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

更新时间:2024-06-01 22: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

一、案例简介

马加爵,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亲戚、朋友以及老师都寄予厚望的好学生,却一手捏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惨案。

“马加爵事件”始末: 因为马家境贫寒,过度自卑自闭,性格孤僻又暴躁,与其同学时常发生矛盾,常常因为一件小事深深记仇。随着事态的发展,积怨过久,由量变到质变,马加爵的人格逐渐发生扭曲。最后因为一次打牌吵架,马加爵下定决心设计加害于同宿舍的四位同学并于事后畏罪潜逃。

二、从犯罪心理学上分析

(1)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

马加爵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因为家境贫寒,长期过着低人一等的艰苦生活,使他有意识地认为别人在歧视他,看不起他,于是这他便形成了他自卑自闭内向的心理缺陷。加上他性格孤僻并且暴躁易怒,所以形成与人交往不利,常与人结怨的情况。造成了他容易冲动,禁不住一些小刺激的性格。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个贫困的弱势群体只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更多的挫折,有很多愿望不能轻易实现,贫困群体遇到的挫折感,肯定会大于富裕群体,然而这却让马加爵产生了仇视的心理。马加爵曾经说 “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都是他们这样在同学面前说我。我在云大这么失败,都是他们造成的。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在云南大学,有那么多的贫困生,而从马加爵的供述看,他与交往最密切的有贫困背景的同学都相处不好,因此可以看出杀人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而是他的心理问题造成的。

(2)马加爵犯罪心理特征 1.犯罪人人格的扭曲

从马加爵的犯罪具有针对性、有预谋、事后清理现场及畏罪潜逃可知,其并没有精神病,且在作案过程中是清醒冷静的情况看,他的人格已在长久的压抑和自我中完全扭曲,已发展为分裂性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其性格内向,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2.犯罪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扭曲的道德观

在马加爵的遗书中,大多数句子以“我”开头,且多次出现“我的天生智商还可以”这一类自我肯定的语句,不难看出其自我中心的这一性格缺陷。也正因为其以自我为中心,爱钻牛角尖,马都是以自我的眼光看待周围,不曾换位思考,以自己的道德观念及正义去规范他人的道德和正义。自然也无法接受同学在打牌中对其进行的侮辱,最终同学的责备引燃导火索,大开杀戒。但犯罪人只是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有违于法律,而在道德、正义上是无过错的,他将自己的杀戮正义化。

3.犯罪人具有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

马加爵在其于狱中所写文章中多次描述其家庭条件差,生活拮据,对此其有强烈的自卑感,在其潜意识中无法接受生活贫困这一事实。认为由于自身生活贫困、交际能力差、外貌丑陋才遭到周围人的歧视,甚至被恶意对待。也正因为其自卑,才不断压抑自我情绪,希望通过隐忍,自我封闭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马加爵是个聪明的学生,有远大的抱负,希望通过大学中的学习来摆脱贫困,但其所处的大学环境又与其想象的相去甚远。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也使其极为郁郁不得志。这些都促使他心中的不满和仇恨渐渐加深。

4. 犯罪人属于典型的情绪型犯罪

情绪型犯罪有两种,一种是激情型的,另一种就是仇恨累积型的。而马加爵就是典型的仇恨累积型。马加爵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但家境贫穷、交际能力差、长相丑陋,致使现实不如人意,所以容易产生自卑、自怜的心理特点;进入大学后城乡巨大落差又导致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这就造成了他敏感、多疑、狭窄的性格特点。因为他性格内向,不肯轻易反映出内心的东西,而周围的人如果对他不在意一些,或者忽视一些,对他的一些表现作出过于简单的回应,他的行为就会更为怪异。慢慢地某些小事也会形成一种仇恨,仇恨的积累导致了最后犯罪行为的发生。最后的打牌引起的矛盾只是导火索,背后既是这种仇恨的积累的过程。

(3)犯罪心理预防

马加爵犯罪的案件告诉我们,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各个方面的。是家庭、社会、性格等各个方面综合的结果。所谓犯罪心理预防,是指对可能犯罪的人,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给其心理施以某种影响,从而使其不产生犯罪。

1、犯罪预防与受害预防

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校、老师多点给予学生关心关怀,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是他们知道学校里还有很多人关心他们。不要让他们觉得被周围遗弃,被社会放弃。

2、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政府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减少社会上歧视贫困人群的风气,从而使贫困人情得到尊重和关怀。同时,应该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3、免疫性预防与矫治性预防

针对特定的人群,寻找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研究其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个体本身的对外界诱因的抵抗力与免疫力。对已经形成犯罪心理的人,采取措施,矫治其心理缺陷,促成其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避免其再次犯罪。

适当的犯罪心理预防,让社会上这样的悲剧尽量少发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8n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