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大班第二学期 整合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15 23: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班级社会:世界建筑奇观

第一周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建筑风格的美。

2.初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筑的特色。 二、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初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筑的特色。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世界建筑奇观》 2.挂图:《世界建筑奇观》

3.教学电子资源:《世界建筑奇观》 四、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交流见过的有特色的房子,说出这些房子的特点。

1.我们住在什么城市?这个城市里的房子有什么特色?

2.外出旅行时你还见过什么有特色的房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和挂图,欣赏不同建筑的美。 1.请幼儿分组自由讨论

你们知道这些建筑物在哪里吗?他们看上去怎么样?为什么我们称这些建筑物是奇观?你喜欢哪个建筑?为什么?

2.请每组派一名幼儿讲述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说明。

(三)展示教学电子资源中的图片,帮助幼儿感受不同建筑风格的美。

1.先请幼儿尝试自主对图片进行分类。

你觉得这些图片里的房子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你要把它们分成一类?

2.教师根据不同风格将其分类,然后进行简单的讲解。 3.请幼儿尝试在幼儿用书中找到可以归入以上四类的建筑。

书中有没有一些建筑也可以归入其中?是哪幅呢?为什么不认为他们是一家?

(四)请幼儿活动结束后继续搜集世界各地有特色房子的图片,并将它们带到幼儿园里与大家分享。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社会:三层塔

第一周

一、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并感受儿歌的押韵特点。 2.观察图画并认识儿歌中表现的塔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观察图画并认识儿歌中表现的塔的特征。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三层塔》 2.挂图、CD。

3.教学资源:《三层塔》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电子资源中塔的图片,引导幼儿大仙塔的共同特征。

1.这些都是什么?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 2.和其他房子相比,塔有什么特点?

(二)请幼儿欣赏挂图,说一说图画中的有趣之处。 1.这幅图中也有一座塔,塔它看起来怎么样? 2.这个塔有几层?每层都有什么?

(三)比方CD中的儿歌2——3遍请幼儿欣赏,在鼓励它们跟念并发现其中的押韵。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社会:中华民居

第二周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我国民居的建筑特点及其与地理位臵的关系。

2.欣赏我国传统民居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我国传统民居的美。 难点:感知我国地理位臵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中华民居》

2.反应当地民居特色的图片,各种民居图片,全国地图。 3.教学电子资源:《中华民居》。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反映当地民居特色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当地民居的特色。

1.幼儿观察图片,提问幼儿这些图片里的房子你们见过吗?

2.这些房子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鼓励幼儿比较书中的民居,猜测它们不以言过得原因。

1.书本上的这些房子你们见过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们会长得不一样呢?

2.如果在草原我想盖个窑洞可以吗?在水边改革蒙古包可以吗?(小朋友能开动小脑经,真棒)

(三)出示全国地图,巩固各种民居的地理位臵。 (四)最后出示电子资源中的图片,让幼儿了解更多特色的民居以及它们的内部结构。

1.小朋友们,这些民居和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有很大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呢?总结所学内容。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语言:阿宝国王和他的城堡

第二周

一、活动目标

1. 在阅读中想象理解故事内容。 2. 尝试运用个人经验创意设计新城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在阅读中想象理解故事内容。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阿宝国王和他的城堡》 2.故事大书:《阿宝国王和他的城堡》 3.蜡笔、水彩笔、图画纸 四、活动过程

(一)展示故事大书的第1-2页,讲述故事的开头,请幼儿猜测故事的走向。

1.把这3种城堡结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

2.阿宝国王能盖一座全世界最棒、最特别的城堡吗? (二)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鼓励他们自由讲述故事的发展。

1.为什么人们愁眉苦脸地走出了城堡?

2.阿宝国王后来怎么了?他为什么小王子会摔跤? 3.城堡里面是什么状况?

4.后来这座城堡有什么变化?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运用故事大书完成讲述故事,再请幼儿发表对城

堡的想法。

1.阿宝国王的城堡为什么一开始不受欢迎?

2.后来整修的城堡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呢?如果让你设计一座城堡,你觉得什么最重要?

(四)请幼儿自己设计一座城堡。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科学:动物建筑师

第三周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动物界的建筑高手。 2.有序地讲述动物建巢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动物界的建筑高手。 难点:有序地讲述动物建巢的过程。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动物建筑师》 2.教学电子资源:《动物建筑师》 3.挂图:《动物建筑师》 4.有关动物巢穴的知识 四、活动过程

(一)展示教学电子资源中的图片,和幼儿一起回顾动物的巢穴,激发幼儿对动物筑巢本领的兴趣。

1.这些动物的巢穴你们都认识吗?

2.如果让你来做一个这样的巢穴模型,你会吗? 3.还有哪些动物有这样的本领?

(二)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说一说海狸与织布鸟是如何筑巢的,教师进行必要补充。

1.了解海狸的筑巢过程。

(1)这两页中的动物是什么?它是怎么筑巢的? (2)海狸的房子是在岸上还是在水里?它的房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猜一猜,海狸是在哪里生活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了解织布鸟的筑巢过程。

(1)这两页中的鸟是什么鸟?你见过这种鸟吗? (2)织布鸟的巢与我们以前见过的鸟窝有什么不同? (3)它是怎么盖房子的呢?这个看起来有些奇怪的鸟巢有什么特殊功能?

(三)出示挂图,请幼儿看图讲述海狸与织布鸟的筑巢过程,再合作表演动物筑巢的过程。

1.动物们筑巢也是一步一步的额,请看着图向我们说一说海狸与织布鸟是如何筑巢的。

2.海狸与织布鸟都是筑巢的高手,你们能表演一下他们是如何筑巢的吗?

(四)请幼儿继续搜寻技艺高超的动物建筑师,回家后完成学习单《会盖房子的动物》,感受动物界的神奇奥秘。

你们还见过哪些动物高手们盖的房子?这些动物高手的房子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帮助呢?请回家找更多的资料来完成学习单。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语言:房子

第三周

一、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体会到儿歌的优美意境。 2.理解儿歌内容,感受语言的趣味性。 3.大胆想象,尝试仿编儿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难点:大胆想象,尝试仿编儿歌。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房子》 2.CD:《房子》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一个谜语让幼儿猜,然后念儿歌1-2遍,请幼儿根据内容画出儿歌中的房子。

1.青瓦片片盖头顶,红砖块块砌全身。生就是个大肚子,张口就能吃进人。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二)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说书中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1.这个房子和我们平常见到的房子是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你觉得谁会住在这个房子里? 3.这幅画里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什么?

(三)播放CD中的儿歌2-3遍,先请幼儿欣赏并总结出儿歌的特点,再请幼儿跟着老师念儿歌。

1.这首儿歌念起来感觉怎么样?每一句的开头都很像,是哪里像?

2.每一句的结尾有哪些字的音也很相像?(上、访、乡、方)

(四)鼓励幼儿模仿儿歌的结构进行仿编,也可根据自己画的房子进行仿编儿歌。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科学:建筑小妙招

第四周

一、活动目标

1. 动脑筋用相同数量的积木搭建不同高楼。 2. 正确测量高楼的高度并记录。 3. 用前书写的方式记录搭建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动脑筋用相同数量的积木搭建不同高楼。 难点:正确测量高楼的高度并记录,用前书写的方式记录搭建方法。

三、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建筑小妙招》 2. 足够数量相同尺寸的积木。 3. 笔、记录纸、皮尺若干。 4. 相机 四、活动过程

(一)提出游戏要求,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1.我们每组有20块一样大小的积木,请开动脑筋想一想,怎么盖一个又高又牢固的高楼呢?

2.你们可以先试一试,然后按照你们讨论的方法搭建出来,同时记录好你们搭建的方法。你们搭建的高楼有多高呢?可以用皮尺量一量,并记录好你们测量结果。

(二)将每个小组的搭建结果展示出来,请每组的代表讲述搭建的方法和过程,最后汇报高楼的高度。

1.你们组是怎么搭建这个高楼的?用了什么方法? 2.你们组的高楼有多高?怎么测量的?

(三)请幼儿比较几组高楼,讨论哪一组的高楼最高最稳?

这几组高楼中哪一组最高,哪一组最稳?

(四)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然后说一说书上的小朋友用了什么方法。

1.书上的小朋友用了什么方法盖楼的?

2.你们觉得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他们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五)鼓励幼儿按照书中的方法(没有用过的)搭建高楼,再测量高楼的高度。

1.如果他们的方法你没有试过,那就再试一试吧! 2.用新方法盖出的高楼有多高?比你们原来搭建的高还是矮?哪一种方法更好呢?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科学:漂亮房子平地起(一)

第四周

一、活动目标

1.看懂画面的主要意思。

2. 了解整平土地与奠定地基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了解画面的意思,清楚盖房子的大概流程。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漂亮房子平地起》 2.教学电子资源:《漂亮房子平地起》 四、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说房子是怎么盖起来的,鼓励他们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引入主题:漂亮的房子我们见了很多,你们认为房子是怎么盖出来的呢?盖房子需要多久时间呢?需要哪些人来盖?有那个聪明的小朋友知道,请举手。

(二)发放幼儿用书,根据问题分组讨论,鼓励幼儿和同伴讨论。

1.这些房子是怎么盖出来的?盖房子的顺序是什么?它们能不能换个顺序呢?

2.各组请3个人分享。

(三)逐页讲诉幼儿用书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的细节。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语言:我和我的外婆

第五周

一、活动目标

1.自主阅读故事并理解其大意。 2.理解故事中不同线所表达的含义。 3.欣赏故事画面中构图的美感。

4. 幼儿学会关爱长辈,学习打电话的礼貌用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间温馨的情感交流。 难点:理解故事中不同线所表达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我和我的外婆》 2.故事大书:《我和我的外婆》 3.CD:《我和我的外婆》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故事大书,请幼儿观察封面和封底后引发猜想。

1.故事会有谁?她们在干什么? 2.你觉得她们是什么关系?

(二)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鼓励他们发现故事中主要线索。

1.这个故事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小女孩和她的外婆的关系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

的?

3.小女孩和她的外婆是怎么联系的?电话里的声音是怎么传出去的?

4.除了电话线,故事里还有什么线?

(三)运用故事大书完整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重点思考故事里各种线所表达的含义。

1.马路上长长的线是什么?长长的毛线用来做什么? 2.为什么说外婆的脸上有好多阳光线?你们脸上有吗?

(四)播放CD,先请幼儿一边听故事一边用手指跟随书上的线条移动,体会画面的美感与故事的温馨。

1.书里的线串起了整个故事,请一边听故事一边用手指着这些线条一起移动,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呢?

2.书里的图画有什么特别有趣的地方?

3.你和你的外婆(或其他祖辈)关系怎么样?你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吗?

(五)找一找故事中长长的线和生活长长的线. 1.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并让幼儿句式长长的线完整的说出来(外婆和我之间有一条隐形的线)

2.生活中的线(电线、缝衣服的线、鞋带) (六)角色表演

1.你会打电话吗?如果给外婆打电话我们要给外婆说什么?教师引导:你好!谢谢!再见!

2.教师扮演外婆,请小朋友和老师表演并用礼貌用语.

(七)结束

鼓励幼儿回家给外婆打电话.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语言:绣花鞋

第六周

一、 活动目标

1. 聆听儿歌,想象儿歌的意境。 2. 感受中华文化中绣花鞋的美。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感受中华文化中绣花鞋的美。 三、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绣花鞋》 2. CD:《绣花鞋》

3. 教学电子资源:《绣花鞋》 四、 活动过程

(一) 展示教学电子资源中各种绣花鞋和鞋垫的图片,请幼儿欣赏讨论。

1. 这些鞋子你们见过吗?穿过吗? 2. 它们和我们平时穿的鞋子有什么不同?

3. 这些鞋子和鞋垫上面的图案是怎么做上去的?它们看上去有什么特点?

(二) 教师念儿歌2-3遍,请幼儿欣赏,再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讨论儿歌的主要内容。

1. 欣赏完儿歌后讨论:

(1)这是一首关于什么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应该是什

么?

(2)儿歌里谁在绣鞋?她是怎么绣的?给谁绣? (3)什么是:“捻”?它和搓有什么区别?

2. 阅读完幼儿用书后讨论,鼓励幼儿进行艺术想象。 书上绣鞋的是谁?蝴蝶怎么会穿鞋?(绣鞋的是蝴蝶精灵,他们给蝴蝶仙子绣鞋,蝴蝶修炼了很多年变成了蝴蝶仙子。)

(三) 播放CD,请幼儿跟着学念儿歌,鼓励他们同时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1. 这首儿歌里有几个字发音很相似,哪几个?(姐和鞋,线和碟

2. 谁能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动作表现?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语言:我会打结

第六周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打平结的方法。 2.看懂示意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打平结的方法。 难点:看懂示意图。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我会打结》 2.精美绳艺作品图片

3.各种颜色的缎带,若干个纸盒。 四、活动过程

(一)展示各种绳艺作品的图片给幼儿欣赏,激发他们对编织和动手操作的兴趣。

1.这些装饰品漂亮吗?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你们知道怎么做吗?除了制作漂亮的工艺品,打结还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将线或者绳子打结。

(二)分给每位幼儿两种颜色的缎带,请他们自主阅读幼儿用书,尝试学习打平结。

1.书上教了我们几种打结的方法?今天我们要学其中一种。

2.打平结需要几根绳子?一共有几个步骤? 3.请按照书上的示意图试着打衣蛾平结?

(三)教师带领幼儿按步骤打平结,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学习。

1.你手中的缎带哪根代表红绳,哪根代表紫绳? 2.应该怎么压?怎么绕?最后怎么拉紧?

(四)将幼儿分组,通过竞赛游戏锻炼他们打平结的技能。

1.谁是打包能手?

规则:每组幼儿都有一个纸盒与同样数量的缎带。请一个接一个地给纸盒打包,请一位打好包才能交给下一位,哪一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即为胜组,如果出现不合格的打包则被淘汰。

这是一个纸盒,要给它打好包之后快递员才能送货,我们来比一比,谁是最会打包的小能手。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科学:好玩的拉线游戏

第七周

一、 活动目标

1. 继续探究橡皮筋和铝线的特性 2. 熟练地操作游戏的材料。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继续探究橡皮筋和铝线的特性并熟练地操作游戏的材料。

三、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好玩的拉线游戏》 2. 玩具卡:《爬线精灵》

3. 足够数量的橡皮筋、小木棍、吸管、剪刀、胶带 4. 足够数量的铝线、造型图卡、粗笔 四、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中的“啄木鸟嘟嘟嘟”和“旋转秋千”,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

1.啄木鸟是怎样啄树洞的?这个玩具用到了什么材料? 2.你们坐过旋转木马吗?好玩吗?为什么好玩? 3.做一个旋转秋千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做这个玩教具呢?

(二)将幼儿分成2人一组,请他们共同准备游戏材料。 1.根据书上的说明,请分工做好游戏玩具。做完之后可

以玩一玩,看是否需要改进。

怎么固定吸管?怎么做好造型图卡?

(三)请幼儿2人一组玩游戏,引导他们有重点地进行探究。

1.啄木鸟嘟嘟嘟。

(1)拉直橡皮筋,将啄木鸟从上方放开,啄木鸟会怎么爬下来?

(2)拉紧和放松橡皮筋时,啄木鸟爬行的方式一样吗? (3)如果把橡皮筋上下反过来,让鸟倒着爬回去,啄木鸟还会啄树洞吗?

2.旋转秋千。

(1)一只手拿着长铝线顶端,另一只手从上方套入有小圈的铝线后松手,造型图卡会怎么移动呢?

1.如果用粗笔和细笔卷出不同大小的圈,图卡上下落时的速度会一样吗?

2.如果两端的图卡一个轻一个重,下落时会怎么样呢? (四)教师针对幼儿集中感兴趣的问题组织讨论: 1.为什么放松橡皮筋时,啄木鸟的爬行方式会不一样? 2.用粗笔卷出的圈和用细笔卷出的圈相比,图卡在哪一种的圈上下落得快些?它是怎么落下来的?为什么会这样?

(五)回家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并完成亲子学习单。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语言:蜘蛛先生的网(一)

第七周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蜘蛛吐丝织网的习性。

2.有顺序地讲述蜘蛛吐丝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蜘蛛吐丝织网的习性。

难点:有顺序地讲述蜘蛛吐丝的基本过程。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蜘蛛先生的网》。 2.挂图:《蜘蛛先生的网》。

3.教学电子资源:《蜘蛛先生的网(一) 》。 四、活动过程

(一)出事教学电子资源中的1号包,在出示2号包中的图片,最后战士3号包中的图片,引发幼儿的讨论与探索兴趣。

1.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见过它吗?在哪里见过? 2.是谁织了这些网?你们能在这些动物中找到织网的那只吗?

(二)请幼儿仔细观察蜘蛛网的形状,再阅读幼儿用书,引导幼儿了解蜘蛛吐丝结网的基本过程。

1.蜘蛛网是什么样的?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2.蜘蛛网上的丝有没有规律?你们觉得蜘蛛是怎么样结网的?请先猜一猜。

(三)出示挂图,请幼儿按照挂图上示意图的顺序讲述蜘蛛结网的基本过程,教师同时复述这一过程,并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出吐丝结网的过程。

(四)请幼儿与同伴互相讲述蜘蛛吐丝结网的过程。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语言:蜘蛛先生的网(二)

第八周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蜘蛛结网的原因。 2.有兴趣探索蜘蛛捕食的过程。 3形象地描述不同蜘蛛网的外形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蜘蛛结网的原因和有兴趣探索蜘蛛捕食的过程。

难点:形象地描述不同蜘蛛网的外形特征。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蜘蛛先生的网》。 2.挂图:《蜘蛛先生的网》。

3、教学电子资源:《蜘蛛先生的网(二) 》。 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 1.蜘蛛为什么要结网?(捕食) 2.蜘蛛的网为什么可以用来捕食?

(二)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1.蜘蛛会 在什么地方结网?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

结网?

2.蜘蛛喜欢吃什么?它怎么吃到这些小昆虫呢?书上告诉了我们答案,请自己找一找吧。

(二)出示挂图,教师讲解蜘蛛捕食的过程。 蜘蛛织好网后会躲在一旁,当有小昆虫触网时,它就会跑出来给粘住的昆虫注射毒液,让它动弹不了,再吐出很所丝把昆虫固定,让她无法逃脱,这样就可以开始一顿了。

(三)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也可以鼓励幼儿自己提出问题。

1.因为蜘蛛有粘性。可以将昆虫黏住,那为什么蜘蛛自己不会被黏住呢?它为什么可以再蜘蛛网上自由活动呢?

2.蜘蛛是怎么知道有猎物被黏住了?蜘蛛是怎么吃掉猎物的?请猜一猜。

(四)展示教学电子资源中的图片,结合挂图向幼儿介绍蜘蛛的基本习性。

1.蜘蛛一共多少只脚?它是昆虫吗?

2.蜘蛛的视力不好,看不清猎物,但它的触觉很好,所以一旦有猎物被网粘住,网就会发出震动,蜘蛛就能感觉到,也知道猎物在哪里。

(五)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一说不同蜘蛛网的

外形特征。

蜘蛛网都是一样的吗?请描述一下几种不同的蜘蛛网?他们看上去像什么?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语言:量词学习

第八周

一、活动目标

1. 幼儿能够正确地使用表示单个物体的量词,初步练习当物体的状态或数量发生改变时该使用什么量词。 2.在感知了解“量词歌”的基础上,根据儿歌的句式仿编量词儿歌,体验编儿歌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正确地使用表示单个物体的量词,初步练习当物体的状态或数量发生改变时该使用什么量词。、 难点:仿编量词儿歌。 三、活动准备 1.《量词歌》PPT 2.汉字卡片“量词” 四、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说量词。

1.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家都认识的汉字,请小朋友来看一看,你认识他吗?”幼儿回答:“一”请小朋友来玩一个跟“一”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请把你看见的东西用一个(或只……)说出来。

2. 在幼儿说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总结:“突出当物体以单个及多个出现时所选用的量词。如“一排”、“一群”、“一束”等,强调物体的数量不同所用的量词也不同。

(二)找错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改错能力。 1.出示PPT图片,老师讲图片的内容,老师讲的这几句话中,有三个地方是讲错了,看谁最厉害,能把错的地方找出来。

2.引导幼儿大胆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对量词的正确使用有个初步的感知。

3.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把错的地方都找出来了,两条好朋友应该说两个好朋友、两件方便面应该说两袋方便面、一朵床应该说一张床。“个、袋、张”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量词”。

(三)通过猜想、揭示活动,引导幼儿愉快地学习儿歌。 1.今天,有很多量词都跑来跟我们做游戏了,不过,他们都能躲在一首儿歌里,要大家把他们猜出来呢!你想猜一猜吗?

2.分别出示PPT的图片幼儿猜。

3.幼儿经验创编,把量词说给大家听,与同伴互相交流。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社会:热闹的超市

第九周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观察记录单。 2.了解超市的基本结构与人员配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学习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观察记录单,了解超市的基本结构与人员配臵。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热闹的超市》 2.完成的记录单。 3.照片、投影仪 四、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观察单,要求他们一步一步地讲述清楚。

1.我们参观的这个超市叫什么?我们一共参观了哪几个部门?

2.每个部门的商品是怎么摆放的?有什么不同吗? 3.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在做什么?

(二)展示参观时拍摄的照片,请幼儿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引发讨论。

1.对于这次参观,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2.这次参观中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三)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鼓励他们分页讲述。 1.书里的超市介绍了哪个部门?这几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会做什么呢?

2.书里的超市和我们参观过的有什么不同?

3.逛超市时你最喜欢去哪个部门?为什么?(可以请幼儿用动作辅助,甚至可以模仿超市工作人员的叫卖或动作。)

大班级语言:蜘蛛买鞋

第十周

一、 活动目标

1. 学念儿歌并尝试进行仿编。 2. 理解儿歌中的数学运算关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学念儿歌并尝试进行仿编。 三、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蜘蛛买鞋》 2. 挂图:《蜘蛛买鞋》 3. CD:《蜘蛛买鞋》 4. 电子资源:《蜘蛛买鞋》 四、 活动过程

(一) 展示挂图,请幼儿观察画面,引起幼儿的兴趣。 1. 这幅画上画了谁?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2. 它一共有几只脚?一共穿了几双鞋?什么是一双? 3. 还有几只脚没有穿鞋?穿的是什么鞋?没穿的又是什么鞋?

(二)教师一边念儿歌的前五句一边将教学资源中的图片粘贴在黑板上,最后一句请幼儿帮助完成,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1.总共花了几块钱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儿歌里面最贵的是什么鞋?第二贵呢?第三贵呢?最便宜的是什么?

(三)根据节奏进行念儿歌

(四)创设情境,鼓励幼儿仿编儿歌。

1.山羊公公要买鞋,请给它也编一首儿歌。山羊公公有几只脚?它要穿几双鞋?

2.它都买了什么鞋?每双鞋多少钱五、活动反思

?一共花了多少钱? 大班级社会:钱的旅行

第十周

一、活动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理解钱的流通特点。

2.有重点地说出1元钱流通过程中的某个环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有重点地说出1元钱流通过程中的某个环节。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钱的旅行》 2.1张旧的纸币与1张新的纸币。 3.人手1支笔、海报纸、水彩笔。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一张旧的纸币与一张新的纸币,让幼儿比较并进行讨论。

(二)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鼓励幼儿说出1元钱流通该过程中的某个环节。

(三)带领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请幼儿边听讲解边在书上标明数字序号,教师在海报纸上记录钱币旅行的过程,帮助他们梳理1元钱流通的整个过程。

(四)针对教师整理的1元钱的旅行海报,请幼儿结合画面进行讨论。

(五)鼓励幼儿想象这枚1元钱接着会有什么样的旅行。 四、活动反思

大班级社会:称

第十一周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杆称的使用方法。 2.探索不同称在买卖活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初步了解杆称的使用方法,探索不同称在买卖活动中的作用。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称》。 2.教学电子资源:《称》。 3.一把称、几本书、几个水果。 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对买卖活动中计量工具的探,讨论。

1.你们家里人去尘世或者菜市场的时候,怎么知道你的菜要付多少钱呢?

2.这些工具怎么用?它们是测量什么的工具? (二)教师出示杆称,示范杆称的正确用法,帮助幼儿了解功能。

1.这就是杆称,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测量要购买东西的重

量,这样就可以计算出钱数了。

2.这个称由几部分组成?它们分别叫什么? 3.怎么操作杆称呢?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4.挂上物品后,杆称的另一端要怎样才表示称好了?怎么控制这一端是翘起来好事低下去呢?

5.这本书与那本书比,谁更重,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称一称。

6.是这些水果重还是这几本书重?先猜一猜,我们再来证实一下。

(三)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展示教学电子资源中的图片,帮助他们认识跟多测量重量的工具。

1.还有哪些工具也可以用力啊测量重量呢?他们用在什么地方呢?

2.为什么我们常用的杆称这么大,而中药铺里用的杆称这么小呢?

3.猜一猜哪些称是电子的,哪些称不是电子的。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

4.天平是怎么称重的?天平一侧托盘里的金属是什么东西?根据什么知道东西的重量?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科学:钱是怎么来的

第十一周

一、活动目标

1.加强对钱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认识。 2.初步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加强对钱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认识。 难点:初步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钱是怎么来的》 2.挂图:《钱是怎么来的》 3.学习单:古老的钱币 四、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对来源的猜测。

1.我们知道购买东西时要用钱,那钱是怎么来的呢? 2.为什么我们的钱回是现在这个样子?

(二)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鼓励他们在书中寻找答案。 1.书里面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2.有没有什么地方看不懂的?如果有,请先和你的同伴讨论一下。

(三)教师带领幼儿看挂图,试试展示教学电子资源中的图片,帮助幼儿初步了解钱币产生的历史。

1.没有钱的时期。

最古老的时候有没有钱?那时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买东西的?

2.用贝壳当钱用的时期、

为什么人们会用贝壳当钱?怎么表示钱多少呢? 用贝壳当钱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3.用金属货币当钱的时期。

有哪些金属可以做成货币当钱?那时候的钱长什么样?

4.用纸钞当钱的时期。

用纸钞当钱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

(四)请幼儿针对书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对钱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认识,鼓励他们想象以后钱还会变成什么样?

(五)请幼儿回家后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学习单《古老的钱币》。

五、活动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zk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