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泉

更新时间:2023-10-28 07: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百脉泉

百脉泉位于济南章丘市明水镇百脉泉公园内,为明水诸泉之冠。百脉泉水从许多看不见的脉孔中涌出,似百条大脉,泛出参差错落的颗颗“珍珠”。百脉泉池长26米,宽14.5米,深2米,池岸由青石砌垒,东西向架一虹桥,池岸和桥上装饰雕刻石栏。池底涌出数不清的水泡,缓缓地浮上水面,好象滚动的珍珠,所以当地人也称为“珍珠泉”。泉壁和梵王宫大殿墙上镶嵌着多方诗词、楹联、花卉石刻。其中有明代进士著名戏曲家李开先《游百脉泉》诗。

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的泺源堂前。居“七十二名泉”之首,更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誉。北魏《水经注》称“泺水”;“趵突泉”名见于文字的最早记载是宋代熙宁六年(1072年)曾巩撰《齐州二堂记》。趵突泉泉水喷涌达26.49米,最大涌水量16.2万立方米/日。泉池长30米,宽18米,深2.2米。周围建有观澜亭、泺源堂、来鹤桥、蓬山旧迹坊及历代名人题咏趵突泉诗文碑刻等名胜古迹。1956年,依泉建园称趵突泉公园。1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泺源堂之前,泉池呈长方形,长30米,宽18米,深2.2米,为趵突泉泉群水涌量最大的泉。据专家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曾巩《齐州二堂记》中为其定名为『趵突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趵突泉为『娥英水』,曰:『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品尝了趵突泉水后 ,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白石泉

白石泉位于黑虎泉东侧河中。清道光《济南府志》载:“白石泉,乾隆甲寅江方伯因旱浚泉雨后涌出,曲阜桂馥有记。”因泉周有许多白石出没于水面而得名。池以自然石驳岸。长6米,宽5米。水由池岸石隙流出,汇入护城河。

2金线泉,位于趵突泉东北侧,由于水面有一条游移飘动的水线波纹,映日凝望,宛如一条金线浮于水面,故名。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描述:『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曾巩《金线泉》诗云:『玉甃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灵漪巧上弦。』一九五六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在老-金线泉东约二十米处一所石砌雕刻的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于是人们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1870)江苏吴兴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三字石刻移嵌在这泉的东壁上。

3皇华泉,亦名木鱼泉,名自《诗经-尔雅》『皇皇者华』。位于趵突泉公园鱼展室门前东侧。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清《七十二泉记》亦著录,称之为『黄华泉』。明朝文人晏璧观皇华泉后曾赋诗赞曰『金线池东涌碧泉,皇华使节耀齐川。圣恩浩荡宽如海,散作甘霖遍八埏』。今此泉石砌,周饰石雕栏杆。池内北壁嵌魏启后题写『皇华泉』石刻。

4柳絮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金代《名泉碑》及明清文献中均有记载。因泉常年『泉沫纷繁,如絮飞舞』而得名柳絮泉,历代多有文人居住,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故居就在柳絮泉边。清朝乾隆年间,《趵突泉志》的作者任宏远曾有《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收藏惊浩劫,漂泊感生平。往昔风流在,犹传乐府名。』 明朝晏壁『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冷冷。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真实形象地写出了柳絮泉的倩姿。

5卧牛泉,位于趵突泉公园鱼展室前,泉池呈长方形,池壁用块石垒成。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均著录。今池内北壁『卧牛泉』三字,由济南张立朝书写。根据古诗词描写的内容,当时此泉周围应该是水草并茂。宋代苏辙在《槛泉亭》一诗中写道:『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明代也有诗云:『昔闻陶墓有牛眠,今见齐州溢井泉。千载历山遗胜迹,秋风禾黍满虞田。』卧牛泉很可能因为时常有牛羊饮其水、卧其旁而得名。

6漱玉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在柳絮泉东侧,为一长方石砌水池,周饰石雕栏杆。池内北壁镶嵌『漱玉泉』刻石,为济南当代书法-家关友声1956年书写。『漱玉』一名由『漱石枕流』(《世说新语 --排调》)一词演化而来。相传,宋代杰出词人李清照的《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泉水从池底冒出,形成串串水泡,在水面破裂,咝咝作响,然后漫石穿隙,跌入一自然形水池中,如同漱玉,故名。

7马跑泉,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东侧假山下,水流成溪,与假山浑如一体,泉水绕假山北侧流入东泺河。马跑泉池实际是由两泉组成,另一泉叫『浅井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

8无忧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泉池呈不规则形,面积672平方米,水深2米,池岸山石垒砌,凹凸有致,高低错落。泉水清澈碧透,水草浮动,群鱼戏游,大者长近半米,重数十斤。明晏壁《七十二泉诗》咏道:『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万斛愁。 白叟黄童争击壤,春来有事向东畴。』诗中『酌水能消万斛愁』一句,正道出了『无忧泉』名称的由来,而『白叟黄童争击壤』的描述,更是世人来此后『无忧』的具体写照。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

9石湾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门假山北侧,与酒泉、湛露泉三泉并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

10湛露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门内假山北侧,与石湾泉、酒泉三泉并列。湛露泉泉水清如湛露,其味甘香,故名『湛露泉』。泉名刻在假山北侧石壁上,曾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明晏璧在《七十二泉诗》中咏湛露泉:『泉如湛露味甘香,入如三焦齿颊凉。通乐古园饶爽气,厌厌夜饮醉无妨。』

11满井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俄英祠院西北角,泉呈六角形,池深约5米。石砌井壁,池岸绕以花岗石栅栏,南侧嵌泉碑。满井泉历史上四季『泉盈』,水溢井口,清可鉴人,故名。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

12登州泉,为金代《名泉碑》和明晏璧《七十二泉诗》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趵突泉公园和万竹园之间,主泉池长3米,宽2米,深4米,周围有深度略高于主泉池,结构与主泉池相同的环形池,池岸设有栏杆,北有小渠与杜康泉相连。属『趵突泉泉群』。其周边有环池,环池深度、结构同于主池。池岸饰以围栏。水自主池留下,形成一道水帘,阳光照射之下形如珍珠,故名『珠帘壁悬』。

13杜康泉,又名北煮糠泉。在济南有两处,列入新七十二泉的杜康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的西北侧,为石砌井泉,并建有一露顶石亭,四周树木葱郁,被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在济南七十二名泉中以酒命名的也仅有杜康泉。

14望水泉 在万竹园西院,名列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泉池东西长20米,南北宽9.8米,深2.2米。南北架石桥,桥南设小亭,游人可坐亭内观鱼赏景。池北壁嵌清末庚戌年(1910年)『望水泉』石刻。清代诗人王苹曾居泉畔,以此泉在金《名泉碑》列名第二十四,故又取名为『二十四泉』,其诗集即名《二十四泉草堂集》。明代诗人晏璧认为此泉与园外不远的登州泉水脉贯通,故有诗:『万竹园中景趣幽,双泉一脉望登州,碧梧百尺栖丹凤,雪浪千堆戏白鸥。』

15珍珠泉,座落于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驻地,即珍珠泉大院内西南侧,泉池略呈长方形,面积1240平方米。池中泉眼诸多,呈串串晶莹剔透的银色水泡,故名珍珠泉。珍珠泉自古以来颇负盛名,历代亦有众多文人题咏。金朝的雷渊,明朝的晏璧、边贡、李攀龙,清朝的蒲松龄等文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康熙南巡经过济南时,御览珍珠泉后,作《观珍珠泉》一诗:『一泓清浅漾珠圆,细浪潆洄小荇牵。偶与诸臣闲倚槛,堪同渔藻入诗篇』。珍

珠泉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有泉池21处。过去《老残游记》所描写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主要指此处,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16散水泉,位于珍珠泉大院内珍珠泉泉池以东,北邻清巡抚院署大堂。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呈方形,石砌,上饰石栏杆。池南石柱镌『散水泉』石刻。此泉水色空明,又名『散水』。有诗句云:『时有濯缨佳客至,方池如鉴绝纤埃。』

17溪亭泉,又名王氏溪亭泉,因附近溪水潺潺、亭阁翼然的园林景物而得名,位于珍珠泉东8米处。池长2米,宽1.8米,深2米,。东面山石叠成的假山,上镌王讷(墨仙)题写的『溪亭泉』三字。明朝诗人王象春在所著《齐鲁—济南百吟》中描写了当时这一带泉水旺盛的景象:『一曲溪流一板桥,浣衣石面汲水瓢。家家尾后停针女,树底横舟手自摇。』此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

18濋泉,位于珍珠泉东30米处,属珍珠泉泉群。水自池底岩隙涌出,清澈见底,曾列为清代七十二名泉。清朱彝尊《濋泉记》记载,此泉出现于清康熙七年(1688),以《尔雅—释水》中『水自河出为灉,济为濋』之意,起名为濋泉。泉池呈方形,由块石垒砌,长、宽各1.5米,深2.5米。

19濯缨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北端。清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山水二》载:『濯缨泉称湖,前在德王宫内,今在院署西墙外百余步,俗称王府池,围圆四十余丈,由地沟北流,穿民居,出起凤桥下,至院后会珍珠泉水,经-百花、鹊华两桥入大明湖。』泉名取自取自《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晏璧在七十二泉诗中写濯缨泉:『石罅流泉可濯缨,目娄无斧凿自天成。一清疑挽银河水,应叹沧浪浪得名。』

20玉环泉,俗称玉环井,位于省府前街中段路西。呈圆形,直径1.3米。此泉因两泉相涌,水纹相扣如玉环,故名。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水清冽甘美。『泉脉盘回似玉环,天留胜地在人间。温泉曾被杨妃辱,故引清流到历山。』这是明代诗人晏璧题咏玉环泉的诗句。传说,当年杨贵妃(名玉环),在陕西温泉华清池洗澡,把泉水染脏,天上神仙不忍,便将一股清流引到济南,这便是玉环泉了。

21芙蓉泉,名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位于芙蓉街,块石砌长方池,长10米,宽5米,深3米,清代诗人董芸曾寄居于此,并赋《芙蓉泉寓舍》,诗云:『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池中间横跨一石桥,池北侧立花岗石栏杆,池南壁镌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书《芙蓉泉》碑及手书明晏璧《芙蓉泉》诗句。

22舜井泉,也叫舜井,位于舜井街中段路西『舜园』门前,泉呈井形,深5米,四周绕以石雕栏杆,一根粗壮的铁链栓在栏杆上,寓意『舜井锁蛟』。舜井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历)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此处原有规模宏大的舜庙,舜井泉即在舜庙重华殿前。历史上舜井名气很大,欧阳修、曾巩、苏辙、元好问等文学大家多有赞颂。名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八记云:『齐州城东有孤石,平地耸出,俗谓之历山;以北有泉,号舜井;东隔小街,又有石井,汲之不绝,云是舜东家之井。』街名舜井街也由此而来。

23腾蛟泉,名取自泉西侧的『腾蛟起凤坊』,清《七十二泉记》著录,并云:『曰腾蛟,如蛟之得云雨而飞腾也。』当年坊畔建有一石板平桥,名起凤桥,横跨于濯缨泉、朱砂泉等诸泉汇流的小溪上,形成名泉、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美丽景观。腾蛟泉泉水清甜,盛水期,泉池水面离地平面不足半米,伸手便可取水。泉池的东墙上嵌清道光八年举人、历城人李建题写的『腾蛟泉』石刻。

24双忠泉,位于双忠祠街西端丁字路口,此处为双忠祠故址。明崇祯二十年(1639年),清兵入关,绕过北京直取济南,山东巡抚御史宋学朱、历城知县韩承宣率领留守城内的数千名乡兵及民众殊死抵抗,城陷阵亡。事后,为纪念宋、韩二人,建『双忠祠』。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乡人修复已倾 的『双忠祠』,掘地时涌出一泉,莹洁甘美,遂以祠名命名为『双忠泉』。山东督学赵申季作《双忠泉记》,曾勒石于泉旁。该泉2000年6月重新修复。泉池为两个四方形相叠,面积约 8 平方米,水深5米,石砌池岸,长年有水。

25黑虎泉,位于南护城河东端南岸陡壁下。泉为一天然洞穴,洞门由青石砌垒,上有巧石悬挂,下有顽石啮波,水从巨石下涌出,湍击巨石,发出粗犷的鸣响,再加上半夜朔风吹入石隙裂缝,惊人的吼声回荡于洞中,酷似虎啸,故名『黑虎泉』。有诗云『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黑虎泉水涌量仅次于趵突泉,在济南众泉中占第二位,水由石雕兽头口喷出,形似瀑布,取『口内悬河』之意,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26琵琶泉,位于黑虎泉西、护城河南岸,曾列为清代七十二名泉。泉池呈方形,长6米,宽5米,池深2米,池边饰雕石栏杆,泉池北端伸进护城河中,泉池比河水水面高出1米,池外壁有两层石阶,泉水溢出泉池,经石阶跌宕四泻,发出悦耳的响声,仿佛弹奏琵琶声。在盛水期,琵琶泉地下也会发出动听的琵琶声。据地质学家考证,琵琶泉下为奥陶纪的

58百脉泉,位于章丘百脉泉公园内。因“其源直上涌出,百脉沸腾,状若贯珠,历落可数,”故名。宋代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称:“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明代戏曲家李开先《游百脉泉》诗云:“水劲无过济,脉泉更著名。不霜清见底,漱石寂无声。颗颗如珠碎,比镜平。不能容小艇,但可濯长缨。”

59东麻湾:位于章丘市百脉泉公园内,在百脉泉东侧10余米处,为章丘绣江河的源头。湾内处处泉水涌出,附近稻田、荷塘都用此泉水浇灌。二○○四年四月列入济南七十二名泉。

60西麻湾,位于章丘市西郊河湾,在百脉泉西南,与东麻湾遥相对应,是明水泉群的集中喷涌地带,在明水泉群中涌量最大。湾底为一条南北方向的奥陶纪石灰岩断层,泉水自断层裂隙上涌,形成天然泉群,涌流成河。湾中泉眼众多,簇簇水泡缓缓升起,于水面玉花般绽开。浅湾芦苇丛生,岸边杨柳依依,一派泉林郊野风光。东西麻湾景色秀丽,历来受人喜爱,有诗云:『麻湾净泻千寻练,石甃平喷万斛珍。山月冷涵秋共碧,荷风乱飐镜无尘。』

61墨泉,在百脉泉西南约30米处,因泉井深幽,涌声闷重如沉雷隆隆,水色苍苍如墨而得名。墨泉水一流出石渠,即变成银白色,然后向北流去,与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百脉泉汇融一起。

62梅花泉,位于章丘市百脉泉公园的清照园内。一池碧泉辉映着园内的亭台楼阁,池水中五股清泉喷涌,宛若梅花,故名梅花泉。该泉泉池面积约1800平方米。泉池石砌方形,护栏皆汉白玉雕刻,前后刻有“墨泉”二字,为舒同先生题写。

63净明泉,位于章丘明水西麻湾泉群,明《七十二泉诗》收录,称为“明水泉”。 元代于钦所著《齐乘》称: “明水,一名‘净明泉’,出百脉西北石桥边,其泉至洁,纤尘不留,士人以洗目退昏翳。” 《郡国志》云:“十二芹沟即此,大泉涌量可达八寸水员,一泉成河。”净明泉水属石炭系石灰岩水类型,不同于百脉泉奥陶系石灰岩水类型。曾列为明代七十二名泉。

64袈裟泉,又名印泉、独孤泉,位于灵岩寺“转轮藏”庙堂遗址的东侧路南悬崖下,因泉边立有一座被称为“铁袈裟”的铸铁块,故取名为“袈裟泉”,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清康熙《灵岩志》载:“昔有隐者姓独孤,结茅泉侧,后人以姓命泉也。”明万历年间进士、历城人刘亮采隐居灵岩,于泉旁建“面壁斋”,因厌“独孤”二字,便改称为“印泉”。袈裟泉名的来历,是传说当年法定禅师建寺时有铁自地掘出,高可五六尺,重达数千

斤,天然水田纹,颇似袈裟,泉因此得名。清乾隆皇帝曾述:“铸铁不成想以废,置此半途徒费勤。”

65卓锡泉,在素有“天下第一名塑”之称的灵岩寺千佛殿东侧岩壁下,此处泉水竞流,古柏参天,题刻众多,是著名的灵岩八景之一。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三泉相邻,俗称“五步三泉”。三泉当中,以卓锡泉涌水最盛。相传灵岩寺创始人法定禅师初建寺院时,发现无水,正犹豫时,忽有一山间樵夫指点说,在双鹤鸣处有泉,说完隐身不见。法定禅师顺着樵夫指的方向看去果真有两只白鹤鸣叫着从山中飞出,便顺着方向找去,果然发现有两处清澈泉水,法定禅师将锡杖插在地上休息,待他拔出锡杖,随着又涌出一泉,法定禅师遂将这三处泉水命名为双鹤、白鹤、锡杖泉。

66清泠泉,在长清五峰山洞真观玉皇殿东,又名志仙泉,因清泉激石,泠泠作琴声而得名。清《长清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有载。在洞真观玉皇殿东,为五峰山内八景之一,泉上建有单檐四面小亭,因泉得名“清泠亭”。该亭建于清嘉庆年间,亭柱南侧镌清人黄易以隶书题写的楹联:“露滴仙人掌,云流玉女盆。”柱北侧镌清人英和行书联:“到此息尘虑,对之清客心。”

67檀抱泉,又名东檀池,檀井。位于长清区万德镇灵岩峪中的第四峪村。因山泉被一棵古青檀遮映,檀树根环抱而得名。泉水自岩洞内流出,水势旺盛,终年不竭,枯水季亦哗哗作响,泉水下约20米,汇入一方形石塘,水面接近5000平方米。二○○四年四月列入济南七十二名泉。

68晓露泉,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积家峪村东北山崖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9),相传因泉水由晨露凝聚而成得名。该泉为一天然洞穴,泉水从洞内石缝中汇入洞内一井中,洞上方依傍悬崖,巨石耸立,洞穴上有一株千余年的古柏盘桓,枝干虬劲,古朴森然。泉水自洞内流入洞外一方池内,清澈透明的泉水不断从池壁雕刻的龙头口中涌出。龙头上方有书法家蒋维松先生用篆书题写“晓露泉”碑额。

69洪范池,又名“龙池”。位于平阴县城西南部洪范池镇,是济南西部最著名的泉池。池名源于《尚书·洪范》篇。据道光十八年《重修洪范池碑记》载:“金完颜时,村人因祷雨辄应,建龙祠于池北,故又号龙池。”萧培元(清)有诗云:『寻幽选胜到山家,洪范水清池一涯。

暴雨横生绿柳荫,爽风香送紫薇花。忽闻蝉噪栖高树,近吸龙泉饮锡茶。欲解尘缨勤旧业,书斋落日语桑麻。』

70书院泉,又名“东流泉”,位于洪范池以东的天池山下的书院村内。《水经注》曾记载:“天池山下有泉,名东流泉。”明代,中丞刘隅曾在此建书院,故得名。东流泉水势极盛,是洪范诸泉中流量最大的一处名泉。明代“文冠一时”的大文学家于慎行也曾为东流泉留下诗篇:“风雨鸣丹谷,林亭倚翠岑,一樽今日酒,千里故人心。树勤三秋色,泉飞万壑音。夜凉横吹起,欲听水龙吟。” 现仍存明朝万历年间《东流泉》诗碑两通。其中一诗云:『院旁三家市,屏开十里岑。石床云作幔,丹壑水成音。啭树林飞玉,冲波月散金。不知行役苦,但觉空人心。』

71扈泉,位于洪范池南2公里处,云翠山北麓的山坳中,因泉北便是古代扈国国城旧址,故名扈泉。扈泉源于山坳峭壁陡直石壁下端的一天然石洞内,该洞直径一米左右。在泉南壁悬崖之上,镌刻有明朝进士孟一脉所书“扈泉涌碧”四个大字。

72日月泉,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云翠山顶元代“南天观”遗址处,二○○四年四月列入济南七十二名泉,南天观创建于元代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为当时全国四大名观之一,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丘处机曾修炼于此。月泉在南,日泉在北。月泉用一块新月形中空石板覆盖,日泉用一块中为圆洞的石板覆盖,形似日月,故名“日月泉”。传说,天地之初,女娲用泥造人,有一对最完美的人,男的名为太阳,女的名为月亮,他们在云翠山一处石洞中安了家,并孕育出九个新的小生命,由于太过疲劳而永远睡去,后来在他们睡去的地方出现一泓清泉,后人称其为“日月泉”。

济南七十二泉诗

趵突泉 渴马崖前水满川,江心泉迸蕊珠圆。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独称第一泉。 金线泉 水纹浮绿影摇金,倒挽银河百尺深。中有锦鱼三十六,碧波荡漾任浮流。 杜康泉 甘泉一脉舜祠下,此地千年说杜君。不是重华常嗜酒,几卮聊借解南熏。 朱公泉 陶公已泛五湖船,尚有芳名寄此泉。营绕柏窗风日永,济南别有一山川。 白公泉 白公当日浚清渠,可灌秋田十顷余。千载齐民沾地利,离离禾黍秀郊墟。 舜泉 巍巍舜庙历城南,中有清泉味极甘。流出迎祥仙馆去,汪汪千顷泛波澜。 濯缨泉 石罅流泉可濯缨,□无斧凿自天成。一清疑挽银河水,应叹沧浪浪得名。 甘露泉 盘谷清泉一派长,味甘却似饮天浆。何须沆瀣分仙掌,滴滴斟来透骨凉。 独孤泉 天麻山北水盈渠,山水流传姓独孤。药岭茏葱含紫翠,清流岂受俗尘污。 湛露泉 泉如湛露味甘香,□入三焦齿颊凉。通乐古园饶爽气,厌厌夜饮醉无妨。 双女泉 二妃厘降有虞城,城下流泉冽且清。麦垄黍田资润泽,田攻击壤乐升平。 罗姑泉 阿姑遗迹渺烟萝,嬴得流泉尚姓罗。陵谷变迁无限感,至今于越慕曹娥。 孝感泉 齐城孝子格天心,井涌清泉冽且深。跃鲤卧冰非好异,流传胜事到于今。

玉环泉 泉脉盘回似玉环,天留胜地在人间。温泉曾被杨妃辱,故引清流到历山。 南漱玉泉 南泉漱玉派匡庐,应是云门瀑布余。月照波心清可鉴,岂无湘女解琼琚。 北漱玉泉 泉流北涧瀑飞琼,静日如闻漱玉声。纤手掬来清彻骨,高人宜尔濯尘缨。 南珍珠泉 神林南面有流泉,流出明珠颗颗圆。一脉清冷犹合浦,月明老蚌吐深渊。 北珍珠泉 白云楼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红。渊客泣来无觅处,恐随流水入龙宫。 济南珍珠泉

南甘露泉 佛顶巍巍青插天,滴来甘露化流泉。南风六月为霖雨,远借恩波溉井田。 龙门泉 西望龙门海藏通,香泉一脉透齐东。桃花浪暖春三月,□化鹏程九万风。 白龙泉 白龙已逐白云飞,鳞甲时时漾绿漪。月白风清天似水,一泓元是化龙池。 黑虎泉 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 黑龙泉 澄潭万顷碧如油,泉水流来石洞幽。夜半龙归云雾黑,散为膏雨泽齐州。 鹿跑泉 泉声清似鹿呦呦,逝者如斯日夜流。灵囿料应非宿昔,蘼芜杜若满沧州。 芙蓉泉 □华紫翠削芙蓉,山下流泉石涧通。朵朵红妆照清水,秋江寂寞起西风。 双桃泉 前度刘郎不再来,泉头几见碧桃开。昨宵忽梦三偷客,满泛瑶池阿母杯。 柳絮泉 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泠泠。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 柳泉 杏花开遍柳垂丝,柳下清泉漾碧漪。莫折柔条留系马,绿阴深处听黄鹂。 胡桃泉 胡桃结实昼偏长,树下清泉带露香。曾过武陵溪上路,落花流水逐渔郎。 莴苣泉 泉名莴苣一河清,万事咸由清苦成。寤寐不忘冰蘖操,菜根咬得见高情。 金沙泉 白龙泉畔有金沙,清水红莲胜若耶。一脉直通云汉路,岂无仙客泛灵槎。 白花泉 石泉流出白花浮,喜傍禅林似虎丘。好悟西来空色意,世间万世等浮沤。 灰池泉 黑风翻海撼蓬莱,吹遍昆明几劫灰。欲溯水源穷不尽,流来历下净纤埃。 登州泉 文登一脉透谭城,澄彻全无蜃气腥。安得雪堂苏学士,朗吟万竹濯清冷。 王氏溪亭泉 鱼池西北水涓涓,王氏溪亭尚翼然。溪上槐阴清昼永,凭栏徙倚听鸣蝉。

贤清泉 中州文物重谭城,故以贤清易水名。安得箪瓢颜氏子,秋风来此濯尘缨。 东皋泉 金线南泉折向东,犹如江汉远朝宗。方池半亩源流活,难觅鱼龙变化踪。 清水泉 灏气浮空秋水清,水天一色月华明。沧浪孺子高歌处,一濯尘缨得此名。 醴泉 九成曾刻醴泉名,历下泉如竹叶清。山水之间有真乐,何须留连醉翁亭。 酒泉 酒星炯炯映青天,地下方知有酒泉。一酌饮来甘若醴,相逢谁是酒中仙。 东蜜脂泉 清泉流出碧涟漪,脉贯东西号蜜脂。说着到头辛苦处,谁知滋味美如饴。 西蜜脂泉 西池泉味比东强,何必天寒割蜜房。莫道脂甘能悦口,试将一饮胜天浆。 洗钵泉 浅井东边有冽泉,山僧洗钵是何年。泉中流出伊蒲馔,参透三生石上禅。 香泉 虞帝祠前春草芳,石池漾漾碧泉香。源头活水恩波远,万顷坡田摆柳黄。 散水泉 珠泉东向水萦回,荡漾涟漪去复来。时有濯缨佳客至,方池如鉴绝纤埃。 明水泉 清泉一派接银河,宝鉴同明水不波。步绕方池闲顾影,须眉散作百东坡。 皇华泉 金线池东涌碧泉,皇华使节耀齐川。圣恩浩荡宽如海,散作甘霖遍八埏。 无忧泉 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万斛愁。白叟黄童争击壤,春来有事向东畴。 满井泉 川流不息井泉盈,明秀亭前脉脉清。应是夜来春雨急,水高三尺小池平。 浅井泉 齐城浅井不满尺,一掬能令尘虑消。日暮儿童汲瓶处,芭蕉叶上雨萧萧。 石湾泉 石湾池接槛泉南,涌出清流味更甘。旋汲井花烹石鼎,□华秋净暮烟涵。 卧牛泉 昔闻陶墓有牛眠,今见齐州溢井泉。千载历山遗胜迹,秋风禾黍满虞田。 龙居泉 东望扶桑海岱连,澄潭月冷水涓涓。钓竿一拂珊瑚树,惊起潭心龙夜眠。 马跑泉 马蹄踏破迸飞泉,流出齐城浅水边。八骏曾闻驰八极,百年几见海成田。 鱼池泉 姜家亭畔水涟漪,无数金鳞逐浪吹。只恐桃花春浪暖,龙门一跃化天池。

知鱼池泉 谭城浅水似濠梁,有客观鱼慕老庄。无饵无钩闲罢钓,倦眠莎草映斜阳。 温泉 太真偏爱浴华清,温润何如历下城。玉韫昆山何借润,不劳薪□与煎烹。 悬珠泉 泉脉如悬禾米珠,源头活水世间无。洞深恐有骊龙卧,吐出香涎下□湖。 都泉 遥望中宫廿里余,清泉都汇?山湖。齐城大旱作霖雨,一滴能□万物枯。 浆 水泉 泉流乳窦比琼浆,入口浑疑透骨凉。若比醍醐滋味异,较他马潼更甘香。 白泉 槐庭秋水色泓澄,体孕金天玉雪清。月夜看来疑素练,纤尘不染胜瑶琼。 南煮糠泉 泉通趵突水琳琅,浊世还能扫秕糠。地位清高隔尘土,琪花瑶草四时芳。 北煮糠泉 趵突西隅作石棚,泉名糟粕待煎烹。一掬可清无尘滓,何是当年玷浊名。 望水泉 万竹园中景趣幽,双泉一脉望登州。碧梧百尺栖丹凤,雪浪千堆戏白鸥。 熨斗泉 泉如熨斗气温温,龙洞分来第一源。欲识坎离交媾意,请参道德五千言。 染池泉 柳子当年记染溪,别分一派出东齐。忆从濯锦江边过,风漾晴澜五色迷。 车泉 汉家闻有七香车,历下车泉□可嘉。金井辘轳声轧轧,夕阳芳草噪寒鸦。 悬泉 百尺流泉石上悬,龙归洞口散晴烟。曾从五老观飞瀑,倒挽银河落九天。 灰泉 珍泉西北带烟埃,乱石堆中蚀翠苔。何日尘襟净蠲涤,源头寻路觅天台。 混沙泉 曾迎宰相筑新堤,泉石清佳似壤西。亦有元戎乘小队,时时问柳到幽栖。 刘氏泉 泉名刘氏果何人,千载风流数伯伦。天产酿泉清可掬,松花满泛□头春。 道士泉 北渚南山碾石涡,寒泉迸涌寺东坡。种桃道士知何处,偏爱灵泉种得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se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