写作有极好的指导性。在现行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许多多揭示人物心灵美,风格品德高尚的文学作品,它们不仅构思严谨,语言凝炼,而且在写作技法上都堪称传世佳作。作文教学应以这些作品为借鉴,入文以情。因为文学是从知、情、意三个方面,通过审美体验这个心理中介,同时影响人的心灵的。“没有其他任何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决不是一般知识的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因此,在学习教材上的作品时,我们应尽可能以教材为依据,尽最大可能挖掘其中的作文宝藏,将

5

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范文的学习、欣赏,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再把学生在阅读时掌握的文章技法、写作思路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完成由认识到实践的转变,达到读写相长的目的。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因为这些作品反映的生活,像粮食和水经过酿造已成了酒一样,它有更为丰富的意义。它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凝聚了作者的美学要求和人生体验,使读者如饮醇酒,如沐春风,不知不觉受到陶冶,从而受到美的教育。如,我在诗歌教学当中,重点学习诗歌外观的排列的形式美、精炼美,韵脚、韵律呈现的音乐美,意美画面表现的形象美、意境美、含蓄美;而对那些美学观点与思想性融合在一起的议论文等,则要引导学生从美的思想、暂学等高度去认识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应具有的一系列的哲学美学观;在讲授抒情散文时,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文章所采用的形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精心品味,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美的印象。例如教朱自清的散文《春》,其中有一段对春花的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我启发学生思考:作者精心地选用词语,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通讨引导学生思考、体会,进而认识到;作者精心选用这些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春花竞相开放,花色艳美的图景,使人联想到秋天果

6

实累累的景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这优美生动的描写,也融入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再结合全篇文章,使我们感到春天的美好可爱。每学完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仿写一篇小作文,同时自己忘不了写一篇作文,和学生一起感受、体验、探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又如教《小桔灯》时,我自制一盏小桔灯,以此创设情景,使学生感受到:那朦胧的桔红色的灯光,在白色恐怖的时代,给人以无限的希望。小姑娘镇定的举止、乐观的精神,纯洁美好的心灵更给人以美的享受。再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儿时的美好记忆,写一篇习作,和他们一起分享儿时的快乐、童稚与梦想。

还如在学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后,我让学生讲讲自己类似的感受,一学生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发自内心的感慨。我却想把这句话送给正在SARS作斗争的医务人员,他们的行为使我为之一振,他们多么高尚啊!他们是我们永远的守护神,让我们为他们祝福、祈祷,早日击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生讲: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与我最好的朋友已分开了三年,然而,今天,我惊奇得收到了他的回信,我欣喜若狂,把它当作世间无价之宝,我小心翼翼地把信打开,然而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信里只有王勃的一句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7

比邻”,夜里,凉风徐徐,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熟睡,只有一轮皎洁的月光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哦,十五的月亮快来临,一刹那,一个念头如流星般从我的脑子里闪过,我提起笔,在回信上也写了苏轼的一句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窗外仍然万籁寂静……。

一生:倚在窗前,望着此时的圆月,皎洁使它在黑色的夜空中显得格外美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就是如此,不管你怎样努力,它也是难以两全的。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月的阴睛圆缺,都是一首永恒的乐曲,散发着它的独特的魅力。悲,是对心灵的磨练;欢,是在无聊与紧张中得到的慰藉;离,是让我们懂如何去珍惜;合,是让我们感受团聚时的激励动万分。不管怎样,它们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虽然说,我们没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与浪漫,但我们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

一生:我终于尝到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滋味。“干脆出去走走吧”我想。“月是故乡明”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月亮就像穿上了一件丝织的衣服。让人看上去朦朦胧胧的,而此时的我却无心欣喜这美景。脑子里时常想起与好友离别的情景。“当我怀着无比痛苦的心情送你去机场时,而你却回过一个洒脱的微笑说:“记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时,好不容易抑制的泪水也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落下来”。我回过神来,望着那圆月,轻声吟诵起来:“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月的阴睛圆

8

缺,此事古难全。”但我还是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对着黑色的天空大喊:“朋——友,我祝你一切都好。”

我于是总结道: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文化内涵的积淀关键在于平时不断积累,人的感情的抒发在于自己有亲身的感受,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有生命力的和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加以积累,同时学以致用,并要求学生积累二十句以上的古诗文佳句来表达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学生乐于去找,都争着表现自己的诗人意韵。这样培养他们运用自身已积累古诗词的能力,作文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的作文才感人。并布置同学们写了一篇思念亲人的文章,后来作文相当成功。 在作文教学中,如让学生写读后感或心得休会的训练时,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历史背景,审美观念等,只有当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的文质兼美的特点,才喜欢阅读文章,才能有所感,有所悟,把学习兴趣由阅读引渡到写上来,才有创作的激情,才能自觉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这样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才能树立美与丑、善与恶的审美观念,学生的作文才能内容更充实,以情感人。 这种直接从写作对象身上得到的美感体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深情大志。如果,我们教师在让学生写作的时候,都能注意到让学生从不同的写作对象身上获得美的感受,日久天长,学生的美感就会不断增强,审美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可以说,学生如果要写作,首先,必须在写作对象身上获得情感体验,产生“情绪波动”,激

9

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写作欲望”,从而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这是写文章的隐性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写作的动力,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好作品。

二、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展现美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观察认识,对写作对象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后,进入了写的阶段。而写作是形象思维,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特征,是思维的翅膀,是人的一种重要创造力。学生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大集体中,他们每天都要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美的,有丑的,有善的,有恶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学生们经历了生活的体验,通过美丑、是非的判断,加上自己的想象,他们有快乐、有感动、有烦恼、有伤心,天天都有心声要吐露。为了让写作教学不再叫学生头痛,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总是想方设法使他们懂得要熟能生巧,就必须不停地练笔。有平常的善于积累,“笔下生花”才能变为现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大力倡导人人树立“与生活相沟通的写作观”,并指出作文与生活相沟通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坚持写日记。他认为日记“是学做文章的一个最好方法”,因为日记是每天生活的写真,“每天的生活不同,就能够使每天的文字不同”。于是,我不仅要求学生勤于观察,还要勤于积累,要求他们养成天天写日记的好习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让学生自由写作,把他们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留于笔端。或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6j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