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18 08:41: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届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三(上)期中生物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共50分.其中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 1.下列物质的合成过程需要供给氮源的是( ) A.糖原 B.淀粉 C.胰岛素 D.脂肪 2.生命科学常用图示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则图1~3可分别表示( )

A.多肽、RNA、淀粉 B.DNA、RNA、纤维素 C.DNA、蛋白质、糖原 D.蛋白质、核酸、糖原

3.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 A.脂肪酸和磷脂 B.纤维素和尿素

C.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D.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酸

4.血浆中的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下表列出的抗体肽链合成与抗体加工的场所,正确的是( ) 选项 抗体肽链合成场所 抗体加工场所 A 游离的核糖体 细胞质基质、内质网 B 游离的核糖体 溶酶体、高尔基体 C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溶酶体、内质网 D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 A.A B.B C.C D.D

5.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和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2+A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斐林试剂 葡萄糖在碱性环境下,与Cu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苏丹Ⅳ染液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健那绿和吡罗红混合健那绿将细胞核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的分布 染色剂 质染成红色 D 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A液和B液先混匀后,再与蛋白质作用生成紫色物质 A.A B.B C.C D.D

6.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7.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8.烟草是异花传粉植物,若同一植株的花粉落到柱头上,雌蕊产生的某种物质进入花粉粒,使花粉粒细胞中的rRNA降解,花粉粒不能萌发.据此分析,该花粉粒不能萌发的直接原因是缺少( )

A.核糖体 B.mRNA C.核苷酸 D.遗传物质

9.分析HIV的化学组成,得到如图所示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甲的过程在HIV的核糖体上完成

B.乙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A、G、T、C四种碱基 C.a与a之间通过“﹣NH﹣COOH﹣”相连接 D.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大分子乙中

10.下列关于二倍体植物有丝分裂叙述正确的是( ) A.间期:细胞核中可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B.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 C.中期:染色体排在细胞板上

D.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11.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消耗ATP的是( )

A.叶绿体基质中将C3还原为糖类 B.萤火虫发光细胞发出荧光

C.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结合生成水 D.植物根细胞逆浓度吸收无机盐

12.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乳酸中毒 B.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叶肉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叶绿素、ATP、酶和淀粉 D.脂肪、淀粉、纤维素都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13.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液泡,③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不会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通透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也可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14.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③过程产生ATP,②过程消耗ATP B.②、④过程都有[H]参与反应

C.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D.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15.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

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降低了细胞的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

16.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图所示,其基本过程:

+

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17.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18.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化能力减弱 B.⑤⑥⑦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C.b过程异常,细胞可能发生癌变

D.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

19.如图所示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衰老,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的功能降低

+

B.K和葡萄糖分别以②、①方式进入红细胞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③方式进行 D.①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20.图1为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示意图;图2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把菠菜叶磨碎,分离出细胞质和全部叶绿体,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分别装在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②、③、⑥三物质依次是氧气、水、二氧化碳 B.图1中(二)、(三)过程均能产生大量的ATP C.图2能发生细胞呼吸过程的试管有A、B

D.图2能发生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的试管有B、D

21.如图所示,在图甲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的影响.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点处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 B.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移

C.降低CO2浓度时,在图乙上绘制装置A的曲线,R点应左下移 D.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左移

22.如图中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组成以及它们各自能的关系图,m1、m3、m4分别是大分子物质M1、M3、M4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M3的种类不同取决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不同的M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m4的连接方式不同

23.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是生命活动直接能源物质,如图为ATP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酶1和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4.下列对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染色体复制加快 B.细胞分化:细胞形态改变,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功能趋向专门化 C.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色素积累增多 D.细胞凋亡:特定基因表达,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25.绿色植物是主要的能量转换者是因为它们均含有叶绿体(图甲)这一完成能量转换的细胞器,图乙是图甲中的色素分离结果,图丙是在图甲④结构中进行的生化反应,①~④分别代表图甲中叶绿体的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色素带由1到4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B.图甲中①和③的成分和结构相似

C.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图甲④中的C3含量多于C5 D.如果突然降低CO2浓度,图丙中的C3含量会一直下降

26.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具有同源染色体

B.动物睾丸或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④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2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AaBb1AB:1Ab:1aB:1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A.④ B.③ C.② D.①

28.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C.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29.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纯种红果植株和黄果植株杂交得F1,F1再自交产生F2,淘汰F2的黄果番茄,利用F2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则F3中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比例是( )

A.4:4:1 B.3:2:1 C.1:2:1 D.9:3:1

30.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A.DdRr B.ddRR C.ddRr D.Ddrr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1.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中填写图中数字).

(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 .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 ] .

(2)甲图中囊泡X由[ ] 经“出芽”形成,到达[ ] 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 .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 ,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4)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 .

32.为研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

(1)图1所示过程发生的场所在_ ,图中的ATP来自于光合作用的 阶段.

(2)图2可知,在15℃时,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作用速率的 倍,假设每天光照按12小时计算,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 .

(3)为研究植物遭遇连续干旱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人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一:选取 的该植株若干,平均分为两组,实验前对所有植株正常灌水,并给予正常光照及其他理想条件.

步骤二:实验开始后,除实验组停止灌水使土壤逐渐干旱以外,其他条件均不变. 自实验开始后,除实验组外,其他条件均不变.

步骤三:从实验第一天开始,每隔3d取样一次(早晨8:30~9:30取样,叶片取自幼苗顶端第5~6片叶),分别测定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胞间CO2浓度、叶片光合速率等数据,并绘制图象如下:(a曲线为对照组,b曲线为干旱实验组)

据图分析,0~6天内,丙图中b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6天后,乙图中b曲线上升的原因是 .

33.如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真核细胞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所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2)乙图表示的结构是

(3)在丁图所示结构上与图示物质同时产生的另一化合物(ATP)的转移途径是 (4)丙图发生的是氨基酸的 反应,该反应在 (填细胞器)上进行.

34.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受LDL(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下图表示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胆固醇的主要作用有: .

(2)图中①过程为 .其产物彻底水解后能得到 种不同的物质.②过程所需原料是 .

(3)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LDL可以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 (方式)进入细胞,此过程与细胞膜的 有关.

(4)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 的合成.

(5)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 .

35.细胞分裂是生物体重要的一项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请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图①是某植物的体细胞,该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所代表的植株常采用 的方法来进行繁殖.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图②对应于图④中的 段.

(3)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 ,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 个四分体.

(4)图④中CD段所能代表的细胞分裂时期是 .

36.请根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是上图中 图象(填字母). (2)能否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原因是 . (3)某些金属元素对细胞分裂有较大的影响.请设计实验探究氯化铝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提示:细胞分裂程度可用细胞分裂指数来表示,即分裂中期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的比值)

材料用具:洋葱、1.0g/L的AlCl3溶液、显微镜、解离液、龙胆紫溶液、蒸馏水、镊子、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

①将两组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培养皿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约38~48h后洋葱萌生新根.

②在A培养皿中加入10毫升1.0g/L的AlCl3溶液,B中加 .

③培养相同时间后,各取A、B培养皿中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根尖若干,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A、B中各100个细胞,分别计算 .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大于B.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②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和B相差不大.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③结果: .

结论: .

37.在玉米中,非甜味(A)对甜味(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X、Y、Z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表所示.请回答: X Y Z 品系 AABB aaBB AAbb 基因型 (1)若要利用玉米非甜味与甜味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则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是

(2)若让品系Y和品系Z杂交得到F1,F1 自交得F2.在F2中出现了不同于两个亲本的表现型,其主要原因是

在F2的非甜味非檽性玉米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现有一甜味非檽性玉米植株,请利用上述三个品系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鉴定其基因型: ①实验思路:将其与 进行杂交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如果后代 ,则该甜味非檽性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 ; 如果后代 ,则该甜味非檽性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 .

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三

(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共50分.其中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 1.下列物质的合成过程需要供给氮源的是( ) A.糖原 B.淀粉 C.胰岛素 D.脂肪

【考点】糖类的组成元素;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分析】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

【解答】解:糖原、淀粉都是糖类,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胰岛素本质是蛋白质,含有N元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2.生命科学常用图示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则图1~3可分别表示( )

A.多肽、RNA、淀粉 B.DNA、RNA、纤维素 C.DNA、蛋白质、糖原 D.蛋白质、核酸、糖原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图中每个小单位可认为是单体,然后由单体聚合形成多聚体,即图中三种物质都属于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题干中“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植物特有的多糖为淀粉和纤维素.

【解答】解:图1中,单体具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这些不同的单体只能表示20种氨基酸,因此图1可能表示蛋白质或者是多肽;

图2中,有圆形、方形、六边形、三角形四种不同的单体,并且该有机物是单链的,因此它可以表示RNA分子的四种核糖核苷酸;

图3中,只有圆形一种单体,最可能表示的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而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只有淀粉和纤维素.

综合三幅图,图1~3可分别表示蛋白质或多肽、RNA、淀粉或纤维素.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中的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分布情况,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干和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 A.脂肪酸和磷脂 B.纤维素和尿素

C.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D.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酸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本题是细胞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脂肪酸、胆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

【解答】解:A、脂肪酸是由C、H、O元素组成,而磷脂是由C、N、O、N、P元素组成,A错误;

B、纤维素是由C、H、O元素组成,尿素是由C、H、O、N元素组成,B错误;

C、胆固醇是由C、H、O元素组成,血红蛋白是由C、H、O、N、Fe元素组成,C错误; D、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酸都是由C、H、O、N、P元素组成,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知识点是糖类、脂质的分类和元素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核酸的分类和元素组成,ATP的元素组成,对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元素 组成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4.血浆中的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下表列出的抗体肽链合成与抗体加工的场所,正确的是( ) 选项 抗体肽链合成场所 抗体加工场所 A 游离的核糖体 细胞质基质、内质网 B 游离的核糖体 溶酶体、高尔基体 C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溶酶体、内质网 D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 A.A B.B C.C D.D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氨基酸首先在附着型核糖体上被利用合成蛋白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达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

【解答】解: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加工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各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和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2+A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斐林试剂 葡萄糖在碱性环境下,与Cu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苏丹Ⅳ染液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健那绿和吡罗红混合健那绿将细胞核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的分布 染色剂 质染成红色 D 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A液和B液先混匀后,再与蛋白质作用生成紫色物质 A.A B.B C.C D.D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

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6)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如被龙胆紫染成紫色或被醋酸洋红染成紫红色.

【解答】解:A、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斐林试剂的A液和B液混匀后加入组织样液中,不是先加A液营造碱性环境,再加B液,A错误;

B、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B正确;

C、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健那绿是为线粒体着色的,C错误;

D、双缩脲试剂应先加A液,后滴加B液,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6.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考点】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分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据此答题.

【解答】解:A、DNA中不含有氨基酸和葡萄糖,A错误; B、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B错误;

C、DNA分子中不含有氨基酸和葡糖糖,且核苷酸是DNA的初步水解产物,而不是彻底水解产物,C错误;

D、DNA分子的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其基本组成单位,明确DNA的初步水解产物为脱氧核苷酸,而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7.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促反应的原理.

【分析】读题干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酶的概念、影响因素、作用原理和作用特点,然后梳理基础知识,最后分析选项,根据选项描述进行判断.

【解答】解:A、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须,比如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那么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都存在,A正确;

B、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变形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结构,B错误;

C、酶的作用实质即为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

D、酶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酶降解,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酶的作用本质、影响因素等知识,综合考查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难度适中.

8.烟草是异花传粉植物,若同一植株的花粉落到柱头上,雌蕊产生的某种物质进入花粉粒,使花粉粒细胞中的rRNA降解,花粉粒不能萌发.据此分析,该花粉粒不能萌发的直接原因是缺少( )

A.核糖体 B.mRNA C.核苷酸 D.遗传物质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知,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rRNA降解破坏了核糖体,蛋白质不能合成,使花粉粒不能萌发.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9.分析HIV的化学组成,得到如图所示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甲的过程在HIV的核糖体上完成

B.乙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A、G、T、C四种碱基 C.a与a之间通过“﹣NH﹣COOH﹣”相连接 D.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大分子乙中

【考点】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HIV病毒是RNA病毒,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因此图中的大分子甲是蛋白质,小分子a是氨基酸,大分子乙是RNA,小分子b是核糖核苷酸.

【解答】解:A、HIV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HIV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的,A错误;

B、RNA中含有碱基U,不含有碱基T,因此RNA彻底水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A、G、U、C四种碱基,B错误;

C、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结构连接,肽键的结构式是﹣CO﹣NH﹣,C错误; D、HIV是RNA病毒,遗传信息存在于RNA中,即图中的乙物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下列关于二倍体植物有丝分裂叙述正确的是( )

A.间期:细胞核中可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B.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 C.中期:染色体排在细胞板上

D.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周期概念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的考查,梳理细胞周期的概念和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故间期细胞核中可进行DNA复制、转录,不能进行翻译,A错误; B、有丝分裂没有染色体联会现象,B错误;

C、有丝分裂中期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布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这个时候还没有细胞板,C错误;

D、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的每一极都有相同的一套染色体,每一套染色体都和体细胞的染色体相同,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且明确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

11.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消耗ATP的是( ) A.叶绿体基质中将C3还原为糖类 B.萤火虫发光细胞发出荧光

C.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结合生成水 D.植物根细胞逆浓度吸收无机盐

【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ATP是高能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其中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解答】解:A、叶绿体基质中将C3还原为糖的过程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A错误; B、萤火虫发光细胞发出荧光的过程消耗ATP,B错误;

C、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结合生成水是有氧呼吸的第三步,是一个产生ATP的过程,不消耗ATP,C正确; D、植物根细胞逆浓度吸收无机盐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以及ATP的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乳酸中毒 B.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叶肉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叶绿素、ATP、酶和淀粉 D.脂肪、淀粉、纤维素都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1.糖类由C、H、O组成,是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2.无机盐的作用: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解答】解:A、Fe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血红蛋白与运氧有关的.当缺少Fe时,就会影响氧的运输.因为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从而会发生乳酸中毒,故A正确; B、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B错误; C、淀粉是糖类,只含有C、H、O,故C错误;

D、纤维素是细胞壁的成分,不能提供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无机盐的生理作用的相关内容,考查考生理解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3.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液泡,③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不会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通透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也可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该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层收缩,液泡变小,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分离,细胞核位于原生质层内,液泡的颜色变深.

【解答】解:A、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液泡,③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物质,不是细胞质,A错误;

B、发生质壁分离后,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清水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B错误;

C、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可通过细胞壁进入细胞,但不透过细胞膜,说明二者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明显差异,C正确;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由于没有大液泡,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属于中档题.

14.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③过程产生ATP,②过程消耗ATP B.②、④过程都有[H]参与反应

C.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D.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图形:①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②③表示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

【解答】解:A、①④会产生ATP,③不产生,A错误;

B、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会产生[H],但不参与反应,B错误; C、①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②③表示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C正确;

D、①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5.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

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降低了细胞的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本题关键要从题中获取信息,题中指出“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

+

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是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

++

【解答】解:A、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故A正确;

B、主动运输的方式就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故B正确;

++

C、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故C错误;

+

D、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盐运输的方式及对细胞的作用,意在利用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

16.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图所示,其基本过程:

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分析】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是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的某种组成成分结合.某区域荧光斑点消失后能够恢复,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解答】解:A、据题意可知,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的荧光淬灭后会逐渐恢复,说明被荧光标记的某种化学成分在运动,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故A正确;

B、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说明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上的某种组成成分的结合,故B正确;

C、该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发生物质的跨膜运输,所以从荧光恢复的速率无法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故C错误;

D、从荧光消失到恢复的这段过程可以计算出荧光恢复的速率,同时也可以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荧光标记实验为背景,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审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7.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H].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2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

24[H]+6O2→12H2O+34ATP.无氧呼吸:在细胞质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H]、2丙酮酸→2酒精+2CO2+能量.

【解答】解:A、甲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葡萄糖溶液可以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A错误;

B、乙试管中只有线粒体,葡萄糖溶液不能发生反应,故B正确;

C、丙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葡萄糖溶液可以进行彻底地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葡萄糖溶液只能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的ATP,故C错误;

D、丙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葡萄糖溶液只能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呼吸作用的发生的场所和物质变化.分析题意可知甲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乙试管中只有线粒体,丙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8.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化能力减弱 B.⑤⑥⑦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C.b过程异常,细胞可能发生癌变

D.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专题】概念图;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变;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种类增多,但细胞数目不变;c表示细胞衰老、凋亡过程,是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解答】解:A、②③④是①分裂形成的,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细胞全能性越低,所以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分化能力减弱,A正确;

B、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但由于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不同,B错误;

C、b表示细胞分化,分化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

D、c表示细胞衰老,细胞衰老后,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变大,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示意图,考查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9.如图所示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衰老,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的功能降低

B.K和葡萄糖分别以②、①方式进入红细胞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③方式进行 D.①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②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③表示胞吐.

【解答】解:A、细胞衰老,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并且其各种功能降低,包括细胞膜识别和选择透过性的降低,因此衰老细胞的物质运输的功能下降,A正确;

+

B、K以②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红细胞,葡萄糖以①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B正确; 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大分子物质,以③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以②主动运输的方式,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的衰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20.图1为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示意图;图2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把菠菜叶磨碎,分离出细胞质和全部叶绿体,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分别装在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1中②、③、⑥三物质依次是氧气、水、二氧化碳 B.图1中(二)、(三)过程均能产生大量的ATP C.图2能发生细胞呼吸过程的试管有A、B

D.图2能发生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的试管有B、D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细胞呼吸分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根据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原料和产物,可推知①是丙酮酸,②是水,③是二氧化碳,④是[H],⑤是氧气,⑥是水.第一、二阶段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能量.光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光合色素、酶、光. 【解答】解:

A、图1中②、③、⑥三物质依次是水、二氧化碳、水.故A错误.

B、图1中(二)、(三)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第二阶段产生少量的ATP,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故B错误.

C、细胞呼吸分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图2能发生细胞呼吸过程的试管有A、B.故C正确.

D、光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光合色素、酶、光.但试管D只有光合色素,没有有关的酶,所以不能发生光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发生过程、场所和条件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如图所示,在图甲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的影响.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点处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 B.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移

C.降低CO2浓度时,在图乙上绘制装置A的曲线,R点应左下移 D.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左移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氧气的净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当达到一定的光照强度后,氧气的净释放量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P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不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细胞呼吸消耗氧气,Q点是光的补偿点,该点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等,R为光的饱和点.

【解答】解:A、P点是小球藻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适当降低温度,酶的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强度降低,P点上移,B错误; C、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光饱和点会向左移动,即R点应左下移,C正确;

D、装置B是缺镁培养液,则小球藻中叶绿素不能合成,吸收光能减少,直接降低光合作用强度.Q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但是呼吸作用强度不变,则需要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从而保证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Q点将右移,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温度、水分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22.如图中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组成以及它们各自能的关系图,m1、m3、m4分别是大分子物质M1、M3、M4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M3的种类不同取决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不同的M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m4的连接方式不同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和

功能,分析题图,M1是糖类,其基本单位m1是葡萄糖,元素组成是C、H、O;M2是脂肪,其基本单位m2是甘油和脂肪酸,元素组成是C、H、O;M3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m3是氨基酸,元素组成是C、H、O、N(s);M4是核酸,其基本单位m4是核苷酸,元素组成是C、H、O、N、P.

【解答】解:A、M1是糖类,M2是脂肪,相同质量的M1和M2,M1中H的相对含量少,耗氧量少,A错误;

B、M3是蛋白质,同一一个体不同细胞中M3的种类不同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B正确; C、m3是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m4是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不是m3和m4之间的区别,是DNA与RNA之间的区别,C错误;

D、M4是核酸,不同的M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和功能,分析题图根据功能判断出M1、M2、M3、M4和m1、m2、m3、m4是解题的关键.

23.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是生命活动直接能源物质,如图为ATP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酶1和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①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②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③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图中A与核糖构成腺苷,A错误;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B正确;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保证细胞需要的能量供应,C正确;

D、酶1和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能够顺利进行,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ATP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4.下列对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染色体复制加快 B.细胞分化:细胞形态改变,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功能趋向专门化 C.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色素积累增多 D.细胞凋亡:特定基因表达,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细胞生长:合成蛋白质增加,故核糖体速率增加,但细胞分裂减慢,染色体复制减慢,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的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B错误; C、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色素积累增多,C错误;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增殖的具体过程;识记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绿色植物是主要的能量转换者是因为它们均含有叶绿体(图甲)这一完成能量转换的细胞器,图乙是图甲中的色素分离结果,图丙是在图甲④结构中进行的生化反应,①~④分别代表图甲中叶绿体的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色素带由1到4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B.图甲中①和③的成分和结构相似

C.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图甲④中的C3含量多于C5 D.如果突然降低CO2浓度,图丙中的C3含量会一直下降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叶绿体的内膜、类囊体薄膜、外膜和基质;图乙中,1、2、3、4分别表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图丙表示暗反应阶段.

【解答】解:A、图乙中,1、2、3、4分别表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A正确;

B、图甲中,①③分别表示叶绿体的内膜、外膜,它们的成分和结构相似,B正确; C、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图甲④中C3的含量多于C5的,C正确; D、如果突然降低CO2浓度,图丙中的C3含量短时间内会下降,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场所;识记光反应阶段中两个物质变化: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的两个物质变化: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同时要求考生明确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6.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具有同源染色体

B.动物睾丸或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④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

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原始生殖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睾丸或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B错误;

C、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其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极体,C正确;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②③,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同时能准确辨别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

2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AaBb1AB:1Ab:1aB:1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A.④ B.③ C.② D.①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也就是形成配子的时期,而图中属于形成配子的时期只有①﹣﹣减数分裂的过程. 【解答】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即产生配子的过程.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有性生殖过程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要求考生掌握有性生殖的概念,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它们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再选出正确的答案.

28.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C.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分析】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受精作用;成熟的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有丝分裂形成多细胞个体.所以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性生殖、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9.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纯种红果植株和黄果植株杂交得F1,F1再自交产生F2,淘汰F2的黄果番茄,利用F2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则F3中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比例是( )

A.4:4:1 B.3:2:1 C.1:2:1 D.9:3: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仔细审题可看出,F1自交后代F2代中的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比例分别是RR:Rr=1:2,即RR和Rr分别自交(千万注意不是自由交配),把F2代的Rr展开后,合并各种基因型的比率即可.

【解答】解:A、假定是自由交配,则产生两种配子R、r=2:1,则有

r ♀♂配子 2R 2R 4RR 2Rr r 2Rr rr RR、Rr、rr=4:4:1,而题目要求F2自交,不是自由交配,A错误;

B、F2代中的显性个体RR和Rr分别自交,其中纯合子不分离,其中杂合子Rr自交的后F3=(RR+Rr+rr)=4:2=3:2:1,B正确;

C、1:2:1的分离比是F2的RR、Rr、rr分离比,C错误;

D、选项B中可看出RR和Rr分别自交后,合并各种基因型的比率是:RR:Rr:rr=3:2:1,D错误. 故选:B.

【点评】典型考察F2代自交与自由交配的展开,这部分知识应该熟练掌握.

30.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RR+

Rr+

rr,再加上RR,所以F3代RR、Rr、rr分别是6:

A.DdRr B.ddRR

C.ddRr D.Ddrr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2 中高秆:矮秆=(75+25):(75+25)=1:1,抗病:易感病=(75+75):(25+25)=3:1. 【解答】解: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后得F1基因型为DdRr,由图2结果可知F1与玉米丙杂交后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所以控制高矮的杂交组合为Dd×dd,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杂交组合为Rr×Rr,因此可推知玉米丙的基因型为ddRr.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1.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中填写图中数字).

(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 脂质和蛋白质 .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 ① ] 细胞核 . (2)甲图中囊泡X由[ ③ ] 内质网 经“出芽”形成,到达[ ④ ] 高尔基体 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 溶酶体 .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 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 ,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者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的功能.

(4)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 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图甲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图乙是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 2、分泌蛋白质先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由细胞膜通过胞吐过程分泌到细胞外. 【解答】解:(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和细胞膜相同,是脂质和蛋白质.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2)甲图中囊泡X由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到达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溶酶体.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4)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故答案为:

(1)脂质和蛋白质[①]细胞核

(2)[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 溶酶体

(3)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者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4)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甲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2.为研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

(1)图1所示过程发生的场所在_ 叶绿体基质 ,图中的ATP来自于光合作用的 光反应 阶段.

(2)图2可知,在15℃时,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作用速率的 3.5 倍,假设每天光照按12小时计算,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 20℃ .

(3)为研究植物遭遇连续干旱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人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一:选取 生长状态一致 的该植株若干,平均分为两组,实验前对所有植株正常灌水,并给予正常光照及其他理想条件.

步骤二:实验开始后,除实验组停止灌水使土壤逐渐干旱以外,其他条件均不变. 自实验开始后,除实验组外,其他条件均不变.

步骤三:从实验第一天开始,每隔3d取样一次(早晨8:30~9:30取样,叶片取自幼苗顶端第5~6片叶),分别测定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胞间CO2浓度、叶片光合速率等数据,并绘制图象如下:(a曲线为对照组,b曲线为干旱实验组)

据图分析,0~6天内,丙图中b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光合色素含量下降,胞间CO2浓度降低 ;6天后,乙图中b曲线上升的原因是 光合作用消耗的CO2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A是五碳化合物,B是三碳化合物,C是[H].a是二氧化碳的固定,b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图2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净光合强度. 【解答】解:(1)图1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图中的ATP来自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2)图2中,在15℃时,光合作用速率为2.5+1.0=3.5,呼吸作用速率为1.0,所以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作用速率的3.5倍.每天光照按12小时,20℃时有机物的积累量与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差值最大,所以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20℃.

(3)步骤一:取样时应该选取生长状态一致的该植株若干进行分组.

步骤三:据图分析,0~6天内,丙图中b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光合色素含量下降,胞间CO2浓度降低;乙图中b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光合作用消耗的CO2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故答案为:

(1)叶绿体基质 光反应 (2)3.5 20℃

(3)生长状态一致 光合色素含量下降,胞间CO2浓度降低 光合作用消耗的CO2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相关实验的理解与运用.

33.如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真核细胞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所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质壁分离 (2)乙图表示的结构是 线粒体内膜

(3)在丁图所示结构上与图示物质同时产生的另一化合物(ATP)的转移途径是 由叶绿体的类囊体移向叶绿体基质

(4)丙图发生的是氨基酸的 脱水缩合 反应,该反应在 核糖体 (填细胞器)上进行.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1、根据甲图分析,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2、根据图乙分析,[H]+O2→12H2O,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3、根据图丙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场所是核糖体.

4、根据图丁分析,2H2O→4[H]+O2,属于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场所是类囊体膜. 【解答】解:(1)甲图表示成熟的植物细胞,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发生是质壁分离.

(2)乙图中[H]和O2形成水,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3)丁图所示结构上发生的是水的光解形成[H]和O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转移途径由叶绿体的类囊体移向叶绿体基质.

(4)丙图中进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场所是核糖体. 故答案为: (1)质壁分离 (2)线粒体内膜

(3)由叶绿体的类囊体移向叶绿体基质 (3)脱水缩合 核糖体

【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有氧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34.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受LDL(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下图表示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胆固醇的主要作用有: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2)图中①过程为 转录 .其产物彻底水解后能得到 6 种不同的物质.②过程所需原料是 氨基酸 . (3)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 ,LDL可以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 胞吞 (方式)进入细胞,此过程与细胞膜的 流动性 有关.

(4)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 LDL受体 的合成.

(5)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 增多 . 【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②表示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反过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LDL受体的合成. 【解答】解:(1)人体的胆固醇可以参与构成生物膜和血液中脂质运输.

(2)对图中①过程可以进行如下分析:细胞核中的双螺旋打开,以其中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互补的链,合成产物mRNA,可判断是转录过程,mRNA彻底水解能得到6种不同的物质:核糖,磷酸,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是氨基酸.

(3)LDL受体位于细胞膜表面,是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LDL为大分子,与LDL受体结合结合后,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4)由图可知,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反过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LDL受体的合成.

(5)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血浆中的胆固醇无法正常进入组织细胞,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 故答案为:(1)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转录 6 氨基酸

(3)蛋白质 胞吞 流动性 (4)LDL受体 (5)增多 【点评】本题考查脂质中胆固醇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正确识别图中含义才可解题.

35.细胞分裂是生物体重要的一项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请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图①是某植物的体细胞,该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有丝分裂 ,所代表的植株常采用 花药离体培养 的方法来进行繁殖.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AaBb ,图②对应于图④中的 BC 段.

(3)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 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 3 个四分体.

(4)图④中CD段所能代表的细胞分裂时期是 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①中只含3条染色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分裂中期;图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③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染色单体,属于生殖细胞;图④中AB段表示DNA分子复制,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1)由于图①表示体细胞,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所代表的植株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进行繁殖.

(2)由于图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因此,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图②中染色体都含有染色单体,所以对应于图④中的BC段.

(3)由于图③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染色单体,属于生殖细胞;又该细胞是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所以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由于生殖细胞中含有3条染色体,所以卵原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因此,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3个四分体.

(4)图④中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所能代表的细胞分裂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 花药离体培养 (2)AaBb BC

(3)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3

(4)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同时还要求考生识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36.请根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是上图中 A 图象(填字母).

(2)能否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不能 ,原因是 制作玻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 .

(3)某些金属元素对细胞分裂有较大的影响.请设计实验探究氯化铝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提示:细胞分裂程度可用细胞分裂指数来表示,即分裂中期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的比值)

材料用具:洋葱、1.0g/L的AlCl3溶液、显微镜、解离液、龙胆紫溶液、蒸馏水、镊子、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

①将两组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培养皿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约38~48h后洋葱萌生新根.

②在A培养皿中加入10毫升1.0g/L的AlCl3溶液,B中加 等量的蒸馏水 .

③培养相同时间后,各取A、B培养皿中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根尖若干,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A、B中各100个细胞,分别计算 分裂指数 .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大于B.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②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和B相差不大.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③结果: 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小于B . 结论: 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有丝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1)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用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按1:1的比例混合形成解离液,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分散开来.解离后细胞死亡.

(2)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取材编号、分别作不同的处理、观察实验结果和得出实验结论. 【解答】解:(1)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即上图中A图象.

(2)由于制作玻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3)实验目的是探究三氯化铝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则自变量为是否含有三氯化铝,因变量是对有丝分裂的影响,观察指标是细胞分裂情况,可用细胞分裂指数来衡量,即分裂中期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之比值.

实验步骤:①将两组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培养皿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约38~48h后洋葱萌生新根.

②在A培养皿中加入10毫升1.0g/L的AlCl3溶液,B中加等量的蒸馏水.

③培养相同时间后,各取A、B培养皿中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根尖若干,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A、B中各100个细胞,分别计算分裂指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大于B.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②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和B相差不大.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③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小于B.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 (1)A

(2)不能 制作玻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 (3)实验步骤:②等量的蒸馏水④分裂指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③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小于B 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点评】本题以中学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洋葱为素材,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37.在玉米中,非甜味(A)对甜味(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X、Y、Z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表所示.请回答: X Y Z 品系 AABB aaBB AAbb 基因型 (1)若要利用玉米非甜味与甜味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则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是 X与Y

(2)若让品系Y和品系Z杂交得到F1,F1 自交得F2.在F2中出现了不同于两个亲本的表现型,其主要原因是 F1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在F2的非甜味非檽性玉米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现有一甜味非檽性玉米植株,请利用上述三个品系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鉴定其基因型: ①实验思路:将其与 将其与Z非甜味糯性AAbb进行杂交 进行杂交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如果后代 都为非甜味非檽性玉米 ,则该甜味非檽性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 如果后代 为非甜味非檽性和非甜味檽性玉米 ,则该甜味非檽性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探究结论;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1、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解答】解:(1)要利用玉米非甜味与甜味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选择的亲本杂交后必须同时含有A和a,即选择X和Y做亲本.

(2)由题意知,非甜味(A)对甜味(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品系Y和品系Z杂交得到F1,基因型是AaBb,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

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F1产生基因型为AB、Ab、aB、ab四种配子,因此子一代自交后代会出现不同于两个亲本的表现型;在F2的非甜味非

檽性玉米的基因型是A_B_,其中AABB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比例是,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是.

(3)①甜味非檽性玉米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要确定该甜味非檽性玉米植株的基因型,应该该植株与Z进行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②结果预期:如果该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为非甜味非檽性玉米;如果基因型是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1:1,即非甜味非檽性和非甜味檽性玉米的比例是1:1.

故答案为: (1)X与Y

(2)F1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①将其与Z非甜味糯性AAbb进行杂交 ②都为非甜味非檽性玉米 aaBB

为非甜味非檽性和非甜味檽性玉米 aaB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并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结果解答问题,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hh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