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更新时间:2023-03-08 07:12:1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整理与复习(一)。(教材第52~56页)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 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运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课件。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

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比较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1. 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小兔请客”情境图)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的数量,画“△”表示杯子的个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发现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比一比”中第一个情境图)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比一比”中第二个情境图)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2. 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等。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也可以表示开始或起点,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有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的问题。

生2:也可以计算有3朵黄花和7朵红花,求一共有几朵花的问题。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求还剩多少只的问题。 生5:还可以表示有9个苹果,吃了1个,求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知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加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用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用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1. 这样由情境到画图形,再到数字列式,最后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探索其中蕴涵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为全课的主线组织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A类

教材第55页第6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

B类

1. 教材第55页第7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会比较数的大小。) 2. 教材第55页第8题。

(考查知识点: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最上面的画“??,最下面的画“○”。 给最下面的那支笔涂色。.

B类:1. 5 3 3<5

2. 3+1=4 3+2+3=8 4-2=2 9-6=3 教材习题

教材第54页“习题”:

1. 略 2. 8 5 7 3. 1 7 3 8 6 9 4 9 8 10 3 8 4. 6+4 5+5 2+8(答案不唯一) 5. ○ ??

整理与复习(二)。(教材第52~56页)

1.掌握不同的数数方法。

2. 结合具体的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 在参与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认识到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难点:在参与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件。

师:同学们,这几位同学在激烈地讨论什么呢?我们也一起参加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第一幅图)

学生可能回答:

?他们在互相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他们在说自己满意的是什么。 ?他们在说自己表现好的方面。 ?我学会了好几种数数的方法。

?我能从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还会提出问题。 ?我也会提问题,还会解决问题呢。 ??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呢。这说明你们在长大,这些成绩都是大家的成长足迹,只要我们每天都努力,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取得的成绩,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引入新课借助了情境图让学生参与讨论,鼓足了学生学习的劲头。

1. 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进步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要记住“学无止境”,意思就是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想一想,还有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吗?你有哪些疑问呢?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慢慢找答案。

师:看看这些同学的疑问,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第二幅图) 学生可能回答:

?我也不知道0是不是最小的数。

?生活中的数应该很多很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 ?有最小的数吗?有最大的数吗?它们分别是多少呢?

?加法可以换成减法,减法也可以换成加法。就像我左手伸出3个手指,右手伸出2个手指,一共是5个手指,写成算式是3+2=5,也可以写成2+3=5;还是这5个手指,我收回右手的2个手指,就剩左手的3个,写成算式就是5-2=3;同样,如果收回左手的3个手指,剩下右手的2个,写成算式就是5-3=2。.

师:同学们,这几位同学在激烈地讨论什么呢?我们也一起参加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第一幅图)

学生可能回答:

?他们在互相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他们在说自己满意的是什么。 ?他们在说自己表现好的方面。 ?我学会了好几种数数的方法。

?我能从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还会提出问题。 ?我也会提问题,还会解决问题呢。 ??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呢。这说明你们在长大,这些成绩都是大家的成长足迹,只要我们每天都努力,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取得的成绩,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引入新课借助了情境图让学生参与讨论,鼓足了学生学习的劲头。

1. 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进步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要记住“学无止境”,意思就是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想一想,还有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吗?你有哪些疑问呢?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慢慢找答案。

师:看看这些同学的疑问,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第二幅图) 学生可能回答:

?我也不知道0是不是最小的数。

?生活中的数应该很多很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 ?有最小的数吗?有最大的数吗?它们分别是多少呢?

?加法可以换成减法,减法也可以换成加法。就像我左手伸出3个手指,右手伸出2个手指,一共是5个手指,写成算式是3+2=5,也可以写成2+3=5;还是这5个手指,我收回右手的2个手指,就剩左手的3个,写成算式就是5-2=3;同样,如果收回左手的3个手指,剩下右手的2个,写成算式就是5-3=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vc.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