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更新时间:2023-03-08 09:56:2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海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 编号: 20038 时间: 2009-04-01 发表人: szx 类型: 政协提案 查看: 1719 次 【字体:大 中 小】

一、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已形成了一些共识,即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其它产业生产商品和服务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产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而从生产企业内部职能中分离出来的新兴产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对于我们更好地抓住未来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我省服务业和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有利于提高我省参与国际国内分工的地位,培植动态竞争优势,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四是以知识和信息密集为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将大大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投入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是通过信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有助于加快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的交流与传播,加快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中试和推广,从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六是有利于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应用,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更好地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及我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相伴随的是,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代表现代经济发展方向。由于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现代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因而得到迅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发展迅猛,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服务业总值中的比重接近70%,在整体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经济和国际竞争中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和支持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我省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比重超过一、二产业跃居三次产业的主导地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整体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扩大了劳动就业,改善了民生状况,增加了地方税收,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与世界服务业结构比较,我省服务业结构一直以来以传统服务业、非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141.81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5%,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41.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9.3个百分点。 三、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集群改造和产业转型发展的引擎作用正在迅速凸显,其主要表现是:(1)帮助企业,特别是产业集群中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降低成本、交易成本和发展风险,提高产品附加值;(2)引领企业和产业集群增强创新能力,塑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3)凝聚、引导和激发集群企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促进集群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资源和信息共享;(4)更好地满足产业集群对生产性服务的差异化、多样化和高端化需求,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带动作用。海南的产业发展以产业集群为主要支撑,相当一部分产业集群属于传统产业集群。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

内外宏观环境的重大变化,运行日益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发展成本和风险增加、产业升级滞后、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化等严重困扰,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转型发展中的引擎作用。但是,海南省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尚面临以下严重问题,严重制约着生产性服务业功能作用的发挥。

1.供给严重短缺,与企业和产业集群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近年来,海南省融资服务业发展很快,但围绕企业资本运营提供的投融资咨询与管理、风险投资和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仍严重缺乏。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争取国际机构认证乃至开拓融资渠道的需求迅速膨胀,由此导致对优质高效的专业化商务服务的需求迅速扩张。但是,本地商务服务机构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对这些高标准商务服务的需求。

2.规模孝层次低、创新能力弱的问题比较普遍,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的作用不强。多数生产性服务企业规模孝层次低、服务和业态同质性强,甚至恶性竞争、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的问题比较突出,服务水平和质量亟待提高,服务品牌难以形成。如海口市几乎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中介机构,全市现有设计类公司1500多家,但运作良好的仅2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达到一级资质的仅占4.8%在洋浦经济开发区,服务业仍以传统的流通型服务业为主,业态同质化现象严重,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新兴的、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此同时,能够引领行业发展潮流和标准化建设的领军企业和具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品牌少,对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够,也是突出问题。如海口市尚无一家真正以供应链服务理念运作的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综合性服务和物流链综合管理的大型物流公司比较少见。许多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是以出租场地为主的物业型企业。近年来,虽然涌现了部分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比较高的重点骨干企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不愿主动在行业转型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甚至不愿与其他企业分享成功经验。

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总体上较为滞后,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产业集群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他们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很难像大企业那样可以通过增加内部供给来满足。因此,面向产业集群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产业集群内制造业企业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但是,目前就全省而言,面向中小企业共性技术需求的创新平台发展滞后,仍是科技服务供给中的突出问题。在产业集群较为密集的海口市,公共物流平台建设滞后,物流中心建设几乎停滞不前,仍是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导致国际物流成本居高难下。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现实水平、服务质量和增值能力,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后劲,往往具有指数性质的影响;甚至会通过影响生产性服务的供给成本和风险,而影响利益相关者增加供给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在海口和洋浦、东方等市县,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亟待加强。如海口市近半数的物流企业尚未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甚至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在全省物流业信息化程度低仍是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甚至妨碍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 4.对现实需求的凝聚不足,对潜在需求的引导和激发不够。相对于以大企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在海南的诸多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对生产性服务的现实需求更需要凝聚、集成和整合,潜在需求更需要引导和激发。但是,由于前述问题,特别是部分生产性服务质量差、费用高且不稳定,多数生产性服务企业不仅难以有效引导和激发制造业企业对生产性服务的潜在需求,甚至会妨碍现实需求向有效需求的转化,从而导致企业的发展成本、困难与风险难以化解。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对商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会展服务需求的迫切程度较低。这与生产性服务业对相关需求的引导和激发不足,有密切关系。企业普遍认为,内部培训对提升员工工作绩效的作用,强于高校和委托培训机构。不少高校和委培机构甚至不太了解企业的培训需求,因此难以凝聚、引导和激发制造业企业的培训需求,自是似怪不怪的。 (二)制约因素

1.政策好、落实难、政策创新滞后。如按照国办发[2008]11号文件精神,鼓励发展的服务业用地适当优先,用水、用电价格要与工业并轨;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也要进一步扩大。但目前突出的问题是服务业水电费过高,这一应该能够解决而政府有关部门并没有解决的问题。如海口服务业水费每吨高达2.60元(不含排污费,下同),是工业用水的1.6倍;电费(含线路电损、基本费)平均每度接近1.20元。据我们对海口市和洋浦等市县的调查,目前服务业用地比工业高出许多。近年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后,海口市企业用地指标日趋紧张,服务业获得土地的难度明显加大。目前生产性服务业用地价格高于工业,而且由于服务业企业难有足够的固定资产作抵押,取得项目用地格外困难。近年来在海口、三亚乃至全省,地价、写字楼价格等商务成本迅速提高,已经严重制约着生产性服务增加供给。至于税收优惠政策,地税起码要由省政府相关部门确定,国税必须由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 如由于税费政策的创新滞后,加大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负担,除现行营业税计说方法导致重复征税外,主要有:(1)税费歧视。如物流企业与运输企业相比,税收负担较高。以营业税为例,第三方物流的营业税是50%,公路物流企业的营业税是3%。作为物流基础性服务的仓储业务,其盈利能力远低于运输业务,但其营业税税率却高于运输业务,还不能享受进项税抵扣。(2)税收优惠欠公平。目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面向应用高新技术的工业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省级认定,服务业企业很难达到。工业设计等高科技的现代中介服务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作用,远大于单个的高新技术企业,但却不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3)税收政策没有很好地体现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多数生产性服务企业知识密集程度较高,由于成本较低以及所得税工资扣除标准远低于实际发生额、人员培训经费税前列支的比例较低,导致其所得税负担较重。

2.融资困难的问题比制造业企业更为严重。根据我们调研,当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往往面临比较突出的融资困难,这种困难甚至比制造业企业更为严重。全省有超过一半的科技服务机构和专业网站面临资金不足的困扰。有些生产性服务企业规模孝层次低、竞争能力弱、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投资进行技术和设备升级。有些物流企业有意推进信息化建设,或进行信息系统的再开发,但资金不足往往导致其望而却步在上述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融资难,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生产性服务业以中小企业居多,甚至在许多新兴服务业中,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比重更大。这些企业容易面临融资难的问题。(2)生产性服务企业往往以无形资产为主,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少。(3)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某些行业和高端领域,如现代物流和商贸业等,或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和回收周期较长,单靠民间资本难以解决其融资困难;或资产流动性较强,在商业银行难以获得贷款抵押担保。如果没有特殊优惠政策,企业和银行对这些行业往往缺乏投资积极性。 3.行政垄断、市场准入和标准化问题严重。据调研,当前在生产性服务业中,行政垄断、市场准入和标准化问题都比较严重。(1)在物流和律师、会计、咨询等商务服务等领域,进入门槛和标准化程度过低,甚至大量非专业人士进入部分专业服务领域,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产业无序竞争,影响供应链一体化的实现。(2)在金融、信息通讯等领域,国有资本比例过高,行政性垄断问题突出,市场准入门槛过高,导致行业进入难,存在“玻璃门”现象:看起来好进,实际上难进。有些商务服务或技术检测认证机构,似乎已与行政部门脱钩,却与其保持或明或暗的联系,甚至仍是行政部门的附属物。那些真正通过市场化方式成长起来的服务机构,很难进入其中盈利性较强的服务领域。在这些行业,竞争不足导致创新不够,影响服务质量和效果。

此外,有些中介服务业,包括其中的新兴行业,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步伐亟待加快。如产权交易、技术交易、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包括少数公共服务平台,本应实行市场化经营,却被当作公益性的社会事业来办,服务事业长期难以转化为真正的服务产业。实际上这是另外一种准入瓶颈,限制了同类产业依靠市场竞争求发展的机会。如目前全省约

有1/4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由政府部门设立,而大多数政府设立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没有真正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甚至不同程度地存在寻租现象。

4.管理体制不顺、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不够。生产性服务业涉及门类多,横跨领域广,且新的业态、经营模式和产业融合现象不断发生,容易出现政府交叉管理或缺位管理的问题。在生产性服务业的许多行业,多部门交叉管理已经固化为条块分割、多头审批、交叉执法的行业管理体制,给行业内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分工协作关系的形成带来新的困难,甚至妨碍其运行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节约,影响行业资源的整合和行业一体化进程。以会计服务业为例,其监管部门有财政、审计、税务、证监等,各部门对市场准入资格进行各自的认定,其中基建工程造价的资格审核由财政、审计、建设等部门同时开展认定。 多部门交叉管理和缺位管理并存,导致对行业发展难以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也妨碍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生产性服务业监管体系,并容易导致政府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甚至会给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障碍。 5.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再现制造业的发展方式问题。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式的问题正在迅速凸显。生产性服务企业“小而全”、“大而全”,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发展缓慢,甚至不愿参与分工、协作体系的现象屡见不鲜。目前,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发展虽然开始受到重视,但在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制造业发展中分散布局、重复投资、盲目建没、粗放经营等发展方式问题,在近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又有所再现。如许多地方的商务服务业分散布局,会展场馆分散建设、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形成集群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至于市场培育中各自为政,画地为牢,导致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更是比较多见,有些市场建设甚至因布局不合理,导致有场无市。

6.高端人才短缺及其引进、培训体系薄弱。人才是服务业发展的生命线,高端人才更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点睛之笔。根据我们对海口市的调查,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领军型、管理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极为缺乏,是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最突出因素之一。如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成为制约物流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的关键因素。在知识、技术密集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人才是关键性的资源;许多中介服务机构因为高素质人才流失,影响经营和发展的稳定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市场也在于推动中小企业的服务外包。但是发展服务业外包,最困难的是缺少人才,最头疼的是人才流动过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才培训重视不够,缺乏战略性、前瞻性规划,高等院校服务业专业设置薄弱,优质、高效的社会化培训体系发育不足,都加剧了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的短缺问题。连许多培训机构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缺乏高水平师资”。

此外,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协会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统计体系薄弱,也严重制约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功能作用的发挥。

四、面向产业集群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从战略高度进一步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机制

当前海南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和制约,有些是面向的生产性服务业所独有的,多数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所共有的;但是,在这些产业集群度高的地区,上述问题和制约往往表现得更为集中、更为严重得多,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也要深刻得多,从而消除这些问题、化解这些制约的迫切性也要强得多。因此,在海口、洋浦这样产业集群度高的地区,必须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放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作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产业集群改造和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要摈弃工业化等于发展工业的传统思路,牢固树立发展制造业必须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是做强工业的思维。把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创业,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

在面向产业集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但政府高瞻远瞩的政策引导和组织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要逐步建立权责明确、分工合理、部门合作的生产性服务业工作机制。鉴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工作横跨部门多、综合协调难度大的特点,建议机构基础上,在盛市县级发改委成立专门的服务业发展处,增加专职人员,以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重大问题协调;或直接成立隶属于发改委的服务业发展局,统筹协调经贸流通等服务业相关处室,统筹管理服务业引导资金和新增服务业专项资金。鉴于服务业领域专业性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快,要在健全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把加强服务业发展的部门合作,作为对服务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的重点。可在生产性服务业率先试点,探索由发改委统筹管理政府各项新增服务业扶持资金的方式,以便更好地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

(二)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明确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 要从改造和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从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现实需要出发,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统筹规划,逐步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综合规划为统领,以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为支撑,以商务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培训服务等重点行业规划和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发展等专项规划为骨架,以其他行业规划、专项规划为补充的生产性服务业规划体系,增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节约。要把建立功能导向、重点突出、层次鲜明、结构优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面向产业集群,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产业网和产业体系的形成。要通过加强统筹规划,更好地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优化布局,以便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风险和运行成本。要把面向产业集群,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协会建设,放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突出地位,更好地带动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既要明确重点和发展方向,又要给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选择空间。要注意促进其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乃至区域发展规划衔接起来。 分工和协作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生命,也是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希望所在。要结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在产业集群内部,引导企业深化分工协作关系,鼓励制造业企业将其不具竞争优势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外包出去,以扩张社会化的生产性服务需求;也要鼓励制造业企业向生产性服务企业转型,或生产性服务企业通过增加和创新服务供给,引导制造业企业扩大生产性服务需求。要以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统筹规划为基础,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制定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指导目录,明确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并加强相关考核机制建设。要注意增强不同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的特色,优化区域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布局,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探索生产性服务业跨区共享的发展模式,引导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集群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生产性服务业的联动发展。要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财政支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更好地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层次有序、分工合理、良性互动的生产性服务体系节点体系。 (三)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完善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环境和市场环境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政府的推动固然重要,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更为关键。要在加强政策调研的基础上,按照鼓励分工协作的要求,着力健全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创业的税收环境和要素市场环境。

1.完善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在加强试点的基础上,面向鼓励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实行低税率政策,优先解决其发展面临的重复征税和税费歧视问题,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公平的税收环境。要以鼓励分工协作为导向,探索将对生产性服

务企业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可能性,或实行营业税差额纳税。建议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性行业和创意设计、管理咨询和品牌营销等新兴行业,在一定期限内实行所得税优惠。建议针对服务业的特点,研究高新技术服务企业的认定标准,将无形资产和服务价值达到一定要求、主要应用高技术的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或主要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现代中介服务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的范围,享受其税收优惠政策。为鼓励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引进高端人才,提高产业层次,对鼓励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给予土地税、房产税等税费优惠。尤其是当前面对宏观环境比较集中的变化,要专门出台临时性的减税政策,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度过难关,重点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增强服务能力。

2.完善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要素市场政策。建议以省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专门出台鼓励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并轨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试点基础上,通过小额贷款、供应链金融、服务业创业贷款、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动产和权利质押贷款、股东自然人担保贷款、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贷款和中小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后“捆绑发债”等方式,面向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通过税费优惠、贷款贴息、提供风险补偿和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面向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提供银团贷款:引导围绕产业集群兴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鼓励发展面向生产性服务企业、专业化、特色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3.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支持。要逐步建立财政支持服务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确保财政对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的规模,随着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保持更高比例的增长。要确保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中,用于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比例,适当高于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GDP的比重。利用服务业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和引导生产性服务业的下列领域:(1)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行业协会的发展,特别是按照供应链思维健全生产性服务业供应链;(3)生产性服务业密集区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标准化建设;(4)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塑造、试验示范、信息化改造、自主创掰,或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进行联合创新:(5)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和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建设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实训基地。要通过支持试点示范,引导企业和社会转变观念,引导企业增加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优先支持围绕产业链、产业集群,塑造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品牌。通过以奖代补、财政补助等方式,引导行业协会在推进行业标准化、完善服务业统计、加强行业公共平台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行业自律和市场秩序建设中发挥作用。 要加强对服务业财政扶持资金的整合,以提高其使用效果,更好地带动民间和金融资金支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或引导资金,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财政补助、以奖代补和启动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面向融资服务业,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创业投资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通过服务业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按照定比补贴等方式,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行业、重点项目优先给予用地保障和地价补贴;对其引进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优先提供经济适用房、人才公寓等支持;优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体系建设。

(四)以产业集群度高的地区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体制创新,优化其运行和管理机制 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优先支持对生产性服务事业的市场化改造。率先支持金融、信息通讯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打破行政垄断,放宽对民营经济的市场准人,按照平等对待、非禁即人的原则,形成充分竞争的环境和服务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在物流和法律、会计、咨询服务等商务服务领域,适度提高行业准人的技术经济门槛,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其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规范发展。结合推进物流服务业的标准化和一体化,探索形成适应物流业特点的专用发票制度。对于暂不具备制定行业标准条件的生产

性服务业,要积极推进服务承诺、服务公约和服务规范等制度建设。鼓励服务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推动企业参与服务质量等相关体系认证。加强对品牌建设的政府和行业监管。

要按照分工协作和对外开放的理念,引导具有新型业态、商业模式和知名品牌的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企业进入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领域,或优先进入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发挥对生产性服务业体制改革、发展方式和模式转变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在试点、试验、示范基础上,鼓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面向社会,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和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建立面向生产性服务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商务信息平台。鼓励中小企业之问、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之间,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推进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选择物流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在试点基础上,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着力健全公平、透明、对本土企业适度优先的生产性服务业政府采购制度。

可在物流业、电子商务、商务服务业率先试点,通过加强政府同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调查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逐步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监测预警、形势分析、信息发布制度和考核制度。

(五)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创立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改革和政策转型试验区

生产性服务业涉及领域广,新情况、新问题比较多。对其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应在试点基础上扎实推进。建议选择能引领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的项目,进行企业层面的试点。选择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协会、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创业、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发展和培训体系等领域,进行专项试点。鉴于海口、洋浦等市产业集群度高,在全国同类地区有较强的代表性,建议将国办发1I号文规定的旨在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的所得税、营业税政策试点,以及扩大知识产权服务、现代物流等鼓励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扩大到海口和洋浦。也可在此基础上,在海口、洋浦等地区,建设全国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或政策转型试验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393.html

Top