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规划实施的若干建议

更新时间:2023-09-24 02:31: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规划实施的若干建议

摘要:针对“十一五”时期我国密集出台的区域规划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认为当前区域规划在制定中存在形式大于内容、个性不突出,在实施中存在法律保障欠缺、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编制颁布《区域规划法》、加强区域规划实施监测、转变区域规划实施理念等五项建议。

关键词:“十二五”时期;区域规划;政策建议

一、“十一五”时期区域规划追述

区域规划一般是以特定的经济区域为对象编制的具有空间性和约束力的规划,是国家总体规划或省级总体规划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是区域调控的重要依据。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对发展什么产业很少干预,但对区域发展则干预较多。因此,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就必须强化区域规划。

目前,区域规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指导作用越来越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重视。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已重点突出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并逐步明确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以及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十一五”期间,也着重对一些经济联系紧密的城镇密集地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都市经济圈地区、重点开发地区等进行了规划。2009年,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区域协调发展”被提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同年,出于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全新的宏观战略考虑,区域振兴规划频繁出台,先后出台了12个国家级区域规划,其数量超过了之前4年的总和。由此可见,区域协调发展已经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视野,跨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分工和合作格局。这也表明,中国的经济区域正在共谋打破行政区划和体制的坚冰,朝着市场一体化的和谐新格局迈进。至此,我国已经进入区划协调发展的大转换期。

二、区域规划实施反思

目前,区域规划仍是我国规划体系中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总结反思“十一五”时期我国区域规划的实施情况,可以发现如下几点问题:

(一)形式大于内容,理论多于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90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