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拉近距离的课前谈话

更新时间:2023-03-08 08:16:5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与学生拉近距离的课前谈话

1、我是这样与学生交流的: 听说某某班的同学很不错,老师想和同学们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自我介绍我叫某某,你们知道怎么称呼我吗?{梁老师}。大声喊怎么喊。小声喊怎么喊。亲切喊怎么喊。 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和老师交上朋友我是这么做的真的效果不错

2、鄙人在这里选登“课前谈话”几则,以飨各位同好。课前谈话(一)师:台下这么多的听课老师,老师心里很紧张,你能不能帮帮老师?生:…… 师:台下的听课老师在这里听了12节课了,已经很累了,他们一手拎着包随时准备撤,你有没有办法留住他们?生:关键时刻,怎能离开?!生:…… 点评: 在学生替老师着想,想办法留住听课教师的说话中,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关心,自然也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同时激发了学生要在课堂中好好表现的欲望,充分体现出学习上的主人翁思想。

3、靳老师:同学们,咱们以前上课是不是老师说大家好,然后同学们说老师好呀?学 生:是的。 靳老师:咱们今天换一种问候方式,好吗? 学 生:好! 靳老师:全体起立! 学生都站起来。 靳老师:我说,同学们真精神! 学 生:(学生略有一楞)然后说:“老师真精神!” 靳老师:好,说的我高兴极了。但是,如果换个字,能让我听了更加高兴,应该怎么说呀?学 生:(学生互相看了看)说“老师更精神!” 靳老师:好,同学们真会夸奖人!我说“同学们真可爱。” 学 生:老师更可爱!(学生边说边笑,听课老师们也笑起来。)靳老师:怎么了,觉得这句话怎么样? 学 生:不太恰当。 靳老师:是呀,是不太恰当,同学们也听出来了,所以你们自己也笑了。应该怎么说? 学 生:(学生1:老师更可敬。学生2:老师真可亲。学生3:老师真幽默……) 靳老师:现在,老师不要求你异口同声,要异口异声,自己说自己的,好不好? 学 生:好! 靳老师:同学们真可爱! 学 生:老师更可亲、老师更风趣、老师真和蔼…… 靳老师: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 学 生:初次见面请老师多多关照! 靳老师:是关照吗?还有没有词? 学 生:(指教)靳老师:哎,这就对了。再来一遍怎么样?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 学 生:初次见面请老师多多指教! 听课老师热烈鼓掌! 靳老师:好,同学们,这就叫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即时

性(板书:即时)所谓即时就是立刻得反映的。同学们明白了吗?学 生:明白了。 靳老师:那好,可以上课了吗? 学 生:(大声)可以! 靳家彦老师前些天在山东曲阜讲了一节课,以上就是靳老师在课前和学生说的一段话,之前他没有见过任何一名学生。经过这简短的问候既使学生学习了口语交际的知识又熟悉了学生,真可谓一举两得!!!怎么样,看到的老师有感想吗?

4、一位教师执教浙教版第九册的课文《“我是你的儿子”》时的课前谈话:师:认识我吗?生:认识。师:我的名字叫…… 生:AA。师:听说,我们班也有一个同学姓宋。他是……(其实是他的儿子)生:BB。师:谁能用“AA、BB”这两个名字说一句话,说出他们的关系。生:…… 师:说一句绕口令“BB是AA的儿子”。(生练说,比赛说,很有趣,众笑。)师: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生:老师。生:伯父。生:大伯。生:叔叔。师:请你温柔地叫我一声“叔叔”。生:……(众笑)师:请你凶巴巴地叫我一声“叔叔”。生:……(众笑)师:请你深情地叫我一声“叔叔”。生:……(众笑)师:叔叔给你上课,你怎么想?生:感觉很亲切。生:不紧张了。生:…… …… [glow=255,red,2]点评:[/glow] 1、“BB是AA的儿子”与课文内容“我是你的儿子”贴近,就地取材,富有语文资源意识。 2、绕口令与“表哥抱表妹”同工异曲,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3、“叔叔”的称呼令人听了感到多么亲切,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令学生无拘束感,用不同的感情叫,实际上在进行着语感训练。妙也!

5、这方面我也很感兴趣,实践中也得出了一两个方法,希望求得指点: 1、用讲故事的方式做课前谈话,是一个好方法,比如上《中彩那天》前我和孩子们讲“自相矛盾”的故事,从矛盾一词引入课文的学习,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用套近乎的方法(我不太喜欢用“戴高帽”的方法,那个太旧了),找孩子和做课老师的共同点,比如我到本区另外一所培正小学(我区一共两所培正小学,我们学校是宝华培正,另外一所是西关培正)上课,开始的时候,我说:“今天是培正的老师和培正的孩子上课,大家高兴么?”一语双关,一方面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兴趣,第二方面又套了近乎。同区的一位老师,用和孩子击掌的方法,也是套近乎的其中一种。 3、玩游戏的方法,不过这些游戏有两个目的:一、能提高孩子的上课情绪。二、训练学生的词句运用能力。好象我曾经在公开课前用:“XXX真行。”来做换词练习,也试过:

“XXX真棒!”来做换词练习,这样的开头,生动,孩子喜欢。其实课前谈话是异地教学的一个很能体现做课老师综合素质的环节。这方面的积累是很有价值的。

6、:我们先来一个小测试,知道成龙的请举手。(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他是干什么的? 生:电影演员,演武打片。

师:知道刘德华的请举手。(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我再问一个人:知道诸向阳的请举 手。(全班有数人举手)他是干什么的,在哪儿? 生:是一位老师。就在我面前。

师:谢谢你!诸向阳就是我。现在知道诸向阳的请举手。(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噢! 我现在和成龙、刘德华齐名了。(学生大笑)初次见面,我们来个脑筋急转弯游戏,请听题: 什么鱼不能吃? 生:木鱼。

师:真聪明。下一道题目难了:什么池不能有水? 生:电池。

师:完全正确,再来一个:什么布不能做衣服? 生:瀑布。

师:(板书“瀑布” ) 提起“瀑布”,我们就会想起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生答“《望 庐山瀑布》”)能朗诵一遍吗?(生朗诵)

7、 有这样一个小案例:师: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日经过一座荒山,口渴难耐,就提议派人去找水,大家猜谁去?(生齐答:孙悟空!)孙悟空没找到水,却搬回一个大西瓜,他把西瓜平均分成4块,猪八戒不干了,就嚷嚷开了:“师父,猴头不公平,要是平均分成5份,我的那份不是更大些吗?”(生捧腹大笑)师:西瓜平均分成5份,猪八戒真的能多吃到西瓜吗?生:不能,反而更少了。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相信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猪八戒吃得少的原因了。

8、方法一:利用试话筒的机会向在场的听课老师作自我介绍或打招呼。(这个方法用的老师最多。)这种方法简单而有效,在话筒的传递中,孩子们逐渐忘记了紧张。有的老师还

把传话筒比喻成传奥运火炬,真的非常形象,孩子也很感兴趣。

方法二:唱一首歌选用充满童趣的儿歌,可以很好地达到让孩子们放松的效果。 方法三:复习旧有的知识。

方法四:对老师们说一句话。这样还跟台下的老师又乐交流,渐渐地没有了紧张感。 方法五:上课时间没到,狠狠地看看台下的老师。孩子们正对下面的老师好奇呢,看了之后,熟悉了会场,坐在台上也就没感觉了。

方法六:模仿奥运明星的动作,让其他同学猜猜模仿的是谁。孩子们沉浸在“模仿秀”中,也就忘记了紧张。

方法七: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自我介绍。

方法八:猜老师的兴趣、爱好。为下面的新课做准备。 在如还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这些方法,效果都还不错,个人觉得一些简短的游戏更能有效地放松孩子们紧张的神经,营造轻松的氛围。

师:你们喜欢做哪些游戏? 生:木头人、丢手绢……

师:今天,我与你们一起来做个游戏。保准你们没做过。 生:老师,什么游戏?

师:我来说三句话,请你们判断哪一句话是真,哪一句话是假? 生:好!

师:第一句:我是龙口矿区小学的一位老师。(当时,我与龙口矿区小学的学生一起上这节课。) 生:假的。

生:我们学校的老师我都认识,从没见过您。

生:我昨天没见过您,前几天也没见过您,所以您肯定外地老师。 生:对呀。(众笑)

师:你们说得头头是道,这句话是假的。

师:第二句:昨天晚上,我工作到深夜11点多,是真是假? 生:假的,那您不休息啦! 师:我下半夜休息。

生:假的。您的眼睛一点也不红。(笑)

生:我认为是真的。老师可能在备课、批作业呀。 生:我同意,我妈妈是老师,她晚上经常写东西、看书。

师:你妈妈是位优秀的老师。昨晚,我忙着备课,忙着查资料,还琢磨着怎样能让小朋友快乐地学习,不知不觉就到了11点多,所以这句话是真的。 师:最后一句:今年我二十岁。 生;这句话是假的。 师:为什么?

生:20岁的人还在上大学呢! 师:我上学早,20岁就工作了。

生:不可能。您不是20岁,因为您一笑眼角有皱纹了。(众大笑)

师:你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观察真仔细。这句话是假的。可是,我天天与可爱的小朋友在一起,永远不会老!

课前谈话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课堂上,敢想,敢说,尊师而不唯师,使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并充满自信。

还有------课前谈话这短短的几分钟,不仅是教师机智的体现,还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的体现。

1.幽默风趣,让智慧课堂充满愉悦。 例:王崧舟老师执教《万里长城》

师:喜欢王老师吗?说喜欢我那是“一见钟情”。(生笑) 师:你们的语文老师姓什么?(生答“姓李”)

师:比一比看,我和你们的李老师有啥不一样呢? 生:你胖一些,我们李老师瘦一些。

师:“瘦”这个词李老师不一定喜欢,叫“苗条”她就高兴了。 生:您是男的,我们李老师是女的。(生笑) 师:你还别笑,这一点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生:李老师不戴眼镜,您戴眼镜。 生:您的性格比较幽默,李老师比较温柔。 师:你比较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两个都喜欢。

师:你是一个都不得罪啊。(生笑)

师:刚才说了不一样的地方,大家再看看我和李老师哪些地方一样呢? 生:你们都是老师,都有五官。 师:这话我听得怎么这么玄乎。(生大笑) 生:你们的教学目的都一样,就是培养好学生。 师:这话我听得好像吃了蜜似的。

师:还紧张吗?(生高兴地齐答“不紧张了”)上课!

王老师用他的幽默、智慧,让课前谈话这一小小的环节如春风化雨,沟通起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真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激励鼓舞,让全体学生充满自信。 3.自然流畅,让新课导入大雪无痕。

最好的课前谈话是不露痕迹地由谈话引入新课学习中去,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这种谈话几乎分不清哪是谈话,哪是导入,真正做到“大雪无痕”。 例:靳家彦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

师:刚刚见面,先自我介绍一下。我这里有6句话,有真有假,请你们分辨。(板书:辨)读。 1.我姓靳,叫靳家彦。

2.我是文三街小学的语文老师。(上课的学生是文三街小学的) 3.我今年60岁。 4.我喜欢阅读和写作。 5.《两小儿辩日》是我写的。 6.今天,我们就上《两小儿辩日》。 (学生一一回答,靳老师也一一评点。)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两小儿辩日》,看我写课题。

师:《两小儿辩日》中的“辩”和“分辨”的“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靳老师用辨真假的形式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巧妙地渗入了对生字“辩”的教学,而且不着半点痕迹地把学生引进课堂中去,轻松而自然,真可为“一箭多雕”!

9、本周五又去叔同听了几堂名师的课。其中马建兴老师做的是著名女作家琦君的《桂花雨》。他是和学生一起来猜谜语而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的。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猜谜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游戏分两轮。第一轮,请根据我给出的诗句来猜一种花名儿。 第一个:爆竹声中送旧岁。(迎春花) 第二个:王师北定中原日。(勿忘我)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都猜出来了。

师:第二轮,我给出三个词,请根据这三个词猜花名。 第一个谜语:洛阳、富贵、国色天香(牡丹); 第二个谜语:暗香、灵峰、白雪(梅花)

当学生猜出是梅花时,马老师马上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我是从“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这首诗里知道的。

10、最后一位,我要介绍的是大名鼎鼎的虞大明。在叔同为大家带来的是《家是什么》一课。他的课前谈话不同于上面的马老师,我觉得他主要是愉悦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消除紧

张,以最佳的情绪状态进入课堂学习。 师:脑筋急转弯会玩吗? 生:会!

师:注意,在玩脑筋急转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会“转弯”。虞老师这里准备了5道题目,难度系数分别是10分、20到50分。等下看谁获得的分数高,就能获得一份奖品。(从讲台上拿出一张16开的彩色打印照片)就是虞老师的签名照片。 生:哇!(跃跃欲试,渴望照片状。)

师:明白规则了啊?下面开始。请听题,这是10分题,答对本题就能得10分:念完叔同实验小学需要几年? 生1:1秒。 生2:2秒。 生3:6秒。

师对生1:为什么只要1秒钟。

生1:因为这不是真正地在叔同实验小学读完书需要几年的意思,而是指念完“叔同实验小学”这几个字需要多少时间。

师:那你要在1秒钟内念完的啊。其他同学来计时,“滴答”一下,你就要念完的啊?预备——开始!

那孩子念得特别快,“滴答”声刚落,他也正好念完。虞老师又对答需要6秒钟的学生说:“你也来试试。”第一次那孩子读得太快,同学们6秒没数完,他已经念好了,虞老师让他再来一次。这次时间刚刚好。三人各得10分。

师:第二题,20分题,请听题:虞大明的弟弟虞小明,一天早晨去赶公交车,他好不容易挤了上去,却为什么半个人也没看见? 生:因为世界上没有“半个”的人。

师:如果你哪天来上学,迎面走来半个人,估计你就要被吓趴下了。 生笑。

师:(伸出左手小拇指)贝多芬大家都知道吧?可为什么他不用这个手指头弹钢琴呢? 生:因为这个手指头是虞老师的,贝多芬有他自己的小拇指。 师:0到9这10个数字中,谁最勤快,谁最懒惰? 生:1最懒惰,2最勤快,因为一不做,二不休。

师:中国人中谁跑得最快?千万别告诉我说刘翔啊,这是脑筋急转弯哦! 生:曹操最快。因为说曹操,曹操就到。

最后,一位女同学以绝对优势取得胜利,虞老师双手为她颁奖。并多次嘱咐说:藏好!藏好!引得大家一阵欢笑。

11、上学期,去叔同听了几位名师的课,印象较深的是张祖庆老师的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现在张老师想向你们打听几个人,这几个人都姓张,第一位叫张飞; 生:他是三国里的一个人物; 师:张衡;

生: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天文学家; 师:张靓颖;

生:她是超级女声的第三名; 师:再打听一位——张祖庆; 生:就是你呀!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刚刚听见有人在介绍你呀!

师:你真会听。对,我就是张祖庆。以教师自己的名字引出一连串名人,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介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顺势考查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程度,有趣且有意。

12、如在苏教版第十二册中的《印度洋上生死夜》,笔者是这样进行课前谈话的。师:在上课前,大家来轻松一下,完成一个脑筋急转弯。小明的爸爸的爸爸的儿子的儿子是谁?芽学生仔细琢磨了一下,猜出来就是小明。师:那这个脑筋急转弯告诉我们什么呢。生:每个人都有很多身份。师:那你的身份是什么。学生很快说出他是爸爸的儿子,爷爷的孙子……

老师立即把话锋一转,问:在《印度洋上生死夜中》中皮埃尔的主要身份是什么?芽生:一是船长,二是丈夫。课文接着就围绕这组矛盾展开教学。这样的课前谈话,活跃的课堂气氛,形式也很新颖,更值得提倡的是它很自然地引向教学内容。

13、刘老师的一堂《两步应用题》来剖析他的课前谈话的妙用。实录:师:(指名一女生起立)老师和你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关系?你能用四个字来说吗?生1:师生关系师:(指名另一男生起立)我和她是师生关系,我和他是什么关系?生2:师生关系师:(指名两名学生起立)她和他也是师生关系?生3:同学关系生4:也可以说是朋友关系。师:可以,那我们除了师生关系,还有什么关系?生5:可以是朋友关系师:真不错,能和你作为朋友真好。那你和父亲是什么关系?生6:父子关系师:你父亲和你爷爷什么关系?生7:父子关系师:你和爷爷什么关系?生8:……师:你叫他爷爷,他叫你什么?生9:孙子师:那你和爷爷什么关系?生8:爷孙关系师:刚才我们说的都是人与人的关系,为什么我们和爷爷的关系就不清楚了呢?生9:因为中间隔着爸爸。师:对,爸爸和谁有直接关系呀?生10:姑姑、叔叔、爷爷、奶奶、我。师:知道爸爸和妈妈什么关系吗?生11:夫妻师小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这样与那样的关系,这种关系非常重要,其实我们数学课中也存在着这种关系。

13、靳家彦老师执教《陶罐和铁罐》师:同学们,咱们以前上课是不是老师说“大家好”,然后同学们说“老师好”呀?(生答“是的”)师:咱们今天换一种问候方式,好吗?(生答“好”)师: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真精神!师:如果换个字,能让我听了更加高兴?生:老师更精神!师:同学们真可爱!生:老师更可爱!(笑声)师:怎么了,觉得这句话怎么样?生:不太恰当。师:是呀,那应该怎么说?生:老师更可亲、老师更风趣、老师更可敬、老师真和蔼……师: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生:初次见面请老师多多关照!师:是关照吗?还有没有其他词?生:指教。师:哎,这就更恰当了。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生:初次见面请老师多多指教!(听课老师热烈鼓掌)师:同学们,这就叫口语交际。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14、窦桂梅老师执教《落叶》师:我送你们三句话,第一句:“我很棒!”师:第二句话

于永正你好,那是有礼貌,叫我于永正,那就是朋友。

23、王淞舟《小珊迪》

师:王老师心里很不安,今天是星期六,还让大家来上课。 知道我姓什么吗?(王)真会听!

能在大家面前站起来滔滔不绝地发言,那是能力。不过学语文光有能力不够,还得有修养。当别人在发言时,能认真听,并且记住要点,这就是修养! 你们语文老师姓什么? 生:支

师:拿王老师和支老师比比,有什么不同? 生:支老师不戴眼镜,王老师戴眼镜。 师:戴眼镜给你什么感觉? 生:很有学问。

师:哦,这眼镜一戴,那可就有学问了。 生:支老师不戴手表,王老师戴手表。 师:时间观念强。 ……

师:找了不一样的,现在来找找一样的。 生:都是男的。

师:真不简单!一眼就看出王老师是个男的。

24、靳家彦《珍贵的教科书》师:同学们早!生(恭恭敬敬地):老师早!师:不要这么拘束,很随意地招招手,打个招呼啊,再来 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当我在台上出现的时候,你们心中一定都有想法。你们心里在想什么,可全在我心里装着呢,我全知道,信不信?生:不信。师:你别不信,你看着(师板书:啊,原来这位教师……) 你是怎么想的?生:啊,原来这位老师姓靳。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刚才有个老师在上面介绍过了。师:哦,你听得真仔细,你一听,就想到了这一句话。还有同学想到什么了?生:啊,原来

这位老师从天津来的。 ……………………是特级老师。 ……………………是校长。 ……………………戴眼镜的。师:你原来以为是怎么样的呀?生:我原来以为是不戴眼镜的。师:那你能不能连起来说说?……生:啊,原来这位老师牙齿这么黄。师:你观察可真仔细!我过去吸烟,现在年纪大了,就更黄了。生:啊,原来这位老师这么老。师:老还不行哪,还来个“这么老”,那你猜猜我几岁了?……

25、一次听课,一位全国优秀教师这样设计了课前谈话: 师:你们看一看老师与昨天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穿了以好看的裙子,你昨天穿的是裤子。 生:老师你今天檫了口红。(学生笑起来) ........

师:再仔细看一看。 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不错。谢谢你们的夸奖。老师昨天扎了一条辫子和大家见的第一面,今天是将头发盘起来的。认真仔细的看,这就是观察。(后还有记不清了,略)

这位教师接下来执教的是《观潮》一课,这课的训练重点和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一些观察方法。我想,他的这一课前谈话不仅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原来这就是观察,我们可以做得很好。

26、名师献艺——《推敲》(贾志敏)第八册 第一课时

(师:叶圣陶:语:口头语言,文,书面语言。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书写。

一本:以学生为主。二主: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你听了累不累?如果累了,语言不精炼,如果不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材仅是教学的材料,教无定法,因为文无定法。现在目标有了,关键是我们对教材的处理。)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

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节课我们说的那个“木”字。(师板书,画“木”),(写“休”,)一个人在树边上休息。再比如说,“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两脚跨出去,不是一步吗?词也很有意思,“左右”,(让生举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生读) 师:这是什么? 生:书。 师:这是什么、 生:粉笔。 师:我是东西吗? 生:你不是东西。 师:变成骂人的话了。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别指倒酒的意思,摆在一起变成考虑了。

师:再看这个词、板书上:推敲。假如这是门,谁来推?你来敲。(敲桌子) 师:谁把课题读一读。(生读题。齐读课题) 师: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把书念一念。 (师范读)

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见到,课前老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借班上课的,老师与学生彼此都不熟悉,又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如大会堂),心理难免有些紧张、恐惧或不安。那么作为教师又如何在短短的几分钟里,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消除紧张情绪,使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呢?这个学期,笔者赴温州等地听了30余节公开课,各个名师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现将其中的教学片断摘录如下,略加评析。

一、介绍型( 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练习课 潘小明 ) 师: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我姓潘,名字呢,就是我们数学书上频繁出现的那个名字,猜一猜,叫什么?(生开始猜,并猜到叫小明)所以你们叫我——潘小明(生的不经意的回答引发了在座听课老师的大笑)

师:我不仅教数学,还教什么,猜一猜?(语文、数学、音乐,学生并没有猜到;然而教师的谜底却出乎大家的意料:我不仅教数学,还教你们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

师又说:你们觉得我这个教师的形象如何?(“大方”,“教学方法先进”,“幽默”等,分别有学生回答到) 师:好,我上课尽可能的用幽默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过我上课有一个特点,我是不教的!(啊!又是一句意外……)

评析:“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初次见面时,就成功的把自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接纳自己,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教师有关的信息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不管是老师的姓名,还是教师的形象,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潘老师在课前,用了两个“猜一猜”和一句“我是不教的”,激发了学生对教师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巧妙得将自己的信息介绍给学生。就在学生猜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也就消除了紧张的情绪,拉近了学生与老师沟通的距离。再加上潘老师那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使学生感到,给我们上课的仿佛是并不陌生的“老朋友”。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研究者表明,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一旦对老师产生“好感”,而被老师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的话,那么老师接下来的教学自然会水到渠成。 二、表扬型(荷花 单群群 )

师:我听说三(3)班的同学是非常勇敢的,那你们真的勇敢吗?学生迟疑了一下,只有少数的学生说:勇敢。师见状就说:怎么这样没信心,这样胆小,你们勇敢吗?全班齐声:勇敢!师:好!那你们说说,在这堂课上,怎样表现才算勇敢?接着就让学生说说怎样表现才算勇敢。这课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每当学生泄气、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单老师就用一句“勇敢的你在那里”来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中,我们惊奇的发现,这句话果然管用,学生表现果真勇敢。 评析:马克·土温说过:只凭一句表扬,可以让我快乐两个月。的确,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赞赏,尤其是小学生。单老师抓住了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创造了一个每人都希望自己是勇敢的人的教学情境。一句表扬,一句激励,寥寥数语,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平等、和谐、轻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也为课的开始奠定了基调。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得到表扬,赢得教师的肯定,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幸福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由此大大增强,为了争取更大的成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自然得到提高。 三、交待型(有趣的物体搭配 吴正宪) 师:往下看,发现什么?(人可真多啊!)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们该怎么办? 生;回答时声音要响亮。

师:对,声音响亮;但现在只有2个话筒,怎么办? 生:谁说话时,把话筒传过去。 接着交待:①上课要小组合作的时候,分4人一小组,并征求大家这样是否可行;(是) ②小组要有组长、记录员等,你们有吗?(有) ③还要每小组有两块橡皮、一把直尺、两支笔都有吗?(有) ④并让学生用半分钟的时间商量每人在小组里该做什么。(学生商量) 评析:吴老师在课前不厌其烦的交待了上课时每人该做些什么以及注意点,特别是要学生用“半分钟的时间商量每人在小组里该做什么”更是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交待,一方面保证保证上课顺利、流畅的进行下去的;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知道在上课时自己该做什么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游戏型 (数字的学问 朱旭芬)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师:这个游戏主要是测一测大家的反应速度如何,规则是——我说“1”男同学起立,我说“2”

女同学起 立;看谁反应最快!

师开始喊口令:1、2、1、2、2、1、3、1……师喊的速度随着加快。 学生很投入,但老师喊的速度加快时就跟不上,于是发出一阵阵笑声,游戏也随着结束……。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数字“1”代表什么? 生:代表男同学。 ……

评析:游戏是孩子们的天生本性,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的。为了 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其好玩、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需要,课堂上做一些游戏也是必要。朱老师在课前选择了与学生进行沟通的特殊方式——做游戏。通过它来调节课堂气氛,消除紧张情绪,增进师生的友谊。同时它也蕴含着本课的内容:不同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五、新课导入型(观察物体 陈欢)

师:你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师:我姓陈,你们叫我 ——陈老师(生回答)师:现在我把自己介绍给你们,你们呢,也介绍介绍自己吧!生开始介绍……,师趁机打断,问:这样介绍是不是太慢?那么怎样介绍呢?生回答:可以在把自己介绍的同时,也把前后、左右同学介绍给大家。师指名介绍……。

评析:陈老师从介绍入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学生介绍过程中,发现一个个的介绍方法太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争取一种新的介绍方法:把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大家,使学生明白同一个人由于不同的学生介绍,其位置会发生变化的。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消除学生与教师的陌生感,缩短心理距离,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走近老师。另一方面,渗透了本课的内容,即观察物体时,不同的地方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在无意间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一些内容。在导人新课之始,教师通过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是常理性的问题“自我介绍”,把学生巧妙地引入问题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

上课前如何与学生沟通,选择怎样沟通方式,可谓是各师各法,各有不同。但他们相同的是,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情感交流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完成的,犹如聊天一般,彼此没有心理负担。教师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自主学习、交流的舞台。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等教学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gx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