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人生全程发展要点解析

更新时间:2023-03-09 13:21: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四章 人生全程发展

普心

1、研究人生发展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2、试述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3、什么是人脑发育的关键期和可塑性 4、婴儿动作发展的主要规律是什么 5、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有哪些

6、试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知论

7、编写一个两难故事,测查不同年龄儿童对故事的反应,并结合道 德发展理论分析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 8、什么叫依恋行为,怎样研究婴儿的依恋行为

9、成年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人应该怎样调适自己的生活

答案

1、(1)研究个体一生中在生理、认知和社会化等方面的变化,各种变化发生的机制以及它们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2)纵向研究:在一段时间内追踪研究相同的被试。 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研究不同年龄的被试。

群体--连续研究:首先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再对各个群体进 行纵向追踪研究。 2、(1)遗传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一般认知能力的相似性随遗传相关程度的增加而提高;遗传对人格五因素模型所有因素都有显著影响;个体在人格、职业兴趣、学业成就、特殊认知能力和一般智力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2)环境和遗传在个体发展中是相互作用的,环境影响遗传特性起作用的方式、程度和途径,而遗传特性影响环境中某些因素起作用以及作用的方式和程度。

3、(1)关键期:在关键期内,适宜的刺激和经验是运动、感觉、语言以及其他脑功能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大脑皮层不断经历着专门化的过程。

(2)可塑性:脑可以被环境和经验所修饰,具有在外界环境和经验作用下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在关键期内,脑的结构和功能特别容易受到环境和经验的影响,因此,关键期也是脑可塑性最大的时期。

4、婴幼儿动作的发展顺序主要遵循三个原则:(1)由上到下的原则 (2)由中心到四周的原则 (3)由简单的、无意识动作到复杂的、有意识的动作 5、(1)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是其典型代表)主张言语活动和其他任何技能一样,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分为两个学派:强化论和模仿论 (2)先天论:(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装置理论)他认为不同语言间存在一种基本的语言形式,即普遍语法,而且人类习得语言的时间和方式也存在普遍性。他假设人脑具有一种先天的对语言进行加工的装置,叫做“语言获得装置”。外界提供给儿童原始的语言材料,经过语言获得装置进行加工,儿童由此获得语言中的句法规则,并转换生成他们的内在语法体系。

6、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婴儿的认知能力初步发展,靠感觉与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

(2)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学习并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符号表征事物,并用符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皮亚杰认为,在这一阶段中,儿童思维发展的两个典型局限性特点是思维的片面性和我向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在分类、数字处理、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自我中心”的程度下降,开始克服“片面性”。 (4)形式运算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和完善,青少年开始运用抽象的概念,能提出合理可行的假设并进行验证,知道的事物发生有多种可能性,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复杂性。 7、故事:“打破杯子”和“汉斯偷药”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两阶段理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主要经历两个时期:道德他律时期和道德自律时期。①在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是僵硬的、简化的,他们通常只从行为的结果做出道德判断。②在自律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设想他人的立场,以行为的动机进行道德判断。

(2)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他认为道德推理存在三个层次的发展时期:

①前习俗道德时期:儿童处于外在控制的时期,服从于得到奖赏、逃避惩罚的道德原则。

这一时期又分为避免惩罚的服从阶段和相对功利阶段

②习俗道德时期:儿童将权威的标准加以内化,他们服从法则以取悦于他人或维持秩序。这 一阶段又分为寻求认可阶段和顺从权威阶段

③后习俗道德阶段:道德观完全内化,他们认识到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并懂得如何从中进行选择。这一阶段又分为法制观念阶段和价值观念阶段。

8、(1)依恋行为: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双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互相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依恋行为始于婴儿期,主要表现在婴儿与其看护者之间。

(2)研究手段:①小猴和柔软布妈妈的依恋行为,表明接触舒适是依恋的重要部分,婴儿由于接触温暖柔软的东西而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

②“陌生情境”实验,通过观察儿童对玩具的摆弄行为、表情、其他情绪反应以及儿童与陌生人交往的倾向等,以此判断母子依恋关系的性质。分为安全依恋型、逃避型和矛盾型三种类型。

9、(1)成年后的生理与心理发展:①生理上:力量、协调性、体能逐渐下降,动作开始变慢;视力、听力、味觉都下降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易受到疾病的困扰。②心理上:思维活动在更加综合的层次上进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强于年轻人;伴随高龄带来的混沌、善忘以及人格改变,老年人的智力也可能出现明显的损失。

(2)成年后的生活适应:①健康问题 ②终生学习 ③社会人际关系 ④面对死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cs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