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五节有哪些汗青故事 有什么来历

更新时间:2023-03-30 06:44:01 阅读量: 家庭教育信息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端五节顿时就要到了,我们在过节的同时还要懂得节日面前的故事,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仅供参考。

端五节汗青故事

1、曹娥的故事

东汉时期,曹娥的父亲溺死在江中,年仅十四岁的孝女曹娥,昼夜沿江一边哭号一边寻找父亲的遗体。寻尸未果,孝女曹娥亦投江自尽,与父亲一块儿团圆。后报酬怀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的地方兴建曹娥庙,曹娥殉父的地方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五节亦为怀念孝女曹娥之日。

2、怀念屈原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遭到奸佞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在农历五月初五,悲忿难捱,跳入湖南的汨罗江而死。大众对他的精神而感化,在五月初五此日,将粮食、肉糜用竹叶包裹后投入滚滚的江水中,以防鱼虾吞食屈原的尸首。当前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以此来怀念爱国诗人屈原。

3、怀念伍子胥

楚国人伍子胥,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告诫,受忠言赐子胥宝剑自裁。子胥本为忠良,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死后将眼睛吊挂在吴京的东门上看越国灭吴,便自刎而死,吴王夫差闻言大怒,将伍子胥的尸体投入大江,因此端五节亦为怀念伍子胥之日。

端五节来历

端五节,本是上古先民创建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五节作为怀念屈原的节日;也有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五节发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谷旦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冬季时令“祛病防疫"风气;把端五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南方华夏,傅会怀念屈原等汗青人物怀念内容。

“端五”的“端”字转义为“正”,“午”为“中”。“端五”(端午),“中正”也,此日午时则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寰宇人事之运,纪元通用天干地支。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施展阐发得极尽描摹。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亦谓端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uc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