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诸城市委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的意见

更新时间:2024-04-21 11: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共诸城市委

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的意见

(2009年4月7日)

2007

年以来,为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缺乏的问题,我市 把125

7个村庄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在每个社区设立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这一创新性做法,促进了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长期以来在农村基层主要依托分散的村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中共诸城市委文件 诸发[2009]26号要求和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的新变化,迫切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理念、思路和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在更宽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丰富深化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农村社区化发展,就是将社区服务中心2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几个村庄和单位规划建设为一个社区,农村的公共服务、经济、政治、文化、组织、居住形态等在社区范围内做到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实现集约式发展。实行农村社区化发展,是我市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市各级各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切实把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一、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有利于公共服务在农村落到实处。我市农村村庄数量多、分布不均、条件差异大,公共服务在相当一些村庄缺乏;以村为单位建设标准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政府财力难以承担,工作人员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不能实现长久运行;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形不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推行农村社区化发展,建立以两公里为服务半径的社区服务中心,有利于在医疗卫生、治安警务、社会保障、法律援助、教育培训、科技推广、证件办理等方面整合政府服务资源,为农民群众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有利于节省建设和服务成本,丰富服务内容,发挥规模效应,保证长久运行,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有利于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发展到现阶段,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工业化特征,传统的以村庄为基本单位组织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已不能很好满足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要求。在一村范围之内,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很难发挥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难,农业规模化经营受阻;村庄缺少金融服务网点,农民贷款难问题难以有效解决;科技服务在村级基本断档,农业科技推广渠道不畅;村级商业服务网点规模小、档次低,不能为农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村庄为单元,限制了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不利于乡村一二三产业规模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能够利用社区农民合作组织服务平台,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范围;依托社区金融服务站,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依靠社区科技咨询服务窗口,加强农民与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交流;依托社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跨村

庄、跨社区的规范有序流转,建立规模化产业基地;突破村庄界限,支持农村个体大户创业发展,推动城区工业和商流、物流企业向农村转移延伸,促进农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形成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合作、社区化服务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这符合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符合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三)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有利于农村文化的复兴。

目前在我市农村,村庄文化服务场所缺少,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文化人才缺乏,文化队伍不健全,优秀民间文化得不到保护和发扬;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少,农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一些地方封建腐朽思想蔓延,邪教组织乘虚而入,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能够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在社区中心村集中建设社区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教育培训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场所阵地;可以整合城乡文化人才资源,广泛组织开展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弘扬诸城特色文化和优秀民间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社区文明中心村创建带动周边村及其他单位的系列创建活动,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加快先进文化的传播,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农村文化的复兴。

(四)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有利于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增强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实现依法治理,是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但受宗族势力、血缘关系等非制度性因素的消极影响,在一些村庄法律制度得不到落实;村级组织

承担了许多不该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村务不透明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村干部用权缺乏有效监督,自身不清、办事不公,干群关系紧张;不少农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非理性措施,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把一些原来在村庄办理的社会事务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公开办理,有利于增强农村社会事务的透明度,扩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治安警务、司法调解服务进社区,使群众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意识普遍增强,一些非制度性因素在农村的影响就会逐步淡化;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联系群众、开展活动,社区服务人员进村入户采集服务信息、提供优质服务,能够更直接地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拓宽党委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五)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有利于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目前情况看,少数村无人办事、无钱办事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村庄人才匮乏,村级班子选人难;有的村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难开展、经费难保证;村庄缺少服务组织,少数村干部服务意识淡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滞后,块块分割严重;“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和流动党员管理出现空白;一些村庄的群团组织、民兵组织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等等。通过农村社区化发展,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形式,采取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内党组织联建、合并弱小村党组织、发展新的社区群团组织、以党组织资源整合带动社区其他组织资源整合等措施,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社区化的新模式,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六)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有利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农村城镇化不等于农村人口完全进城化、进镇化,让那些从事种养业或兼业化的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能享受城镇化的生活,应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市村庄布局分散,以村庄为基本单元的生产生活形态,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城镇化生活的期待和追求。已经完成的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油路工程,维护成本高;以村庄为单位通气、通热、通公交、通信息网络等,面广量大,政府财力难以承担;村庄空心化、半空心化的趋势和一户一宅的建房模式,造成了土地的严重浪费;以村庄为单位不易推行物业管理,村庄范围内的脏乱差现象难以彻底解决。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依托社区中心村,建设农民新型居住区,有利于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利用;可以集中财力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便于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集中进行社会管理。这样,就能够加快形成农村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实现农村的就地城镇化,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城镇化新路子。

二、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的工作任务

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要坚持以服务为切入点,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配置资源,在社区公共服务、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政治文明、社区组织和形成新的居住形态等方面实现大的发展,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将全市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新型社区。 (一)关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ix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