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2009烟台高中优质课

更新时间:2023-05-28 11:3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9年烟台高中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第九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招远一中 李绍梅

【教学设计理念】

以历史新课标的精神为出发点,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分析课标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本课内容以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以及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所起的关键作用 ,理解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之一,造成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材四个子目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蒸汽时代的到来”和“进入电气时代”两目;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本课位于第二模块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与第7、8课在教学内容上互为整体,上下联系。 又与政治史文化史内容相连系。

本课以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为题,重在强调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是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也付出了代价。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掌握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过程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2)通过学习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认识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化。 3)了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的思想。

2)通过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与社会影响;以及对世界市场形成历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也有弊。

2009年烟台高中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1.设置情境,设疑引思,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采用多媒体软件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示两次工业革命

3.采用模仿性学习方式,教师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部分内容。

4.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资料,以及课前搜集的工业革命的相关数据资料,让学生合作探究,对比分析,从而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5.通过分组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 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 五步(课前探究、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巩固训练) 一、课前探究

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安排以下课前学习活动:

① 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历史图片,了解火车、轮船、汽车等的发展历史及与我们社会的联系,初步体验这些发明带给我们的重大变化,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精神。 ② 按照“自主探究”中的预习学案,预习本课内容。

二、导入设计

1、用图片、视频剪辑等形式,展现和播放汽车、轮船的汽笛声,工厂的机器轰鸣声,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探究、学习的激情,并让学生辨别并思考这些机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由此引入工业革命,探讨它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2、教学导语:“这些伟大的发明都是从工业革命开始。要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就让我们来来共同探索第二单元第九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我们将用2个课时来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以及给整个世界带来哪些重大的影响?”

【设计意图】本课以出示图片视频或设问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达到如下几个目的:1、以工

业革命相关的重大发明为开头,达到凝神、起兴的效果,后面再通过巧妙设问将话题转化到本课课题上来。 2、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作为转化话题的过渡环节,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自主意识,又简介本课相关内容,起到“点题”的作用。

3、让学生以第一人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探究”的效果。 【讲授新课】 (第一课时)第一环节:探源工业革命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入课题

【材料】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弱的变革。” 【教师活动】出示有关工业革命的知识卡片

【思考探究】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而不是在其它国家?

2009年烟台高中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学生据已有知识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 。

出示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教师总结。

【思维拓展,升华探究】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与文字材料

图片:军机处与十三行

材料:那时候,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而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材料:“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顾炎武

【问题探究】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什么时期?同一时期的中国为什么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考虑问题。出示关于工业革命的小结,导入下一问题

英 国

基 本

雇佣 劳动

生产

技术

市场

业 革 命

完 成

工 厂 制 机器生产

手工工场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突出的成就与发明

二、进入电气时代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学案,要求学生依据学案,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2009年烟台高中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教师意图】采取模仿性学习方式,学生依据第一部分知识点的学习,自主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程、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基础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问题探究】虚拟旅行 见证历史

角色:假如你是英国曼彻斯特一棉纺织厂的工厂主,将分别参加1851年伦敦世博会和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

情境一:到伦敦和到圣路易斯你可能乘坐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情景二:在两次展会上你可能会看到哪些先进的展品? 情景三:你认为两次展会中国的参展品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情景四:看完中国的展厅后,你迫切想去中国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阅读材料,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及时点拨总结。

【教师意图】让学生能活学活用所学到的知识。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 感受工业革命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探究问题,感受两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学生活动一 感受生产力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表一:世界工业发展指数(以1913年为100)

表二:1870——1900年世界船舶数(单位:百万净吨)

2009年烟台高中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2) 出现这些经济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展示四表格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史从论出、史论结合的基本思维能力;教师引导中落脚于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导致经济组织形式发生变化、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等,为下一标题讲解作铺垫。 【学生活动二 感受生产组织形式——经济组织的变化】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设计思路:展示图片1,导入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变化。让学生总结工业时代早期的特点。出示图片资料2,引入第二个问题学习,让学生逐步探究大企业时代经济组织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出简要评价。 1.比较两幅图片,说出工厂发生的变化,由此感受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观察图片思考工业革命后经济组织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总结归纳:大企业出现的原因、表现,归纳大企业时代经济组织的特点

【各抒己见】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通过今天所学的内容,说说如果你是庞大的家族企业的唯一

继承人,你该如何管理你的产业帝国呢? 【学生活动三 感受市场范围的变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课“新航路的开辟”与“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等知识,回顾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和途径。出示图片与材料,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认识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新课内容不断拓展,自主学习。最后导出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感受四--- 反思工业革命】

【教师活动】展示两张工业革命污染的图片,向学生说明,工业革命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材料】: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女士在《寂静的春天》一书里提醒世人:“化学工业正在将地球变成一个化学品毒性实验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都正在成为毒性测试的实验品。”为此有人提出人类应该要回到“前工业时代”,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为什么?

【时空连线】展示神6升空图片和神六上天的解说词来联想我们伟大祖国的强盛。面对新科技革命,我们该如何应对?也可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其他负面影响。如工业革命结束后,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对外侵略扩张,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等等。 【课堂小结】

2009年烟台高中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伴随着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工业文明对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其中也包括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冲击。从下节课开始,我们将要了解的就是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板书提纲】

板书设计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 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 2 、表现

3、蒸汽机的影响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 国家 2、表现 三、 影响 1、生产力 2、经济组织 3、世界市场 4、 反思

【自我测评】

1、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2、“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3、19纪末20世纪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③武力威逼 ④科技革命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比较枯燥,多数学生对这一内容缺乏兴趣,而且教材整体线索乱,不好讲解。在教学中多

数以讲授为主,但感觉很有难度。对于一些重大的发明及其过程无法做到相当熟练,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教材线索清晰,可能会好一点。所以,在讲授时,对教材作了一定的处理,总体感觉还可以。同学们课前能够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方面有所提高,但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有一定的困难。对于一些抽象的东西,如工业革命、工厂等很难理解和把握。争取在本课结束后,在复习一次,这样可能会好一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x8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