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6 09: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科分类号: 计算机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名称: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周云南 学号 07303216 系 部: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专业年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07级 指导教师: 易叶青

2010年04月23日

目录

摘 要 ........................................................................................................... 5 第一章 绪论............................................................................................. 8 1.1前言................................................................................................ 8 1.2 现有科研管理系统的分析 .......................................................... 9 1.3 本文主要工作 ............................................................................ 10 1.3.1 本项目的设计目标 .......................................................... 10 1.3.2 系统的主要功能 .............................................................. 10 1.4 论文组织 .................................................................................... 11 第二章 开发环境和开发技术 .............................................................. 12 2.1 系统介绍 .................................................................................... 12 2.1.1 信息系统简介 .................................................................. 12 2.2 系统开发模式 ............................................................................ 13 2.2.1 B/S模式 ........................................................................... 13 2.2.2 B/S模式简介 ................................................................... 13 2.3 系统开发环境 ............................................................................ 14 2.3.1 开发环境的选择 ................................................................ 14 2.3.2 MyEclipse简介 .................................................................. 15 2.3.3 SQL server 2000简介 ...................................................... 15 2.4系统开发技术JSP ...................................................................... 16 2.4.1 JSP编程简介 ..................................................................... 16 2.4.1 JSP连接数据库 ................................................................. 16

2.5 开发环境的建立 ........................................................................ 18 2.5.1 确保SQL Server 2000服务器正常工作 ...................... 18 2.5.2 测试SQL Server 2000和本地服务器的连接 .............. 18 2.5.3 测试VB和SQL Server 2000的连接 ............................ 18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20 3.1 设计思想 .................................................................................... 20 3.2 可行性分析 ................................................................................ 20 3.2.1 操作可行性 ...................................................................... 20 3.2.2 技术可行性 ...................................................................... 20 3.2.4 经济可行性 ...................................................................... 21 3.4 功能需求 .................................................................................... 21 3.4.1 基本功能需求 .................................................................. 21 3.4.2 用户界面需求 .................................................................. 22 3.5 性能需求 .................................................................................... 22 3.5.1 软硬件需求 ...................................................................... 22 3.5.2 响应时间 .......................................................................... 23 3.5.3 系统可扩展性 .................................................................. 23 3.6 系统设计基础 ............................................................................ 23 3.6.1 系统业务流图 .................................................................. 24 3.6.2 系统数据流图 .................................................................. 24 3.7 系统数据字典 ............................................................................ 25 3.7.1 数据字典简介 .................................................................. 25

3.7.2 数据项与数据流条目 ...................................................... 25 3.7.3 数据元素 .......................................................................... 26 3.7.4 数据流 .............................................................................. 27 3.7.5 数据存储 .......................................................................... 28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29 4.1数据库设计 ................................................................................. 29 4.1.1 数据库简介 ...................................................................... 29 4.1.2 概念结构设计 .................................................................. 29 4.1.3 逻辑结构设计 .................................................................. 30 4.1.4 物理结构设计 .................................................................. 31 4.2 总体结构设计 ............................................................................ 33 4.2.1 模块设计 .......................................................................... 33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36 5.1 系统用户登录 ............................................................................ 36 5.2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 .................................................................... 37 5.2.1 系统管理主页面 .............................................................. 37 5.2.2 修改密码页面 .................................................................. 37 5.3 科研人员信息管理 .................................................................... 38 5.4科研项目管理 ............................................................................. 39 5.5 科研人员获奖管理 .................................................................... 41 5.6 科研人员年度总评分 ................................................................ 41 第六章 结束语 ...................................................................................... 43

6.1 总结.............................................................................................. 43 6.2 展望............................................................................................. 44 参考文献 ................................................................................................... 44 [4]http://www.microsoft.com ............................................................ 44 致 谢 ......................................................................................................... 45

摘 要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环境原因。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

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规模日益成为反映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的投入不断增加,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科研管理。每年高校在科研活动中产生的论文、著作、专利、项目、获奖等科研管理数据不断变得庞大。传统的依赖手工或者借助Excel等办公软件所进行的科研管理变得日益艰难。于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被提高了日程上来。

科研活动是高校一项非常活跃的内容。科研与教学工作向来是相辅相成的,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拉动学校、学科的发展已成为高等院校办学的一项基本战略,它体现了高校发展的综合实力。因此,科研管理信息化是高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然,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对高校的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进行管理。到目前为止,高校的科研管理一直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并无一套成文的管

理规范,也没有相应的专职管理人员,只有当上级部门发文要求统计项目或论文情况时才由有关人员查阅本校的各种相关文档,人工进行统计并制作报表。这种落后管理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本系统采用Microsoft的SQL Server 2005来设计数据库,并使用当前优秀的开发工具:MyEclipse 5.51GA,它有着最为灵活的数据库结构,对数据库应用有着良好的支持。论文主要介绍了本系统的开发背景,所要完成的功能和开发的过程,重点的说明了系统设计的重点、设计思想。

关键字:科研管理系统;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

Abstract

The modern age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ll walks of life can not be separated,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causes. The greatest benefit is to use the computer to carry out it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sing the computer control of information, not only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d its security. Especially for complex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mputer can give full play to its advantages.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to system development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system administration.

The level of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research-scale universities increasingly reflect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overall strength. As the state inpu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grow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university's own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each year in research activities which are papers, books, patents, projects, awards and other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of data becomes increasingly large. The traditional reliance on manually or with Excel and other office management softwa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fficult. So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research is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enda.

University research activities is a very active content. Research and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complementary to scientific research to promote teaching, research driven school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has become a basic strategy for higher education schools, which reflects the overall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So is the University Researc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 important part.

Clearly, the need for effective means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manage research projects and published papers. So far, university research management has been using a manual management mode, do not have a written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re is no corresponding full-time officers, only when the higher authorities issued a document required when statistical projects or papers from school by the inspection all relevant documents, statistics and create reports manually. Disadvantages of such a backward management is obvious.

The system uses Microsoft's SQL Server 2005 to design the database, and use the current good development tools: MyEclipse 5.51GA, it has the most flexible database structure, database application with good support.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this system, the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complete the process, focusing on description of the focus of system design, design.

Keywords: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lational database.

第一章 绪论

1.1前言

高校科研管理是学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和政府教育单位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方式效率低、保密性差,不利于查找、更新和维护。使用计算机对科研信息进行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科研信息管理的效率,节约教育经费,这也是适应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

高校科研管理的目的就是优化科研环境和资源配置,使科研成本最小而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科研实力和竞争力,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追求科研效率和效益是科研管理最高目的。

本系统就是用计算机操作来实现对高校科研的管理,为了减少高校更好的维护各项科研管理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系统性、关联性、即时性、针对性等特点,用新的管理模式去替代原有的管理模式,使用户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对各项目进行操作管理,从而使工作人员从繁杂的事务处理中解放出来,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要实现的目标是为学校提供科研管理解决方案,具体目标如下:

1) 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实现灵活的查询;

2) 减轻管理人员手工制作报表、统计分析的负担;提高了高校管理科研管理的效率。

3) 它将有助于管理人员从烦琐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使管理系统化、条理化,能迅速获得感兴趣的信息。

4)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或集成系统,通常包括业务信息系统、知识工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总之,通过该系统的建设来提高学校的科研信息管理效率,使得学校科研事业发展能够适应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中体发展趋势。

1.2 现有科研管理系统的分析

通过现场调查以及对有关人员的询问,我们分析了当前科研成果各模块管理工作业务流程如下:

从教师向系办上报自己的科研成果,再由各个系办向科研处上报科研成果,审核后上报教委。一般要经过录入、校验、审核、打印。其业务流程图如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所示。

申请 录入 报表 存档 教师 系办

图1.2 录入业务流程图

系办录入表 校验 科研 科研处 图1.3 校验业务流程图

校验表 审核 科研 科研处

图1.4 审核业务流程图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总结出目前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 没完全实现信息管理化,基本上处在半人工半计算机的阶段。 ? 现行系统是全人工录入、汇总,数据冗余大,工作效率低。

? 现行系统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不统一,两个子系统的的数据结构、操

作方式均不相同,自然科学子系统采用B/S结构,所用数据库为SQL人文科学子系统,所用数据库为SQL。

? 两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在功能上不能统一在一个系统内,管理起来非常

不方便。。两个系统放在不同的部门,相互之间的信息流通困难。 ? 每月向上级单位所报报表需耗费相当大的人力进行大量数据计算,影响

数据的准确率。

改进现有科研管理系统的一些不足,使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程序化,促进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正确性,使学校的科研信息流程和流向清晰化、合理化。

1.3 本文主要工作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了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1.3.1 本项目的设计目标

本项目要实现的目标为:

1、提高项目及论文管理的水平,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2、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实现灵活的查询,包括多条件查询、模糊查询等。 3、减轻管理人员制作报表、统计分析的负担。

4、实用。系统规模不宜太大,但又要能保证支持日常工作的要求。 5、系统应易于修改和扩充。 1.3.2 系统的主要功能

经过实际考察和分析,典型的高等院校学籍管理系统包括八个模块,相应能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科研人员信息管理:包括科研人员信息数据的录入、修改与删除等功能。 科研项目信息管理:包括科研项目信息的录入、修改与删除等功能。

科研论文信息管理:包括科研人员录入的论文信息的录入、修改与删除等功能。 科研著作信息管理:包括科研人员录入的著作信息的录入、修改与删除等功能。 获奖信息管理:包括科研人员获奖信息的录入、修改与删除等功能。 年度科研分的计算:根据科研人员获奖给予科研分,并对其进行统计。 系统管理员管理:包括系统用户数据的录入、修改与删除等功能。

数据查询:包括科研人员信息的查询和科研人员个人论文和著作的查询以及科研人员获奖情况的查询等功能。

1.4 论文组织

论文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 绪论。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引言、对现有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论文的主要工作以及论文的组织,其中论文的主要工作又涉及到论文的设计目标和设计系统的功能。

第二章 开发环境和开发技术。这一章介绍了系统、系统的开发模式、开发环境以及开发环境的建立。

第三章 需求分析。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系统设计思想、可行性分析、功能和性能需求、系统的设计基础和系统数据字典。

第四章 系统设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和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其中数据库的设计包括了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第五章 系统实现。这一章介绍了系统的所有模块和它的功能以及实现过程。 第六章 结束语。对系统实现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系统将来进行扩充与完善工作进行了展望。

第二章 开发环境和开发技术

2.1 系统介绍

系统是在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集合,一个系统内可能包含许多功能各异的子系统,这意味着系统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一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往往大于单个子系统的功能之和。

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主要对象是众多的高校,建立本系统的目的是能够方便地实现学校的科研信息管理。本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对一个学校的所有科研信息的查询、修改、添加和删除。其中包括了这个关于科研人员的基本信息,科研项目信息、科研著作和科研论文信息等。高校科研管理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是所有科研信息的数据来源。应用程序中的各种操作最终影响到的都是后台的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通过jsp来实现各种操作和与数据库的相关联,完成对整个系统的查询、修改、添加和删除等功能。 2.1.1 信息系统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通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既受内部环境的互相影响,又受外部环境的制约,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系统分析首先应对系统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新系统要达到的目标,然后确定用户对目标系统的要求,为软件设计提供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将在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的文档资料集中在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确定下来。其中的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系统设计的依据,需求分析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称为需求工程(Requirement Engineering RE),即应用已证实有效的技术、方法进行需求分析,确定用户需求,帮助开发人员理解问题并定义目标系统的所有外部特征。

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依据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的方法,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系统的观点用来指导建立信息系统的概念框架和物理结构,数学的方法用来建立信息处理的规则,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是处理信息的工具,这三个要素在建立信息系统过程中缺一不可。一个高效率的信息系统不一定是信息设备最先进的系统,但它一定是物理结构合理,处理规则完善,设备功能发挥最充分的系统。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的功能。信息处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使它产生新的数据。因此,信息处理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信息系统的

二大技术基础。

由于目前对高校科研的项目和论文进行管理的人员主要是学校的领导,工作很繁忙,无法抽出过多时间进行交流,所以采取的需求分析方法主要采用首先对学校过去产生的各种手工报表进行分析,从用户的角度提出需求的设想,然后再请学校领导修改。

2.2 系统开发模式

2.2.1 B/S模式

本系统事实上是基于B/S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客户机通过服务器去访问所需要的数据库,在这里客户机就是指浏览器应用程序,服务器是指SQL Server 2000所用的服务器,本系统用的是本地服务器,系统模式图如下图2-1所示:

客户机 (浏览器) 服务器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

图2-1 系统模式图

这里的浏览器客户应用程序通过本地服务器连接到SQL Server 2000的数据库,访问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在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从而实现用户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修改、查询和录入等操作,以达到对学生学籍方面工作的各项管理。

2.2.2 B/S模式简介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又称B/S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模式应用的扩展。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IE浏览器来实现的。B/S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运行维护比较简便,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

随着Internet和WWW的流行,以往的主机/终端和C/S都无法满足当前的全球网络开放、互连、信息随处可见和信息共享的新要求,于是就出现了B/S型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模式最大特点是:用户可以通过WWW浏览器去访问Internet上的文本、数据、图像、动画、视频点播和声音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由许许多多的Web服务器产生的,而每一个Web服务器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大量的数据实际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客户端除了WWW浏览器,一般无须任何用户程序,只需从Web服务器上下载程序到本地来执行,在下载过程中若遇到与数据库有关的指令,由Web服务器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来解释执行,并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又返回给用户。在这种结构中,将许许多多的网连接到一块,形成一个巨大的网,即全球网。而各个企业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Internet。

B/S结构的优点

(1)、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2)、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 (3)、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

(4)、开发简单,共享性强

2.3 系统开发环境

2.3.1 开发环境的选择

开发与运行的环境的选择会影响到数据库设计,本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如下:

? 开发环境:Windows 2003 server ? 开发工具:MyEclipse 5.58

?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

本系统在Windows 20003 Server 开发环境下,利用MyEclipse5.58开发工具,并使用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和它们的功能,形成一个令多数学校满意的学籍管理系统。

2.3.2 MyEclipse简介

MyEclipse企业级工作平台(MyEclipse Enterprise Workbench ,简称MyEclipse)是对Eclipse IDE的扩展,利用它我们可以在数据库和JavaEE的开发、发布,以及应用程序服务器的整合方面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它是功能丰富的JavaEE集成开发环境,包括了完备的编码、调试、测试和发布功能,完整支持HTML, Struts, JSF, CSS, Javascript, SQL, Hibernate。

在结构上,MyEclipse的特征可以被分为7类: 1. JavaEE模型

2. WEB开发工具 3. EJB开发工具

4. 应用程序服务器的连接器 5. JavaEE项目部署服务 6. 数据库服务

7. MyEclipse整合帮助

对于以上每一种功能上的类别,在Eclipse中都有相应的功能部件,并通过一系列的插件来实现它们。MyEclipse结构上的这种模块化,可以让我们在不影响其他模块的情况下,对任一模块进行单独的扩展和升级。

简单而言,MyEclipse是Eclipse的插件,也是一款功能强大的JavaEE集成开发环境,支持代码编写、配置、测试以及除错,MyEclipse6.0以前版本需先安装Eclipse。MyEclipse6.0以后版本安装时不需安装Eclipse。

2.3.3 SQL server 2000简介

SQL Server 2000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在成熟而强大的关系模型基础之上,可以很好地支持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SQL Server 2000是一个杰出的数据库平台,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对构建网络数据库的需求,同时还具有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等特点,可用于大型联机事务处理、数据仓库及电子商务等。它与Windows操作系统紧密集成,具有方便易用的图形界面,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工具和实用程序,大大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量,使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变得非常简单,使许多以前需要手工进行处理的复杂任务,现在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和向导工具来轻松地完成。正是由于SQL Server 2000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安全性高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各类学校学习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所选对象之一。

2.4系统开发技术JSP

2.4.1 JSP编程简介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是用jsp编写的。这里对系统的开发技术jsp做一些介绍:

JSP技术使用Java编程语言编写类XML的tags和scriptlets,来封装产生动态网页的处理逻辑。网页还能通过tags和scriptlets访问存在于服务端的资源的应用逻辑。JSP将网页逻辑与网页设计和显示分离,支持可重用的基于组件的设计,使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迅速和容易。 Web服务器在遇到访问JSP网页的请求时,首先执行其中的程序段,然后将执行结果连同JSP文件中的HTML代码一起返回给客户。插入的Java程序段可以操作数据库、重新定向网页等,以实现建立动态网页所需要的功能。

JSP与Java Servlet一样,是在服务器端执行的,通常返回该客户端的就是一个HTML文本,因此客户端只要有浏览器就能浏览。

JSP的1.0规范的最后版本是1999年9月推出的,12月又推出了1.1规范。目前较新的是JSP1.2规范,JSP2.0规范的征求意见稿也已出台。 JSP页面由HTML代码和嵌入其中的Java代码所组成。服务器在页面被客户端请求以后对这些Java代码进行处理,然后将生成的HTML页面返回给客户端的浏览器。Java Servlet 是JSP的技术基础,而且大型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Java Servlet和JSP配合才能完成。JSP具备了Java技术的简单易用,完全的面向对象,具有平台无关性且安全可靠,主要面向英特网的所有特点。

自JSP推出后,众多大公司都支持JSP技术的服务器,如IBM、Oracal、Bea公司等,所以JSP迅速成为商业应用的服务器端语言。

JSP可用一种简单易懂的等式表示为:HTML+Java=JSP。

2.4.1 JSP连接数据库

JSP访问数据库通常有三种途径:第一,通过数据库控制控件Data Control访问;第二,通过JSP提供的数据库对象变量编程访问;第三,通过ODBC接口访问ODBC API函数。在这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操作起来最方便、灵活、易于掌握,同时也最能体现JSP面向对象的特色,故这里以Foxpro2.5的数据库为

例,介绍数据库控制控件(Data Control)访问数据库的方法与步骤: 一. 在Form窗口中加入Data Control控件

用鼠标在工具窗口的Data Control控件按钮上双击左键,该对象即出现在Form窗口的中间(控件名为Data1),用鼠标调整好控件的大小及位置。如工具箱中无此控件,可打开主菜单的Tools/Custom,在列表中选中Microsoft Data Control复选框,确认后即可将此控件加入到工具箱中去。 二. 设置联接库

用鼠标单击Data1,按下F4,打开属性窗口,设置Connect属性为Foxpro2.5,设置DatabaseName 为c:\\foxprow\\student.dbf(假设磁盘上已有这个文件)。 三. 加入字段显示、编辑控件(数据库捆绑控件)

在Form窗口中加入DGrid控件,如不在此控件,可打开主菜单Tools/Custom,在列表中选择Apex Data BroundGrid复选框,确认后即可向工具箱中加入此控件。在Form窗口中单击选中此控件(DGrid1),按下F4打开属性窗口,设置Datasource属性为Data1,在Form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控件DGrid1,选择 Retrieve Fields;再用鼠标右键单击控件DGrid1,选择Edit,用鼠标调整控件及有关字段大小;再用鼠标右键单击控件DGrid1,选择Properties(属性),在弹出窗口中,选择Colums标签,在下拉列表中选Colum1,将Caption属性改为“学号”,选择Colum2,Caption属性改为“姓名”,选择Colum3、4将Caption属性改为“性别”、“专业”,按下“确定”按钮。 再向Form窗口中加入一个按钮控件,将Caption属性设置为“退出”,双击该控件(Command1),在代码窗口中写入“END”,存盘。

此时,一个具备数据库读写、浏览功能的应用程序就建立了,按下F5运行,通过单击Data1的各按钮即可看出当前记录的变化情况。

除此之外,数据库控制控件还有Bookmark、RecordCount等许多属性与方法,能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方便的操作。

由此可见,数据库控制控件具有数据库操作方面的强大功能。另外,数据库控制控件的RecordSource 属性可用一个SQL语句赋值,以此来有效地调用SQL语句,从而发挥SELECT语句强大的功能,更使数据库控制控件(Data Control)锦上添花。

关闭所有的数据连接

如果在代码中使用了数据控件如 DAO, RDO, 或 ADO, 在退出时应该关闭所有打开的 recordset, database,和 workspace 。 虽然对象能自动注销, 但是数据连接不会马上断开, 可能会导致一些内存不能被系统重新分配。

2.5 开发环境的建立

2.5.1 确保SQL Server 2000服务器正常工作

1. SQL Server 2000安装完毕后,启动【服务管理器】,在如图2-2所示的【SQL Server 服务管理器】界面中可以查看服务器的服务是否正常启动。

图2-2 【SQL Server服务管理器】界面

2. 启动服务器上的【企业管理器】,查看【企业管理器】是否能够正常管理。

2.5.2 测试SQL Server 2000和本地服务器的连接

1. 启动【查询分析器】。由于【查询分析器】首选必须连接服务器,然后才能工作。出现【连接到SQL Server】界面,在【SQL Server】文本框中输入本地服务器的别名,或者单击按钮将客户机能够自动识别的别名添加进来。完成设置后单击

按钮。

2. 成功连接到本地数据库服务器界面。表明连接参数配置正确,如果不能出现此界面,则需要仔细检查本地服务器参数是否正确。 2.5.3 测试VB和SQL Server 2000的连接

1. 启动VB,在【快捷按钮栏】单击【数据视图窗口】按钮。 2. 出现如图2-3所示的【数据视图】窗口。在列表框中选择【数据链接】用鼠标右键单击,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数据链接】选项。

图2-3 添加数据链接

3. 出现数据链接属性的【提供程序】选项卡。在【选择您希望连接的数据】列表框中选择“Microsoft OLE DB Provider for SQL Server”选项,单击

按钮。

4. 出现【连接】选项卡。按照服务器的身份验证模式不同进行选择,在【在服务器上选择数据库】下拉列表框中可以选择服务器上已经存在的数据库。单击

按钮。

5. VB程序通过SQL Server 2000成功连接本地服务器后出现成功连接界面,表明VB可以正常连接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服务器,也就是本地服务器。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设计思想

由于本系统是一个基于B/S的数据库的信息管理系统,所以第一步就是需要利用SQL Server 2000建立所需要的数据库,第二步就使用MyEclipse5.58完成该系统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开发。

将建立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作为服务器端,在这里我所用的是本地服务器,为开发应用程序的客户端提供所需要的数据服务。当然,客户端跟服务端需要联接,具体来说就是指应用开发程序和数据库的连接,本系统主要是通过JDBC来访问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其中,这个访问过程涉及到创建Connection对象、Statement对象以及ResultSet,以及检索ResultSet对象中的记录,然后将结果显示给用户或者进行修改以及更新数据表中的数据。

3.2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系统分析阶段的第二项活动,它的主要目是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对系统开发背景、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开发系统的初步方案与计划。可行性分析是对系统进行全面、概要的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本系统设计主要有以下三个可行性:

3.2.1 操作可行性

本系统操作简单,易于理解,只需通过简单指导,上手较快,系统管理员、教师以及科研人员均能进行操作,运行环境要求低。

3.2.2 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在Windows 2003 Server 开发环境下,利用MyEclipse5.58开发工具,并使用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各种功能。SQL Server 2000属于主从时式的数据库服务器这也是主从式数据库服务

器的特点,服务器本身重在数据的管理,为客户端应用程序提供一致的接口。当然也可以使用SQL Server 2005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也可以是它的更高版,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它的局限性。

3.2.4 经济可行性

采用新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可取代原系统的手工管理工作,减少人工开支,节省资金,并且可大大提高数据信息的取得,缩短数据信息处理时间,使科研信息的管理更进了一个台阶。

3.4 功能需求

按照系统开发业务分析要求和原则,在与系统管理人员的充分沟通,整理出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所需求的基本功能和用户界面的一些需求,这些需求将作为系统分析和逻辑设计的依据。

3.4.1 基本功能需求

科研人员/机构管理:科研人员数据库,建立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数据库,并根据该数据库对

科研人员进行跟踪与考核。科研人员数据库记录与科研相关的人员信息,主要包括:科研人员的个人编号与履历、所属机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职务与学术档案等资料的管理。

科研机构管理,记录科研院所的科研机构情况,科研机构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一个基础内容,在各类统计与查询中起重要作用。 科研项目/合同管理:项目/合同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核心部分,是贯穿其它

字段名称主要包括:立项前管理、项目评审、合同签订、开题、建立课题信息、结题、课题存档(即建立科研档案)等几个部分。

科研项目评估管理:主要以在多个方面总结的基础上,科研基本信息人员基本信息和协作单位信息资金费基础上做个项目评估。可以在技术成果、专利信息、经费情况总结。

科研论文信息管理:完成对论文论著信息的管理。能够对论文论著信息进行登记、查看

科研著作信息管理:与设备管理系统相连接,可以查询、管理项目/合同相关的科研设备情况。

科研项目的人员管理:与科研人员管理系统相连接,可以查询、管理项目/合同相关的科研人员情况。

科研成果管理:与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相连接,可以查询、管理项目相关的成果与专利情况,专利信息包括专利申请信息、法律状态、向国外申请专利、专利实施、专利奖励与酬金、专利费用、专利纠纷与调处信息。 专利管理:管理科研院所的专利授权资料。 其它管理:其它方面的管理。

3.4.2 用户界面需求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提供给用户WEB的界面,此界面要求操作清晰,页面美观,并尽可能的为用户的查询操作提供方便。系统管理员能通过此界面完成各种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的功能,也能通过此界面控制管理整个用户群;科研人员通过此界面可完成录入自己科研著作及论文信息功能;教师或科研人员通过此界面主要完成选课和成绩查询等功能。

3.5 性能需求

3.5.1 软硬件需求

根据MyEclipse5.58的运行需求以及系统的调试需求,至少需要满足以下的软硬件要求:

? 开发工具:MyEclipse5.58

?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Server/XP; ? 数据库: SQL Server 2000; ? CPU: 2.4GHz以上; ? 内存: 512以上; ? 硬盘: 80GB以上;

? VGA显示器或更高; 3.5.2 响应时间

当信息数据录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时应无等待时间,每次处理响应时间少于3秒 。程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操作错误或输入输出数据出时不应死机,而应提示故障原因,然后以正常出口退出当前操作环境。 3.5.3 系统可扩展性

系统应该具有可扩展性,当有新的科研管理模块添加时,能够很方便的对系统进行扩展,同时也能达到系统的升级。 3.6 系统设计基础

通过调查,我们学校目前在高校管理这方面也基本上实现了用计算机的管理,对系统用户、科研人员信息、科研项目信息、论著信息、论文信息以及获奖信息很好地进行了管理,但是,也还有很多需要慢慢改进的地方,比如选课管理不够完善,系统响应速度太慢等问题。本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主要涉及到系统管理员、科研人员和普通浏览用户,对应相应的管理模块,其组织结构图3-1 如下: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系统管理 科研人员 浏览者

系科科科科科录录浏查 统研研研研研入 入 览询 用项人著论获科科页科 户目员作文奖研研面 研 管管管管管管论著信信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文 作 息 息

图3-1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3.6.1 系统业务流图

业务流程图是一种表明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的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动的流程图,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迂回等。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的重点是对科研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描述,通过采用流程图中的部分图形来对学生学籍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化说明,如下图如示:

系统管理员 用户 科研人员 科研信息管理 其他浏览者 图3-2 系统业务流图

3.6.2 系统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是在系统分析员在系统设计阶段,对实际构建的系统分析综合后,提取逻辑模型的一个过程,它更关注于过程内数据的处理,而把具体处理数据的物理过程,物理分布忽略。在系统中,管理员将高校科研管理所有的信息数据,包括系统用户信息数据、科研项目信息数据、科研人员信息数据、科研著作信息数据、科研论文信息数据、科研人员获奖信息数据、科研分等数据,进行处理,并保存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中,科研人员通过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对自己的论文或论著录入,又可以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中对学校的科研信息进行查询,浏览者可以查询,通过分析,画出系统数据流图,如下图所示:

管理员 科研人员 科研信息 管理 浏览者 图3-3 DFD图

其中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包括系统管理员信息、科研项目信息、科研人员信息、科研著作信息、科研论文信息、获奖信息等。

3.7 系统数据字典

3.7.1 数据字典简介

数据字典是有表和视图组成的,存储有关数据库结构信息的一些数据库对象。数据字典描述了实际数据是如何组织的,对它们可以象处理其他数据库表或视图一样进行查询,但不能进行任何修改。数据字典就是将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处理和外部实体等的详细情况加以记录,并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排列所形成的一部关于数据的字典。

数据流图抽象地描述了系统数据处理的概貌,描述了系统的分解,即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但它不能说明系统中各成分是什么,也不能表达系统中各个处理(加工)的详细内容,这就要用数据字典 。 3.7.2 数据项与数据流条目 1.数据项条目

(1) 数据项编号:1-001

数据项名称:科研人员编号 别 名:科研人员编码 简 述:某科研人员的编码

类型及宽度:文本型,12位

取值范围:“000000000001”-“999999999999” (2) 数据项编号:2-001

数据项名称:系别编号 别 名:系别代码 简 述:某系的编码 类型及宽度:文本型,8位

取值范围:“00000001”-“99999999” 2.数据流条目

(1) 数据流编号:3-001

数据流名称:科研成果

简 述:记录科研人员科研成果 数据流来源:科研人员 数据流组成: 数据流量:120份/时 高峰流量:180份/时 (2) 数据流编号:4-001

数据流名称:科研报表

简 述:科研人员科研报表 数据流来源:科研处 数据流去向:教委 数据流组成: 数据流量:120份/时 高峰流量:180份/时 3.7.3 数据元素

主要对原始数据库表中的个别属性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数据项描述:科研人员编号 数据项编号:01 数据项名称:编号

简述:科研人员信息数据表的关键字的描述

类型:字符型 长度:8位

数据项编号:02

数据项名称:科研项目项目名称 简述:选课记录数据表的有关分数的描述 类型:字符型 长度:20位

数据项编号:03 数据项名称:科研分

简述:科研人员获奖所得科研分的描述 类型:整型 长度:10位 3.7.4 数据流

数据流使用统一格式建立卡片进行管理,卡片中记录数据流的条目名、别名、数据流来源、数据流去向、数据流结构和简要说明等内容。数据流定义卡如图3-7所示。

数据流 系统名: 高校科研管理管理系统 编号: 01 条目名: 项目信息数据表 别名: 科研项目表

数据流结构: 课程表:(编号+名称+负责人+预算+承担部门)

简要说明: 立项后即确定承担部门与负责人以及经费后送交教务处审批 修改记录: 编写 陈XX 日期 审核 谢XX 日期 来源:高校科研管理管理系统 去处: 教务处审批 图3-6 科研信息数据表单数据流卡片样式

3.7.5 数据存储

(1)数据存储编号:7-001

数据存储名称:科研人员科研成果 简 述:记录科研人员科研成果

数据存储组成:科研人员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务+科研成果名 关键字 :编码 相关的处理 :5-001 (2)数据存储编号:8-001

数据存储名称:科研人员科研成果 简 述:科研人员科研报表 数据存储组成: 关键字 :编码 相关的处理 :6-001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数据库设计

4.1.1 数据库简介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数据库的设计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把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

1.数据库的概念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大量的有组织的,可以共享的数据的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增、删、改和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从发展的历史看,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

2.新建数据库

在新建一个数据库时,必须先对它进行分析,比如它的大小、权限和备份等问题。本系统在SQL Server 2000中的查询分析器中新建一个数据库的具体步骤如下:

Create database student;

3.修改数据库

数据库的修改主要包括Alter database、Drop database等等。当然其中涉及到数据库用户的权限问题,管理用户分配给一般用户有修改的权限时才能进行修改。

4.1.2 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通常是使用E-R图对它的描述工具进行设计,对需求分析阶段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组织(聚集),形成实体、实体的属性,标识实体的码,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设计E-R图。根据科研人员与科研成果设计出E-R图如下图4-1所示:

年龄 学历 发表刊物论文著作 成果名 编号 科研人员 m 创造 n 成果 性别 编码 姓名 获奖情况 申请科研经费

图4-1 科研人员与科研成果E-R图

4.1.3 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应该首先选择最适于描述与表达相应概念结构的数据模型,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逻辑结构设计时一般要分两步进行:

?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一般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并将转化来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向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下的数据模型转换 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

本系统中逻辑结构设计主要是将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的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而E-R图则是由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三个要素组成的。所以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实际上就是要将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这种转换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逻辑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数据可管理系统的特征把概念结构转换为相应的逻辑结构。概念设计得到的E-R模型,是独立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这里的转换就是把表示概念结构的E-R图转换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或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

在逻辑设计中的工作是将E-R模型所表示的概念结构转换为关系模式(只需

将E-R图中的每一个实体和联系都转换成关系模式中的一个关系即可),并将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

例如,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记录之间是m :n的关系,转换是引入新的关系变动经转换后得到的关系模式为:

教师(科研人员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 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号,科研成果名)

联系表(科研人员编号,科研成果号,科研经费,奖励,发表刊物) 然后再经过规范化的处理,可以得到系统中所需的关系表。

4.1.4 物理结构设计

根据逻辑关系模型可直接设计基于某种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物理结构,我们知道关系数据库是由表构成的,所以依据系统用户信息、系部信息、班级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和课程信息在数据库中建立相应的表。

本系统采用的后台数据库是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本数据库名称为“kygl.mdb”,其中包含六张表,它们分别是管理员表(管理员)、科研人员信息表、科研项目信息表、科研论文信息表、科研著作信息表和获奖信息表。各表结构分别如以下列表所示。 (1)系统用户数据表(admin)

系统用户数据包含的数据项有id、用户名、口令、创建时间、状态等数据表中各字段的属性如图4-3所示。

图4-3 “admin”表的各字段属性

(2)科研项目信息数据表(items)

科研项目信息数据包含的数据项有项目编号和项目名称、承担部门、负责人、项目预算、开始日期、备注等属性如图4-4所示。

图4-4 “items”表的各字段属性

(3)科研人员信息数据表(scientist)

科研人员信息数据包含的数据项有编号、名字、口令、性别、生日、所属部门、创建时间、备注等字段的属性如图4-5所示。

图4-5 “scientist”表的各字段属性

(4)科研论文信息数据表(paper)

科研论文信息数据包含的数据项有编号、论文名、出版社、出版编号、添加时间等数据表中各字段的属性如图4-6所示。

图4-6 “paper”表的各字段属性

(5)科研著作信息数据表(system)

科研著作信息数据包含的数据项有编号、著作名、版权、描述等,数据表中各字段的属性如图4-7所示。

图4-7 “system”表的各个字段属性

(6)获奖信息数据表(winner)

获奖信息数据包含的数据项有编号、获奖人、获奖项目、获奖描述和所得科研分,数据表中各字段的属性如图4-8所示。

图4-8 “winner”表的各字段属性

4.2 总体结构设计

4.2.1 模块设计

本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目标是让使用它的管理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科研人员能很好地管理有关高校科研方面的工作,比如系统管理员负责日常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如各种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操作,科研人员师使用该系统可完成对自己论文论著信息的录入和查询管理,而浏览者使用该系统主要完成科研信息查询等操作。

根据需求分析中列出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八个基本模块,设计了如下图4-10所示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

系统用户管理 用户数据录入与编辑 科研人员管理 论文信息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著作信息管理 获奖信息管理 科研分年度管理 科研人员信息录入与编辑 论文信息录入与编辑 著作信息录入与编辑 获奖信息录入与编辑 科研分录入与编辑 论文信息录入与编辑 前台论文著作管理 科研数据查询 著作成绩录入与编辑 论文论著信息查询 科研成果查询 图4-10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图

由上述的系统总体结构图所示,将一个开发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分成六个子模块,他们分别为:系统用户管理模块、科研人员管理模块 、科研项目管理模块、论文信息管理模块、著作信息管理模块、获奖信息管理模块、年度科研分统计管理模块;通过这些子模块完成各项功能,如科研项目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对科研项目信息的录入与编辑;科研论文数据查询模块主要完成对科研人员录入的论文的查询。

根据该系统功能分析,该软件主要有8个功能模块,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1)系统用户管理:

? 添加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和口令。 ? 删除已有的用户信息。

? 修改口令,包括用户名、旧口令、新口令和确认口令。 (2)科研人员信息管理:

? 添加科研人员信息,包括系编号和系名称。 ? 修改和删除系部信息。 (3)科研项目信息管理:

? 添加新的科研项目息并可保存,包括编号和名称。

? 修改已存在的科研项目信息。 ? 删除已有的科研项目信息。 (4)科研论文信息管理:

? 添加科研论文信息并可保存,包括编号、名称、。 ? 修改已存在的科研论文信息。 ? 删除科研论文相关信息。 (5)科研著作信息管理:

? 添加科研著作基本信息并可保存。 ? 修改已存在的科研著作信息。 ? 删除科研著作信息。 (6)获奖信息管理:

? 添加新的获奖信息并可保存。 ? 根据获奖编号查询获奖基本信息。 ? 修改或删除已有的获奖信息。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用户登录

用户必须提供正确登录信息,才能启动系统主页面。在系统登录窗体中,用户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并可请求验证或退出登录。在实现验证功能时,限制了用户登录验证的次数,超过限定次数登录页面会自动关闭,并在10分钟后才能进行第二次登陆。

第一步,设计系统登录页面。 系统登录页面设计如下:

5-1 系统登录主页面

第二步,实现系统登录功能。

(1) 实现登录身份验证。 (2) 实现退出登录功能。

5.2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

5.2.1 系统管理主页面

系统用户管理指对系统管理员的登录信息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第一步,设计系统用户管理页面。

图5-2 系统用户管理主页面

第二步,实现系统用户管理。

(1) 实现添加记录功能。 (2) 实现删除记录功能。 (3) 实现输入及检验功能。 (4) 实现保存功能。

5.2.2 修改密码页面

本系统还添加了修改密码功能,当前用户首先输入自己的旧密码,然后

输入新密码和确认密码,提交经逻辑处理层验证即可修改自己的密码,密码并未在主页面显示。

修改密码主界面如下:

图5-3 修改密码主页面

5.3 科研人员信息管理

科研人员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对科研人员的信息进行了增加、删除、修改的功能,便于管理者对科研人员的管理。

考研人员的登陆密码默认为科研人员的职工号,科研人员可以在系统前台进行登陆,登陆后可以录入自己的科研论文和科研著作信息。并可修改自己的登陆密码。

下面为科研人员管理的主页面:

图5-4 科研人员管理主页面

下面为增加科研人员信息界面:

图5-5 增加科研人员界面

5.4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主要是对高校科研项目进行的管理,可以对增加,修改,删除科研项目,科研项目表与科研人员表进行关联,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只能是已经添加进来的科研人员,这样便于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主界面如下图:

图5-6 科研项目管理界面

这里加了一个javascript做的开始日期的时间空间,点击上图中钟表图片即可弹出日期选择界面(一个小网页窗口),让用户操作更方便快捷,人机界面更加有好。

日期选择页面如下

图5-7 小日历窗口界面

5.5 科研人员获奖管理

科研人员的著作或论文出色获奖后即将获奖信息添加到科研人员获奖页面中,不仅可以对科研人员进行添加,还可以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当科研成果获奖后给予科研人员一定的科研分数。

科研人员获奖管理如下图:

图5-8 科研人员获奖管理页面

5.6 科研人员年度总评分

科研人员年度总评分表与科研人员获奖表进行关联,对科研人员年度所获得的科研分数进行统计,并把所获科研分的原因及描述展示出来。

也能对统计出来的信息进行维护。 科研人员年度科研分统计表如下图:

图5-9 科研人员获奖管理页面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总结

从系统调查到查资料再到系统的分析设计,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经过这几个月的努力,这个系统总算是完成了。显然这个系统还是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本系统只完成了基本的功能部分,一些真正实用的外围功能还来不及完善,特别是打印用户查询信息这部分不完美工方面也不够漂亮。

但这毕竟是自己独立完成的第一个运行正常的系统,从敝帚自珍的角度来讲,还是颇觉欣慰的。

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到本人知识面所限,考虑不周,数据分析不全面、详细,对软件工程的认识不足,也缺乏设计经验,所以曾出现过一些问题和错误,但是经过本人查询相关的资料,参考有关软件的设计思想,并在指导老师的细心帮助下,这些问题后来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使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

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积累实践经验。从得到的结果来看,设计任务基本得到了完成。

在对该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也得到了许多教训。具体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在经历过从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到系统实现一系列完整的开发工作后,我从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得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时候,我对开发的认识是只要会编制计算机程序就能圆满地完成开发工作,但经过实际开发之后,我才认识到编程只是其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就我在本系统的开发中得到的认识,我认为最重要也最困难的工作是系统分析,尤其是需求分析。这是系统开发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需求分析不清,就极易造成后期具体实现时按照自己的主观猜想进行设计,以至于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往往造成修修补补的情况,甚至前功尽弃。在教训方面,主要的教训是对系统没有一个很好地总体设计,这主要是由于对程序编写不熟练的缘故。往往在一个模块完成以后,才想到有更好的方法来实现,浪费了许多时间,并且造成程序结构混乱。

6.2 展望

经过系统的设计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学校所反映的情况,针对系统的不足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1)界面有待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加美观。 (2)本系统的打印功能还不够强

(3)应使用新版本或者升级版的数据库,如SQL Server 2005,在有些方面比本系统使用的SQL Server 2000要有优势。

(4)开发工具MyEclipse 应该用最新版。 (5)检测系统错误需进一步完善。 (6)系统的维护功能要更强。 (7)数据备份和恢复更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小茹等.Visual Basic 6.0实例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建华等译.Visual Basic 6开发人员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北京博彦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Visual Basic编程高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http://www.microsoft.com

[5]邓良松、刘海岩、陆丽娜编著软件工程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6]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 Access 2000 数据处理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7]Date C J.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Ed.6). Addison-Wesley,1995

[8]Yu C,Meng W.Principles of Database Query Processing for Advanced Applications.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Inc.1997

致 谢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易叶青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受益匪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平日里教学繁忙的他,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给了我们很多意见并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使我们得到不少的提高,除了了论文的指导外,工作上也得到了他的指点名津,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老师。另外,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还要感谢给予我帮助的同学们和网上提供相关资料的朋友们以及参考文献的作者们。

附 录

部分程序源代码: 修改用户密码源代码: EditPwd.jsp

<%@ page language=\

修改管理员密码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y1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