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M-86空射巡航导弹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0 10: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AGM-86空射巡航导弹

http://www.boeing.com/defense-space/missiles/calcm/index.html

AGM-86C Conventional Air-Launched Cruise Missile (CALCM)

AGM-86空射巡航导弹

国别:美国

类别:导弹、炸弹 巡航导弹 型号:AGM-86 式 发展过程:

美国波音公司为空军研制的空射巡航导弹。1973年研制,1982年装备美国空军。是一种全天候、多用途巡航导弹,主要由B-52H型战略轰炸机携带并发射。

性能特点:

①射程远,能实施防区外打击。射程达1500~2500千米,发射载机距离目标防卫区远,是防区外空中火力打击的主要力量。

②精度高,威力大。圆概率误差为 30 米,战斗部也可加装非核电磁发生器,能准确打击并有效摧毁预定目标。 ③弹速低,易被拦截。

④无法打击运动目标,作战效费比低于激光制导武器。 ⑤体积小、高度低,雷达难以探测和跟踪。 主要改型:

AGM-86A, 有效射程为 1300 千米 , 命中精度小于 185 米 , 巡航速度为 0.66 倍音速 , 巡航高度为 50 ~ 100 米 , 离目标 90 千米时降至 15 米。制

导系统为地形匹配辅助惯性导航系统。战斗部采用 W80-1 小型核弹头 , 重 122.5 千克 , 核当量 20 万吨。由 B-25G 发射 , 未列装。

AGM-86B,A 型的改进型 ,1982 年装备空军 , 导弹长 6.36 米 , 弹径 0.693 米 , 翼展 3.66 米 , 发射重量 1.458 吨 , 最大射程为 2500 千米 , 命中精度 (CEP) 为 30 米 , 巡航高度为 7. 6 ~ 152.4 米 , 巡航速度为 0.6 ~ 0.72 倍音速。制导系统采用地形匹配辅助惯性导航系统。战斗部采用 W80-1 小型核弹头 , 重 122.5 千克 , 核当量 20 万吨。载机为 B-25G 轰炸机。制导系统使导弹贴近地面 50 ~ 100 米起伏飞行;离目标约 320 千米时导弹进入末段地形匹配;在最后 24 千米时 , 导弹以高亚音速突防向目标俯冲攻击。 AGM-86C, 常规对地攻击型 ,1982 年装备空军 , 射程 1500 千米 , 战斗部为 450 千克重的高能爆破 / 杀伤战斗部 , 也可加装非核电磁脉冲战斗部。是美国空军在海湾战争、沙漠之狐和科索沃战争中大量使用的型号。

AGM-86空射巡航导弹 基本数据(C型): 射程 1500 千米 弹径 0.6223 米 弹长 6.3 米 翼展 3.65 米

动力装置 F-107-WR-10 涡扇发动机 制导方式 惯性制导 + GPS 战斗部 杀伤 / 爆破、电磁脉冲 载机 B-52H弹舱 内 8 外 12 弹速 0.65 ~ 0.77马赫 弹重 1360 千克 战斗部 450 千克

收于弹舱中的AGM-86空射巡航导弹 作战应用:

载机起飞前,将记录在磁带上的目标地理坐标数据输入载机主计算机,载机起飞后,通过互联机构使每枚导弹的惯性平台自动与载机惯导系统对准,当载机飞抵距离敌国± 370 千米的发射区后,载机计算机确定最佳发射点。发射后,导弹离开载机下滑。0.1 秒,发动机进气斗从弹身背部张开。0.13~0.28秒,平尾张开。0.25~0.48秒,垂尾张开。0.5秒,发动机启动。1~2秒后,弹翼完全张

开,由发射段进入巡航段,导弹开始自主飞行。5~10秒,发动机达到最大推力。 在巡航段,海面上空飞行高度为20米以下,第一次见到陆地后开始首次修正,然后导弹靠地形匹配系统和雷达高度表,按事先装定的控制方案在距离地面50~150米高度,沿预定弹道程序飞行。在距离目标90千米处,导弹再次下降至离地面15米左右,从目标的正面、侧面或者绕飞至目标后方进行攻击。 1991年海湾战争中,AGM-86C首次用于空战,美空军共发射35枚,击中了8个要害目标。

1998年12月17日至19日,美英在对伊发动的“沙漠之狐”行动中,美军B-52H 发射了约90枚该型导弹,伊拉克宣称拦截了战斧式导弹在内的巡航导弹约100枚。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共发射连同 AGM-86C 在内的 1000 余枚巡航导弹,给南境内的重要城市、工业设施等造成了巨大破坏,南军使用防空武器共击落 328 枚。 识别特征: ①弹头为卵形。

②气动布局单一架小型飞机 , 弹体呈上窄下宽的箱形 , 发动机进气斗在弹体上方 , 采用两翼面加垂尾布局 , 弹体中部弹翼安装在弹体下方 , 尺寸较大 , 后掠明显 , 弹尾部弹翼尺寸较小 , 安装有垂直翼面。

正在投放中的AGM-86式空射巡航导弹

AGM-86巡航导弹

美军AGM-86空射巡航导弹

美军在为B-52挂载巡航导弹,美军已经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储存了巡航导弹,如果亚太地区突然爆发战争,美军可以马上作出反应。

一、概述

AGM-86导弹是美国战略空军装备使用的第一个战略空射巡航导弹,属于

第三代战略空地导弹,其名称“阿尔克姆”为“空射巡航导弹”(ALCM)的英文缩写

的音译,由波音公司在其已停止发展的“斯卡德”(SCAD)导弹的基础上研制。1973年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提出发展空射巡航导弹要求,波音公司随即停止了耗资68百万美元的“斯卡德”亚音速巡航武装诱惑导弹的研制,在其所取得的各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空射巡航导弹,代号为AGM-86A,1974年2月开始样弹试制,共生产6枚,1976年3~12月进行6枚样弹试射,4枚成功,其中3枚装有地形匹配制导系统,另2枚样弹试射失败,从而证明方案可行。1977年1月投入全面研制,计划生产19枚导弹、进行9枚全弹试射,并采用降落伞回收技术使每枚样弹可重复使用4次。鉴于该型导弹的射程低于1400km、不能满足对前苏联分布在离国境线1000~1500km以远的大部分战略目标的作战要求,1977年6月美国战略空军取消了该型导弹的研制,要求转而研制射程更远的空射巡航导弹。1978年2月~1980年3月波音公司的AGM-86B和通用动力公司的AGM-109各进行10次样弹试飞竟争,选中波音公司为主承包商,同年10月签订1.72亿美元的AGM-86B型生产合同。该弹在AGM—86A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是加大了燃料箱容量,重量更大,射程更远。1977年7月开始研制,1979年进行样弹首次全面飞行试验,1981年7月从B—52G试射导弹成功,同年投入批生产,订货量480枚。AGM-86B于1982年12月开始服役,携带一个20万吨当量的核战斗部;原计划在5年内采购3418枚,总费用60亿美元,单价124.7万美元,装备151架B-52G,每架飞机改装费用1200万美元,改装96架B-52H飞机后采购数量再增加1800枚。但1982年底生产1547枚后,美国国防部宣布中止采购计划,将原计划资金投向研制新型“阿克姆”(ACM)先进巡航导弹。到1986年10月AGM-86B最后停产,总共生产1763枚。该弹作为美苏在70年代进行核军备竞赛的产物,作为美国新三位一体战略力量的组成部分,它在加强美

国空中战略支柱力量,推动美苏核战略武器谈判条约的签定,军事战略理论的发展,新的防空体系的建立以及各类战略武器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整等方面均产生过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据报道,AGM-86B导弹从1992年开始退出现役,并逐步被更先进的“先进巡航导弹”(ACM)AGM-129A所取代。 二、型号改进

从1986年开始,波音公司在AGM-86B的基础上为美国空军研制AGM-86C型巡航导弹,即将核空射巡航导弹改为非核空射巡航导弹。1988年1月,AGM-86C巡航导弹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导弹射程1600公里,可携载450公斤高能爆破/杀伤战斗部,也可能配用电磁脉冲(EMP)炸弹,主要用于对付高价值地面目标。该导弹采用GPS/INS导航系统用于中段导航,并加装新型末制导系统,其命中精度极高(9~18m)。美国曾于1991年生产了145枚AGM-86C巡航导弹,并在当年的海湾战争中由B-52G轰炸机向伊拉克境内军事目标投射了35枚,在随后的“沙漠之狐”和科索沃战争中也曾大量使用。到目前为止,AGM-86C巡航导弹仅能由B-52G/H轰炸机携载投放,不适于装备B-1B和B-2轰炸机。此外,美军还研制了AGM—86D型巡航导弹(穿甲型),弹头为穿甲弹,主要用于打击各类深藏地下的坚固目标。 三、结构和性能特点

“阿尔克姆”空射巡航导弹采用与“斯卡德”亚音速巡航武装诱惑导弹相似的气动外形布局,可向后方折叠的弹翼位于弹体中部,可向上折叠的水平尾翼和向左折叠的垂直尾翼位于弹体尾部,发动机装在弹体的后上方,其进气口向下折叠,发射后2s内全部张开。为增加射程而对油箱进行配置,曾提出过4个设计方案,第1个方案将1个扁平油箱置于弹体腹部下方,第2个方案将1个两头呈卵形的

圆柱形油箱置于弹体腹部下方,第3个方案将两个扁平油箱置于加长弹体的腹部下方,第4个方案将4个承力式铸铝油箱置于弹体内部构成1个整体舱段。前3个方案均因气动阻力和雷达截面积过大未被采纳,选用了最后1个方案。

弹体结构采用了“斯卡德”导弹”的高强度铝合金弹体,内部结构由制导系统、战斗部、油箱、发动机共4个舱段组成。B型增加了燃料箱,增大了射程;把扁平形头部改为卵形,翼弦改短,尾部加装流线形收敛尾锥,改进气动性能,减小雷达反射面(0.02~0.2m2)。动力装置采用 F107-WR-100/-101(A型和B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其长度0.8/1.232m,直径0.307/0.307m,重量58.7/66.2kg,推力267/326dN。导弹发射后经0.5s发动机启动,5~10s内达到全推力。

核战斗部采用W80-1型20万吨级当量可调的核弹头,重量122.5kg,核装药为浓缩铀或氚,引爆药为PBX-9502钝感高爆炸药,1978年开始试验,1982年交付350颗,计划1983~90年代中期生产4000颗。为保证安全,采用D型密码锁、编码式开关和专用信号发生器,且保险执行机构的电气系统设有强/弱连接区,只有当导弹飞抵目标区时才解除保险,由于其命中精度很高,对面积120m2的城市住宅区和加固至320kg/cm2的地下导弹发射井的单发摧毁概率达到85%以上。

制导系统采用等高线地形匹配辅助惯性导航系统(TAINS),由AN/DSW-15等高线地形匹配系统(TERCOM)和LN-35惯导系统组成。后者包括1个LN-30惯性平台、一部LC5516数字计算机及存储器、1个AN-194雷达高度表、1个空速管、1个空中数据计算装置、1个温度探头等。惯性导航系统是基本的制导装置,地形匹配系统只是用来定期地修正惯性导航误差。其工作原理是:将卫星或飞机侦察得来的导弹预定弹道上的等高线地图,以一定的间隔分成1个个的小

格,并以每小格的平均海拔高度作为该小格的高度值。将这些数字式基准地图(约20个)存储到弹载计算机中。在飞行过程中,制导系统的软件对空中数据系统、雷达高度表和惯性平台的输出数据进行处理,将合成的地形高度数据样本与存储的地形高度图进行比较, 确定实际航线应通过的匹配点,该点与预定弹道要通过的基准地图的中点之间的距离,即为实际弹道偏离预定弹道的距离。使用该距离数据来修正惯性导航系统误差,使导弹回到预定的弹道上。软件中的卡尔曼滤波器处理位置修正数据时,考虑了惯性导航平台的校准、导弹速度和仪表误差,使惯性导航系统精度更高。使用这种方法,导弹的圆概率误差(CEP)为30~100m。

地形跟踪系统是模拟/数字混合系统,它采用速率陀螺、加速度表和其它电子组件,地形跟踪系统的输入主要来自雷达高度表、空中数据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末段采用的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实际上是微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其主要部件的工作方式由软件通过并联输出通道控制。定时和同步则由中断指令和可编程序计时部件实现。由计算机对电视摄象机获取的图象与预先存储的基准图象进行比较,取得各次校正数据,从而使圆概率误差(CEP)为10m。另外,还可加装“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数据接收机,利用卫星提供的数据,修正地形匹配系统的误差,进一步提高制导精度。

“阿尔克姆”空射巡航导弹的性能特点主要是:①射程远,能实施防区外打击。射程达1500~2500千米,发射载机距离目标防卫区远,是防区外空中火力打击的主要力量。②精度高,威力大。圆概率误差为30米,战斗部也可加装非核电磁发生器,能准确打击并有效摧毁预定目标。③弹速低,易被拦截。④无法打击运动目标,作战效费比低于激光制导武器。⑤体积小、高度低,敌方雷达难以探测和跟踪。

四、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 1400km(AGM-86A) 2500km(AGM-86B) 1600km(AGM-86C) 最大速度 M0.66(AGM-86A) M0.77(AGM-86B) >M0.77(AGM-86C) 使用高度 15~1500m(AGM-86A) 15~3000m(AGM-86B/C) 制导系统 惯性导航加地形匹配(AGM-86A)

惯性导航加地形匹配加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AGM-86B/C) 引 信 近炸引信/触发引信

战 斗 部 20万吨核战斗部(W80-1型) (AGM-86A/B)

450千克高能爆破/杀伤战斗部/电磁脉冲战斗部(AGM-86C) 动力装置 1台涡扇发动机 弹 重 860kg(AGM-86A) 1430kg(AGM-86B) 1430kg(AGM-86C) 弹 长 4.27m(AGM-86A) 6.32m(AGM-86B/C) 弹 径 650mm(AGM-86A) 693mm(AGM-86B/C) 翼 展 2900mm(AGM-86A) 3660mm(AGM-86B/C) 命中精度 185米(AGM-86A) 30 米 (AGM-86B/C) 五、作战使用

AGM-86B/C空射巡航导弹主要由B-52战略轰炸机携带,从敌方防空火力圈外发射,攻击敌纵深的战略目标。每架飞机可携带20枚导弹,其中在翼下挂架上装12枚,在机舱内的旋转发射架上装8枚。尽管AGM-86B和AGM-86C的作战任务不同,但两者的武器系统组成和作战过程却基本相同。载机起飞前驾驶员首先领受作战任务,将事先记录在磁带上的目标地理坐标数据输入载机的主计算机。载机起飞后,通过互联机构使每枚导弹的惯性平台自动与载机惯导系统对准。当载机飞抵发射区(一般离敌方国土370公里以外的安全地区)时,机载计算机计算确定最佳发射点。驾驶员接通弹上指令系统,将目标数据输入待发射导弹计算机,解除保险,导弹自动完成射前准备工作。当驾驶员按下发射按钮或发射制动杆时,导弹便从发射架投放出去,离开载机下滑。0.1秒,发动机进气斗从弹身背部张开。0.13~0.28秒,平尾张开。0.25~0.48秒,垂尾张开。0.5秒,发动机启动。1~2秒后,弹翼完全张开,由发射段进入巡航段,导弹开始自主飞行。5~10秒,发动机达到最大推力。在巡航段,海面上空飞行高度为20米以下,第一次见到陆地后开始首次修正,然后导弹靠地形匹配系统和雷达高度表,按事先装定的控制方案在距离地面50~150米高度,沿预定弹道程序飞

行。在距离目标90千米处,导弹再次下降至离地面15米左右,从目标的正面、侧面或者绕飞至目标后方进行俯冲攻击。 六、实战表现

1991年海湾战争中,AGM-86C首次用于实战,美空军共发射35枚,击中了8个要害目标。1998年12月17日至19日,美英在对伊发动的“沙漠之狐”行动中,美军B-52H发射了约90枚该型导弹。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共发射连同 AGM-86C在内的1000余枚巡航导弹,给南境内的重要城市、工业设施等造成了巨大破坏,南军使用防空武器共击落328枚。

AGM-86B从一架B-52B的弹舱中脱出的瞬间

挂载于B-52翼下挂架,处于折叠状态的AGM-86B

B-52H战略轰炸机加挂的AGM-86空射型巡航导弹

该弹是美国战略空军装备使用的第一个战略空射巡航导弹,属于第三代战略空地导弹,其名称“阿尔克姆”为“空射巡航导弹”(ALCM)的英文缩写的音译,由波音公司在其已停止发展的“斯卡德”(SCAD)导弹的基础上研制。1973年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提出发展空射巡航导弹要求,波音公司随即停止了耗资68百万美

元的“斯卡德”亚音速巡航武装诱惑导弹的研制,在其所取得的各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空射巡航导弹,代号为AGM-86A,1974年2月开始样弹试制,共生产6枚,1976年3~12月进行6枚样弹试射,4枚成功,其中3枚装有地形匹配制导系统,另2枚样弹试射失败,从而证明方案可行。1977年1月投入全面研制,计划生产19枚导弹、进行9枚全弹试射,并采用降落伞回收技术使每枚样弹可重复使用4次。

鉴于该型导弹的射程低于1400km、不能满足对苏联分布在离国境线1000~1500km以远的大部分战略目标的作战要求,1977年6月美国战略空军取消了该型导弹的研制,要求转而研制射程更远的空射巡航导弹,1978年2月~1980年3月波音公司的AGM-86B和通用动力公司的AGM-109各进行10次样弹试飞竟争,选中波音公司为主承包商,同年10月签订1.72亿美元的AGM-86B型生产合同,1981年投入批生产,订货量480枚,1982年12月开始服役,1981~1082财年计划在5年内采购3418枚,总费用60亿美元,单价124.7万美元,装备151架B-52G,每架飞机改装费用1200万美元, 改装96架B-52H飞机后采购数量再增加1800枚。

但1982年底生产1547枚后,美国国防部宣布中止采购计划,将原计划资金投向研制新型“阿克姆”(ACM)先进巡航导弹。到1986年10月AGM-86B最后停产,总共生产1763枚。从1986年开始在AGM-86B型基础上发展AGM-86C型,即将核空射巡航导弹改为非核空射巡航导弹,1988年进入空军服役,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由B-52G轰炸机向伊拉克境内军事目标投射了总共35枚该常规型空射巡航导弹,已有200枚B型改为C型导弹。

该弹采用与“斯卡德”亚音速巡航武装诱惑导弹相似的气动外形布局,可向后

方折叠的弹翼位于弹体中部,可向上折叠的水平尾翼和向左折叠的垂直尾翼位于弹体尾部,发动机装在弹体的后上方,其进气口向下折叠,发射后2s内全部张开。为增加射程而对油箱进行配置,曾提出过4个设计方案,第1个方案将1个扁平油箱置于弹体腹部下方,第2个方案将1个两头呈卵形的圆柱形油箱置于弹体腹部下方,第3个方案将两个扁平油箱置于加长弹体的腹部下方,第4个方案将4个承力式铸铝油箱置于弹体内部构成1个整体舱段。前3个方案均因气动阻力和雷达截面积过大未被采纳,选用了最后1个方案。

弹体结构采用了“斯卡德”导弹”的高强度铝合金弹体,内部结构由制导系统、战斗部、油箱、发动机共4个舱段组成。B型增加了燃料箱,增大了射程;把扁平形头部改为卵形,翼弦改短,尾部加装流线形收敛尾锥,改进气动性能,减小雷达反射面(0.02~0.2m2)。动力装置采用 F107-WR-100/-101(A型和B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其长度0.8/1.232m,直径0.307/0.307m,重量58.7/66.2kg,推力267/326dN。导弹发射后经0.5s发动机启动,5~10s内达到全推力。

核战斗部采用W80-1型20万吨级当量可调的核弹头,重量122.5kg,核装药为浓缩铀或氚,引爆药为PBX-9502钝感高爆炸药,1978年开始试验,1982年交付350颗,计划1983~90年代中期生产4000颗。为保证安全,采用D型密码锁、编码式开关和专用信号发生器,且保险执行机构的电气系统设有强/弱连接区,只有当导弹飞抵目标区时才解除保险,由于其命中精度很高,对面积120m2的城市住宅区和加固至320kg/cm2的地下导弹发射井的单发摧毁概率达到85%以上。

制导系统采用等高线地形匹配辅助惯性导航系统(TAINS),由AN/DSW-15等高线地形匹配系统(TERCOM)和LN-35惯导系统组成。后者包括1个LN-30

惯性平台、一部LC5516数字计算机及存储器、1个AN-194雷达高度表、1个空速管、1个空中数据计算装置、1个温度探头等。惯性导航系统是基本的制导装置,地形匹配系统只是用来定期地修正惯性导航误差。

其工作原理是:将卫星或飞机侦察得来的导弹预定弹道上的等高线地图,以一定的间隔分成1个个的小格,并以每小格的平均海拔高度作为该小格的高度值。将这些数字式基准地图(约20个)存储到弹载计算机中。在飞行过程中,制导系统的软件对空中数据系统、雷达高度表和惯性平台的输出数据进行处理,将合成的地形高度数据样本与存储的地形高度图进行比较, 确定实际航线应通过的匹配点,该点与预定弹道要通过的基准地图的中点之间的距离,即为实际弹道偏离预定弹道的距离。使用该距离数据来修正惯性导航系统误差,使导弹回到预定的弹道上。软件中的卡尔曼滤波器处理位置修正数据时,考虑了惯性导航平台的校准、导弹速度和仪表误差,使惯性导航系统精度更高。使用这种方法,导弹的圆概率误差(CEP)为30~100m。

地形跟踪系统是模拟/数字混合系统,它采用速率陀螺、加速度表和其它电子组件,地形跟踪系统的输入主要来自雷达高度表、空中数据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末段采用的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实际上是微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其主要部件的工作方式由软件通过并联输出通道控制。定时和同步则由中断指令和可编程序计时部件实现。由计算机对电视摄象机获取的图象与预先存储的基准图象进行比较,取得各次校正数据,从而使圆概率误差(CEP)为10m。另外,还可加装“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数据接收机,利用卫星提供的数据,修正地形匹配系统的误差,进一步提高制导精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zt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