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稿、情景再现、内在语和对象感

更新时间:2024-04-20 21: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备稿、情景再现、内在语和对象感

一.备稿

备稿的内容: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

(1)广义备稿是播音创作的基础,播音员主持人掌握稿件,表达稿件的思想文化基础及语言基本功的锤炼,实质上反映播音员主持人的修养.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平时要注意各方面的学习和积累,培养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积累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体验;具备较丰富的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语言表达技巧.为播音再创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2)狭义备稿是播音员主持人播出稿件的具体准备方法,要求和步骤.我们把狭义备稿概括为六个步骤:简称”备稿六步”:1划分层次,指稿件的布局,结构.拿到一篇稿件后,首先要对稿件的句,段进行整理,将内在联系紧的文字归类.2,概括主题.是指主要事实中包含的思想意义,也称”稿件的中心思想”.有利于提示出深刻思想含义和调动播讲者的思想感情.3联系背景.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稿件中的政策精神和播音的针对性.4明确目的.5分清主次.找出重点,由大处着手.6,确定基调,指稿件总的思想感情色彩和分量,播音时总的态度倾向. 备稿应注意的问题: (1)高度重视,认真备稿. (2)备稿应准备迅速. (3)备稿不能机械死板.

(4)处理好备稿”质”与”量”的关系.

感受: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播音创作中的的感受,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意思. 态度:就是创作者对外界刺激的估量,判断,评价. 感情: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态度,就形成了不同折感情.

具体感受:感受的基本要素:形象感受.播音创作主体的感受首先是从稿件,话题,节目内容的”表层感触”开始的.而语言,词语,形象的感知是播音感受的起点.客观事物,稿件文字作用于播音员主持人的感官,首先引起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时间,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的动力,形成一系列相应的形象感知.正是诸种感知觉的初步内心体验,我们把它称之为形象感受,形象感受是播音感受中最基本的感受.感受的结构要素:逻辑感受,在播音感受的初级阶段,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感触到词语所代表的客观世界的形象,同时,也感触到语言序列的内在逻辑.我们把它称之为逻辑感受,即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创作过程中对文字,声音符号所反映的客观事物间的关系的主观体验.

整体感受:就是感受由分散的具体导向综合的整体的过程,就是播音感受由量的积累导向质的飞跃的过程.

二.情景再现(重要)

情景再现:是播音员主持人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再造想象,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自已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情景再现的内涵:

(1)情景再现属于一种联想,想象活动,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再造想象特点的概括.

(2)播音员主持人的联想与想象必须以语言内容为依据,以符合稿件的需要为前提,必须遵循稿件规定的目的,性质,范围,任务,不能信马由缰,任意驰骋.是预定想像.

(3)依据语言内容想象出的画面应该是连续的,活动的,有内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 (4)播音员主持人进行联想,想象的目的应该是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

情景再现的展开过程:可按四步来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第1步:理清头绪,这一步主要是从情景再现的角度对语言内容进行梳理,它与备稿当中的划分层次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里更注重从画面的角度来理清内容的头绪.包括:把握结构,明确先后顺序,把握画面的主次详略及特点.第2步:设身处地.设身处地就是通过相象,将自己置身于稿件所描述的情景中,缩短我们与稿件所述情景的时空距离和人物的心理距离等,使我们迅速地投入到稿件所规定的情景中,获得现场感,感到”我就在”.第3步: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情景再现的核心问题.这里强调的是内心积极的反应,摈弃的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式的无动于衷.在触景生情这一步我们还要掌握两点要求:一是反应积极,一触即发;二是以情为主,情景交融.第4步:现身说法.当内心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想把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亲身所感”的情景再现给受众,并使受众产生某种情景的再现,从中受到感染.这也正是创作主体始而有意,继而实现的责任.以上四步并非界限公明,而是联系紧密,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总之,是要让自己的思想感情运动起来. 情景再现中应注意的问题:

(1)情景再现要以播讲目的为中心,受播讲目的的引导和制约,不要为”情景再现”而”情景再现”. (2)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累,对情景加以丰富和补充,加深创作主体的体验.

(3)把握情景再现准备与播出时的区别.每一,准备时有较充足的时间去展开想象,再现情景;播出时语句要连续不断,一句紧接一句,没有时间去细致展开和浮想联翩.否则容易造成情景分离,说到下句时,内心还停留在上句.第二,准备时,创作主体脑海中的画面可以较清晰,形象较鲜明;而播出时,景已模糊,情愈加凸显.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必再细致地展开想象,只需让情景稍加显露,重要的是快速唤起我们准备时的具体感受和触动心灵的那一点.也就是说播出时凝炼. 三.内在语(重要)

内在语的概念:播音的内在说是指那些在文字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的语

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内在语的作用:内在语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活动,为播音语言表达提供充实的内心依据,其作用概括起来有两在方面:揭示语句本质和揭示语言链条.

(1)揭示语句本质的内容:语句本质是指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深层的内在含义和态度情感.我们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从语句较宽泛的表层意义来锁定语句本质.

(2)揭示语言链条.语言链条实际是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揭示语言链条就是搞清句与句,段与段,层次与层次如何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的问题.特别是在文稿中那些文气不太贯通的地方,在段落层次需要做明显转换而又不好衔接的地方,或需要赋予语言以动作感,形象感的地方,或在需要唤起受众注意,引发他们思考的地方.都可运用内在语来衔接,过渡,铺垫或转换,以帮助找到自然贴切的语气,造成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效果. 内在语的分类:

(1)发语性内在语,指提示,引出下文,如呼台与之前,在节目,稿件,层次,段落,语句之间加上适当的词语.

(2)寓意性内在语.是稿件文字的”弦外之音”,是隐含在语句深层的内在含义,是结合上下文语言环境挖掘出来的语句本质和语句目的.

(3)关联性内在语.指那些没有用文字表示出来的语句关系,具体地说,就是那些体现语句逻辑关系和语法意义的隐含性关联词和短语.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挖掘语句间隐含性的关联词或短评,使语句关系更加明晰.

(4)提示性内在语.用于语句段落层次之间,也是为了解决上下语气衔接的问题. (5)回味性内在语.四种形式:寓意式回味,反问式回味,意境式回味,线索式回味.

(6)反语性内在语.对立型反语内在语,反问型反语内在语,双关型反语内在语,非对立型反语内在语.

内在语的最优化:

1.内在语是对稿件理解和感受的集中概括 2.在稿件的重点和难点上把握内在语 3.要注意语句本质的差异

4.内在语要精确可感,鲜明简洁,有说服力。 四.对象感(重要)

对象感的含义:就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表

情达意,传达稿件节目的精神实质. 对象感强的作用在播音时体现特征: 1.体现人文关怀 2.表达丰富亲切

如何把握对象感:对象感的清晰度;诚恳待人;广交朋友。 (1)对象感的”质”与”量”.所谓量的方面.

(2)依据节目内容所反映的主题和目的设想对象,获得对象感. (3)我们所设想的对象应该稳定统一.

(4)播音员主持人与所设想的对象之间关系是平等的.

(5)为了获得对象感,为了使设想的对象具体有依据,要尽可能多地熟知各种对象的情况,丰富生活体验.

注意对象感的几个误区:

1,播音员主持人执着地去追求设想对象的客观实体. 2,无论什么稿件都设想一种具体对象. 3,对象感时断时续,时有时无.

4,认为稿子并无确定对象就不必多此一举,或认为稿子已有了限制就不必设想具体对象了. 5,以为面前有对象就不需要对象感,不知道场外的受众才是我们传播的主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k5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