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保护我们的环境)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03 12: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口语交际——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过程:

一、激情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口语交际”世界中,去感受心灵碰撞的魅力,去享受思想交流的快乐。在此,老师送大家三句话:①自信,从大声、大胆说话开始!②会倾听、会欣赏他人也是一种美德!③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都精彩!

出示视频《我国水资源状况》,学生欣赏,教师作如下要求:请用笔记录下你认为值得积累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从影片中获得了什么? (教师谈话,出示课题:水,是生命之源,大家都很清楚,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被忽略。有人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并非危言耸听。人类不仅面临着水的危机,还有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正困扰着人类。我们今天的课堂,就从环保开始。)

二、初步体验,探讨“劝说艺术”

刚才的影片,让我们心情沉重,而下面的情境,你会袖手旁观吗?

出示:某同学在清洗拖把时,把周围的水管都打开了,洗完了拖把,扭头就走,也不管身后“哗哗”的流水声。

⒈明确“劝说”,并让学生就此展开演练。

(此环节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情,并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发言,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⒉全班交流:让4-5名同学发言

⒊教师设疑,触发学生评价:如果你是被劝者,你认为谁的劝说会打动你?并谈谈理由。

(此环节,教师要注意点评,可从以下几点入手:A、语态、语气;B、针对所设的对象,用语是否文明、妥贴;C、语言是否啰嗦、重复;D、话语是否具有说服力。)

三、访古求经,感受“劝说魅力”,领悟“劝说方法”。

同学们刚才的评价都很中肯。“劝说”,重在一个“劝”字,怎样劝才能令人信服,让人接受呢?这就需要策略。可见,“劝说是一门艺术”。

⒈出示“劝说”范例:《邹忌讽齐王纳谏》(附文①)、《触龙说赵太后》(附文②)

⒉学生根据范例谈谈两人劝说成功的原因,并说说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⒊教师点评(附文③)

⒋教师总结:课件出示(附文④)

四、情景再练,提升技能

⒈出示图片及资料:一次性用品污染(附文⑤)

⒉出示情景:学校组织野炊,三(1)班的其他同学玩得特别开心,可团支书王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他看到,先前干净的野炊场地,此时一片狼籍,到处扔的是方便木筷和塑料碗.于是,在队伍整队返回前,他对同学们进行了一番劝说.假如你是王民,你会怎样劝说?

(小组演练,并推荐一名代表,作全班交流的准备)

⒊全班交流(既然是对全班同学的劝说,要求劝说者上台表演) ⒋师生共评

(教师谈话:先前的两个情景,我们面对的都是自己的同学,假如遇到的是陌生人,我们又该如何劝说呢?)

⒌出示情景,学生自由发言 情景:你在干净整洁而美丽的天鹅广场游玩,看见几位时髦的女士在吃甘蔗,并把残渣扔在地上,你该如何劝阻?

教师小结:同学们,劝说中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称呼恰当,不可侮辱、谩骂;要以理服人,不可强词夺理;要因人而异,灵活相劝,表意清楚,简洁明了,不可词不达意,啰嗦冗繁。

五、强化环保意识,培养雄辩才能 ⒈展示“环保”组图(附文⑥)

(此环节意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展示《全球青少年环境公约》

⒉各显神通,出示两则有关“布什总统”的资料,让学生对“布什”进行劝说。(附文⑺)

六、课堂延伸

你一位好朋友最近一次考试挫败了,对他打击很大,他一直未能从失败

的阴影中走出来,你作为他的“知己”,应该如何劝慰?

附文(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魏文侯晚些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威王也是一个贤明的国君。他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楚、魏、韩、赵、燕等国都先后派使者来祝贺,尊称齐威王为霸主。

不过,齐威王刚当国君的时候,只知道喝酒、听音乐,变着法子玩耍,朝廷中的大事一概不闻不问。虽然韩、赵、魏等国都来攻打过齐国,可齐威王照样吃喝玩乐,不把国事放在心上。朝中大臣很着急,纷纷来劝说他,劝得轻了,他只当没听见,劝得重了,他就发脾气。后来也就没有多少人敢劝他,齐国也一天天衰落下去。

有一天,来了一个叫邹忌的琴师,听说威王爱听音乐,特赶来助兴。威王一听非常高兴,马上叫他进来。邹忌拜见了威王以后,把琴放好,调好弦,把手放在琴弦上,就一动也不动了。齐威王着急了,就催促他快弹琴。邹忌说:“光会弹琴,算不得什么本领,还须精通琴理。”齐威王说:“我一向只听人们弹琴,还没听过琴理,你既然精通,就说给我听听吧。”邹忌说:“琴是高雅的乐器,琴声不只是悦耳,还能陶冶人的情操。琴弦的粗细,声音的高低,手指的配合,弹拨的缓急,都很重要。如果配合得适当,音调悦耳;如果失调,就是噪音。这和治理国家一样,上要积极引导,下要积极配合。上下一致,国家才会昌盛。”

齐威王听他说得头头是道,更想听他弹一个曲子。邹忌反而慢吞吞地说:“我是琴师,弹琴是我的本行,一时没弹,你就急成这个样子。大王您是治理国家的,国家在您手中就好像琴在我手中一样。您抚着齐国这张大琴,9年来没有弹奏一曲,难道人们就不着急啊!”齐威王从邹忌的一番话中悟出了道理,于是向他求教如何治理国家。邹忌劝威王不要再沉溺于酒色歌舞,要广招人才,发展生产,操练兵马,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

后来,威王请邹忌做相国,并采取了一系列治国安邦的措施,齐国逐渐强大起来。

威王见齐国强盛起来,十分高兴,人们也都称赞威王的功绩。威王听得有点飘飘然了,对于不同意见就有些听不过去了。邹忌有些着急,就想方设法纠正威王这个不好的毛病。

有一天,邹忌去见齐威王说道:“大王,我有件事,想了很久也没想通。”齐威王笑着说:“你还有什么事情想不通的,说给我听听。”邹忌说:“徐公是咱们齐国的美男子,这是人人皆知的。前天有个门客来找我办事情,说我比徐公漂亮。我听了这话,心中十分高兴,但有些不相信,回家问我的妻子,妻子也说我比徐公漂亮。我又问我的丫环,丫环也说我比徐公漂亮许多。我心中有些沾沾自喜。昨天,徐公到我家来做客,我仔细看了看他,又照镜子端详了一下自己,对比一看,徐公确实比我漂亮。明明徐公比我美,为什么门客、妻子、丫环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呢?我想了一晚上才明白,我的门客说我美,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我的妻子说我美,是因她对我有偏爱;丫环说我美,是因为她怕我。他们都是为了讨好我呀!”威王听了,点点头说:“你说得对,听了别人的好话,是得考虑考虑,不然就容易受蒙蔽,分不清是非。”邹忌又说:“那么,大王,我看您受的蒙蔽比我还深呀!”威王脸一沉:“你这是什么意思?”邹忌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您想,现在齐国是方圆几千里的大国,城地就有120多个,王宫里的美女谁不偏爱大王?朝廷上的大臣哪个不怕大王?天下各国哪个不有求于您?他们为了讨好您,在您面前尽说些好话,由此看来,受的蒙蔽是很深的呀!”

齐威王听了邹忌的一番话,恍然大悟地说:“对啊!你说得太好了,要不是你提醒我,几乎误了大事!”于是,他立即下了一道命令:今后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边地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缺点错误的,给上等奖,书面向我提意见的,给中等奖,就是在背后议论我的过错,只要我知道了,也给下等奖。

命令一贴出,开头的那些日子,有好多人来给威王提意见,收到提意见的信也很多。齐威王—一听取,改进了许多工作,纠正了许多毛病,过了些日子,就没有那么多意见好提了

附文㈡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明白地对左右的人说:“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左师官触詟希望进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詟来到宫中,慢慢地小跑着,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我脚上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好久都没见您了,我还自己原谅自己哩。我怕您玉体欠安,所以想来见见您。”太后道:“我靠车子才能行动。”触詟又问:“每日饮食该没减少吧?”太后道:“不过吃点稀饭罢了。”触詟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什么,却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稍增加了一些食欲,身体也舒畅了些。”太后说:“我做不到啊。”太后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些。

触詟又说:“老臣的贱子舒祺年岁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怜爱他,希望他能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特冒死来向您禀告。”太后答道:“好吧。他多大了?”触詟道:“十五岁了。不过,虽然他还小,我却希望在我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问道:“男子汉也爱他的小儿子吗?”触詟答道:“比女人还爱得很哩!”太后答道:“女人格外疼爱小儿子。”触詟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我

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触詟言道:“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拉着她的脚跟,还为她哭泣,不让她走,想着她远嫁,您十分悲伤,那情景够伤心的了。燕后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太后答道:“是这样。”

左师触詟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詟又问:“不只是赵国,诸侯各国有这种情况吗?”太后道:“我还没听说过。”触詟说道:“这大概就叫做:近一点呢,祸患落到自己身上;远一点呢,灾祸就会累及子孙。难道是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吗?但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优厚,却毫无劳绩,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这就难免危险了。)现在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赐给他很多宝物,可是不乘现在使他有功于国,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您对他的爱不及对燕后啊!”太后答道:“行了,任凭您把他派到哪儿去。”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作人质。齐国于是派兵救赵。

附文㈢

古人的劝谏艺术 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都以其杰出的辩才,说服了高高在上的国君,从而改写了本国的历史: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触龙说赵太后使赵国在危难之时得到了齐国的援助,从而转危为安。为此,他们都成了历史的功臣,也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形象,

他们的成功与他们杰出的说辩才能是分不开的。其才能何在?其说辩技巧何在?其成功的奥妙何在?

1.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邹忌对于齐威王,触龙对于赵太后,都是必恭必敬的。邹忌一口一个“臣”(自称),触龙“病足,曾不能疾走”,却也要“徐趋”而“至而自谢”,每一言每一行无不表现了对对方的尊敬。这种尊敬赢得了对方的好感,从而也为自己的说服工作打好了感情基础。

2.要努力制造一种和谐的谈话气氛。这一点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触龙刚见太后时,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触龙开口便谈让长安君为人质的事,很可能落入太后“唾其面”的尴尬境地,因为,人在生气的时候,是最不理智的,不但难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而且很可能把对方当作发泄的对象。老到、精明的触龙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见到太后后,他避而不谈长安君之事,而是询问太后的饮食起居,唠起了家常,从而使太后由“太

后盛气而揖之”到”色稍解”,既而“笑曰”,和谐的谈话氛围形成了,自己陈述意见条件的也就成熟了。

3.迂回战术,“比兴”手法,欲成甲事,先谈乙事,以乙事促成甲事,请君入瓮。邹忌意在让“弊甚”的威王接受国人的指责,而触龙则完全是为了让赵太后的爱子到齐国作人质。这些事,即使是一般老百姓,也是很难接受的,更不用说是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所以,如果他们在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很可能一下子就陷入骑虎难下的僵局,闹不好还会受辱甚至招致杀身之祸。因此,在谈话的开始,他们对自己此行的目的避而不谈,而是谈一些表面上看来与之不相干的事情:邹忌开口谈的是一些闺房私语,触龙则纯粹是拉家常。但在事实上,他们在选择话题时,是煞费苦心的,谈论这些话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出自己要真正要谈论的内容,都是为后面的话题服务的。这些话题和后面的话题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采用迂回战术,从日常生活小事谈起,由日常生活小事中的小道理,引出治国安邦的大道理,这种劝谏艺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容易让人接受,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厉害得失。人都是有私心的,人首先要为自己、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小集团考虑。任凭你讲的道理再对,如果对对方没有什么好处,对方是懒得理你的。 附文㈣

劝说前:首先要了解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了解对方的心理,做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可查找积累一些资料,劝说时可增加针对性、可信度。 劝说时:

1.态度要热情、坦诚,尊重对方,称呼恰当,要注意与对方“心理相容”。 2.劝说要有耐心,语言文明,语气委婉,力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3.用规范的口头语表达,不要出现方言,语言前后不要重复罗嗦。

4.要抓住要害,特别是与其切身利益相关联之处,注意说令被劝者深思的话〔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 劝说方法:

a直劝法,就是在心理相容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劝对方怎样做或不要怎样做。当然,这要有充分的理由。.

b.婉劝法,讲个故事,打个比方,或用其他委婉的方法间接地进行劝说。如:换位推论、需欲平衡、求同存异、对比选择、设喻联想、情景暗示等。

c.迂回法,就是先绕一个弯子,最后回到要说的本题上来。这“绕弯子”的过程常常就是求得心理相容的过程。此外,还有悬念法、激将法等等,都可以酌情采用。

附文㈤

一次性筷子并不卫生 辽宁省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士说,很多人喜欢用一次性筷子,认为它既方便又卫生,使用后也不用清洗,一扔了之。其实,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环保部门很赞赏李杨等大学生的环保行动,“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

尴尬“筷子帐”: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每年要出口150亿双木筷。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全国林木年采伐量的10.5%用于筷子生产。

一次性餐具遭遇质量安全考问

不经意间,因一次性餐具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危机再次袭入我们生活。继PVC保鲜膜事件后,一次性餐具质量安全问题开始席卷全国各地。省质监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纸质的一次性餐具相对安全,但是否就可排除“有毒”的嫌疑,尚难以下定论。

一次性餐具半数不合格

在天城路口的一家兰州拉面店里,记者点了一份炒粉干和一份牛肉拉面(有汤),要求打包带走。面店服务员拿了一只白色泡沫塑料盒和一只透明塑料碗,很自然地将烧好煮熟的面起锅直接放进去。5分钟后回到家打开一看,因为与筷子有些摩擦,白色塑料盒底已经裂开了一条缝隙,烫手的油汤与泡沫塑料融在一起,发出些许刺鼻的味道。

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场景。从超市、卤味店的熟食包装盒,餐馆提供的一次性餐具,泡茶用的杯子,直到桶装方便面的盒子等,一次性餐具使用范围甚广。由于方便实用、成本不高,一次性餐具已经成了居民家经常接触到的生活用品。一次性餐具的合格率在40%和50%之间徘徊,这则消息震撼了不少消费者。

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5年9月9日的一份报告透露:2002年对一次性餐饮具进行的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为52%;2003年在河北省对一次性餐饮具进行的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为43%;2004年北京市工商局联合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对北京市市场进行的抽查,抽样合格率为40%。

纸质一次性餐具相对安全

与PVC保鲜膜事件相似,一次性餐具也遭遇了“高温下使用会产生毒素”的考问。报告说:由此可见,一次性餐饮具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质量问题。主要是,第一,卫生性能存在较大问题,由于在生产原料中添加了大量碳酸钙、工业石蜡、回收废料,导致产品的蒸发残渣(正乙烷、乙酸)严重超标;第二,使用性能差,负重不合格,容积偏差大,有渗漏现象;第三,降解性能不合格,由于企业将填充碳酸钙的产品作为降解产品,但这样的产品不能真正降解。

按原料区分,目前一次性餐具可大致分为一次性塑料餐具和一次性纸质餐具。其中塑料餐具里包含可降解和不可降解两种。浙江省方圆检测集团理化中心姓何的一位工程师说,两者比较而言,纸质的一次性餐具安全质量相对较高。但是,为了保证纸质餐具的强度和防渗水性,在加工制作材料时往往还得添加一些填充剂。因此,很难下定论,纸质的就是安全可靠的。

“一般来说,一次性餐具不合格,主要是指里面填充剂的含量超过标准要求。”有专家解释说,由于填充剂的材料价格,比一次性餐具主材料的价格要便宜很多,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不法生产者无视标准要求,一味压低成本,致使产品质量不合格。

“有毒”泡沫盒依然有市场 据了解,1995年,杭州市在我国城市中第一个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餐具。为彻底整治“白色污染”,杭州市于1997年开始实施《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明确规定禁止销售、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餐具,违者可处500元至5000元罚款。

市质监局相关人士说,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杭州市已经推行了多年。应该说,目前整体情况良好。同时,随着杭州消费者对质量安全认识的提高,一次性泡沫塑料的生存空间也逐渐萎缩。“超市、农贸市场,以及规模餐馆,盛装熟食的一次性餐盒,基本上都是纸质的,来源也比较正规。”该人士说。

但在一些小型饭店、夜排挡以及早餐点心铺,一次性泡沫餐具依然盛行。“泡沫的盒子价格便宜,像我们这种小生意,也是为了减少成本。”闸弄口街道附近小区一个早餐供应点的摊主说。当记者询问,这些泡沫盒子是哪里生产的?是否知道这种盒子不仅容易破,而且还有“毒”时,她说是从生活用品市场里批发过来的,也没注意到是否有生产厂家。“来买早点的人也没说这不能用,所以我们就一直用下来了。”该摊主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肖扬见习记者邓国芳 编辑:郑海云

附文㈥ (画外音)

这是一只山雀,我们从它的眼中看到了勃勃生机;这是一只海鸥,从它的眼中,我们却看到了死亡的阴影。看看吧,群鲸自杀谁之过?蔚蓝的大海,如今,为何变得如此令人心寒?曾经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如今,为何成为扼杀生命的炼狱?

大海在哭泣,苍天也在呐喊。城市的天空早已不再明朗,原野的纯净还能拥有多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张养浩《潼关怀古》的民众心声,但当你走进伊拉克,一个“苦”字,怕很难概括你心灵的震颤。

“不要污染”,不是一句口号,应该是真实可见的行动。

“不要污染”,不是一个短暂的弥补,应该成为我们拯救地球和自身的永恒的信条。

附文㈦

布什总统2001年3月,宣布美国退出《东京议定书》。布什称,这个协议一旦付诸实施,将令美国丧失几百万个工作机会,美国经济将会受到影响。《东京议定书》要求世界40多个主要工业国家,在10年之内,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的水平。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每天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

2002年9月,世界各国首脑在南非召开“拯救地球”会议,为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共商大计。美国总统布什拒绝出席这次会议,引起代表们的质疑。一名代表说:“全世界都要求采取实质性的措施拯救地球,消除贫困,作为全世界首富和唯一的超级大国,总统不来参加会议,却去休假,真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总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iv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