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

更新时间:2023-10-30 12: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

1.(2013高考上海物理第6题)秋千的吊绳有些磨损.在摆动过程中,吊绳最容易断裂的时候是秋千

(A)在下摆过程中 (C)摆到最高点时 答案:D

解析:当秋千摆到最低点时吊绳中拉力最大,吊绳最容易断裂,选项D正确.

2.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第14题)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B)在上摆过程中 (D)摆到最低点时

答案:C

解析:设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F= ma+f,所以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关系的图象是C,选项C正确ABD错误.

3.(2013高考浙江理综第19题)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kg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m/s,当热气球上升到180m时,以5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m/s .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受浮力大小为4830N

B.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 C.从地面开始上升10s后的速度大小为5m/s D.以5m/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N 答案:AD

解析:热气球离开地面后地面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对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解得所受浮力大小为4830N,选项A正确.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逐渐增大,选项B错误.由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热气球从地面开始上升10s后的速度小于5m/s,选项C

2

2

错误.由平衡条件可得,F-mg-f=0,以5m/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f=F-mg=4830N -4600N =230N,选项D正确.

4.(2013高考安徽理综第14题)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为F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A. T=m (gsinθ+ acosθ),FN= m(gcosθ- asinθ) B. T=m(gsinθ+ acosθ) ,FN= m(gsinθ- acosθ) C. T=m(acosθ- gsinθ) ,FN= m(gcosθ+ asinθ) D. T=m(asinθ- gcosθ) ,FN= m(gsinθ+ acosθ)

答案:A

解析:将绳子的拉力T和斜面弹力FN分解为 水平方向和 竖直方向

Tcosθ- FN sinθ=ma ① Tsinθ- FN cosθ=mg ②

联立两式解方程组,得T=m(gsinθ+ acosθ) ,FN= m(gcosθ- asinθ),选项A正确;

5.(15分)(2013高考山东理综第22题)如图所示,一质量m=0.4kg的小物块,以v0=2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m.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o

3.重力加速度g取10 3m/s.

(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多大时,拉力F最小?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析:(1)设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由运动学公式得: L= v0t+

2

12

at, ① 22

v= v0+at, 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a=3m/s,③ v=8m/s.④

(2)设物块所受支持力为FN,所受摩擦力为Ff,拉力与斜面之间的夹角为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α-mgsinθ-Ff=ma, ⑤ Fsinα+FN-mgcosθ=0, ⑥ 又Ff=μFN. ⑦

mg?sin???cos???ma联立解得:F=.⑧

cos???sin?由数学知识得:cosα+323sinα=sin(60°+α), ⑨ 33由⑧⑨式可知对应的F最小值的夹角α=30° ⑩ 联立③⑧⑩式,代入数据得F的最小值为:Fmin=

6.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第25题)(18分)一长木板在水平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解析:(1)从t=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次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

由图可知,在t1=0.5s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0到t=t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则

2

133N. 5a1= v1/ t1,① a2=(v0- v1)/ t1,②

式中v0=5m/s,v1=1m/s分别为木板在t=0、t=t1时速度的大小.

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ma1,③

(μ1+2μ2)mg=ma2,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μ1=0.20,⑤ μ2=0.30.,⑥

(2)在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 a1’,⑦

2μ2mg-f=ma2’. ⑧ 假设f<μ1mg.则a1’=a2’.

由⑤⑥⑦⑧式得f=μ2mg >μ1mg,与假设矛盾,故f=μ1mg ⑨

由⑦⑨式知,物块加速度大小a1’=a1.物块的v---t图象如图中点划线所示. 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

v12s1=2×,⑩

2a1v0?v1v12s2=t1+,⑾

22a2'物块相对于木板位移的大小为s= s2- s1.⑿ 联立①⑤⑥⑧⑨⑩⑾⑿解得:s=1.125m. 20时时块与⑨⑩⑨⑩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2013高考上海物理第31题)(12分)如图,质量为M、长为L、高为h的矩形滑块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上表面光滑,其右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外力击打滑块左端,使其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向右的速度v0,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落地.求小球落地时距滑块左端的水平距离.

解析:滑块上表面光滑,小球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当滑块的左端到达小球正上方这段时间内,小球速度始终为零,则对于滑块: a=

??m?M?gM2,

v1=v0?2aL=v0?22??m?M?gL.

M

当滑块的左端到达小球正上方后,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间t=滑块的加速度a’=μg

2h g①若此时滑块的速度没有减小到零,在t时间内滑块向右运动的距离为: s=v1t-

2??m?M?gL122a’t=v0?M22??m?M?gL2h12h22-μg()=v0?Mg2g2h-μh. g2v0v12m?M②若在t时间内滑块已经停下来,则:s‘==-L.

2a'2?gM

8.(2013高考江苏物理第14题)(16分)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3)本实验中, m1=0.5kg, m2=0.1kg, 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0.1m,取g=10m/s. 若砝

2

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0.002m,人眼就能感知. 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解: (1)砝码对纸板的摩擦力 f1??m1g 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 f2??(m1?m2)g

f?f1?f2 解得 f??(2m1?m2)g

(2)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1,纸板的加速度为a2,则

f1?m1a1 F?f1?f2?m2a2 发生相对运动 a2?a1

解得 F?2?(m1?m2)g (3)纸板抽出前,砝码运动的距离x1?1121at1 纸板运动的距离d?x1?a2t12 22

1a3t22 l?x1?x2 2d由题意知 a1?a3,a1t1?a3t2 解得 F?2?[m1?(1?)m2]g

l纸板抽出后,砝码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 x2?代入数据得 F=22.4N.

9. (2013高考天津理综物理第10题)(16分)质量为m=4kg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点,现用F=10N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B点,A、B两点相距x=20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求: (l)物块在力F作用过程发生位移xl的大小: (2)撤去力F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t.

解析:(1)设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1,则F1=μmg 根据动能定理,对物块由A到B的整个过程,有:Fx1-F1x=0. 代入数据解得:x1=16m.

(2)设刚撤去力F时物块的速度为v,此后物块的加速度为a,滑动的位移为x2,则 x2=x- x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v=2ax2,

以物块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F1t=0-mv, 代入数据解得:t=2s.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zi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