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2016)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5鸟儿 3惊弓之鸟

更新时间:2024-05-24 04: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要求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重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难点 3.懂得更羸不用箭只拉弓便射下大雁的原因。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惊

弓 之 鸟

??羸(léi)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2[句导读:“射箭能手”指在射箭方面不同一般的人,由此可以看出更羸射箭技艺的高超,以引出下文。]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①这两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②把画线句改为“大雁飞来”好不好?]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3[③“只要……就……”这个句子表现了什么内容?]

??是吗?”魏王疑惑地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④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羸说:“我可以试一下。”4[⑤上文说得很肯定,为什么这里却说“试一下”?]

??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5[⑥用“拿、拉、听、飞、拍、掉”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交代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啊!”魏王看了,6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⑦两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 12

知识点详解 ?

①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及其身份、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

②重点句解析:不好。“一只”说明大雁孤单,“慢慢地飞来”说明大雁受了伤飞不快,“边飞边鸣”说明大雁在呼唤伙伴,说明大雁需要帮助。这样写是为了和下文相照应。

3

③表现了更羸的胸有成竹。

⑥难句解析:写出了更羸动作的娴熟、快捷和大雁的惊恐。两个“直”字准确地描绘出大雁前后两种不

④表达了魏王的“疑惑”,说明魏王对更羸的话很怀疑。

4

⑤说明更羸是个很谦虚的人。

5

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6

⑦照应上文的两个疑问句,魏王由开始的怀疑变成了现在的吃惊。 ⑧用魏王的奇怪、疑惑反衬更羸的聪慧。

??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句导读:这句话使魏王更加惊奇了,“笑笑”说明更羸信心满满。]

??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⑧这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⑨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更赢和魏王的对话,更赢揭示了不用搭箭而射下大雁的原因。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更羸说的话,进行思维训练。

3.学习本课,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实物投影、课件。

一 谈话揭题

1.板书课文题目:惊弓之鸟。 2.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 (惊:害怕。弓:弓弦声响。之:的。) (惊弓之鸟: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 3.齐读课文题目。 4.质疑:你想知道什么?

提问: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被弓弦声吓坏了的大雁最后怎么样了?

二 听故事,整体感知

1.听录音《惊弓之鸟》。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些什么? 2.看图回答: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况怎样? 3.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羸:读léi,与赢(yínɡ)字区分。

⑨第一句介绍更羸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的声音很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更:这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作ɡēnɡ。 弦:读xián,不要读xuán。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哪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指导朗读,读出更羸的气魄。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设疑: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来。

2.讨论:为什么说“嘣”的一声响,就置大雁于死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3.教师演示: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听到弦声,大雁直往上飞,后来又直掉下来。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还有“嘣”的一声响。)

4.指名读。

引导:让人一听,就好像真的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指图),听到那样的声音。

如果学生没有把“直”读出来,教师引导: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

五 学习第五至第八自然段

1.魏王看到了,他的感受是什么?(大吃一惊)

2.指名朗读,教师引导:魏王见更羸不用箭,便使大雁掉下来,心里感到很惊讶。现在你就是魏王,你该如何读?

3.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

4.引导学生发现并理清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1)质疑:“大雁直往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2)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画。 (3)总结。

因为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所以心里害怕。 因为心里害怕,所以直往上飞。 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裂开。 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直掉下来。 (4)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

(5)从这个因果关系中,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现在我们假设,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那么“嘣”地来一下,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6)设疑。

更羸把大雁“射”下来,并没有体现出他的射箭本领,那么更羸的本事表现在哪儿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4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