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01 18: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眉山中学高二下5月月考

文综试卷 第Ⅰ卷

24.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中朝之主。从此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这种做法

A.使相权受到了制约 C.致使行政机构膨胀

B.导致武将专权局面 D.推动决策权的转移

25.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 A.重视人的内在完美 B.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

C.强调对物理的探究 D.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26.明代秘书人员普遍从科举出身者中选拔,地方政府中的秘书由贡士、进士充任;中央秘书机构及各部门的秘书则由进士通过馆选,进入翰林院学习后才能担任。这些举措 ( ) A.保障了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制约 C.提高秘书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

B.有助于提高秘书工作的质量 D.强调科举制是秘书唯一来源

27.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 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 D.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

28.孙中山说:“唐虞三代甫由草昧而入文明;乃至成周,则文物已臻盛轨,其时之政治制度、道德文章、学术工艺几与近代之欧美并驾齐驱,其进步之速,大非秦汉以后所能望尘追迹也。”材料中孙中山的思想 ( )

A.赞赏夏商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B.强调先秦时期我国的文物制度达到顶峰

C.说明汉族思想文化远比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高 D.揭露秦汉以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黑暗

29.据古代雅典著作《诉美狄阿斯》记载:美狄阿斯在公共场合同德摩斯提尼发生了争执,并打了德摩斯提尼一拳。对此,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这一个案可以说明当时雅典

A.同态复仇习俗已经被废止 B.司法诉讼程序非常严谨

C.法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D.司法判决均能秉公处理

30.卢梭在成名作《论艺术与科学》一文中提出,科学与艺术和财富与奢侈密切联系,使得风俗败坏,道德沉沦,因此,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无助于敦化风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卢梭具有明显的反理性思想 B.科学与艺术造成了贫富分化 C.工业文明弊病开始初步显露 D.西方道德败坏有一定必然性

31.表1是学者对出席1787年制宪会议的全部55名代表们财产状况和职业的统计。作为史料,它可以

表1 制宪会议代表财产状况和身份分布表

财产状况和身份 人数 制造小农和技工 拥有公债券 土地投机商 高利贷者 奴隶主 从事商业、40 14 24

15 业和航海业 11 A.佐证美国宪法内容的局限 C.证明制宪过程的尖锐冲突

B.表明美国工业资本的崛起 D.说明美国宪法缺乏权威性

32.1850年代以前的英国,离婚诉讼的判决程序烦琐,并且费用高昂。1857年,《婚姻诉讼法》通过,将离婚诉讼的判决从教会法庭转向了新设立的离婚法庭,并降低了离婚的费用。上述变化反映了当时英国

A.妇女获得经济独立地位

B.传统婚恋价值观的瓦解

D.个人自由观念普遍发展

C.司法裁定效率显著提高

33. 1947年3月,杜鲁门致国会咨文称“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所企图的征服”。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冷战是全球范围内的权力斗争 C.冷战是全球范围内的观念之争

B.冷战既是权力斗争也是观念之争 D.冷战就是经济和政治领域的竞争

34.《共产党宣言》在清未民初曾被传教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和追求真理的进步知识分子等五类人翻译传播,但并未由此掀起和形成时代的思潮和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 ) A.翻译者自身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B.翻译者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内涵

C.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实质性改变 D.翻译者本身脱离了下层的民众

35.“??堪称是上世纪最独特而又大胆的试验。尽管其间利弊至今众说纷纭,尽管其未来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它至少昭示了:两个互相排斥的肌体,在外力作用下快速接纳对方的可能性。”该评论最可能是针对 (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C.南北战争维护统一

B.两个德国实现统一 D.“宁汉合流”的实现

第Ⅱ卷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民国初年,边疆问题突出,但是北京政府由于诸多原因,无暇筹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注意边疆问题。为实现边疆的内地化,国民政府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以达到政治的一体化。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一些列经济

政策,如在边地屯垦及移民实边,改善边疆的交通与邮政,改良边疆民众的生产技术,设立边疆金融机构并兴办实业等,以此来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国民政府政府还下令改正西南少数民族称谓,取消歧视称呼。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治边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古代治边政策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治边政策相比,国民政府的治边政策有何发展,并分析其原因。(13分)

41.(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影响着人类的个体和群体行为。如图所示:

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有关气候与人类历史关系的信息,并作简要论述。

44.(15分)【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期,由于地方纷乱,各自为政,州、郡、县三级政区极其混乱。至隋初,全国竟有241州、608郡、1 524县,合计有2 373个县以上行政建制。隋文帝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大刀阔斧进行机构改革,通过废郡,实行州县两级制,以州辖县,同时又省并了一些州县。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文帝平陈后,又将此制推广到南方,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州县两级制……在精简行政机构的同时,隋文帝还严格实行定编定岗:上上州官吏的编制为323人,到下下州递减为167人;上上县官吏编制为99人,到下下县递减为49人。这不但大大节省了国家开支,减轻了百姓负担,而且提高了行政效率,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翁礼华《隋文帝:史上改革力度最大的皇帝》

(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改革地方行政建制的具体措施。(7分)

(2)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地方行政建制的原因。(8分)

24~28 AABCD 29~33 CAADB 34~35 DB

40.【命题说明】本题考查古代与近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内容。民族地区的治理,是一个热点话题,与时下区域经济发展,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国家统一,国防建设,国家治理等话题具有较高的相关度。通过对古代治边政策的分析,学生可以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古代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近代国民政府治边政策的分析,学生可以理解到近代民族平等意识逐渐确立,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密切的融入整个国家的发展。 【参考答案】

(1)特点:突出有效、直接的统治,注重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卫功能,贯彻的“夷夏之辨”的思想,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6分)

影响:扩大了国家的疆域,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巩固了国防;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开发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分)

(2)发展:实行与内地统一的政治体制,注重经济开发与发展社会事业,体现了民族平等。(6分)

原因: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强化了民族认同感;近代列强的侵略,边疆危机突出,迫使国民政府高度重视;西方民主与平等观念的传播,淡化了民族歧视意识;内地近代实业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7分)

41.示例:气候变化影响了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与战乱。(2分)

从公元前65年到公元600年,自然气候处于寒冷干燥时期。在西方,日耳曼人从北方南下,寻找更合适的居住地,也引发了西罗马帝国的崩溃,欧洲进入中世纪。在东方,由于游牧民族南下中原,黄河流域汉人迁徙至江南,出现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战乱。(10分) 示例:13~19世纪的寒冷干燥期影响到欧洲向外移民和文明冲突。(2分)

从公元1280年到1860年,自然气候处于寒冷干燥时期。此时期西方处于新文明的萌发与发展时期,人口激增。为了开拓新的殖民地,掠夺财富,欧洲殖民者开辟新航路,把世界连为一体,人类进入全球时代。在随后的资本主义驱使下,非洲黑奴遭受数百年掠夺,美洲印第安文明几乎惨遭灭绝。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欧洲,也打开了最坚固的传统文明堡垒,进入中国,中断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10分)

42、(1)将州、郡、县三级政区改为两级政区;合并了一些州县;严格实行定编定岗。(7分)

(2)南北朝时期政区极其混乱。地方官吏众多,百姓负担沉重,国家财政开支巨大;行政效率低下;中央集权不够强化。(8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de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