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第六课第一框人民当家做

更新时间:2024-03-22 15: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依法治国的内容及意义。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法治国的要求和意义 难点: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设计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先思考如下问题: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2)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5)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含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6)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怎样做? 7)依法治国对人民群众的要求? 2、讲授新课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板书)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板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学生思考:既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13亿多人要行使权力,总要通过适当的方式,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 (让学生回答,老师做总结)

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

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学生讨论: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这说明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具有监督作用;人大代表有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群众不满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从中可以得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向它报告工作。 全国人大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大,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其它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高检察院都要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有权对过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学生讨论:从P75图示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老师总结:这说明我国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中得很多问题都通过法律来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也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①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

违法必究: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各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适用法律上平等。

④任何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学生思考:书上P76相关链接告诉了什么?(让学生阅读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老师总结:书上相关链接告诉我们,国家行政机关是重要得法律实施机关。我国绝大部分法律包括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有关的法律都要由行政机关去落实。

因此,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看法,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也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⑤ 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结合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加以说明,并教师总结) ⑥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的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给学生出示情境材料,结合身边事例,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

第一框共有六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方式。

活动过程: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交流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途径。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

第二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作用,加深对人代会职能的理解。

在指导学生分析案例时,宜从以下几个方而考虑。一是从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看,该市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未获人大通过,说明该市人民对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不满意,因为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出的,代表人民意志,二是从人大代表和人大的关系看,人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人大来行使,三可以看出人大代表真正发挥了代表的监督作用,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四是从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方面看,体现了人大的地位和权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请有意识地结合以上几点启发学生思考。另外,学生可能会对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存在各种问题有所议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请教师善于加以正确引导。

第三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全国人大的职权。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休事例,如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引导学生感悟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权力的过程,加深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的了解。另外,还要启发学生了解——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全国人大来决定,只有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才由全国人大决定。

第四个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立法情况,分析立法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问题。教师结合图表向学生介绍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国人人的立法情况,与学生一同感受社会主义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第五个活动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

教师呈现教材上的图片内容,引导学生补充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

第六个活动的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当个人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要懂得并善于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或家人是否有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经历,如果有过这样的经历,是如何解决的?结合学生的相关经历,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己正当权力的意识和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28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